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成就偉業
——論周恩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貢獻

2024-04-14 17:59王家云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精神

王家云

(淮陰師范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1)

中國共產黨成就百年偉業,是真理力量與人格力量的結合。同理,就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事業而言,既要靠真理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即精神風范。周恩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貢獻,更為突出地體現在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精神風范之上。當下,研究周恩來的精神風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更具有現實意義。

一、為民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盵1]439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嗎?從周恩來的理念及實踐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只是實現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初心的途徑,而為民才是其根本目的。

周恩來早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即強調,“我國偉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發展,“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1]132,因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1]143。1956年12月9日,他在印度答英國記者提出的關于英國殖民主義對印度統治的好處與壞處時強調:“由于沒有獨立的經濟和完整的工業體系,它們不能夠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并且不能夠改善它們的人民的生活?!盵2]515顯然,中國要建成現代化強國,首先要取得經濟上的獨立和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最終實現人民幸福的根本目的。

周恩來在堅持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為民的根本目的上,不僅在理念上是清晰的,而且在實踐中是堅定執著的。他在提出中國“四個現代化”構想之初即意識到,“蘇聯和其他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優先發展重工業,這個原則是對的,但是在發展中忽視了人民的當前利益”,不僅“他們的生活不能改善甚至還要降低水平”,而且“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即使重工業發展起來也還得停下來。所以,這一條經驗也值得我們在建設中經常想到”,并“引為教訓”。[3]336

周恩來在主持20世紀60年代的國民經濟調整工作期間,首先是調整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諸如“保證必要的生活資料,即吃、穿、住、用、行”;“勞動、睡眠、休息時間的合理安排”;“堅決防止和克服無效益的勞動”,“保證勞動力能夠持續地有效率地勞動”。[3]416其次是調整工農業關系,確保農業的基礎地位、市場穩定、民生改善。堅持“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縮短基建戰線、增產節約和壓縮勞動力加強農業第一線等”[3]413方針和措施。他親自抓精簡職工、減少城鎮人口的工作,從1961年到1963年6月,全國共精減職工1 887萬人,減少城鎮人口2 600萬人。此舉既減輕了供應城鎮糧食的負擔,又增加了農業生產勞動力,促使農業生產開始回升,人民群眾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這才有了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地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景象。

在“文化大革命”年代,周恩來依然念念不忘為民這一初心,千方百計地維系黨和國家工作運轉,努力保障人民的生活條件,進而積蓄建設現代化的基本力量。1966年9月初,他在首都大中學校紅衛兵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我們既要革命,還要生產,否則吃什么,用什么?工廠不能放假不搞生產,服務行業不能停止供應,熱電站是一秒鐘也不能停的?!盵4]56他語重心長地對協助他工作的余秋里、谷牧兩人說:“你們可得幫我把住經濟這個關啊!經濟基礎不亂,局面還能維持;經濟基礎一亂,局面就沒法收拾了。所以,經濟工作一定要緊緊抓住,生產絕不能停。生產停了,國家怎么辦?不種田了,沒有糧食吃,人民怎么能活下去?”[4]56為此,他堅持“抓革命,促生產”這一口號,與一切破壞生產的行為作斗爭?!熬乓蝗笔录?他批判極“左”思潮,果斷地對國民經濟的若干基本關系進行調整;整頓企業管理,嚴格生產紀律,提高產品質量;放寬農村經濟政策,發展多種經營和家庭副業;擴大經濟交流,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進而提高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就要像周恩來那樣善于處理強國與富民的關系,繼續堅持為民精神。要牢記周恩來的教導,“從根本上說,我們國家所進行的一切建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3]319。堅持為人民謀福利的根本立場,堅持以為民造福為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不動搖。要像周恩來那樣常憂人民之疾苦,善謀富民之策,不斷地創造富民的新業績。

