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在人民幣上的企業

2024-04-11 07:50文涌
共產黨員·下 2024年3期
關鍵詞:海州露天煤礦阜新

文涌

在1962年發行的1960年版面值5元的人民幣背面,描繪的是阜新海州露天煤礦電鎬作業的場景。將一個企業的工作場面設計到人民幣圖案上,這在新中國錢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特例。遙想當年,阜新海州露天煤礦曾是亞洲第一、世界聞名的現代化大型露天煤礦,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恢復生產

阜新海州露天煤礦最早由民間開采。自1928年2月開始,煤礦由張學良和韓瑞麟等人的民族資本開采經營,礦井規模不大,產量很低。九一八事變后,整個礦場被日本侵略者霸占。1934年5月,日偽成立了滿洲炭礦株式會社。日本侵略者采取邊勘探邊建礦的辦法,在礦場建起了露天礦和斜井。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在這里共建立了2個露天礦和6個斜井,初步采用了機械開采。1946年1月,國民政府經濟部東北區辦公處特派員接收了阜新煤礦,改稱阜新煤礦有限公司。1948年3月,阜新解放。4月19日,中共遼吉省委書記陶鑄、遼吉省五地委書記劉萊夫到阜新視察了煤田的建設情況,于4月20日成立了“阜新煤炭管理委員會”,丁丹為主任委員。從此,在黨的領導下,煤礦開始進入恢復和生產階段。日本侵略者瘋狂掠奪式的開采,加之國民黨潰逃前的大肆破壞,給礦山恢復生產造成很大困難。在黨的領導和廣大工人群眾的積極努力下,到1949年年底,孫家灣煤礦、太平煤礦恢復了8個坑口,當年兩礦產煤98萬余噸。1949年11月10日,孫家灣煤礦與太平煤礦合并為海州煤礦(即海州露天煤礦的前身),薛奇任礦長,黃育中、張明云任副礦長。

開發建設

1950年,當全國還處在大規?;謴团c改造舊企業的階段時,海州露天煤礦的重點建設工程就已開始。為了加速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級黨委和東北煤礦管理局派人調查研究了海州煤田的構成情況,認為該礦地下礦藏豐富,覆蓋物薄,繼續用斜井開采將使國家資源遭受更大的損失并增加露天開發的困難,遂于1950年8月決定將露天范圍內的7個坑口全部停工,改為露天開采,將其列為“一五”期間我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1951年1月1日,海州露天煤礦邊設計邊施工,正式開發建設。4月,當露天礦建設大軍開始破土動工時,礦場上只有2個不大的土坑、2臺老舊的多斗式電鏟,周圍一片荒蕪,條件異常艱苦。沒有技術,沒有資料,缺乏人才,僅有的1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都是學斜井開采的,沒有一個是學露天采掘專業的。在這種情況下,只好由日本留用人員擔任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為了使新中國能有一個自己的露天礦,工程技術人員以忘我的工作態度投入到露天煤礦的設計之中?;▌冸x是露天礦基本建設的主體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除了1臺從蘇聯進口的挖掘機外,幾乎沒有機械設備,安裝幾十噸重的大電鏟沒有吊車,就用人工吊起數十個配件進行組裝。鐵道建設也幾乎是全部依靠人力,運道砟靠人挑,平整路基用人工。鋪路軌時,幾十人抱著鋼軌,一根一根地鋪。遇到流沙層,為了防止電鏟陷進去,需在電鏟下鋪木料,走一處、墊一處、起一處。沒有水靴和工作服等勞保用品,只能挽起褲腿蹚水起木料。冬天常常被冰塊劃破腿和腳,但沒有人叫苦、叫累,全礦的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克服重重困難,一起戰斗在建設露天煤礦的第一線。

海州露天煤礦的建設者們不僅有戰天斗地的大無畏精神,還始終把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放在首位,他們奮發圖強,刻苦鉆研,向科學技術要速度、要效益。在露天煤礦基本建設初期,他們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蘇聯的設計作了合理修改,得到蘇聯專家的贊揚與支持,不僅避免了工程器械的過度磨損,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進度。

移交生產

1953年2月15日,海州露天煤礦全體職工致電毛澤東,表達了加快露天煤礦建設的決心。4月初,阜新礦務局下發《海州露天礦移交生產的決定》,要求于7月1日基本移交生產部門,力爭按照國家計劃生產與建設同時進行,號召全局職工予以大力支援,各基本建設部門、生產部門、輔助部門以及各專業系統,都要密切配合,共同為完成海州露天煤礦建設的準備工作而努力,以確保按期轉入生產。4月21日,中共阜新市委發出《關于發動全市人民大力支援海州露天礦建設,實現“七一”移交生產的決定》,極大地鼓舞了阜新人民的干勁。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齊心協力,迅速掀起了支援建設的熱潮。

1953年6月上旬,以國家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局、東北煤礦管理局、撫順礦務局等7家有關單位為主組成了海州煤礦驗收委員會,于6月15日進入現場,29日全部驗收完畢,作出的結論是:海州露天煤礦建設工程質量良好,基本具備移交生產條件。至此,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化、電氣化的露天煤礦正式建成,被列為國家新興骨干企業之一。7月1日,海州露天煤礦全體職工冒雨舉行了移交生產慶祝大會。移交投產的海州露天煤礦,是我國“一五”期間全國156項重點工程建設中首批投入生產的企業之一。它的建成象征著中國煤炭工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時代新篇

海州露天煤礦在風風雨雨、曲曲折折中走過了50多年。進入21世紀后,漸漸燃盡了自己的光和熱,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無私地奉獻了全部。

2005年,海州露天煤礦關閉停產后,在國家的支持下煥發了又一春。

2005年7月,在露天礦場舊址上建立的阜新市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被確立為國家首批、遼寧唯一的國家礦山公園,成為珍貴的工業遺產。2009年,又被批準為全國首家工業遺產旅游示范區。它是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體的工業遺產旅游資源,也是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的新亮點。

此后,海州露天煤礦又獲批成為全國首批50個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之一,并獲得礦區50萬千瓦光伏發電指標,2020年攜手三峽新能源集團共同推進海州露天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到2023年,海州露天礦抽水蓄能電站120萬千瓦項目已納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列入遼寧省“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

今天,當人們置身長4公里、寬2公里、垂深350米、負海拔175米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廢棄礦坑時,雖然看不到曾經繁忙的生產景象,但同樣會產生巨大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不禁對當年新中國的建設者感到由衷的欽佩。

猜你喜歡
海州露天煤礦阜新
近代海州城市中心的轉移與發展困境
江蘇省海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露天煤礦生產技術與安全管理規定》正式發布
淺談遼寧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動產確權登記
阜新元代大玄真宮祖碑碑文新錄
《海州繡——十二生肖兒童吉祥玩具》
海州刺綉
阜新皮革產業開發區再獲殊榮
吉朗德露天煤礦高耗水量計算
德國露天煤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