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擷客家文化,豐富語文課堂

2024-04-14 23:45大埔縣大埔小學汪秀清
師道(教研) 2024年1期
關鍵詞:姓氏山歌童謠

文/大埔縣大埔小學 汪秀清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任?!缎W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結合教學實際,有效融合優秀文化??图倚W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將客家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山歌、童謠、方言、歷史人物故事、姓氏對聯等融合起來,融入教學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文化熏陶,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融入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我們可以將客家山歌融入其中,可以讓枯燥抽象的課本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有效吸引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二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神州謠》的教學中,教師將客家著名山歌《梅縣唱到北京城》融入教學中,“客家山歌特出名,梅縣唱上北京城。五湖四海唱光轉,朝晨唱到日落嶺”的歌詞樸素生動、朗朗上口。教師先帶領學生通過山歌感受祖國五湖四海的壯麗,再學習課文“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學生會更有學習興趣,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能有效提升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融合客家童謠

童謠是極具有當地鄉土氣息的特色文化,客家童謠取材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通過簡單樸素、富含趣味性的簡短語言能充分表現出客家人的真實生活狀態,而且飽含客家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比如經典客家童謠《月光光》,不僅極具客家特色,而且包含了崇文重教的優秀傳統。將客家人從小傳唱的客家童謠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熟悉的童謠引入課程,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同時接受優秀文化熏陶。例如,在二年級語文上冊(統編版)《媽媽睡了》的教學中,通過童謠《白欖仔》引入課程,“白欖仔暗暗香,大哥買歸阿嫂嘗,阿嫂唔嘗俾過細姑娘,細姑娘得食隨街唱,果然大嫂痛姑娘”,簡單的幾句詞就講述出一個溫馨的家庭故事,展現了客家人溫暖友愛、互相疼惜的優秀傳統,以此引入課文中媽媽的辛勤付出和孩子對媽媽的關愛,對學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教育作用。

三、妙用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具有悠久的歷史,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在聲母、韻母和聲調方面都與古漢語有很多相通之處,因此客家方言十分適合用于古詩詞或文言文的教學。例如,在二年級語文下冊《絕句》的教學中,教師使用客家方言朗誦全詩,更容易讓學生清晰地感受到平仄押韻,感受到不一樣的古詩韻味,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四、穿插客家故事

客家人普遍具有濃厚的鄉土情節,對于客家優秀歷史人物懷揣著深厚的敬仰和贊美之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穿插優秀歷史人物的故事,能開拓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例如,在二年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的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朱德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事跡后,可以給學生講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的故事,出生在廣東梅州的張弼士是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先驅,以其獨到的眼光和敢想敢做的精神,幫助近代中國“實業興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樣的歷史人物故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精神。

五、巧用客家對聯

對聯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文獨特的藝術形式,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图椅幕瘬碛兄鴳脧V泛且獨具特色的姓氏對聯文化,幾乎凡是客家居住的地方,都有姓氏對聯,姓氏對聯大多蘊含先人典故,既有念祖追宗、標榜家聲的意思,又表達了對后輩繼承祖業、光耀門楣的期望,比如朱氏對聯“漢代名臣長,宋朝理學家”,王氏對聯“三公槐樹,一甲梅花”,林氏對聯“九龍新世第,十德舊名家”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運用這一獨具特色的姓氏對聯文化,既能引發學生鉆研的興趣,又能鞭策激勵學生學習先輩崇高的精神,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深遠意義。例如,在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的教學中,我在教授課文知識的同時,呼吁學生們收集與自己姓氏有關的對聯,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交流分享其中涉及的典故以及蘊含的期望。學生既能積累文化素材,又能受到鼓舞。

猜你喜歡
姓氏山歌童謠
山歌還要妹起頭
姓氏從何而來
有趣的姓氏
童謠里的童年
山歌
快樂童謠
苗山歌
苗山歌
姓氏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