二、自主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立足點是什么?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周恩來談到新中國面臨的六種主要經濟關系之一即內外關系時指出:“國家建設是以國內力量為主還是以國外援助為主?我們的回答是以國內力量為主,即自力更生為主。小國應該這樣,有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更應該這樣?!盵1]9周恩來堅持自力更生為主,首先是面對帝國主義的封鎖,“決不能因此就向帝國主義屈服”,可以在有利的條件下做買賣,但“不強求”,“要打破依賴帝國主義的觀念”。[1]10其次要“正確處理自力更生同國際合作的關系”?!白粤Ω歉锩徒ㄔO事業的基本立足點。社會主義國家只有從本國的具體情況出發,依靠本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本國的資源來進行建設,才能比較迅速地發展本國的經濟”[1]440,“我們是大國,整個國民經濟都要自力更生,這有戰略意義,永遠如此”[3]493。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現代化。再次是學習外國經驗要善于獨立思考?!爸挥歇毩⑺伎?才有可能避免國際的壞的經驗在本國重犯,使國際的好的經驗在本國得以發展”[1]301,進而切實有效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在實踐中,周恩來始終強調現代化建設中堅持自力更生的意義,增強自力更生的決心、勇氣與信心,大力宣傳自力更生的先進典型,培育自力更生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西遷精神,以及尚未被納入精神譜系的大寨精神等,無不浸透著周恩來的心血,無不蘊含著周恩來的培育之功,突出彰顯了現代化建設中自力更生精神的魅力。

比如,周恩來在20世紀60年代曾三次親臨大慶視察,對大慶人民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予以鼓勵??凳蓝髟凇洞髴c油田浸透了周總理的心血》一文中談到,周恩來深情而又體貼地對工人說:“你們很辛苦啊!”當工人回答說不辛苦時,他講:“艱苦是一個事實,說不艱苦是假的,人家卡著我們的脖子要債,又遇上自然災害,現在確實存在困難,但我們只要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將來一定會好起來的?!彼硎?要向全國宣傳大慶人的精神。他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充分肯定了大慶經驗及精神?!拔幕蟾锩敝?當大慶遭到劫難時,他旗幟鮮明而堅定地維護這個自力更生的典型。1967年3月23日,他接見大慶代表時再次肯定,大慶精神真稱得上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典范。

再比如大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完整地提出“四化”建設目標的同時,對大寨精神予以了精辟的概括與宣傳,其精髓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隨后,他于1965年5月、1973年4月、1973年9月三次陪同外賓參觀大寨。第三次是他在已經被確診患有癌癥的情況下,抱病陪同外賓去參觀的。他不僅執著地向全國人民倡導宣傳大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且要讓這一偉大的精神走向世界,表明中國共產黨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立足點。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就要像周恩來那樣正確處理國際合作與自力更生的關系,堅持自主精神。周恩來當年的反復告誡與近年來西方國家卡脖子的嚴酷事實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那些核心技術、尖端技術與關鍵技術,既不是靠花錢能買來的,也不是靠化緣或妥協能換來的,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對此,我們應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且有足夠的勇氣與信心。

三、開放精神

周恩來倡導且堅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自主精神,絕不是閉關自守,他同時也倡導和堅持向外國學習,即開放精神。

周恩來早在195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構想之初,即非常明確地提出“向一切國家的長處學習”。他之所以倡導向一切國家的長處學習:一是客觀上“一切國家,一切民族,都有長處”,“任何國家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二是主觀上“敢于向一切國家的長處學習,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現,這樣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夠自強的民族”。三是從和平共處的角度看,可以“用和平方法競賽,比較誰的制度優越,比較誰的制度好,讓人民來選擇”。[3]255-256四是從歷史的經驗教訓看,“關起門來搞建設的想法也是錯誤的”,“即使我們在將來建成了社會主義工業國之后,也不可能設想,我們就可以關起門來萬事不求人了”。[1]226五是從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各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依靠國際合作”。所以,中國“要使經濟技術達到現代化的水平,也需要進行國際間的合作”[5]412-413。

在實踐中為了加速現代化建設,周恩來堅持對外開放。其具體形式,既有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設備,又有人才交流、文化交流等。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三點。

