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可變空間設計在高校教育建筑綜合體中的運用
——以中法航空大學中心組團綜合體為例

2024-04-11 07:13武艷紅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24年6期
關鍵詞:組團綜合體中心

武艷紅 王 健

1 教育綜合體的發展背景以及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以及社會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建筑作為人們活動的載體,其模式從城市綜合體到教育綜合體,均應運而生。

集約化的建筑綜合體,以節約用地、資源共享、功能復合以及空間高效為特點,是化解建設要求與有限土地之間矛盾的方式之一。隨著教育科研用地日漸緊張,校園建筑也趨向于集約化設計,以資源節約為設計導向,通過創造緊湊化的校園和建筑環境,為學校未來發展預留了充足的用地和空間[1]。

校園使用者對以步行半徑為尺度的使用需求,對公共交往空間的重視,使復合功能分區、緊湊集約的規劃設計成為趨勢。采用類似城市綜合體的做法,創造一種更集約的模式整合教學、生活、交流等日??臻g,創造一種更豐富有趣、高效便利的校園建筑模式,建立一種建筑與使用者更密切積極的關系。

教育綜合體的發展既是當今社會校園土地集約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又是學生們綜合性學習方式和復合性交往空間的需求。這對教育建筑的設計也提出了由功能空間單一向功能空間復合化轉變的挑戰[2]。教育建筑綜合體通常集教學、實驗、科研、辦公、會議、展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校園空間集約化發展的產物。教育建筑綜合體復合多種功能可以形成高效有序的空間模式,適應當代校園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構建功能層次明確、空間秩序有機、場所活力豐富并且具有地域特征的復合空間系統,對于當代校園建筑的設計尤為重要。

教育綜合體功能復雜多樣,各種功能所需空間也較為多樣化,這就更加需要彈性可變的空間。如何創造活力豐富的場所空間,如何滿足同一階段對空間的不同使用需求,以及如何適應建筑空間的時間變化需求,這些正是本項目要研究的問題。

2 中法航空大學中心組團設計綜述

中法航空大學項目的總用地面積為80 hm2(包含13.3 hm2河道用地),總建筑面積79 萬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為64 萬m2,地下建筑面積約為15 萬m2),包括9 個組團,中心組團是位于學校中心最大、最重要的組團,地上建筑面積10.95 萬m2,地下建筑面積約8 萬m2。

當今的教育是共享的教育,也是開放的教育?,F代大學的課堂教育僅是大學知識傳授的一個基礎環節,校園空間環境所塑造的大學場所環境將成為激發師生間、學生間的交往與交流,促進自我培養的廣泛課堂。學習的場所不限于教室,學習的方式也不限于讀書。如何創造能隨時激發大家學習意愿的場所或空間,如何創造可以適應多種學習方式的空間,如何創造多樣化的促進人與人的交往與交流的空間,如何創造可以讓學生時時感受到的校園文化的展示、宣傳空間,以及如何創造可以讓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這些問題,都將在中法航空大學中心組團綜合體中一一實踐。

中法航空大學校園的中心即中心組團(校園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即采用建筑綜合體的形式。中心組團綜合體匯聚并組合了學校大部分重要的共享功能。各種功能統一在屋頂之下,使中心建筑組群成為一個充滿知識碰撞的科研中樞。整個建筑南北長為395 m,東西長為168 m,總建筑面積約18 萬m2,如圖1 所示。

圖1 中心組團綜合體透視圖(來源:中法航空大學中心組團綜合體項目資料)

中心組團綜合體匯聚了教學、圖書館、會議辦公、音樂廳、展覽、檔案館等學校大部分重要功能。通過高度集中的建筑設計,不同的共享科研空間、學習空間和討論空間在學習中樞中交叉分布,各功能既相互融合又分區清晰,并通過架空層、連廊、庭院將各區塊組織起來,形成各種豐富的空間形式。

3 可變空間設計在中法航空大學中心組團中的應用

為了適應現代教學及不同功能組織的需要,同時滿足學生現代交往交流方式的需要以及各種不定性的需求,可變空間設計在本建筑綜合體中的應用尤其全面。

3.1 承擔多種功能的走廊

本項目設計打破原有的教學樓兩邊教室中間交通走廊的傳統格局,將走廊的空間擴大,并拓展走廊功能。走廊不再是經過型空間,而是容納了可供人停留、等待、交流等的空間,如圖2 所示。

圖2 中心組團教學樓走廊局部實景照(來源:作者自攝)

在教室外走廊設置休息椅凳,可以讓學生在等待上課的時間進行休息交流,或成為小組討論的地方。在走廊里設置展覽功能,可以沿墻面布置文化展,也可以在走廊中間布置模型展覽、藝術展覽等,既增加了空間的可變性,又使學生可以增加行為體驗的豐富性,如圖3 所示。

圖3 中心組團教學樓走廊實景照(來源:作者自攝)

3.2 用桌椅等靈活分隔教室和會議室

隨著現代教育模式的改變、教育資源的共享,以及空間的適用性和靈活性要求的提升,本項目選擇合適的跨度,并靈活運用出挑,使建筑空間滿足教室的比例要求,同一個空間既可容納大班,也可根據使用需求靈活分割為小班學習討論的空間。不同的時間段由于參與者的不同,呈現出不一樣的空間狀態,不同的家具組合可滿足不同的學習討論需求。會議室根據實際使用者的數量需求,利用可收放的分隔材料,可將其分為兩個小會議室,也可合二為一變成大會議室。

