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求最佳睡眠時間:小學生睡眠時間與心理健康、學業成績的關系

2024-04-11 02:08汪茂華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分位學業成績門檻

◎ 汪茂華

一、問題提出

學生的睡眠問題長期受到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我國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如《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等,這些文件都明確提到要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 小時。學術研究領域內,相關國際研究也分析了睡眠不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業表現和身心健康的危害[1],充足的睡眠對青少年健康成長至關重要[2]。

充足的睡眠時間、良好的身心發展環境和高質量的學業成就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然而,在日趨加劇的升學壓力和學業競爭的背景下,許多家長和教師為了讓學生追求好成績,督促學生要加大學習時間的投入。家庭和學校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干預造成了過度“內卷”,學校和家長的“層層加碼”讓學生學習時間持續加長,擠占了學生的睡眠時間。

現有研究大多支持睡眠不足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或學業發展的不利影響。但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理想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多少?多久的睡眠時間最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和學業發展?對不同學業層次(學優生或后進生)或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理想的睡眠時間分配是否不同?基于此,本研究將以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業發展為基礎,探索小學生高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水平與睡眠時間的理想匹配模式,以期對教育決策和教學實踐有所啟示。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自上海市中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項目,該項目的調查對象為上海市小學四年級學生。上海市16 個區的每一所小學均參加該項目,在每一所小學內采用等距隨機抽樣的方式確定參加的學生。

2022 年同時參加心理健康,睡眠時間及語文、數學測試的學校數量為872 所,學生共22111 人。其中男生11525 人,占比為52.1%,女生10586 人,占比47.9%;上海戶籍學生為14423 人,占比65.2%,非上海戶籍學生為7688 人,占比34.8%;中心城區學生為5973 人,占比27.0%,郊區學生為16138 人,占比73.0%。

(二)變量

1.因變量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心理健康與學業成績。心理健康分為3 個維度,分別為情緒狀態、情緒管理和情緒穩定,部分項目的編制參考了汪向東等主持編制的《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3]。情緒狀態、情緒管理和情緒穩定每個維度各有4 個題項進行測量,各個維度的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90、0.75 和0.85。學業成績主要包括數學成績和語文成績,是采用紙筆測試卷的方式獲得的。紙筆測試卷是基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通過“學科測評框架研制—測試題目編寫—預測試—專家審議—修訂定稿”等流程進行編制。

2.自變量

本研究的自變量為睡眠時間,具體測量方式是通過問卷填寫,分為6 類,分別是少于6小時、6—7 小時(含6 小時)、7—8 小時(含7 小時)、8—9 小時(含8 小時)、9—10 小時(含9 小時)和10 小時以上(含10 小時),同時,將少于6 小時編碼為1,6—7 小時(含6 小時)編碼為2,依此類推。

3.控制變量

根據以往研究,學生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往往與學生的家庭社會經濟條件、性別、地區等因素有關。本研究選擇學生戶籍(上海戶籍和非上海戶籍),性別(男生、女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指數和城郊作為控制變量。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是借鑒PISA 的測量方式,根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及家庭所有物來進行測量。

(三)研究方法

1.門檻回歸模型

睡眠時間對學生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并非以線性的方式單一呈現,而是始終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因此,為檢驗學生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變化是否因睡眠時間的變動而存在門檻效應,測算門檻值可有助于幫我們尋求最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學業成績綜合發展的睡眠時長。門檻回歸的模型公式表達如下:

其中,Yi為因變量學業成績或心理健康,X1i為受門檻影響的核心解釋變量,X2i為不受門檻影響的非核心解釋變量,φ 為代估計的真實門檻值,Qi和D(X)分別表示門檻變量和示性函數。在本研究中,門檻變量Qi為學生睡眠時間。