一是狠抓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落實。他采取派出去、請進來、集中最優秀的科研力量等措施,努力“把世界科學的最新成就,有計劃地、有系統地介紹到實際應用中去”[1]185。

二是積極引進國外新技術和新設備。在周恩來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前幾年,即先后從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家引進化纖、化肥、石油等大批先進的成套設備和技術。針對“文化大革命”中把對外引進視為崇洋媚外的極“左”思潮,他極力排除“左”的干擾和破壞,在毛澤東的支持下,較為成功地實施了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單機及技術的引進方案,史稱“四三方案”。從引進項目的選擇到工程的實施,他都親自指導。這些引進項目既著眼于發展的急需,又確保技術先進這個重點,切實有效地推進現代化建設。

三是主導研究利用資本主義。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這個極“左”的年代里,周恩來依然堅持向外國學習,主導研究和利用資本主義。1973年2月26日,周恩來對派出去的代表團回國后不敢作報告的現象予以嚴肅批評,他說:“不敢談人家的長處,也不敢談我們的短處,這是不符合毛澤東思想的。有些人自己不懂,又隨便給人家戴帽子。出國參觀、考察,就是為了學習人家的長處?!盵1]474同年6月29日,他在會見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戴維·洛克菲勒時,提出要研究市場、金融。他直率地說,在“這一點我們還趕不上臺灣的嚴家淦”[2]。其中重要的一點,臺灣吸取了部分外資。在周恩來的主導下,協助他抓外貿工作的陳云大膽提出“研究和利用資本主義”,強調“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不研究資本主義,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占有我們應占的地位”,為此,“不要把自力更生的方針同利用資本主義信貸對立起來”[6]218-219。這樣,一方面利用外匯貸款促進國內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又通過外貿出口有力地支持了國外成套設備的引進,促進了工業、農業現代化建設。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就要像周恩來那樣正確處理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繼續堅持開放精神。周恩來當年倡導的開放精神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四十多年發展經驗表明,堅持對外開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無論經濟全球化遇到什么倒流逆風,無論國際環境怎么復雜多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開放的大門絕不能關閉,而且要越開越大。對此,我們不應有任何的動搖和游移。

四、改革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是什么?早在1957年周恩來就在關于民族繁榮和社會改革的問題的講話中旗幟鮮明地指出:“為什么要改革?因為要建設社會主義,要人民生活富裕起來?!盵3]368“只有改革才能使民族繁榮。經濟改革是各民族必須走的路。走這條路才能工業化、現代化。工業化、現代化了,經濟生活才能富裕,民族才能繁榮,各族人民才能幸福?!盵3]373寥寥數語,就把改革與工業化、現代化、民族繁榮、人民幸福、社會主義等關系,講得一清二楚。簡言之,改革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

周恩來之所以把改革視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出發的。1956年6月,周恩來就在關于體制問題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生產力大大發展,要求生產關系改變?!盵3]265這里說的“改變”,實指“改革”,其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1961年9月,周恩來在接見蒙哥馬利元帥時談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要素及其本質時表示:“在社會主義時期,我們黨和國家的政策和指導思想是一切為了有利于生產關系的改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財富的增加。如果政策收不到以上效果,那就應該予以糾正?!盵4]602這里說的生產關系的“改進”及“糾正”,主要是指經濟制度的改革。接著,他又講“這種改革,不僅是經濟制度的改革,也會影響到別的方面。因為經濟基礎變動了,上層建筑也要受到影響,就是說,政治上、思想上也要受影響。政治上的制度要適合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要改革,要改革成為民主集中制”[1]266??傊?在周恩來的理念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的全面改革。

