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挾風雷 淋漓健筆

2024-04-15 00:45丁文榮
讀寫月報(初中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詩詩張曉風示例

丁文榮

張曉風,著名作家,創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以散文最為著名。張曉風是中國臺灣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獎項得主,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臺灣中學教科書。

浪擲

張曉風

開學的時候,我要他們把自己形容一下,因為我是他們的導師,想多知道他們一點。

大一的孩子,從某一點上看來,也只像高四罷了。

他們倒是很合作,一個個把自己盡其所能地描述了一番。等他們說完了,我忽然驚訝得不可置信。他們中間照我來看分成兩類,有一類說“我從前愛玩,不太用功,從現在起,我想要好好讀點書”;另一類說“我從前就只知道讀書,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參加些社團,或者去郊游”。奇怪的是,兩者都有輕微的追悔和遺憾。

于是我想起一段三十多年前的舊事,那時流行一首電影插曲(大約是叫《漁光曲》吧),阿姨舅舅都熱心播唱,我雖小,聽到“月兒彎彎照九州”,覺得是可以同意的,卻對其中另一句大為疑惑。

“舅舅,為什么要唱‘小妹妹青春水里流呢?”

“因為她是漁家女嘛,漁家女打魚不能上學,當然就浪費青春啦!”

我當時只知道自己心里立刻不服氣起來,但因年紀太小,不會說理由,不知怎么吵,只好不說話;但心中那股不服倒也可怕,可以埋藏三十多年。

等讀中學聽到“春色惱人”,又不死心地去問,春天這么好,為什么反而好到令人生惱?別人也答不上來,那討厭的甚至眨眨狎邪的眼光,暗示春天給人的惱和“性”有關。但事情一定不是這樣的,一定另有一個道理。那道理我隱約知道,卻說不出來。更大以后,讀《浮士德》,那些埋藏許久的問句都匯攏過來,我隱隱知道那里有番解釋了。

年老的浮士德,對著滿屋子自己做了一生的學問,在典籍冊頁的陰影中他瞥見窗外的四月,歌聲傳來,是慶祝復活節的喧嘩隊伍。那一霎間,他懊悔了,他覺得自己的一生都拋擲了。他以為只要再讓他年輕一次,一切都會改觀??蓱z的浮士德,學究天人,卻不知道生命是一樁太好的東西,好到你無論選擇什么方式度過,都像是一種浪費。

生命有如一枚神話世界里的珍珠,出于沙礫,歸于沙礫,晶光瑩潤的只是中間這一段短短的幻象??!然而,使我們顛之倒之甘之苦之的不正是這短短的一段嗎?珍珠和生命還有另一個類同之處,那就是你傾家蕩產去買一粒珍珠是可以的,但反過來你要拿珍珠換衣換食卻是荒謬的,就連鑲成珠墜掛在美人胸前也是無奈的,無非使兩者合作一場“慢動作的人老珠黃”罷了。珍珠只是它圓燦含彩的自己,你只能束手無策地看著它,你只能歡喜或喟然——你及時趕上了它出于沙礫且必然還原為沙礫之間的這一段燦然。

而浮士德不知道——或者執意不知道,他要的是另一次“可能”,像一個不知是由于技術不好或是運氣不好的賭徒,總以為只要再讓他玩一盤,他準能翻本。三十多年前想跟舅舅辯的一句話我現在終于懂得該怎么說了,打魚的女子如果算是浪擲青春的話,挑柴的女子豈不也是嗎?讀書的名義雖好聽,而令人眼目為之昏耗,脊骨為之佝僂,還不該算是青春的虛擲嗎?

“春色惱人”那句話現在也懂了,世上的事最不怕的應該就是“兵來有將可擋,水來有土能掩”,只要有對策就不怕對方出招。怕就怕在一個人正小小心心地和現實生活斗陣,打成平手之際,忽然陣外冒出一個叫宇宙大化的對手,他斜里殺出一記叫“春天”的絕招,身為人類的我們真是措手不及。對著排山倒海而來的桃紅柳綠,對著蝕骨的花香、奪魂的陽光,生命的豪奢絕艷怎能不令我們張皇無措!當此之際,真是不做什么要懊悔,做了什么也要懊悔。春色之叫人氣惱跺腳,就是氣在我們無招以對??!

回頭來想我導師班上的學生,他們聰明穎悟,卻不免一半為自己的用功后悔,一半為自己的愛玩后悔——只因太年輕啊。只因年輕啊,以為只要換一個方式,一切就扭轉過來而無憾了。

孩子們,不是啊,真的不是這樣的!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連一場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到像喜慶節日里一個孩子手上的氣球,飛了會哭,破了會哭,就連一日日空癟下去也是要令人哀哭的??!