2.分位數回歸模型

為了估計睡眠時間對處于不同層次學業水平和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影響的異質性,采用分位數回歸模型進行估計,分位數回歸的優點在于能精確地估計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變化范圍及條件分布特征。對本研究而言,分位數回歸模型有助于揭示學生睡眠時間是如何影響不同分位點上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水平的,進而采取精準的、差異化的睡眠時間標準策略。分位數回歸方程表達如下:

三、實證分析

(一)小學生的睡眠時間的描述性統計

小學四年級不同群體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占比見表1。從表1 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小學四年級每天睡眠時間少于6 小時的學生人數比例為0.8%,睡眠時間在6—7 小時(含6 小時)的人數比例為2.7%,73.9%學生的睡眠時間在9小時及以上。

表1 不同群體學生每天不同睡眠時間的人數占比(%)

(二)尋求最佳睡眠時間:門檻回歸估計

基于Hansen 的門檻回歸思想,研究檢驗學生睡眠時間對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否存在門檻效應。存在門檻則表示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在達到門檻值后產生跳躍性的變化,可能是達到一定睡眠時間后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或下降;如若是雙門檻效應,則可以取得最優的睡眠時間范圍。

由表2 可知,針對數學和語文學科而言,均存在單門檻效應,睡眠時間對學生學業成績影響的確存在非線性影響,而且通過門檻值前后的影響系數差異,發現各學科均存在最優的睡眠時間。檢驗單門檻值為4,即每天睡眠時間為8—9 小時(平均值為8.5 小時),睡眠時間對數學學科成績的影響呈現門檻值前高效益而門檻值后低效益甚至無效,在睡眠時間低于8.5小時,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為正(β=4.866,p<0.001),但是在高于8.5 小時后,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為負(β= -1.234,p<0.001),這表明睡眠時間超過一定數值時對數學成績提升有抑制作用。對語文成績的檢驗也是一樣,門檻值同樣為4。但系數值相對偏低,睡眠時間對學生語文學業成績的影響略小。實證結果表明,睡眠達到一定的時間(8.5 小時)是非常有必要的,睡眠太少或太久都不利于學業成績的提升,睡得太久會擠占學習時間,睡得太少會影響學習效率。當然,考慮對小學生而言,睡眠時間的效益必須考慮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應綜合考慮促進學生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最佳睡眠時間分配。

表2 睡眠時間對學生學業成績的門檻回歸估計結果

表3 是睡眠時間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門檻回歸結果,檢驗發現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情緒狀態、情緒控制和情緒穩定)而言,均存在單門檻效應或雙門檻效應。具體而言,就情緒狀態而言,門檻值為4,即在睡眠時間低于8.5 小時時,睡眠對情緒狀態的促進效應很低(β=3.990,p<0.001),但在睡眠時間超過8.5 小時時,睡眠對情緒狀態的促進效應得到顯著提升(β=5.872,p<0.001)。對情緒控制而言,門檻值為4 和5,即睡眠時間在低于8.5 小時時,睡眠對情緒狀態的促進效應很低(β=2.317,p<0.001),但睡眠時間在8.5—9.5小時之間時,睡眠能夠很大程度促進情緒控制水平(β=18.750,p<0.001)。對情緒穩定而言,門檻值也為4 和5,同樣睡眠時間在8.5—9.5小時之間時,睡眠能夠很大程度促進情緒穩定水平(β=15.869,p<0.001)。

表3 睡眠時間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門檻回歸估計結果

綜合以上實證結果,我們發現,睡眠時間超過一定值則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存在負向影響,但影響系數不高。但同時,睡眠時間達到一定標準,則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較高的積極效應。所以,綜合考慮對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保持在8.5—9.5小時之間。

(三)睡眠時間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業成績影響的異質性

研究通過分位數回歸探究睡眠時間對學生成績和心理健康影響的異質性,分位數回歸是估計自變量(睡眠時間)對不同分位因變量(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邊際影響,從而有助于針對不同群體差異化制定策略。

