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教育戲劇在中學主題班會課的實踐運用

2024-04-14 23:45河源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師道(教研) 2024年1期
關鍵詞:入室班會課戲劇

文/河源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曾 怡

教育戲劇是一種以戲劇形式展現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它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學習,達到深入理解的效果。在主題班會課中,教育戲劇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體驗課程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教育戲劇在中小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主題班會課中,更是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教學形式。本文以高一年級主題班會課“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為例,探討如何將教育戲劇有效地應用于中學主題班會課中。

一、讓學生了解教育戲劇

教育戲劇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然而,很多中學生對教育戲劇并不了解,這對教育戲劇在班會課中的應用和推廣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如何讓中學生了解教育戲劇,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進行“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主題班會之前,筆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讓學生了解教育戲劇的定義和作用。教育戲劇是一種以教育為目的的戲劇形式,它通過表演、情節、角色、情感等多種手段,向觀眾傳達知識、道德、價值觀等內容。在班會課中,教育戲劇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中學生更好地理解班會課需要傳遞的內容。其次,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教育戲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育戲劇,筆者在開學的第一節班會課運用教育戲劇讓學生理解班規。先將學生分成三組,每個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老師給每個小組分發了一份班規,要求他們根據班規進行角色扮演,并在班會課上進行表演。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初步感知了教育戲劇。最后,組織學生觀看比較專業的教育戲劇表演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注意演出背景的設置、表演技巧、劇情設置等方面的問題。

二、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教育戲劇素材

在主題班會課上,選擇合適的戲劇素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戲劇素材的選擇主要有以下三個要素:首先,應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班會課戲劇教育的主體,他們的積極參與和表現對教育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選擇素材時,我們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其次,素材應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比如,可以選擇一些能夠傳遞正能量的戲劇,或者選擇一些能夠引導學生思考的社會熱點議題。第三,素材的選擇還可以來源于班級存在問題。據筆者觀察,教育戲劇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能夠幫助解決班級問題。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問題,比如學生之間的矛盾、班級氛圍不佳等。面對一個個班級問題,與其“說教”,不如讓學生參與教育戲劇主題班會課,通過深刻體驗情感,從中獲得啟示,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入室即靜,入座即學”這一教育戲劇素材是由學生充分討論、自主選擇的。在開展主題班會課前,筆者先讓學生分小組梳理班上存在問題,然后匯總并挑選大部分學生認為比較典型的有意義的問題作為主題班會課的教育戲劇素材。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發現部分同學存在一些不良習慣和違紀行為:課間在教室打鬧,大聲喧嘩;自習課說話聊天,隨意外出;早上進教室不看書卻和同學講話或走來走去,影響別人學習等。學生意識到以上這些不良行為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也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因此,大家決定開展“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主題班會,并將教育戲劇的元素融入其中,期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指導學生寫好教育戲劇劇本

指導學生寫好主題班會課的教育戲劇劇本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教育戲劇劇本創作的指導,讓學生在主題班會課的表演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價值,提高教育戲劇的教育效果。而要編寫好一份主題班會課教育戲劇劇本,需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主題和故事情節。主題是整個劇本的核心,它應該與學生生活相關、有代表性、具有深刻內涵。比如,我們此次班會課的主題“入室即靜,入座即學”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選定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教育意義。定好主題之后,筆者就帶領學生開始創造一個起承轉合、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來表達主題內涵。其次,要有富有表現力的角色形象。角色是教育戲劇中的重要元素,是故事情節的推動者,也是主題內涵的表現者。因此,設計好“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故事情節之后,學生又開始琢磨戲劇里每個角色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展現角色形象,學生從臺詞的語調、動作的設計、表情的呈現、角色心理的揣摩到演員的挑選,一一用心斟酌。

四、設計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戲劇主題班會教學環節

在教育戲劇主題班會課中,教學環節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育戲劇的主題班會課是通過體驗式活動進行的,可以嘗試以下教學環節:戲劇導入、問題探討、點撥總結、劇情翻轉、效果鞏固。

(一)戲劇導入

在班會課的導入環節,學生將自己創編的與本節班會課主題相關的教育戲劇現場表演出來,既能讓同學們快速了解班會主題,又給他們提供了接下來討論的素材。在“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班會課中,教師先在屏幕上呈現一幅提前拍好的班級課間打鬧的照片作為背景,接著學生用精心編排的教育戲劇再現課間、晚修吵鬧的事件。學生生動的表演直觀地將班級過于吵鬧的問題呈現給學生,從而能更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

(二)問題探討

表演結束后,老師就劇情提出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探討戲劇呈現的主題,思考面對此類問題該怎樣做。在班會課中,教師就劇情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課間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在做什么?主人公E 在晚修期間為什么煩躁不安?主人公ABCD 可以做什么去幫助主人公E?同學們心目中的課間、晚修氛圍是怎樣的?

(三)點撥總結

小組討論后,小組代表發言。針對發言情況,教師進行追問、點撥,提示學生認識到“入室即靜,入座即學”這個主題,引導大家思考平時該如何去培養“入室即靜,入座即學”這個好習慣。

(四)劇情翻轉

點撥總結后,學生對主題的思考加深了,這時,可以組織學生創作新劇情,并請之前沒有參與表演的同學來演繹新創作的戲劇。在本次主題班會課中,筆者讓之前參與表演的同學指導其他未參與的同學來改編劇情,強調“入室即靜,入座即學”這一良好習慣對同學和班級帶來的積極影響。這一環節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戲劇中,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成為德育的主體,對主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五)效果鞏固

將教育戲劇融入主題班會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方式。一是學生點評。在教育戲劇結束后,可以讓學生互相點評表演。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還可以讓他們從其他同學的表演和分享中學到更正確、合理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二是學生寫感悟。通過寫感悟,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教育戲劇的理解和反思表達出來。教師也可以通過閱讀學生的感悟,了解到班上所有學生對教育戲劇的理解和體驗,從而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和指導。三是案例分析。班會課結束后,教師可以選擇與主題班會課內容相關的案例,讓學生運用班會課所學分析案例,鞏固課堂所學。這樣,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提高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

綜上所述,教育戲劇在中學主題班會課中的有效應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筆者相信可以找到更好的教育戲劇應用模式,以滿足中學主題班會課的教學需求。

猜你喜歡
入室班會課戲劇
“花樣”班會課
入室盜竊案
入室盜竊案
有趣的戲劇課
奉獻如歌,強國有我(主題班會課)
入室盜竊案
談班會課的主題及組織形式
小學主題班會課中德育的實施策略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