所以,年輕的孩子,連這個簡單的道理你難道也看不出來嗎?生命是一個大債主,我們怎么混都是他的積欠戶。既然如此,干脆寬下心來,來個“債多不愁”吧!既然青春是一場“無論做什么都覺得是浪擲”的憾意,何不反過來想想,那么,也幾乎等于“無論誠懇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因為你或讀書或玩,或作戰,或打魚,恰恰好就是另一個人嘆氣說他遺憾沒做成的。

然而,是這樣的嗎?不是這樣的嗎?在生命的面前我可以大發職業病,做一個把別人都看作孩子的教師嗎?抑或我仍然只是一個蒙童,一個不信不服欲有辯而又語焉不詳的蒙童呢?

(來源:《文苑·經典美文》,2017年第3期)

【閱讀訓練】

1.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歸納本文的主旨。

2.把“小妹妹青春水里流”中的“流”字改成“丟”字,你覺得好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3.作者說:“那道理我隱約知道,卻說不出來?!蹦阏J為“那道理”是什么?

4.“孩子們,不是啊,真的不是這樣的”,這句話中的“這樣”指什么?

5.文章結尾寫道:“是這樣的嗎?不是這樣的嗎?”作者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么?

花之筆記

張曉風

花的顏色和線條總還比較“實”,花的香味卻是一種介乎“虛”“實”之間的存在。有種花,像夜來香,香得又野又蠻,的確是“花香欲破禪”的那種香法;含笑和白蘭的香是葷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泡茶;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簡直是一塊明礬,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凈澄澈。

梔子花和木本株蘭的香總是在日暖風和的時候才香得出來,所以也特別讓人著急,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沒有了。

樹上的花是小說,有枝有干地攀在縱橫交錯的結構上,俯下它漫天的華美,“江邊一樹垂垂發”“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那里面有多層次、多角度的說不盡的故事。

草花是詩,由于矮,像是剛從土里蹦上來的,一種精粹的、鮮艷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爬藤花是散文,像九重蘿、紫藤、蔦蘿,乃至牽?;ê徒z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種走到哪里就開到哪里的渾灑。爬藤花看起來漫不經心,等開完了整個季節之后回頭一看,倒也沒有一篇是沒有其章法的——無論是開在疏籬間的、潑灑在花架上的、嘩嘩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地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調皮刁鉆爬上老樹,把枯木開得復活了似的……它們都各有其風格,真的,絲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牽?;ㄓ兴约旱男揶o。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稱為舞臺劇的,大概就是曇花了吧。它是一種徹底的時間藝術,在絲帷的開闔間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鐘都在“動”,它簡直嚴格地遵守著古典戲劇的“三一律”——“一時”“一地”“一事”。使我感動的不是那一夕之間偶然白起來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來的細蕊,而是那幾乎聽得見的砰然有聲的擴展的過程。

文學批評如果用花來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嚇人,刺多花少,卻大剌剌的像一聲轟雷似的拔地而起——當然,好的仙人掌花還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顏色天生地好,是極鮮潤的潑墨畫。水生花總是使人驚訝,仿佛好得有點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經夠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經夠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來,簡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著了邪似的在那里。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蓮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腳無措的馬蹄蓮也好,還有一種紫簌簌的漲成滿滿一串子的似乎叫布袋蓮的也好,都有一種奇怪的特色:它們不管開幾里地,看起來卻每朵都是清寂落寞的,有種伶伶然仿佛獨立于時間空間之外的悠遠。水生花大概是一闋屬于婉約派的小詞吧,在管弦觸水之際,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連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蘆葦,都美得令人發愁。一部《詩經》是從一條荇菜參差、水鳥合唱的水湄開始的——不能想了,那樣干干凈凈的河,那樣干干凈凈的水,那樣干干凈凈的草,那樣干干凈凈的古典的愛情——不能想了,想了讓人有一種身為舊王族被放逐后的悲慟。

我愛鮮花,愛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顏色、氣息和形狀——由于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須在今天用來不及的愛去愛它。我要好好地注視它,它的每一剎那的美其實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剎,或開或闔,它已是另一朵了。

(來源:《張曉風經典作品》)

【閱讀訓練】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加點詞語“發愁”的內涵?