運用分位數回歸估計得到0.1—0.9 這九個分位數點的回歸結果,如圖1 所示,以此反映睡眠時間對不同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學生帶來的效益變化差異。圖1(a)(b)(c)的橫坐標分別代表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分位值,0.1—0.9表示的是成績低的學生至成績高的學生,縱坐標表示的是睡眠時間的影響系數。分析發現:①對學生數學學業成績而言[見圖1(a)],睡眠時間對處于低分位值(0.1 分位)的學生效益最高(β=3.0),對處于高分位值(0.9 分位)的學生效益最低(β<1.0),即增加睡眠時間更能促進數學學業成績較落后的學生提升其數學成績;同樣對語文成績也有這樣的趨勢,即睡眠時間對處于低分位值(0.1 分位)的學生效益最高(β=1.8),對處于高分位值(0.9 分位)的學生效益最低(β<1.0)。②對學生心理健康而言,睡眠時間對處于中等分位值(0.4—0.5 分位)的學生效益最高(β=22.5),對處于高分位值(0.9 分位)的學生效益最低(β=0)??傮w反映了睡眠時間對不同層次學生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遵循邊際效益遞減原則。

圖1 睡眠時間對學業成績與心理健康影響的分位數圖

因此,對學業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要保障充足的睡眠時間;對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學生,更要保障其充足的睡眠。

四、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1)小學生睡眠時間不是很理想。調查結果顯示,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 小時的小學生人數比例只有27.6%,9.2%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到8 小時,遠未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標準。

(2)睡眠時間對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存在門檻效應。學生的睡眠時間與語文、數學成績均不存在單純的線性關系。當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達不到8.5 小時時,隨著睡眠時間的增長,學生的語文、數學學業成績呈現出顯著的上升;當睡眠時間超過8.5 小時后,睡眠時間對學業成績的提升有抑制作用。睡眠時間對學生的情緒狀態存在單門檻效應,對情緒控制和情緒穩定存在雙門檻效應,總體而言,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在8.5—9.5 小時能夠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睡眠時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業成績的影響存在異質性。與學業成績較高的學生相比,增加睡眠時間能夠為學業成績落后的學生帶來更大的收益;對于心理健康,增加睡眠時間能夠為心理健康狀況處于中等偏下的學生帶來更高的收益。

(二)建議

(1)充分認識到睡眠時間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廣大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家長首先認識到充足的睡眠對于中小學生身體發育、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使是從單純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角度出發,也要保證學生擁有必要的睡眠時間。其次,要深刻認識到,確保學生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保障,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對教育的滿意度。最后要加大輿論宣傳,要讓全社會,特別是任課教師和家長形成共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

(2)精準探析影響學生睡眠時間不足的原因。文獻研究表明個體和環境的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睡眠,但對于不同地區、就讀不同的學校、出生于不同家庭的學生來說,具有個體差異。一是要深入研究影響學生睡眠時間及睡眠質量的因素;二是要研究各種影響因素作用的大小,厘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三是要研究影響因素作用的路徑與機制,以便為下一步的改進提供實證依據。

(3)建立相關的管控機制,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與壓力。一是建立起作業公示制度,督促教師思考布置作業的品質,同時讓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相互溝通與協調,嚴控學生每天的作業總量及作業難度;二是建立調查機制,學校要了解學生的睡眠時間、父母布置家庭作業、校外補習等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適時進行家校溝通,給予相關的家庭教育指導;三是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督導機制,對犧牲學生睡眠時間盲目追求高成績的學校進行預警并進行問責。

猜你喜歡
分位學業成績門檻
基于兩階段Expectile回歸的風險保費定價
拆除不必要的“年齡門檻”勢在必行
當前市場位置和潛在空間
基于回歸分析模型的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研究
基于“業績與薪酬雙對標”的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研究
學業成績與習得性無助: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大學生上網情況與學業成績關系的實證研究
讓鄉親們“零門檻”讀書
一個有效估計:半參數非時齊擴散模型的局部線性復合分位回歸估計
大專護生自我效能感、就業取向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