顯然,在周恩來的理念與實踐中,改革是全方位的,不僅要有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有文化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單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相對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周恩來首先倡導管理體制上的改革。他認為,“蘇聯過去集權多了,地方權小了,這是一個經驗教訓”[3]267,所以他力主中央分權給地方。為切實推進這一改革,他在1956年9月《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中,談若干問題之一便是改進國家行政體制,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他提出“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方針”,以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逐步實現”的步驟。[3]314-315盡管這項改革因為“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的特殊的環境,收效甚微,但是他對此是執著的。1969年3月2日,他在全國計劃座談會第十期簡報上就企業管理體制下放問題作出批示:“企業下放分三類:(一)大多數下放給地方;(二)一部分雙重領導,地方為主;(三)極少數幾個雙重領導,中央為主?!盵4]282著力調動地方與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

其次是經營形式的改革。針對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在經營形式上過分集中的偏向,周恩來在中共八大會議上作的報告中要求予以糾正。他講,在工業方面,“凡是經營合理并且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小型工廠,都應該保存下來,不應該草率地加以合并或者取消”;在商業方面,“不適當地集中了和取消了一些小商店和小商販。這種偏向,應該迅速加以糾正”。1957年,他在國務院第四十四次全體會議上進一步提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搞一點私營的,活一點有好處?!薄爸髁魇巧鐣髁x,小的給些自由,這樣可以幫助社會主義的發展?!薄按蟾殴?、農、商、學、兵除了兵以外,每一行都可以來一點自由,搞一點私營的?!盵7]31著力糾正在所有制形式上盲目求大、求純的做法,激發各行各業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活力與創造力。

再次是分配制度的改革。1956年6月,周恩來在談到勞動工資問題時坦陳:“我們在工資問題上沒有能夠實現全面的改革?,F在,工資制度中的平均主義傾向的問題突出,非解決不可了?!盵8]555緊接著,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工資改革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工資改革的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推進工資改革,進而努力調動全體人民投身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就要像周恩來那樣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系,繼續堅持改革精神。當下,既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還有激發和維護全體人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積極性、創造性這一不變的主題。改革永遠在路上,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所在。

五、科學精神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周恩來堅持講究思想方法,提倡科學精神。在196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提出必須解決不斷革命論與發展階段論相結合、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可能性相統一、革命熱情與科學精神相結合等六個方面的認識問題[7]412,旨在強調重視思想方法,尊重客觀規律。1963年初,他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更加明確地指出:“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相互促進,迎頭趕上。前兩點是指要有科學的態度?!盵1]412總之,整個現代化建設都要堅持科學精神。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周恩來既有極大的工作熱情,又恪守嚴謹的科學精神。首先,在“四個現代化”的相互關系上,他堅持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全面提高。其中,堅持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工業現代化為主導,國防現代化為戰略支撐和保障,以科學技術現代化為關鍵與突破口。為此,他狠抓科技人才的培養,科技能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引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利用,進而促進現代化的整體推進。

其次,在現代化的發展步驟與速度上,堅持循序漸進。在發展步驟上,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他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盵1]479在發展速度上,鑒于我們的起點比較低且發展不平衡的國情,他堅持“要有一個比較長期的想法”[1]396,并反復告誡全黨,“社會主義積極性不可損害,但超過現實可能和沒有根據的事,不要亂提,不要亂加快,否則就很危險”,比如“工業建設可以加快,但不能說工業化提早完成”。[1]190當“大躍進”運動中高指標、浮夸風泛濫時,他對來訪的朝鮮客人坦陳,“大躍進”中還有許多缺點,其中之一是突破常規的發展速度,自然會在前進中發生新的問題。他在接見蘇聯專家時也講到“大躍進”中的三個缺點和錯誤,第一是發展的速度[7]238-239。對此,他盡管無力扭轉“大躍進”的大局,但仍然做些力所能及的補救工作,努力減少“左”傾錯誤造成的損失。

