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悅”讀體驗,“創”想浸潤童心

2024-04-16 09:32姜月君
兒童繪本(閱讀與美育) 2024年4期
關鍵詞:女巫掃帚繪本

姜月君

導讀:繪本閱讀是幼兒發展語言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圍繞幼兒的興趣,為幼兒提供創編機會,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本文主要探索如何為幼兒提供“悅”讀體驗,讓幼兒從精彩的畫面和字里行間感受繪本故事的精彩,進而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在幼兒理解繪本故事的基礎上開展創編活動,進一步將幼兒的閱讀經驗與生活經驗融入其中,推動幼兒語言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全面發展。

幼兒的閱讀歷程是一個從圖畫到文字的過程。翻開繪本故事時,首先帶給幼兒直觀感受的就是繪本中充滿想象力和夸張色彩的故事畫面。這些畫面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閱讀體會融合在一起。在閱讀活動中,幼兒非常喜歡通過口述的方式將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故事以再加工的方式表述出來,讓自己充當一個講故事的人進行創編,這種形式也是幼兒早期書面語言學習經驗的發展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繪本閱讀入手,借助游戲化的精讀、細讀帶動“悅”讀體驗,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和其中蘊含的情感,關注故事線索,并提供啟發和靈感,引導幼兒合理進行創編,通過重組遷移、情境轉換、找尋關鍵、批判故事等策略,培養幼兒故事創編能力。

一、關注幼兒閱讀興趣,聚焦創編條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要關注和挖掘幼兒的閱讀興趣,投放符合幼兒興趣的繪本讀物,為幼兒提供自主閱讀的留白空間,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創編條件,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挖掘游戲興趣,激發創編意向

好的繪本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與聯想,為幼兒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水平,還要觀察幼兒的閱讀興趣,挖掘幼兒閱讀行為背后的價值,始終關注幼兒的創編意向。

幼兒對感興趣的、與他們實際生活有聯系的故事情節比較感興趣。比如,《地下100層的房子》中,女主角小空在尋找地下100層的過程中,發現了住在地下的很多動物,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非常好奇這些動物在地下的生活。教師要首先支持幼兒根據已有的畫面和情節進行創編,再基于幼兒的興趣持續推進,引導幼兒想象更多生活在地下的動物,思考它們生活在哪層、在地下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結合自身的興趣,幼兒開始萌生創編的意向。教師可以順應幼兒需求,不斷滲透相關的技巧,推動幼兒創編能力的發展。

(二)結合閱讀傾向,投放趣味材料

大班幼兒在閱讀繪本故事的過程中會更多地關注細節,能夠從繪本中獲得情感體驗。教師要站在幼兒立場上,了解幼兒的閱讀傾向,與幼兒共情,投放更適宜的趣味性繪本材料,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

在平時的觀察中,教師發現幼兒更喜歡具有互動性的繪本。比如,立體繪本《昆蟲》中設計了很多有趣的機關,幼兒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會獲得豐富的認知,進而對昆蟲世界產生很多聯想,自發將以往積累的與昆蟲有關的故事融入其中,根據自己的發現創編有趣的細節。在思考的過程中,他們會生成很多想象的情節與對話,豐富閱讀體驗,獲得積極的感受,促成創編能力的提升。在關注幼兒閱讀傾向的基礎上,教師要圍繞幼兒的興趣投放同類型的繪本,讓幼兒在對不同故事類型的繪本進行閱讀與操作時調動思維的靈活性,產生充分的思考與創作空間,同時滿足幼兒創編方面的個體差異性。

(三)理解幼兒情緒,留白閱讀空間

大班幼兒正處于理解情緒、認識情緒和管理情緒的過程中,繪本中表達的情緒直接而簡單,他們通過畫面就能夠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情緒,從中得到直接的影響與啟發。通過繪本幼兒可以學會用具體的表情、動作、語言、神態和語氣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留白的閱讀空間,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情緒體驗,不斷揣摩繪本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情感,在理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關系的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比如,開展情緒繪本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為幼兒投放了《菲菲生氣了》這本繪本,畫面色彩鮮明,情節跌宕,故事具有很強烈的沖擊性。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形成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之后,幼兒自然而然就會生成自己的個性化想法。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添油加醋”,形成屬于自己的故事,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真實的情緒事件,也可以是根據菲菲的經歷想象而成的開放性的情節。在幼兒進行創編時,教師始終要為幼兒提供開放的空間,使幼兒產生自主的創編意愿,能夠將自己的情緒、情感融入新故事中,將語言表達、想象和情緒體驗聯系在一起。

