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地文化協同 共奏華彩樂章

2024-04-12 06:37劉莉莉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河北梆子院團演藝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文緣相通,三地文化宛如一棵參天大樹,根脈緊密相連,枝葉繁茂多彩。

山水相連的京津冀文化一脈、氣韻相通,三地文化宛如一棵參天大樹,根脈緊密相連,枝葉繁茂多彩。共享文化資源,共推文化項目,共辦文化活動,共創文化精品,共塑文化品牌,共育文化市場……在協同發展的十年中,京津冀共同奏響了文化協同發展的華彩樂章。

共聚文化合力

京津冀自古共享一片土地,傳承一脈文化。近年來,三地更是通過建立和完善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打破壁壘,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了文化發展合力。自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聯合簽署了文化、演藝、群眾藝術、長城保護、人才交流等專項協議;共同制定《京津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指導標準》《京津冀自駕驛站服務規范》等行業規范標準;建立圖書館、藝術職業教育、文化產業、演藝等行業發展聯盟……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正有力有序向前推進,取得豐碩成果。

三地藝術交流活動頻繁,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呈現出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2023年5月,首屆天津音樂節盛大開幕。音樂節期間,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河北民族樂團聯合演出民族交響詩《大運河》。本場音樂會是合三地民族樂團之力,推動京津冀民族音樂蓬勃發展的一次有力實踐。天津歌舞劇院副院長李建軍說:“三地民樂團簽署了京津冀民樂聯盟合作協議,依托各自優勢資源,在民族音樂領域的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合作?!?/p>

2023年12月,天津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奏響“京津冀新年音樂會”,文藝工作者以音樂為紐帶助力京津冀三地文化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用昂揚向上的美妙旋律為觀眾送上新春祝福。十年來,天津交響樂團與北京、河北的藝術團體和演出場所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在北京、河北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天津交響樂團攜手中國音樂學院,開辟了京津冀音樂教育界團校合作的先河;2019年,在北京市“人才培養質量建設— 一流專業建設”項目的支持下,天津交響樂團將該校的青年指揮人才“請”上舞臺,指揮職業樂團,讓青年指揮在經典曲目和觀眾的考驗下得到鍛煉。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與京冀戲劇人合作的項目不勝枚舉:集結三地優質演藝資源的話劇《運河1935》,還有《上甘嶺》《大真探趙趕鵝》《駱駝祥子》等等,院長李陽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促進了三地院團的交流融合。今年我們還將與北京人藝合作推出講述天津故事的《大飯店》。三地戲劇人還會共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孵化優質戲劇作品?!?/p>

共融文化交流

素有“燕趙大地慷慨悲歌”之稱的河北梆子,是京津冀大地上生發出來的戲曲劇種,從古至今都演繹著京津冀的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不論歷史上還是現如今,很多河北梆子演員都與三地有頗深淵源。

甲辰新春正月,天津河北梆子劇院青年演員陳亭演出不斷。摘下髯口、脫掉蟒袍、洗去油彩,結束了當日上午在河北的演出,她坐上回天津的車趕場參加排練。再過幾天,她又要到北京演出—像這樣在京津冀之間來回穿梭,早已經是陳亭的日常。

提起京津冀,陳亭直言:“我的京津冀故事可太多了!這得從小說起?!毙r候,這個嗓子好、能唱歌、愛藝術的河北姑娘,誤打誤撞考到了天津戲校,學習河北梆子藝術。在天津這座戲曲大碼頭,她得到了學校老師的悉心教導,扎扎實實地學習原汁原味的河北梆子王(玉磬)派藝術。學校放假的時候,陳亭又到北京的姑姑家,姑姑帶她看了不少北京名角兒的戲,讓她汲取了別樣的戲曲養分。

三地戲曲沃土對陳亭的哺育,讓她逐漸成長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戲曲新星。陳亭笑言,她是生在河北、長在天津、嫁到北京,仿佛被命運推動著以京津冀為家?!盎仡櫸业难莩鲎阚E,真是遍布三地。趕上節假日演出多,一天之內就要把京津冀轉個遍。我上午從天津出發,下午在北京演出,晚上就又趕到河北了,因為轉天在河北還有演出。今年春節,我基本上就是京津冀三地來回轉?!?/p>

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演出機會,這也促使陳亭得到更多的舞臺鍛煉,促進她的藝術日臻成熟。陳亭也用她的勤快腳步和寬亮嗓音,為三地文化交融的畫卷添上青春一筆。她感慨道:“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地河北梆子演員之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密切了,這也讓民族藝術不斷煥發新的生機?!?/p>

共享文化生活

十年來,三地在體制機制的保障下,共享文化資源,共推文化項目,共辦文化活動,共創文化精品,共塑文化品牌,共育文化市場,為三地文化協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讓“文化”點亮三地人民的品質生活。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與京津冀三地共同舉辦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這個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藝術盛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精品齊聚京津冀,三地觀眾在家門口“觀百部大戲、賞千件展品”?!八囆g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在三地精彩呈現,書寫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璀璨篇章。

“北京人藝的《雷雨》,還有來自河北的戲曲劇目……這些年在家門口可沒少看京冀好戲?!睈酆梦乃嚨奶旖蛴^眾陳迪說。多年來,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及旗下文藝院團,推出、參與了越來越多天津院團“走出去”、京冀作品“請進來”、三地人員“大合作”的演出。據統計,自2015年起,在天津演藝網上線的涉及京津冀交流的演出,從每年數十場增至每年數百場,至2023年累計達到1000場,包含戲曲、曲藝、話劇、兒童劇、音樂、雜技等眾多藝術種類。

越來越多的三地好戲送到了家門口,越來越多的文藝人才嶄露頭角;演藝市場火了,院團“活”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美”了。2015年,天津文化惠民卡首發,于全國首創“變補貼院團為補貼百姓”的新模式,小小卡片把文化惠民的種子播撒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負責人介紹,河北演藝集團、石家莊演藝集團先后來津學習天津文惠卡和天津演藝網系統的運營機制,并已經在當地成功移植落地。

作為天津靚麗的文化名片之一,相聲也深受京津冀觀眾的喜愛。在來津游客中,流傳著“不聽相聲就等于沒到天津”的“名言”。周末晚上,名流茶館古文化街店里,許多來自北京、河北的觀眾被臺上的演出逗得捧腹大笑。名流茶館董事長于承艷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讓更多的京冀觀眾爭相前來“品味”相聲這道津味兒文化特產,給天津相聲茶館帶來更加廣闊的平臺和越發蓬勃的活力。觀眾群的擴大,也給演員們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進而不斷鉆研業務,表演既有天津特色又能引起更多人共鳴的作品。

劉莉莉 天津日報記者

猜你喜歡
河北梆子院團演藝
2022年昆曲院團調查報告
河南金貴演藝集團
2020年《演藝科技》總目錄
生態學視角下得演藝產業——評《演藝產業生態學芻論》
一種聚焦: 上海民營院團的現狀與發展
國家優秀院團丑角專場演出暨丑角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綜述
當前社會背景下河北梆子藝術發展困境分析
艾瑪·斯通:為演藝而生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淺談
河北梆子藝術創新之路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