水生花大概是一闋屬于婉約派的小詞吧,在管弦觸水之際,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4.文章結尾畫線的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花擔

張曉風

①詩詩(作者的兒子),春天的早晨,我看見一個女人沿著通往城市的路走來。

②她以一根扁擔,擔著兩筐子花。詩詩你能不驚呼嗎?滿滿兩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③一筐在前,一筐在后,她便夾在兩筐璀璨之間。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擔微作弓形,似乎隨時都準備要射發那兩筐箭鏃般的待放的春天。

⑤當她行近,詩詩,當她的臉驟然像一張距離太近的畫貼近我時,我突然怔住了。汗水自她的額際流下,將她的土布衫子弄濕了。我忍不住自責,我只見到那些繽紛的彩色;但對她而言,那是何等的負荷,她吃力地走著,并不強壯的肩膀被壓得微微傾斜。

⑥詩詩,生命是一種怎樣的負擔?

⑦當她走遠,我仍立在路旁,晨露未晞,青色的潮意四面環繞著我們。詩詩,我迷惘地望著她和它,那逐漸沒入市塵的模糊的花擔。

⑧她是快樂的呢,還是痛苦的呢?

⑨詩詩,擔著那樣的擔子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走這樣的一段路又是怎樣的一段路呢?想著想著,我的心再度自責,我沒有資格憐憫她,我只該有敬意——對負重者的敬意。

⑩那天早晨,當我們從路旁走開,我忽然感到那擔子的重量也壓在我的兩肩上。所有美麗的東西似乎總是沉重的——但我們的痛苦便是我們的意義,我們的負荷便是我們的價值。詩詩,世上怎能有無重量的鮮花?人間怎能有廉價的美麗?

⑾詩詩,且將你的小足舉起,讓我們沿著那女人走過的路回去。詩詩,當你的腳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荊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著了。詩詩,生命的紅酒永遠榨自破碎的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年春天,詩詩,今年春天讓我們試著去了解,去參透。詩詩,讓我們不再祈禱自己的雙肩輕松,讓我們只祈禱我們挑著的是滿筐滿簍的美麗。

⑿詩詩,愿今晨的意象常在我們心中,如同光熱常在春陽中。

(來源:《初綻的詩篇》)

【閱讀訓練】

1.請從內容理解、表達效果等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的句子。

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擔微作弓形,似乎隨時都準備要射發那兩筐箭鏃般的待放的春天。

2.請賞析第④段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4.文末,作者為什么說“讓我們不再祈禱自己的雙肩輕松,讓我們只祈禱我們挑著的是滿筐滿簍的美麗”?請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浪擲》:

1.本文從大一學生兩種不同的對學習的認識和讀書的態度寫起,引出對生命問題的思考,揭示了“敢于做事不必言悔”的主題。

2.不好。因為青春就像流水一樣,逝去不再回來,用“流”字形象具體,“丟”字和流水無關,顯得生硬。

3.讀《浮士德》之后的想法。

4.“這樣”指上文的內容——“以為只要換一個方式,一切就扭轉過來而無憾了?!?/p>

5.這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因為作者已經做了肯定的回答。關于生命,作者認為“無論誠懇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

《花之筆記》:

1.這里的“發愁”是說花兒太美了,美得讓人一見便生憐愛之意,美得讓人無法用言語描繪出來。

2.這里的“葷”是指花香濃郁,“素”是指花香淡雅。

3.把水生花比喻為婉約派的小詞,把花的形、色之美與管弦的音樂之美交融在一起,賦予花詩的意境,增強了感染力,并且能夠引發無盡的聯想。

4.表達了作者對花由衷的喜愛之情,也通過富有哲理的思索,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

《花擔》:

1.示例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將扁擔喻為弓,將花擔里的花比作箭鏃,以“待放的春天”贊美它,形象地寫出了花的蓬勃美麗和含苞待放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花擔里璀璨花朵的喜愛。

示例2:這句話運用“微作弓形”和“射發”等詞,描摹出擔花人肩擔花筐,扁擔微彎,花擔略沉的姿態,又將花擔里的花說成是“待放的春天”,表達了作者看到璀璨春花,感受到美麗春光和勃勃生機的喜悅及歡欣。

2.示例:插下,在這里有栽種之意。承接上半句“農人在水田里插那些半吐的青色秧針”中的“插”,繼續用“插下”,使得香氣有形,具體可感,形象地寫出花香隨著擔花人的腳步,“一路散播過來”的情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歡愉。

3.示例:生命的甜汁永遠來自壓干的蔗莖。生命的彩虹永遠來自風吹雨打后的晴空。生命的花朵永遠來自黑暗的土壤。生命的蝶舞永遠來自掙脫束縛的繭殼。

4.示例:世上的美麗都需要付出代價。作者用這樣的句子啟迪孩子:與其祈禱生活輕松,不如祈禱勞累后能收獲生活的甜蜜。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文峰學校)

猜你喜歡
詩詩張曉風示例
大還是小
母親的羽衣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張曉風的羞愧
常見單位符號大小寫混淆示例
如果我看不懂
墜星
“全等三角形”錯解示例
和合痣
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是童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