二、探索繪本創編路徑,實施精準指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在開展繪本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繪本創編能力發展的邏輯性,為幼兒提供精準的指導,使幼兒能夠由淺入深地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循序漸進地推進創編故事能力的發展。

(一)由淺入深,激趣引智

在閱讀繪本時,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是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階段的。在培養幼兒創編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帶動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同時,創編活動也應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水平,由簡單到復雜過渡。這樣才能真正讓幼兒獲得挑戰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促成幼兒自主思考與自主創編的積極性。

在幼兒拿到繪本后,映入眼簾的首先就是繪本的封面。教師可以先從封面入手,引導幼兒根據封面的圖畫,生成想象,忽略繪本故事的名稱,根據畫面為這本繪本設計一個書名。比如,《爺爺一定有辦法》封面是一個老人牽著一個孩子的手,幼兒可以從圖畫中得到信息,想到“爺爺和孫子的故事”“一起去散步”等故事名字。又如,《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給幼兒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只張大的嘴巴”“嘴巴里有個小人國”等,給繪本起有趣的名字,不僅可以促成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初印象,也成功激發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在閱讀后,幼兒也可以根據自己起的繪本名字進行延伸拓展,在理解故事的前提下,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二)細節代入,推動創編

隨著幼兒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幼兒開始對繪本中的故事細節進行更多關注,他們可以敏銳地捕捉到與自己生活或者經歷相關的情節。除了主要的故事情節,幼兒甚至會對畫面中人物的表情、環境、關系、衣著產生興趣,這也是推動創編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關注喜歡的細節或者某一段情節,大膽發揮想象,對情節進行改編或者續編,使故事形成不一樣的走向。

比如,讀到《女巫掃帚排排坐》這本繪本時,幼兒注意到女巫的“坐騎”是一個掃帚,一名叫樂樂的幼兒對女巫的掃帚產生了興趣。他在翻看繪本時一直在關注這個掃帚,提出很多問題:“女巫不用飛時掃帚去哪里了?是不是像孫悟空那樣放在耳朵里?掃帚有方向盤嗎?掃帚需要加油嗎?”他的問題非常有創意,于是教師請他根據自己的問題,為女巫的掃帚設計一個小的“說明”作為繪本故事的“補充”。其他的幼兒也覺得很有趣,圍繞女巫的掃帚也開始了自己的創編。有的幼兒設計了這樣的情節:“女巫的掃帚折了,她找到一個拖把,但是下了雨,拖把太沉了,女巫就掉了下來?!庇械挠變涸O計的情節是:“女巫的掃帚像小狗一樣到了夏季會‘換毛,到了冬季又變得厚實起來,這樣女巫就可以安全地坐在上面了?!边€有的幼兒生成了“掃帚出租車”“掃帚離家出走了”等情節。由此可見,哪怕是繪本故事中的一個小小的細節,也能引發幼兒的無限想象,只要教師及時捕捉幼兒生長點,隨時可以為幼兒提供發展創編能力的機會。

(三)注重積累,豐富經驗

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出現的語言。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后,教師要滲透一些必要的語言經驗,讓幼兒通過掌握豐富的詞匯、語句和可以駕馭的修辭手法,在加工故事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掌握的詞匯和語句進行創編,進一步發展自主創編能力,使改編后的故事既有想象的成分,也符合邏輯。為幼兒提供啟發的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和交流,不斷取長補短,持續獲得優化,使幼兒在積極的表達中得到有效鍛煉。

比如,在閱讀《三只山羊嘎啦嘎啦》《誰偷吃了我的大餅》等繪本時,教師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的共同點——重復句式,每次重復中都有所變化。這種故事講述模式可以讓幼兒更專注地觀察人物對話和對話帶來的故事走向,在積累語句的同時,通過語言表達與描述,推動情節的發展,在創編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表達方面的語言核心經驗。

