?

阿紅的顏色

2024-04-10 05:03陸天
鴨綠江 2024年3期
關鍵詞:函授鴨綠江詩人

1

1952年,一位22歲的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以阿紅為筆名開始發表詩歌與散文,而且出手不凡,嶄露頭角。當年哪有電腦打字,即便鏗鏘作響的鉛字打字機也不是一般單位都有的,所以稿件統統是手寫在稿紙上。編輯們看到雋秀的筆跡,清靈流暢的詩句,加上阿紅這個曼妙的筆名,都以為這位作者該是一位亭亭玉立的江南美女??勺屓艘馔獾氖?,阿紅竟然是一位小伙子,本名叫王占彪。王占彪在兩歲時(1932年)隨父母舉家從陜西華陰縣遷到了安徽潁上縣城,1948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上大學時還是民國,畢業時已經是新中國了,中央大學也更名為南京大學。畢業后,王占彪被分配到東北的本溪市二中等中學任語文教師,1954年調到中國作家協會沈陽分會。從青年到暮年,從青絲到白發,他也從一個小編輯做到了遼寧省作協書記處書記、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其間聲名鵲起,紅遍文壇。

有人說阿紅是詩人,因為他曾出版詩集《綠葉》《我的遙遠的月》《淮河——我心中的河》《柔姿紗下》《窗外不是夢》《風騷人生》等多部詩集;有人說他是詩歌評論家,因為他出版過《漫談詩的技巧》《探索詩的奧秘》《探索在詩藝之?!贰对姼杓记尚绿健贰堵劗敶姼杓记伞返仍姼柙u論集;也有人說他是小說、散文作家,因為他曾出版短篇小說集《長命和清明》,散文集《阿紅日記》《美文天地·阿紅卷》《詩路靈痕》《詩文歲月》等專著。一生創作頗豐,以著作等身來形容毫不為過,但他卻從來沒當過專職作家,從《處女地》到《文藝紅旗》再到《鴨綠江》與《當代詩歌》,他一直在編輯部里工作,創作只是他業余時間的事業。如此說來,終生從事編輯工作的阿紅難道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編輯家嗎?!

業內人士都明白,雖然都是文學創作,但是詩歌、評論與小說是不同的體裁,有著相似卻不盡相同的藝術規律。在幾個體裁之間來回穿梭且均有不凡建樹如阿紅者,實屬不易。

“不易”之外,還有“不意”。除了文學創作上的花團錦簇,阿紅還有另外一些故事。

2

20世紀60年代,培養工農兵作者是文化部門的重要任務。1960年3月,阿紅時任《文藝紅旗》(《鴨綠江》前身刊名)詩歌編輯,奉命在沈陽市文化宮組織一場賽詩會,面向基層作者,既是選拔也是激勵。當年還是個小伙子的工人劉鎮也投稿參加。據劉鎮回憶,他作為初出茅廬的業余作者,當時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文化宮,找到一個昏暗的角落坐下,全神貫注地盯著舞臺,當聽到臺上演員朗誦的竟然是自己創作的詩歌《咱怎能不笑》時,激動的心情難以形容。

不僅如此,會后,一位穿著棕色皮夾克、雙眼炯炯有神的編輯找到了劉鎮,約他去“大帥府”談談詩歌。

“大帥府”啊,就是現今的張學良舊居,當年遼寧省作家協會所在地,也是《文藝紅旗》編輯部所在地。在沈陽人心目中,無論歷史與現在,那都不是一般的地方!那一瞬間的場景,永遠凝固在劉鎮的記憶中。穿棕色皮夾克的人,就是阿紅(阿紅老師不但思想前衛,當年著裝也拉風)。后來鐵西區涌現了一批工人詩人,劉鎮與曉凡都是他們中的佼佼者,而且成為文壇矚目的工人詩人。他們共同的啟蒙編輯老師,就是阿紅。

發現與培養基層作者,尤其是來自工廠與農村的青年作者,一直是阿紅的工作,也是所有編輯的工作。只是像阿紅這樣把這項工作發展成一個事業、一個產業的編輯,在文壇上還不多見。

