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品種選配及行株距搭配分析

2024-04-15 14:04百色市玉米研究所李萬行趙麗梅聶根榮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株距大豆作物

百色市玉米研究所 李萬行 趙麗梅 聶根榮

農業是全球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對人類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農業生產必須不斷提高產量,降低資源浪費與環境負擔。在此背景下,種植品種配置和行株距搭配成為農業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大豆和玉米交替種植,形成特定行株距搭配,這種種植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還能通過作物間的互補作用,提高作物整體生產力與生態效益[1]。本研究選擇了廣西百色地區作為試驗地點,以大豆和玉米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帶狀復合種植品種選配及行株距搭配對農作物生長和病蟲害發生率的影響,希望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種植建議。

1 材料與方法

1.1 田間試驗地選擇

田間試驗地位于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鎮,該地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進行大豆和玉米的種植試驗。該試驗地的地理坐標為北緯24.02°、東經106.57°,海拔約170m。該地的年平均氣溫22.1℃,最熱月(7 月)平均氣溫28.4℃,最冷月(1 月)平均氣溫13.3℃,≥10℃的活動積溫7700℃~7850℃;年日照時數1850h~1880h;年降雨量1100mm~1200mm,主要集中在4 月至9 月的雨季。試驗地的土壤類型為紅壤,屬于酸性土,具有中等的有機質含量和深厚的土壤層,排水條件良好。本次試驗地總面積為0.4 hm2,并被劃分為9 塊,地塊上的雜草、殘留作物已被清除,土壤經過深翻松土處理,種植床結構適宜種植。

1.2 品種選擇

為適應廣西百色地區亞熱帶氣候特征和土壤條件,經過細致考察和前期數據分析,本研究選定大豆品種“皖黃506”和玉米品種“青青700”進行帶狀復合種植試驗?!巴铧S506”是一種高產、優質大豆品種,具有較好耐瘠薄和適應性廣等特點,適合在廣西百色亞熱帶氣候下種植。它成熟期適中,能夠與玉米生長周期相協調,因而使得兩種作物可以在相同生長季節內進行帶狀復合種植?!扒嗲?00”是一種廣西境內廣泛種植的高產玉米雜交品種,以高產穩產、較強抗逆性和廣泛適應性著稱。它的生長周期與“皖黃506”大豆相匹配,能夠確保兩種作物的互利共生,充分利用土地資源[2]。

1.3 供試肥料

為保證試驗精度,減少人為因素,肥料采用統一供肥品種:史丹利3×15 三元復合肥。

1.4 試驗設計

在試驗田中設置了三個不同行株距組合進行對比研究。第一組為傳統行株距對照組,大豆行距50cm,株距20cm;玉米行距80cm,株距30cm。第二組為緊密種植組,大豆行距40cm,株距15cm;玉米行距70cm,株距25cm。第三組為寬松種植組,大豆行距60cm,大豆株距25cm;行距90cm,玉米株距35cm。每組行株距配置均在隨機區組設計下進行三次重復試驗,以確保結果可靠。在整個生長期間,定期監測和記錄各處理組植物生長情況,包括株高、莖粗、分枝數、葉面積等指標[3]。

1.4 指標評價

在作物成熟期,本研究開始指標測試。對于生長指標評估,隨機選擇30 棵植株,使用卷尺測量植株高度,手動計數分枝數。對產量指標評估,在收獲期隨機選取每組50 棵植株,手工收集種子并使用電子秤測量每株產量。對品質指標評估,收集每組30 棵植株種子樣本,使用近紅外光譜儀(NIR)測定大豆蛋白質含量及玉米淀粉含量[4]。對資源利用效率測定,在整個生長季節選擇每組20 個點監測土壤水分,使用土壤水分儀進行測定,并在不同生長階段使用LI-6400XT 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儀測量光合有效輻射利用效率。對于病蟲害抵抗力評估,定期檢查每組100 棵植株,記錄病蟲害發生情況,使用標準評分法評價病蟲害嚴重程度,并輔以顯微鏡和放大鏡進行識別與計數[5]。