三、豐富繪本創編策略,創新閱讀活動

在引導幼兒開展繪本創編活動時,教師也要關注幼兒自身的發展規律,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創編策略,讓他們在閱讀活動中獲得新體驗,創新閱讀模式,掌握更科學的創編方式。同時,在創編的過程中,融入更深刻、更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創編內容,實現在語言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

(一)重組遷移,全新組合

幼兒閱讀的繪本越多,對故事的理解越深刻。教師也應注意引導幼兒對同類型的繪本故事中有關聯的情節開展重組遷移,使幼兒在掌握故事主線的基礎上,通過有趣的組合與搭配,融入自己的想象再加工,創編一個全新的故事,充分發揮發散性思維特點,提升對材料的加工能力。

靈活的材料組合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靈感。比如,在閱讀《母雞蘿絲去散步》時,幼兒對蘿絲和狐貍之間“一明一暗”的行為表現產生興趣,隨后教師又為幼兒提供了《貓和老鼠》之間相似的片段:小老鼠在明處,貓在暗處想要抓到老鼠,可是總是會遇到諸多問題,最終小老鼠也安全到家。教師為幼兒展示靜態的完整的繪本故事和動態的充滿趣味性的動畫片段,可以使幼兒快速把握故事張力,將動畫片中更豐富的情節運用于繪本故事的續編與創編中,生成流暢的新情節和完整的新故事。在經驗遷移的過程中,幼兒會自發地對自己在繪本中積累的故事發展經驗進行重組,調動創作的積極性,利用相關策略加工新故事,使新故事別有一番趣味。

(二)情境轉換,豐富視角

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幼兒轉換情境,用不同的視角看待繪本中的故事,獲得不同的體驗感。這樣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在多種嘗試中積累新鮮的經驗,獲得大量素材。

比如,在閱讀《國王生病了》故事時,幼兒覺得這個國王很有趣。一位幼兒說:“他明明生病了,可是他不好好運動,當然不會好了?!绷硪晃挥變赫f:“如果他不讓其他的人抬他那么久,可能其他的人身體也會變得更好了?!痹陂喿x繪本故事后,大家總結的經驗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別人幫著做不會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圍繞這個主題,教師又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始以故事為藍本,代入不同的情境進行創編,從更豐富的視角出發創編新故事。

(三)把握關鍵,開放創編

在圍繞繪本故事開展創編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的關鍵點,包括時間、地點、人物、環境、事件等要素,結合已經閱讀的繪本故事的關鍵要素進行自由創編,形成新的故事線索,這樣創編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創意。

比如,在閱讀繪本《別再多管閑事了,波茲》時,教師通過問題啟發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的情節,如“小豬波茲遇到了誰?發生了哪些事情?”等,讓幼兒關注故事中的關鍵情節,在把握故事主線的同時感受故事的中心思想,真正從閱讀中把握關鍵要素,循序漸進地分析小豬波茲是不是真的“多管閑事”,思考如果它不再多管閑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教師的引導和啟發讓幼兒想到了繪本故事的新的可能,在創編的過程中,幼兒仍舊不改變其他角色的設定,只改變波茲的故事。通過前后故事改編的對比,他們不僅能豐富自己的語言,還能獲得更真實的情感體驗,從故事的敘述角度了解作者的用意。把握故事的關鍵情節或者線索要素,可以讓幼兒以更加開放的眼光看待繪本故事,將自己的主觀意愿表達出來,在創編中融合真實的情感和實際的體驗,促成多個領域的融合性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繪本閱讀中不僅要融入趣味性的閱讀模式,還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技巧指導,通過隱性的教育和引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繪本素材和有趣的創編游戲。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發展幼兒的創編能力,充分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語言素養及綜合能力的發展。

猜你喜歡
女巫掃帚繪本
繪本
繪本
繪本
《女巫的掃帚》
一切交給掃帚
尋找魔法掃帚
女巫來過夢里
女巫的掃把
萌女巫與魔法貓
搶掃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