1981年,阿紅做了一件前無古人且轟動全國文壇的大事。當時,改革春風吹拂大地,剛剛從動蕩年代走出來的國人,既激情澎湃,又困惑迷茫。尤其是愛好文學的人們,更是深陷于創作的困惑之中。在那個文化饑渴的年代,幾代人的作家夢被喚醒,不論是工人還是農民,無論是干部還是士兵,不論是少年還是老年,人們太想表達了,而表達的最佳路徑就是成為作家?;驗樘剿?,發現人生的意義;或為謀生,獲得體面的工作……總之,在春風浩蕩的年代,大家一往無前地走在文學創作的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那時電視還是稀罕之物,引領人們思想的主流媒體只有報刊。當時的《鴨綠江》文學期刊在國內文壇享有巨大影響,是文學青年的圣地,最高時月發行量達到38萬冊。編輯部每天收到的稿件堆成小山,十多位編輯不眠不休也處理不完。幾分鐘之內還看不出名堂的來稿,一般情況下不得不蓋上一個“稿件已閱,恕不采用”的印章。稿件如山,編輯有限,面對巨大的工作量,審稿的時間都不夠,哪里能談上輔導業余作者創作呢?

想到來稿后面一個個業余作者渴望的面孔、焦慮的眼神,阿紅(時任編委、編輯部副主任)深深地理解文學青年的心情。他想,如果能讓編輯給業余作者進行文學創作方面的輔導,他們的文學孤旅不就有了燈塔,有了方向嗎?這件事情的意義不可小覷。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想苦想,1981年10月的一天,阿紅把創建《鴨綠江》函授創作中心的想法,向時任遼寧省作家協會執行副主席、兼任《鴨綠江》主編的于鐵做了匯報。于鐵正為完成省委交給作協的十年奮斗目標尋求具體解決方案呢,面對阿紅的設想,他認為這是抓人才建設,特別是抓青年文學創作人才的最佳思路。于是他帶著阿紅,向時任遼寧省作協主席的馬加做了匯報。馬老首先肯定這是一件具有開創性的好事,但是編制、人員與經費怎么辦?深思熟慮的阿紅早就胸有成竹,他說不用編制,由《鴨綠江》內部人員承擔組織工作,以外聘專業人員解決人員問題,按勞付酬,發放津貼。

這種想法,在剛剛開放的文藝界震動很大。遼寧省作協黨組研究通過后,以書面材料報請遼寧省委宣傳部并獲得了批準。就這樣,《鴨綠江》函授創作中心于1981年底誕生了。中心最高領導機構為理事會,于鐵兼任理事長,聞功與范程兼任副理事長,下設教務處,由阿紅任教務處長,中心的具體事務性工作全部交給阿紅。

《鴨綠江》的這個“中心”在全國開創了文學創作函授的先河。面向全國招生,學員免試入學,每年收取一些學費——首屆每位學員學費10元。學費取自學員,用于學員,全部用在教學的相關費用上。具體辦法是,先發放調查表,詢問讀者是否愿意參加函授中心學習,然后在刊物上登出招生啟事。

回頭看,這是一套完整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先做市場調查,再做廣告宣傳,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相應服務,收取合理費用。

這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我是在“中心”成立十多年后的華潤雪花啤酒的高管培訓課堂上才接觸到的?,F在我也不明白,在那個計劃經濟時期,阿紅是在哪里學到這套打法的呢?

你尊重了市場,市場也會尊重你。調查表和招收學員啟事很快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積極反饋,不到—個月時間,報名人數就達到一萬五千人,學員來自全國各地,涵蓋各個行業與年齡段。

從1982年開始,一屆為期一年,共辦了十屆。每屆學員都不斷增加,學員累計達到25萬人。學員有了,阿紅著手解決師資問題。中心聘請遼寧省內資深編輯與大學老師擔任輔導老師,一位老師負責100名學員,對學員的作品無論字數長短來稿必讀,每稿必復,退稿必須詳細指出問題所在,優秀稿件推薦到《鴨綠江》發表。

被聘請的老師均有正式工作,他們利用業余時間輔導學員。為此中心付給他們每月15元錢的補貼。當年——四十多年前,這些老師的薪水普遍是每月幾十元,所以每個月有了15元的收入,算是一筆不小的進項呢。那時,北大中文系畢業生謝俊華在省委機關工作,他是中心聘請的輔導老師?;貞浤嵌瓮聲r,他說:“每月15元的講師費解決了我家入不敷出的大問題。那十年間,作協大院里,老師們騎著自行車穿梭來往,或取或送成捆的稿件。那時自行車普遍沒有前車筐,人們就將稿件夾在自行車后座上,一手扶著車把,一手還伸到后座上護著稿件包裹,生怕稿件丟了、散了,小心翼翼,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包一包的稿件是輔導老師的心血,也是學員們的希望……那真是個熱氣騰騰的文學黃金時代??!”