1.5 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使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處理之間的主要效應,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分析

2.1 生長指標對比分析

如表1 所示,對照組大豆和玉米的平均高度分別為91.3cm 和200.0cm,大豆品平均分枝數為8.0 個;緊密種植組大豆高度增至109.6cm,玉米高度增至220cm,大豆平均分枝數增加到9.6 個,表現出顯著生長優勢,結果表明行株距減小可增加植株間競爭,促進生長資源利用;寬松種植組大豆平均高度和玉米平均高度增加至98.4cm 和208.6cm,平均分枝數8.8 個,但增長幅度小于緊密種植組。緊密種植組在提高作物生長方面表現最為突出,對照組、寬松種植組生長指標雖有差異但較小。結果表明,緊密種植組可促進大豆、玉米生長發育。

表1 各組生長指標對比結果

2.2 產量指標差異分析

如表2 所示,對照組大豆和玉米平均產量分別為220 kg/畝和510 kg/畝。在緊密種植組中,大豆和玉米平均產量最佳,分別達到了248 kg/畝和595 kg/畝。數據表明,較小行株距更適合大豆、玉米生長,可達到最佳產量。產量增加原因是植物之間競爭使得生長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寬松種植組中,大豆、玉米產量也有所提高,分別達到了230 kg/畝和554 kg/畝。寬松種植組產量低于緊密種植組,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寬松種植組也具有一定產量提升效果。

表2 各組產量指標結果

2.3 品質參數變化評估

如表3 所示,對照組中大豆蛋白質含量為41.43%,而玉米淀粉含量為70.55%。在緊密種植組中,大豆蛋白質含量顯著提高至44.64%,玉米淀粉含量略微上升至71.39%。該數據表明緊密種植配置在提高大豆蛋白質含量、玉米淀粉含量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再次點明較小行株距可提升大豆品質。在寬松種植組中,大豆蛋白質含量為42.17%,玉米淀粉含量為71.04%,與對照組相比具有一定優勢,但低于緊密種植組,這表明寬松種植組對大豆、玉米品質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效果小于緊密種植組。研究結果表明,緊密種植組可顯著提高大豆、玉米品質。

表3 品質參數變化結果

2.4 資源利用效率比較

如表4 所示,在土壤水分監測方面,緊密種植組土壤水分平均含量(18.5%)明顯高于寬松種植組(15.2%)和對照組(16.8%)。數據表明,緊密種植配置能更有效地維持土壤水分供應,有助于作物在干旱條件下健康生長。在光合有效輻射利用效率方面,緊密種植組也表現出最高效率(0.045 μmol/m2/s),遠超過寬松種植組(0.039μmol/m2/s)和對照組(0.042μmol/m2/s)。研究結果表明,緊密種植配置能更高效地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促進作物生長與養分積累。研究結果表明,緊密種植配置在土壤水分和光合作用方面效率更高。

表4 資源利用效率結果

2.5 病蟲害發生率分析

如表5 所示,病蟲害發生率在不同種植配置下存在明顯差異。緊密種植組病蟲害發生率為5%,寬松種植組病蟲害發生率為8%,對照組的病蟲害發生率為10%。研究表明,采用緊密種植可降低病蟲害發生率。造成病蟲害發生率降低的原因是在緊密種植配置下植物排列緊密,降低了害蟲傳播和侵害機會。緊密排列種植方式可減少害蟲活動范圍,使其難以擴散。

表5 病蟲害發生率結果

3 結語

通過傳統行株距對照組、緊密種植組、寬松種植組對比研究發現,緊密種植組不僅可以促進大豆、玉米生長效率,還能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因此,緊密種植配置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農業從業者可采用該配置來優化農產品生產質量,為農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株距大豆作物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蠶羌種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洋馬高速插秧機株距調節方法
作物遭受霜凍該如何補救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內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潛在應用
寒地水稻良種良法的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