3.3 教育綜合體里的留白空間

留白空間是一種可根據日后不斷變化的功能需要,重新布置空間的環境,以適應事物發展中所遇到的新情況、新需要的可變空間表現形式。

1)教學樓標準層的留白空間。在中心組團綜合體的教學樓里,每層都有一塊留白的空間,可作為茶歇空間、學習討論區,也可以作為小型餐飲服務區。在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變身”為教學空間。

2)行政會議中心的留白空間。行政會議中心局部設置留白空間,可作為休息區或等待區,也可作為小型會議討論區域,將來會議空間需求增加的時候也可以重新劃分成會議室,如圖4 所示。

圖4 中心組團行政會議中心留白空間實景照(來源:作者自攝)

3)圖書館里的留白空間。圖書館的設計理念即“可成長的人文空間”,通過建立沉浸式、多元化、探索型的學習空間,創造包容萬象的知識殿堂,因此,圖書館設置了很多留白空間,滿足學生需求。

4)預留發展用房里的留白空間。在中心組團綜合體的預留發展用房里設置了大量的留白空間,以應對將來發展變化的不確定性。留白空間將來可作為學生休息區和教師休息室,也可作為學習區,或者作為小組討論區。

3.4 樓梯臺階拓展可變性空間

交通功能與其他功能復合,擴充了交通空間的范圍,增加了人駐足的空間,也使得交通空間成為有目的性的空間。人可以停下來參與體驗空間功能,增加了交通空間的可變性,使得交通空間變得豐富有趣。

1)入口臺階的“變身”。在中心組團南側設置大臺階,直上二層建筑主入口。大臺階正對校園入口廣場。除了交通功能,臺階還可以作為休息場所,人們在這里或坐或站,有活動需求的時候臺階還可以“變身”為宣傳活動的舞臺。

2)結合中庭、庭院設置的臺階功能的拓展。未來大腦下沉廣場和圖書館中庭的大臺階均設計為藝術臺階,結合綠植和臺階形式的變化,臺階本身即是一道風景,這里也成為吸引人們停留、休息、交流的場所。臺階不再只是通過的路徑,成為融合了各種校園功能的場所。圖書館中庭臺階圍繞雕塑時光之環,成為圖書館中庭的焦點。

3.5 豐富多變的共享空間

共享空間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建筑師波特曼提出,通常指的是公眾共同使用的空間,人們可以共同使用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并促進交流。

共享空間具有多元性、互動性和開放性,是可變空間設計中的常用手法:第1,多元性:共享空間是一個多元化的場所,可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它可以是一個安靜的學習角落,供學生獨自學習或思考;也可以是一個交流區,供學生、教師、員工進行討論、交流;還可以是一個休息區,供人們休息放松。第2,互動性:共享空間鼓勵人們互動和交流。通過提供舒適的座位、便捷的設施,鼓勵人們在共享空間中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3]。第3,開放性:共享空間通常對所有人開放,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自由進入和利用??臻g使用對象的不同,也賦予了空間功能的可變屬性。

筆者在設計過程中,研究了共享空間在教育建筑綜合體中的應用類型和應用形式。教育建筑綜合體內共享空間可采取如下形式:

1)開放式共享空間:教育建筑綜合體內的一些共享空間采用開放式設計,使空間更加通透、寬敞。這種設計有利于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開放的性質增加了空間的可變性,可以是休息等待空間、朋友交流空間、小組學習討論空間,也可以是個人獨處思考空間[4]。

2)獨立式共享空間:教育建筑綜合體內的一些共享空間被設計為獨立的區域,比如獨立的學習室、討論室等。這些獨立的空間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靈活安排,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3)多功能共享空間:教育建筑綜合體內的共享空間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多功能設計,既可供學習、討論,又可供休息、娛樂。這種多功能的設計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多重需求。

總之,教育建筑綜合體內的共享空間是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可變空間設計的重要方式。它不僅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場所,還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了解。通過對可變空間和共享空間的合理規劃與設計,可以提高教學環境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交流。

3.6 豐富有趣且功能可變的庭院

在日常生活中,庭院不僅僅是供人休息、欣賞風景的地方,它還承載著豐富的功能和無盡的趣味。教學建筑中,設計師們巧妙地將庭院設計為可變的、有趣的、具有多重功能的場所。高校教育綜合體的庭院設計,展現出了無盡的可能性[5]。探索庭院空間在高校教育綜合體中的多重角色,如何利用庭院空間的可變性質,塑造豐富多變的空間,也是研究可變空間設計在高校教育綜合體中的應用的一部分。

庭院空間可以是休閑的空間,是學習場所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成為展示藝術和文化才能的平臺。此外,它還可以通過采用展板、櫥窗、電子屏等形式,展示校園文化、歷史和傳統,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

3.7 可變身的架空空間

中心組團綜合體設置了大量的架空空間,借鑒前人設計經驗,在不同的標高層,結合不同功能區域、庭院空間,設置架空連廊、架空平臺、架空挑廊。架空空間不僅有聯系各個區域的交通功能,還可化身為社團活動空間、學生學習交流空間。

4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教育綜合體的發展需求,尤其是對于可變空間的需求,研究了在建筑發展的過程中,可變空間的發展應用類型,結合工程實踐分析研究了可變空間在高校教育綜合體中的應用方式、應用類型及應用效果,以期為今后的高校教育綜合體建筑設計提供一些經驗。

猜你喜歡
組團綜合體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Bo?islavka社區綜合體
“快遞阿姨”組團送快遞
喜歡組團捕獵的恐爪龍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GA建筑綜合體
Megapark商業綜合體
B CAMPUS教育綜合體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兵器組團“打雪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