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源市牡丹園科普旅游開發策略

2024-04-11 07:15賈寶華
園藝與種苗 2024年1期
關鍵詞:牡丹園濟源市旅游者

賈寶華

(1.青海民族大學旅游學院,青海西寧810007;2.濟源市農業科學院,河南濟源 459000)

科學普及是面向全社會的科學教育工作,旅游是一種文化活動,在旅游過程中融入現代化科技知識,使旅游者在休閑娛樂中能學習科學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領略現代科技的神奇魅力[1]??破章糜问且环N通過旅游達到普及科學知識目的的特殊旅游形式[2],集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反映科普旅游的內涵,實現科普是旅游的目標[3]??破章糜涡问蕉鄻?,結合農業、工業、天文、地理、氣象、生物、醫學、文學、影視等內容,寓教于游[4],使旅游者在游樂中拓寬知識范疇,提升文化素養??破章糜蝿撔铝寺糜蝺群?,是旅游文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精神文明建設、全民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

休閑農業科普旅游在旅游活動中融入農業科技知識,使旅游者既能學習到現代農業科技知識,還能在游玩中得到休閑放松,同時也豐富了景區內涵[5]。文中以濟源市牡丹園為對象,通過分析景區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期望開發出集農業知識科普、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休閑農業科普旅游項目[6],發揮農業科普教育功能,豐富旅游產品內涵,促進濟源市牡丹園的持續發展。

1 濟源市牡丹園概況

河南省濟源市因“濟水之源”而得名。濟水源項目則以“文物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為開發原則。

濟水源牡丹花園簡稱牡丹園,位于濟源市北郊。作為濟水源項目的一部分,牡丹園是濟源市為修復城郊生態系統、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數而建設的休閑旅游地,圍繞城市后花園定位和突出濟水文化理念,發揮著休閑旅游的重要作用。牡丹園占地面積達千畝,以“牡丹為主、花海為輔、水系環繞、文化為魂”為設計理念,發揮牡丹的“王冠效應”。園內主要種植牡丹、芝櫻花、馬鞭草、粉黛亂子草、蘆葦、月季、碧桃、油松、香蒲、楊樹、百慕大草等,形成三季賞花、四季有景的特色花園,吸引著濟源市及周邊城市的旅游者前來游覽,是濟源市的絕佳休閑旅游目的地,為濟源市全域旅游發展增添了新元素,激發了新動能。

2 濟源市牡丹園旅游資源

按照《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國家標準對濟源市牡丹園進行分類(表1),可以看出,牡丹園旅游資源豐富,其中植被景觀較為突出,如牡丹、芝櫻花、馬鞭草、粉黛亂子草、蘆葦等片植美景。春季,姹紫嫣紅的牡丹花海絢麗多姿,芝櫻花海鋪滿紅色的山坡;夏季,馬鞭草一望無際的紫色如夢如幻;秋季,粉黛亂子草帶來粉紅色的花海視覺盛宴,蘆葦花蕩漾著秋日的陽光;冬季,綠意蔥蘢的松樹映襯著皚皚白雪……吸引著眾多旅游者前來游覽。

表1 濟源市牡丹園旅游資源分類

濟源市牡丹園作為以花卉為主題的園區,擁有豐富的植被景觀資源,這些資源可以作為科普旅游活動的重要載體,使旅游者在休閑娛樂中回顧農耕文化,了解花文化,學習現代農業知識,拓寬知識范疇,萌發對生命科學的研究興趣。把科普融入到休閑旅游中,是提升全民素質的一種途徑,也是國家倡導科普旅游的重要原因。

3 濟源市牡丹園科普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植物資源科普利用率低

濟源市牡丹園植被資源豐富,園區規劃設計以牡丹花海為主,芝櫻花海、馬鞭草花海、粉黛亂子草花海等片植美景為輔,湖泊溪邊搭配蘆葦、香蒲等濕地植物,再搭配油松、楊樹、碧桃、月季、百慕大草坪等喬灌草,豐富了景區的植物群落與景觀。