為了取信于學員,兌現承諾,阿紅提議在《鴨綠江》雜志上增設函授教材作品選粹,并聘請全國各地著名作家為學員作品進行點評。當年已經享譽文壇的鐵凝、梁曉聲、雷抒雁、謝冕、石英、航鷹、張長弓、楊廣志、陳國凱等著名作家,都曾被聘為中心的導師,親自點評學員的優秀作品,同時發表在《鴨綠江》雜志上。此舉反響熱烈,極大地鼓舞了學員的創作熱情。

《鴨綠江》是月刊,版面有限,于是“中心”又辦了一本內部刊物——《鴨綠江》函授創作中心教材,專門用于輔導及發表學員作品。教材每期都選一篇優秀作品的題目作為教材名。此舉使得每一期的教材名字都很有趣,令人難忘。教材有針對性地開辟了很多欄目,比如“評點”“花是這樣開的”“我這樣走上文壇”等。從欄目設計上可以看出,教材努力做到論藝和育人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因為明確的指導性與“實戰性”,教材廣受歡迎,印數也不斷增加,第一屆發11本教材,第二屆12本,第三屆12本……這本委實不起眼的小冊子,在學員心目中就是寶貝。

學員中確實選出了一些好苗子。來自錦州義縣的女孩子柴樹蓮創作的詩歌在鄉土氣息里透著一股靈氣,阿紅發現后重點栽培,寫了一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詩評,柴樹蓮脫穎而出,引起詩壇矚目……現在,當年的函授學員不少成了著名作家與詩人,加入全國作協和省市作協會員的更是大有人在。

面對眾多的學員來稿,自然需要大量的信封回信。當時購買信封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滿腦子生意經的阿紅決定發動家屬糊信封,十個信封成品給一分手工費。糊信封不需要多少技術,也不需要文學素養,作協職工里沒有工作的家屬率先參與,很快,那些有工作的家屬也踴躍加入糊信封的隊伍。他們白天上班,晚上下班糊信封。這對當年沒有任何其他收入來源的家庭來說,簡直是一筆巨額財富了。

3

1984年,省作協黨組決定創辦《當代詩歌》雜志。這是一本沒有編制、沒有經費的純詩歌期刊。阿紅被任命為編委、副主編。領導找阿紅談話,詢問他需要什么條件,阿紅說給我提供一套辦公用房就行,其他事情全部由我來解決。領導聽后大喜,但是阿紅隨即提出他的條件:必須實行主編負責制,人財物我說了算,只要辦刊不背離黨的方針路線,辦刊風格、欄目設置、稿件取舍領導不得干預。這件事后來人看似平常,但在當年的環境下,無疑是超前的、越位的。

面對“狂妄大膽”的阿紅,作協新任領導金河居然全部應允,并把作協在北陵小區的一套三室住宅給了《當代詩歌》做辦公室。于是,赤手空拳卻又信心滿懷的阿紅開始了又一次“創業”。

編輯都是外聘的青年詩人。沒有經費,更是難不倒阿紅。他把在《鴨綠江》辦函授的經驗拿過來,學費降低,廣招天下詩歌愛好者。為了能讓學員及時了解詩壇最新動態,《當代詩歌》又跟著名詩人聯系,把最新的詩集以優惠的價格賣給函授學員,大受學員歡迎的同時又增加了一筆收入。

編輯部還有一筆收入不得不提,那就是賣照片。阿紅是怎么想到要賣詩人的照片呢?有一次,阿紅收到一位作者來信,說非常希望能得到阿紅的照片,因為阿紅是他崇拜的詩人和偶像,有了阿紅的照片,就像看到本人一樣,讓人感到又親近又榮幸。那一刻,阿紅的思想又燃起了一個火花:作者既然想得到我的照片,是不是也想得到其他著名詩人的照片呢?如果一張照片賣一元錢,那么……想到這里,執行力超強的阿紅馬上召集編輯部開會,商討可行性。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可行,于是立馬起草寫了一封調查函。在期刊上發表的調查函是這樣寫的:“你想不想擁有詩人的照片?你想擁有哪些詩人的照片?如果詩人的照片一張賣一元錢,你想買幾張?”