再次,在現代化建設與自然界的關系上,堅持尊重客觀規律。面對“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的掠奪式的發展,周恩來及時告誡領導干部:“要學一點自然辯證法,要懂得自然界的矛盾。恩格斯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報復我們’。這是恩格斯根據史料向人類提出的警告。我們在和自然界做斗爭中,必須防止自然的報復,防止的辦法就是恩格所說的,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盵9]475他在1964年談到治理黃河問題時進一步講,“任何經濟建設總會有些未被認識的規律和未被認識的領域,這就是恩格斯說的,有很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所以“要逐步摸索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1]433-4341966年,他在談植樹造林問題時講:“我最擔心的,一個是治水治錯了,一個是林子砍多了。治水治錯了,樹砍多了,下一代也要說你?!盵1]446總之,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有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共處,才有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就要像周恩來那樣正確處理積極進取與漸進的關系,繼續堅持科學精神;就要像周恩來那樣,增強科學素養,講求科學思維方式。堅持不斷革命論與發展階段相結合,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可能性相統一,革命熱情與科學精神相結合,努力避免走極端、瞎折騰。

六、奮斗精神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是什么?周恩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二屆三次會議上作的總結發言中指出,建成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將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不艱苦奮斗,那不是輕易可成的”,所以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3]346-347

艱苦奮斗,是周恩來一生崇尚的理念,他在確立共產主義信仰之初即表示要奮斗:“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的事?坐著談,何如起來行!”[10]45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他對大學生進一步強調:“理想是需要的,它可以為我們指出前進的方向,但是理想必須從現實的努力奮斗中才能實現?!盵11]393他反復引導全黨全國人民,只有奮斗,才能成就我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

周恩來不僅熱情宣傳推廣艱苦奮斗的先進典型,而且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培育艱苦奮斗的精神?!按筌S進”使我們國家面臨著糧食危機,作為一國總理的他成為“糧食調度的總指揮”。當年任糧食部黨組書記的陳國棟回憶說,去總理處,主要是談糧食問題。他一般都是晚上找我們去,地點經常是他的辦公室。有時是晚上九點鐘或者十一二點去,談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鐘,有時是凌晨兩三點才去。他僅約糧食部門的同志談話,每周都有幾次,關注糧食調運、存放、庫存、銷售供給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他還要花大量的精力同各省的領導干部談話,做深入細致的說服工作,要他們顧全大局,支持中央的統一部署。那些日子里,他就是這樣殫精竭慮、廢寢忘食,以此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共渡難關。

面對“文化大革命”這場劫難,周恩來以“我不下苦海,誰下苦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無畏的獻身精神而頑強地奮斗著。尤其是身患癌癥之后,他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忍辱負重,力挽狂瀾,苦撐危局。他對協助其工作的谷牧講:“現在不是時興爬坡拉車那些話嗎?我們這些人,一輩子就是要為國家、為人民拉車啊,一息尚存,就得奮斗!”谷牧說:“聽了他的話,我十分難過,也很激動。周總理已經知道了自己身患不治之癥,每時每刻想到的還是國家和人民,還在勸勉我們為國家和人民拉車,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12]371974年12月,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意見,他奉命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匯報四屆人大準備情況。行前,醫務人員再次發現他便中有潛血,需要馬上進行檢查治療。他自己也知道遠途奔波會使病情惡化,兇多吉少,但是他堅定地表示,“既然把我推上歷史舞臺,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13]1161,后義無反顧地飛赴長沙,與毛澤東共商國是。1975年1月13日,他抱病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努力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激發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斗志。他在參加天津代表團討論時,坦然而又鄭重地對大家說:“我已經得了癌癥,工作的時間不太長了,這也是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F在,我正在醫院同疾病做斗爭,在可能的情況下,我還要繼續和大家一起奮斗,共同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盵14]1161他就是以這樣的信念頑強地奮斗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就要像周恩來那樣正確處理務虛與務實的關系,繼續堅持奮斗精神。1980年初,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薄耙幸还善D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盵15]257而艱苦創業,“首先要我們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帶頭?!薄芭W習周恩來等同志的榜樣,在艱苦創業方面起模范作用?!盵15]260即像周恩來那樣以上率下,做艱苦奮斗的表率,這是有效推進并最終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偉業的真諦所在。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精神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