然而,目前景區基本以休閑觀光旅游為主,植被資源科普價值利用率低,只是部分配有圖片、文字、二維碼等簡單標識,且標識牌沒有外國語言導語,缺少對牡丹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科普知識的宣傳,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對農耕文化、花文化內涵、植物品種、種植技術難以真正了解,缺乏真實的參與感和體驗感[7],因此,開展一些體驗活動讓旅游者參與到花的成長周期中,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提升體驗感極為重要。

3.2 旅游產品開發不足

景區旅游基礎設施一般,娛樂項目較少,目前基本以兒童娛樂項目為主,如林下兒童體能樂園、萌寵樂園、花海觀光小火車、真人CS、微型跑馬場等,成人休閑娛樂服務項目僅有露營、漢服租賃;景區的旅游交通僅有觀光自行車、兒童小火車,品類較少;旅游餐飲服務水平較低,僅有小吃和零食;人文活動開展較少,現代節慶日活動主打牡丹節,但影響力不大,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活動開展力度較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用不強。

當下旅游已經超越休閑觀光的基本層面,人們更注重在旅游中的參與感、體驗感和自我提升。而牡丹園景區并沒有深刻認識到旅游體驗時代的到來,對植物資源的科普價值和生態旅游認識不足,導致沒有開發出合適的科普旅游項目來拓展景區的旅游產品范疇。

3.3 專業技術人才不足

景區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得到長足發展。由于濟源牡丹園缺乏園林植物專業技術人員,在花卉種植、病蟲害預防、養護管理技術等方面跟不上,導致芝櫻草大片死亡,景觀品質下降,需要再次進行補種工作,增加了景區投入成本。

景區的旅游基礎設施需要改進提升;旅游產品不夠豐富,亟待拓展新項目;旅游商品較少,需要甄選進駐景區的商品及其品牌;旅游安全保障服務需要提高,這些都需要旅游管理人才前瞻思考決策,不斷提升景區品質。

4 濟源市牡丹園科普旅游開發策略

4.1 充分利用植物資源,開展科普旅游活動

濟源市牡丹園以牡丹為主、花海為輔,可充分利用景區植物資源,開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動。如定期開展兒童植物認知科普活動;通過植物攝影、繪畫、扎染等活動促進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植物,了解生態環境;開展農耕體驗活動,接受勞動教育;在世界環境日、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展科普旅游活動。

牡丹作為我國國花,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也形成了獨特的牡丹文化,例如以牡丹為題材的詩句、書畫、音樂、雕刻、景觀建筑等[8]。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大時代中,文化的傳承尤為重要,景區應該開展牡丹文化科普項目,使游客能從優美的詩詞、繪畫、音樂、雕刻作品中鞏固提升鑒賞能力,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此外,可設立農耕文化展示中心,使游客了解先民的耕作智慧,了解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

4.2 增強旅游者體驗感,創新科普旅游產品

隨著我國逐步推行中小學研學教育計劃,“研學旅行”這種拓展式科普旅游成為旅游發展熱點??破章糜慰梢酝苿訚词心档@的創新發展,擴大旅游發展空間。

開發創新科普旅游產品,可以建立科普中心,采用多種形式來展現牡丹及其他植物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中草藥價值等內容,展示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及植物基因育種等現代農業高科技。此外,還可以設立休閑園藝農耕體驗區,讓游客體驗各種植物的種植,通過播種扦插、澆水施肥、修剪采收等環節來感受植物神奇的生命力以及植物對生態環境的價值貢獻。

4.3 建立合理人才機制,提高專業人才素養

加強濟源市牡丹園專業人才建設,為景區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保障。一方面是通過引進人才機制為景區輸送專業技術人才。針對景區未來發展,引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對景區的旅游設施、旅游線路、旅游項目、旅游商品、旅游安保等進行合理開拓規劃;針對植物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引進風景園林、園藝、植物保護等專業技術人才;解決保障馬鞭草安全越冬[9],提早或延遲牡丹開花期以延長牡丹整體觀賞期等問題[10]。另一方面是加強景區工作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質量。聯合科研院所開展培訓,如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和濟源市農業科學院可以分別提供旅游管理、植物種植養護專業技術培訓,為景區旅游服務質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牡丹園濟源市旅游者
喀拉峻風景區旅游者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行為研究
濟源市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處秀美花田
薊州牡丹園
濟源市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探索與建議
濟源市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牡丹園
淺論生態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濟源市科技人才引進和發展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