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運用研究

2024-04-17 04:10田中亮孫亮宗祥瑞徐嘉鴻張亞楠
數字通信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設計應用

田中亮 孫亮 宗祥瑞 徐嘉鴻 張亞楠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現狀,其次明確了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必要性,論述了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運用的可行性,最后深入探討了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的實例應用及成效,謹供相關人士參考借鑒。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供電搶修;設計應用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3.041

中圖分類號:TM 73,TP 18? ? ? ? ? 文獻標志碼:B? ? ? ? ? ?文章編碼:1672-7274(2024)03-0-03

提升供電搶修工作成效是保障人們正常用電的關鍵手段。以往供電搶修主要依靠人力,要消耗較多的人力成本,工作效率也不高,搶修時間過長。電力企業應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重視數字化技術在供電搶修中的運用,全面發揮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作用,加快推進電力數字化建設,主動挖掘電力大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信、大數據分析應用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公司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效化解公司人力資源緊缺困難,縮短供電搶修時長,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能,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1? ?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應用現狀

當前,供電企業正處在由信息化到數字化的全面躍遷和加速演變期,按照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要求,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設備管理深度融合,全面驅動業務流程、作業模式和管理形態變革,探索數字化應用場景意義重大。

按照國網公司設備部和營銷部的有關要求,數字化建設方向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是要發揮中臺核心支撐作用。扎實推進電網資源業務中臺建設,實現電網資源、資產、拓撲等核心數據實時量測,打造電網“動態一張圖”,發揮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協同優勢,大力推動配網透明化,實現配電側可觀、可測、可控、可調,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二是要突出設備管理賦能賦智。聚焦設備智能化升級,全面應用配網智能融合終端等末端狀態感知設備,提升配網“運檢搶”數字化管控水平,實現設備管理由離線到在線、由粗放到精益、由被動到主動。發揮數據中臺數據匯聚、價值挖掘能力,構建管理決策支持模型,提升資產運營質效。

2? ?供電搶修中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必要性

按照國網公司現行《配網搶修指揮管理辦法》《配網故障搶修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公司10 kV以下低壓搶修業務主要依托“95598客戶服務中心——地市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地市供電所低壓搶修網格”開展相關業務,實行7×24小時全天候響應用戶報修訴求,客戶撥打95598客戶服務熱線后,由話務人員記錄生成故障報修工單,經95598業務支持系統、PMS設備(資產)運維精益管理系統,傳遞至現場搶修人員PDA等手持終端進行處置,搶修工單流轉全過程由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配網搶修指揮人員通過供電服務指揮系統進行監督管控,對外業搶修人員作業全過程進行管控評價,提升搶修工作質效。

(1)破解“如何指揮”的頑疾。應基于現有搶修指揮業務需求,結合數字中臺及接口兼容貫通工作,以工單為數據匯集指令源,實現生產、營銷、調度等多業務系統的數據對稱調用。豐富指揮手段,提高指揮能力。

(2)解碼“指揮什么”的疑問。應基于現有系統和故障搶修指揮體系,構建用戶的服務風險“定級”,智能匹配“個性化”服務手段,根據事件等級,通過“大數據”智能匹配,啟動“定制化”服務體系,平衡搶修資源,實現“搶修人員評星”“事件分級”“策略成套”。

3? ?供電搶修中運用數字化技術的可行性

根據天津地區城市配電網公司配電搶修現狀,按照《配網搶修指揮管理辦法》《配網故障搶修管理規定》的有關管理流程,結合數據中臺中探索區配電搶修全量數據字段,以數創平臺、i國網數創應用為基點開發配電搶修全過程管控應用,以故障搶修為基點,構建“大數據”算法模型,實現故障搶修專業管理評價、大數據模型優化搶修資源配置、深度學習提升供電服務水平等,提升配網搶修管控水平。

完成“基于‘接龍模型設計的搶修全鏈條線性管控”“基于算法的故障搶修專業管理評價”“大數據模型優化搶修資源配置”落地。以搶修工單為基準,一是完成基于“接龍”模型設計的搶修全鏈條業務線性管控,實現搶修全業務全程可視化分析展示等;二是利用“大數據”算法模型構建“故障搶修效率模型”實現搶修人員工作質量、工作效率、用戶滿意度等多維度質效評價,提升搶修效率標桿評估的合理性及多樣性;三是完成“大數據模型優化搶修資源配置”,對搶修人員實現高效、準確和多維度的績效評估,為后續搶修資源配置、搶修力量平衡提供決策依據[1]。

4? ?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的具體運用

4.1 基于“接龍”模型設計的搶修全鏈條線性管控

優化現有搶修業務流程,開發基于“接龍”模型設計的搶修全鏈條線性管控:一是建立搶修任務智能化推送機制,為搶修外勤人員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二是開發涵蓋搶修人員到達現場時間、到達現場坐標定位、搶修內容填報、設備基本信息自動生成等的工單生成系統;三是以當前搶修業務全流程為鏈條,開發“手持+被夾”模式,從搶修接單至用戶復電,完成搶修全業務流程數據自動歸集,形成大數據分析基礎數據庫。

4.2 基于算法的故障搶修專業管理評價

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故障搶修數據、歷史服務數據進行細分,研究不同條件下影響業務開展的關鍵因子,計算出區域、駐點、業務量的合理范圍,對搶修超時、處理質量低、客戶不滿意等情況進行歸因分析,采用聚類、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專家樣本庫等技術對數據處理后,根據業務特點選擇合適算法,構建“故障搶修效率模型”,實現搶修人員工作質量、工作效率、用戶滿意度等多維度搶修評價,提升搶修效率標桿評估的合理性及多樣性。