調查的結果,是大部分詩歌愛好者都愿意買20張以上。阿紅一算這個數額,認為此事可行,便安排編輯們分頭給詩人寫信,大意是:如果您同意向業余詩歌作者出售照片,請寄底片來,您希望賣多少錢一張照片?

所有接到信的詩人幾乎全部同意,并說能有人保存我的照片,我非常高興,不用寄錢來,隨便賣。

就這樣,編輯部賣照片就賣了幾十萬張。這件事對于今天廣泛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的年輕人來說無法理解,但你若生活在那個連有線電話都很匱乏的年代,你就知道得到一張你崇拜的詩人照片的價值?,F在回頭看,這多么像時下流行的文創產品開發??!

函授辦得紅火之際,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一天,阿紅在辦公室看稿,一位編輯走進來,說有一個四川的業余作者聽說我們函授班辦得很好,他想參加函授班,成為一個詩人,可是家里很窮,他賣了家里的驢,買了火車票,到沈陽來了。這位學員沒有理解什么是函授,還以為函授是要來沈陽上學。阿紅聞訊,深為感動。他對編輯說:“不要簡單地把他打發走,他大老地跑來,都是為了詩歌,我們不能讓人家賠錢。這樣吧,你們馬上把這個人領到招待所,讓他在沈陽多待幾天,到處走走,一切費用由雜志社承擔,然后買車票送他回家?!?/p>

這位四川的作者很感慨。他后來給阿紅寫信說:“阿紅老師,您不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編輯,您用愛心與誠心搭建的詩歌之橋,讓我們都能看到橋上屬于自己的那片風景?!?/p>

是啊,阿紅做了三十多年的編輯,都是在為他人作嫁。作詩先做人,從這封讀者來信中,也看出阿紅的人品。他配得上這樣的敬重。

隨著函授隊伍的不斷壯大,函授學員也不斷走向成熟,《當代詩歌》引起了國內詩壇的廣泛關注,很多名作家、名詩人也紛紛給《當代詩歌》來稿,全力支持阿紅。阿紅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策劃了幾個很有影響力的欄目,其中一個欄目便是請著名詩人對詩歌愛好者來稿給予評論,然后同期發表。此舉對詩歌愛好者是很大的提攜和激勵。

為擴大宣傳和影響,阿紅還主動向港澳臺和世界各地華人詩人寄送《當代詩歌》,還特別開辟了欄目介紹港臺作家,增進了交流,開闊了眼界。1984年,《當代詩歌》還舉行了一次全國詩歌民意調查,調查的結果在刊物發表后,引起整個文學界的矚目。阿紅專門撰文,總結了此次調查。該文被權威的《新華文摘》轉載。當年,《當代詩歌》取得這么驕人的成績,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彼時《當代詩歌》的影響力,可與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詩刊》媲美。

鑒于阿紅在詩歌界的廣泛影響力,1988年,阿紅與著名詩歌評論家呂進一道,應邀為《詩刊》評刊,評點詩歌現象,引導創作方向。他與呂進選擇每期《詩刊》上的優秀作品或體現出來的某些詩歌現象進行“背對背”的評論,在下一期發表,最終體現出較為一致的詩學主張。呂進后來回憶道:“被詩界譽為‘國刊的《詩刊》,在1988年出了一個新招:辟《每期漫評》專欄,由我和阿紅搞半年的評刊。阿紅在東北,我在四川,一北一南,互不通信息,每接到一期《詩刊》,就各自寫一篇評論寄往北京,在同期刊出。四川太遠,因此,為了不誤期,我每次都是用特快專遞將文稿郵出的?!?/p>

