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通過家庭環境的改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

2024-04-14 23:45東莞市望牛墩中學徐婉嫦
師道(教研) 2024年1期
關鍵詞:家庭成員家庭家長

文/東莞市望牛墩中學 徐婉嫦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受到社會層面、家庭層面以及學校層面的影響,直接關乎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初中生在青春期往往表現出情緒波動大、敏感、自控能力差、個人想法增多等問題,其行為表現具有明顯的爆發性、沖動性,易做出不當行為。學校既要發揮引導學生朝良好趨勢發展的作用,也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性。我們要改變家庭環境,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增強學生調整自身內在發展和外在環境關系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發展。

一、家庭環境對學生良好行為品質形成的影響因素

1.家庭結構對學生良好行為品質形成產生的影響

家庭結構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家庭成員主要由父母和子女兩代人構成的核心家庭結構;第二種是由于父母離異或喪偶僅由父母一方和孩子構成的單親家庭結構;第三種是重組家庭或留守兒童家庭構成的特殊家庭架構。生活在核心家庭結構中的學生由于生活水平較高,父母對其往往比較溺愛,由此導致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心理素質較差,意志品質薄弱,抗挫折能力不足。生活在單親家庭結構中的初中生由于缺乏穩定親子關系,其內心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感,會使其形成自我效能感低下、性格孤僻冷漠、內心敏感等心理狀態,對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十分不利。生活在特殊家庭結構中的學生由于面對家庭結構的變化或長期親情的缺失,其心理也面臨著復雜的變化。由此可見家庭結構對學生的行為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2.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對學生良好品質形成產生的影響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大致分為父母關系、親子關系以及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教育一方面是指家長有目的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知識的活動,另一方面則是家長通過身體力行對學生發揮榜樣示范的作用,通過無意識的行為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品質。就父母關系而言,和諧融洽的父母關系能夠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學生在此氛圍的影響下會形成開朗的性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反之,如果父母的關系破裂冷淡,學生性格有可能就會變得孤僻冷漠、抑郁寡歡等。就親子關系而言,父母不僅要承擔起撫養子女的責任,對子女承擔的教育責任也不可推卸,過度溺愛或過度嚴苛的教育方式都不可取。就家庭其他成員的關系來看,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隱性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發育。

3.家庭成員的行為模式對學生良好行為品質形成產生的影響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部分家長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學生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由于認知結構的局限性,會認為家長的這些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對子女的過度溺愛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私自利的性格。同時,也存在有一部分家長對待子女采取十分嚴厲的方式,強制性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往前走,家長的這種行為模式極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長期處在嚴格的教育環境下,學生可能會出現抑郁癥、強迫癥等問題,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家長應把握好“嚴”與“放”之間的度,家長對孩子表達合理的期望會增強孩子對待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使其朝向良好的趨勢發展,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背上巨大的壓力,產生恐懼心理,學生長期處在壓抑狀態容易喪失對生活和學校的信心和期望。

4.家庭物質水平對學生良好行為品質形成產生的影響

家庭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對于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響。就現實情況而言,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家長社會地位較高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加重視,學生能夠享受到的生活資源更加充裕、教育資源更加廣泛。學生處在這一家庭環境中,家長能夠做好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身所擁有的條件,則能夠促使其不斷向上,如果家長對孩子做出錯誤的引導和示范,則容易導致孩子不懂珍惜,把家庭優越條件當成自身炫耀的資本,甚至會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當學生處于經濟水平較低的家庭當中時,由于缺乏良好的物質基礎,父母往往會忽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更加重視生存問題,在此環境下缺失家庭教育的學生對自我認同感較低,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但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家庭的經濟條件,則會激勵孩子不斷奮發向上。

二、通過家庭環境的改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的措施

1.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家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所產生的影響直接關乎到學生社會認知、道德規范和社會行為的形成。為更好發揮出家庭教育的優勢作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現代家庭教育應當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特有的發展需求去考量,洞悉孩子的個性心理變化,通過構建穩定和諧的親子關系,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深化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程度。這就要求家長必須要改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錯誤認知,以正確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發展,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做出科學的引導,根據孩子的興趣選取特長,而不是主觀性地強加。通過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個體受益終生。

2.優化家庭成員的行為模式,采取嚴寬結合的教養方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家庭的經濟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大多能夠滿足家庭的生存需要,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得到滿足。在此形勢下,家長應正確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過度溺愛或過度嚴苛的教育方式均行不通,必須要發揮出自身引導和示范的作用,合理控制孩子的需求。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以耐心平和的態度與孩子進行親切友好的溝通交流,構建親密穩定的親子關系。對于孩子做出的正確行為,家長應及時予以肯定和強化,使其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可行性;而對于孩子做出的錯誤行為,家長應通過其容易接受的方式及時予以制止,并在今后生活中進行調整和矯正。因此,家長應當采取嚴寬適度的教育方式盡可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學生的人格培養,家庭成員應注意彼此之間良好關系的構建,盡可能保持積極正面的情緒,使孩子感受到正能量。

3.注重家庭成員的溝通,培養學生勞動能力

家庭成員對學生都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在日常生活中應發揮好榜樣示范的作用,言而有信,以身作則。家庭成員之間應經常性地進行溝通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使其切實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增強孩子的責任感,提高其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消除孩子的消極心理。這就要求家長必須認識到陪伴對子女發展的重要性,在忙于工作的同時應盡可能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參與到個體成長發展的各個階段當中,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與想法。同時,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家長在給孩子家庭溫暖的同時而應重視其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使其自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生活中的勞動升華其精神世界。

4.健全家庭教育內容,注重家庭資源的配置

通過家庭環境的改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全面滲透德育,健全家庭教育的內容,使學生獲得全面協調的發展。例如,父母在生活中能夠以實際行動踐行“尊老愛幼”則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行為。同時,家長也要注重做好家庭資源的配置,主要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指家庭成員的時間、態度等,物資資源是指家庭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F代家庭應通過家庭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人文環境,加大孩子的教育投入力度,合理滿足個體成長發展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有效培養孩子的情商和心理調控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個體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青春期的初中生,其價值觀念和行為觀念處在形成階段。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發展不能僅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因此,家校共育趨勢下,家長要特別注重良好家庭環境的塑造,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提供沃土,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家庭成員家庭家長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家庭成員的排序 決定孩子的格局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論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員赴法勤工儉學之原因
家長請吃藥Ⅱ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