4.3 大數據模型優化搶修資源配置

針對搶修人員到達現場及時率、故障修復時長、搶修質量、用戶滿意度等,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利用大數據手段構建搶修人員信用評價及服務風險評價模型,基于數據挖掘及邊緣計算技術,對搶修人員實現高效、準確和多維度的績效評估,為后續搶修資源配置、搶修力量平衡提供決策依據。

5? ?配網故障搶修數字化系統設計方案

研究

5.1 故障信息源自監控系統

在故障源自監控系統中,其智能配網故障搶修系統的運行會分成三個層次,即應用層、傳輸層、感知層。安裝在配電變壓器單元及線路上的監測終端構成了感知層,以此對配變、線路的運行信息進行采集。網絡傳輸層把監測終端所監測和采集的數據向應用層傳送。應用層將接收全部信息,利用數據管理中心,對停電原因、范圍及區域等信息進行自動查詢,并向有關人員及時發出通知,進而實現第一時間進行搶修。智能配網故障搶修系統的數據管理中心就是應用層,建立了配網搶修指揮平臺??v觀整個系統,信息量最大的就是應用層,對網絡傳輸層傳送的數據進行接收后,分析數據,并自主研判,在維修工單尚未提交的情況下,停電信息會通過“故障停電編制”模塊自動生成,進而及時將停電信息進行報送[2]。

5.2 故障源于客戶報修工單

系統具體由微信客戶端、移動終端以及后端業務應用層構成。若發生停電,客戶僅在微信客戶端通過文字或語音方式將故障位置、聯系方式及報修內容進行報送就可以。完成報送后,數據會向后端業務應用層直接傳送,此層匯聚了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先進的技術。大數據中涵蓋了線路及設備基礎信息、負荷情況和運行狀況等。云計算會按照大數據及客戶報修的信息去處理故障。語音報送的故障信息先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將故障內容及地址等重要信息進行識別,之后按報修時間及提取的信息,同數據庫信息對比,這時系統便會對此時段負荷改變及易產生的故障狀況進行自動分析;對天氣狀況和天氣對配網運行的影響進行分析;對停電范圍及設備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故障區域和安全隱患進行分析。

5.3 故障源于監測技術

故障負荷監測技術主要依附于配網故障定位系統,并發展成為了一種新型負荷監測系統,其作用在于對故障指示,以及對帶電流的有效監測,并借助于現代光纖技術,與通訊終端進行配合,這樣就會完成對故障的自動定位,同時也可以對開關設備實施遙測。該項技術還具備運行快、質量高以及成本低等優勢特點,更為關鍵的是,這一技術不用通過設備改造與升級,就可促進自動化故障監測的實現,這對于配網故障的準確、快速定位來說十分有利。

6? ?供電搶修中數字化技術的實例應用及成效

6.1 實例應用

按照公司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要求,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設備管理深度融合,全面驅動業務流程、作業模式和管理形態變革。如圖1所示,依托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圍繞夯實數字基礎和增強數字支撐力的主線,旨在形成“全面應用、數字技術領先、差異兼顧”的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3]。

第一,東麗公司數字化團隊應用“Pathon+RPA”數字化技術,基于i國網“數創平臺”應用,實現對搶修業務實時在線“鏈條”管控,形成“智能點餐”式可視化工單接龍管控,有效強化對搶修工單全流程管控能力,提升搶修服務水平。第二,對觸電、頻繁停電等敏感字段故障提前預判主動服務,采用RPA數字化技術自動提取工單敏感信息,實現定期登錄系統,匹配敏感詞匯庫,挖掘觸電、頻繁停電類敏感信息臺賬,通過i國網客戶端實現敏感信息實時監控,方便運維管理人員進行故障分析,及時開展主動服務,避免投訴升級。

6.2 取得成效

第一,“菜單式”工單展示界面實時顯示工單處理進程,對臨期工單自動進行提醒,提升監控能力,避免工單超時,有效提高搶修工作質量。第二,通過照片回傳,實現典型故障的積累,便于后期開展缺陷分析,進而指導運維檢修工作,逐條形成工單全過程資料,供后期隨時調用分析。第三,RPA工具大大節省了值班人員查找敏感工單的時間,便于在10 kV線路突發停電時的快速響應和服務應急行動,通過定時爬取系統數據推送至數據中臺,可以彌補數據中臺T+1數據時效性不足的問題。第四,應用該項數創成果后,2022年5月份起,空港供電服務中心搶修處理時長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搶修服務連續9個月實現零投訴。從圖2中可見,已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對供電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電力企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供電搶修中運用數字化技術,可構建一套符合故障搶修業務需求的管控平臺,為各級人員提供簡易方便的現場管理及支撐服務,實現業務在線互聯管理,縮短故障搶修時長,減少人力浪費,實現電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1] 陳曉霞,王冬青.基于精準投資的電網項目數字化審計實踐[J].數碼世界,2019(2):64.

[2] 王美玲,張慧翔,奚杰,等.電力行業技經人才智能數字化評價系統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9(5):132-138.

[3] 宋文斐.配電網建設項目中工程管理問題策略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9(24):213.

猜你喜歡
數字化技術設計應用
節能理念在建筑規劃設計的應用探究
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服裝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設計思維方法引導下的硬件創新研究
數字化室內設計教學理念與方法的相互滲透
淺析陜西土布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繪本書籍中插圖語言的應用
廣播電視發射機數字化改造
數字化技術在房地產檔案管理中的運用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裝置藝術介入城市鄰里空間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