1985年,阿紅到北京,與幾個友人一道拜訪艾青老人。友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筆記本請艾老簽名。阿紅沒有準備筆記本,就把隨身攜帶的通信錄拿出來,請艾老題字。艾老拿起筆,沒有直接寫字,而是看著阿紅,看了好半天,然后神秘地一笑,動筆寫下這樣—句話:“阿紅,不是新疆的阿訇,是詩歌的舵手?!卑⒓t覺得很意外,當時就說:“艾老,您怎么開這么大的玩笑啊?!卑嗾f:“我說的是真話,你就是詩歌的舵手?!庇讶藗兌紴榘⒓t高興,紛紛說,艾老之所以給你這么高的贊譽,是因為他知道你辦《當代詩歌》的成績,這很明顯嘛。如果說《當代詩歌》是一片詩的海洋,你就是揚帆的舵手。

當時的氣氛很活躍,大家都把這句話記住了,一些媒體也報道了這一段詩壇佳話。

4

我年輕時常寫詩,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水平。阿紅對我一貫是“不吝賜教”。阿紅有三個兒子,他的三兒子是我姐夫,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裙帶關系”,反正阿紅對我總是關愛有加。他曾經對我密授機宜,告訴我說:“詩是可以摸出來的?!笨吹轿掖蠡蟛唤?,阿紅解釋說他在研究朦朧詩的時候,嘗試著把名詞、動詞、形容詞做成大量卡片,按照語法摸出幾張排列成詩后,突然發現摸出來的詩和朦朧詩很相似,有的單句就很美,組合起來就更朦朧了,但是又很難看出它要表達什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是個有趣的發現,阿紅為此還寫了篇文章。我一直想找機會得到阿紅的全部真傳,可惜2015年1月1日阿紅先生作古,天上人間,“摸詩大法”也隨他老人家去了。

晚年的阿紅精力不濟,眼神也不好,寫作有些困難,他就開始研習書法。因為有早年的童子功,阿紅是不寫則已,一寫驚人。他的書法,不是簡單模仿,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為每個字注入性情。寫字給他帶來很多快樂,雖然手有點抖,寫不了太多,但他從不吝惜筆墨,有來求字者,他總是讓人家滿載而歸。更有趣的是,阿紅出門時也要帶上幾幅字,在公交車上遇到給自己讓座的,他也送上一幅字。他的書法作品端莊中有風骨,還透著一股子靈秀,很快就得到專家和市場的認可,于是,他又多了個書法家的頭銜。

有些朋友知道我和阿紅的關系后,就找我求阿紅的書法作品。阿紅向來很大方,一捆一捆地送我書法作品。那時候我也不知道珍惜,大手大腳地送人?,F在我手上僅存幾幅,其中一幅“不屈為至尊,最富是清貧”被我掛在床頭,每每看到了這幅字,就像又一次聆聽他的教誨。

及至八十多歲,阿紅依然堅持每天練字。我每次去他家,他都十分高興,但是他最喜歡跟我談論的,卻是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事。1930年出生的老人家,對市場經濟飽含旺盛的興趣,并且常有不凡的見地,讓我這個所謂的企業家不禁羞愧難當,暗自驚嘆。

談及阿紅時,我常常困惑,到底應該怎么總結和評價他呢?詩人?作家?編輯家?書法家?都是,但似乎又不夠全面。他在文學藝術方面的才華、成就與地位,在遼寧乃至全國文壇早有定論,不必多說。其實,在我看來,他最擅長的還是經營管理,他應該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里最有經濟頭腦的杰出企業家,是最具文人氣質的儒商。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最能體現阿紅特點的就是他充沛的創造力和扎實的執行力!可惜時代給他的時間不夠多,否則誰知道多才多藝的阿紅還會有何種驚人之舉呢?

阿紅的筆名里帶個紅字,其實他的人生哪里是一種顏色能夠概括的?一個多姿多彩的人注定是迷人的,讓人難忘的,讓人懷念的。

作者簡介>>>>

陸天,原名陸虹,生于1961年,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遼寧省文化廳等政府機關及華潤雪花啤酒公司等央企工作,系知名企業家?,F從事文學及短視頻創作。

[責任編輯 胡海迪]

猜你喜歡
函授鴨綠江詩人
丹東鴨綠江磨片有限公司
歡迎訂刊《鴨綠江·華夏詩歌》
歡迎訂閱《鴨綠江·華夏詩歌》
《鴨綠江·華夏詩歌》征稿啟事
自學
回憶《詩歌報》函授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電鍍技術》及《電鍍故障處理》函授培訓班招生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