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烙印 、高原特色與如火赤誠

2024-04-18 08:06
青海湖 2024年3期
關鍵詞:赤誠青海高原

雪 歸

奉天——北平——古長安——青藏高原?。這是她的人生軌跡圖?。這四個地方之中,她用力最多、傾注感情最深、留駐時間最長的,便是青藏高原。

1949?年華北大學畢業之后,她響應組織號召奔赴大西北?。?1953?年?6?月25?日,她向組織申請來到高原古城西寧。

她是自愿從大城市來青海搞文學的唯一女同志,也是解放后青海省第?一位從事文學創作和文學編輯工作的女同志?。從此,她把根扎在西寧市大?同街?22?號院,用心血和汗水,在青海文藝事業的苗圃中潛心耕耘?。雖然不是?青海本土人,但她發出了“生,青海是養我之鄉;死,青海是葬我之土?”的錚錚之聲,矢志不渝。

她就是現年?93?歲高齡的《青海湖》雜志原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一?屆全國青年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全國文代會代表、省文聯榮譽委員閻瑤蓮女士。

幾十年從事編輯工作的閻瑤蓮,甘為他人做嫁衣,文學的種子也是在此?過程中萌芽和生長?!肚锫暭贰稖嫔<贰锻砬缂啡恐鞯南嗬^面世,既是?她熱愛文學、勤于筆耕的有力見證,也是她心路歷程的生動回放。

縱觀閻瑤蓮的文學創作,可以發現,她以文學之心感知時代脈動,時代烙印是其作品最為鮮明的特征之一。

農業社、墾荒隊、互助組、軍民合作食堂……無一不是那個年代最具特??色的時代記憶符號,這些早已離我們遠去的名詞是閻瑤蓮筆下常見的內容;

采油姑娘、積肥英雄、帳篷里的鹽工、牲畜配種能手、從奴隸成長為基層干部的歌手……這些是那個時代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是閻瑤蓮關注的對象?。?閻瑤蓮見證?了解放后的青海在發展之路上的篳路藍縷?和光輝足跡?。彼時,我們的國家正處于鞏固?政權、恢復經濟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國民經濟逐漸?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青海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到處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小鎮早已脫掉了昔日的舊裝,那東倒??西歪掩著兩扇破舊黑門板的小店鋪不見了;?一下雨兩腳泥的黃土小路也不見了?。?一條??條寬廣平坦的公路,迎著南來北往的行人車??輛;一座座新建、擴建的工廠、學校、機關、?影院,豎立在小鎮四周?。這里有古老的傳統??輕工業,如地毯廠?、酒廠?。?有新建的化肥??廠、農機修配廠、汽車修配廠、造紙廠……過??去還有馬鞍廠,互助的馬鞍,遠近馳名,據??說草原上驍勇的騎手,過去為了買得一副互??助馬鞍,常常往返幾百里,當然今日之牧民??再不需長途跋涉,在帳篷前的流動供銷社就??可買到漂亮、堅固的馬鞍了?!薄斑@是土族第??一代女駕駛員王蓮芳,五年前她還是山溝里??一個農家姑娘,偏僻落后的山村,剝奪了她??學文化的權利?。?她除了擋羊?、拔草?、割捆??子、背背篼,進了土屋就是刷鍋、搟飯、做饃??饃?。?參加工作后,她硬是拼命自學,拼命苦??鉆,學文化、學開車,如今她自如地駕駛著??這龐然大物飛奔?。?當她第一次拉著滿滿一??車礦石馳過家門口時,媽媽從白木頭大門走??出來,眼窩窩笑出淚花花?!鳖愃七@種激蕩??人心的場景?,在閻瑤蓮的筆下俯拾皆是?。

《威遠遐想》《蘭青路上》《古城新貌》《在銀色的海洋上——柯柯鹽廠》等篇什,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激情澎湃與沖天?斗志。

閻瑤蓮的小說作品不多,收在《秋聲集》?中的《善歌的烏鴉》《山村里新來的姑娘》《有???眼無珠》《霜葉》皆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队醒???無珠》寫了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文藝干部???賀華?。他在一個多月的農村生活中苦思冥???想,為寫不出優秀作品而煩躁焦慮?。他戴著???有色眼鏡,抱怨現實,埋怨群眾,卻無視眼前???熱氣騰騰的生活,看不到隊里的養豬模范?、?播種能手、積肥英雄,甚至在大家投入秋收???斗爭的緊要關頭開小差……小說的結尾,賀???華接到催稿通知,準備轉移陣地尋找采訪對???象,卻發現自己要尋找的模范竟然就在他的???身邊,他卻有眼無珠看不到,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創作于?1957?年的《善歌的烏鴉》,寫???了公社社員打井的故事,善于阿諛奉承、察???言觀色的副社長王尕福好大喜功的形象躍???然紙上?,既有時代特色?,也有個體的復雜???性?。?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馮驥???才曾說過:“你生活在你的時代特有的現實???里,你身上帶著你的時代特有的色彩與局???限?。你和你的同時代人糾結在一起,你有意???或無意地與他們一同向往與渴望?!边@在閻瑤蓮身上,表現得非常充分。

青海幅員遼闊、山川壯美?。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群眾和漢??族群眾在這里共同繁衍生息,形成了特色獨??具的高原風情?。幾十年扎根在青海高原的??閻瑤蓮,她的視線始終與這片土地深度牽??連?。在《秋聲集》一書中,文學評論家胡采在???序言中這樣寫道:“瑤蓮的作品是高原的磨礪,高原的錘煉,是高原人民和高原生活對?于她這位高原兒女的盛情賜予,是她對高原?有著刻骨銘心熱愛的有力見證?!笔菍﹂惉?蓮的作品與高原大地二者關系的高度概括與評價。

“順著歌聲尋去,綠油油的田野中,辮梢 ?上配帶著銀器的藏族姑娘、戴著白帽的回族 ?兄弟、扎著繡花帶子的土族婦女,還有漢族 ?的年輕小伙子……這是多民族組成的農業 ?社的社員們,在愉快的勞動中漫著‘花兒??!?“我親眼看見年邁的回族阿奶,把給小孫孫 ?買的冬果送給一個她從不認識的因暈車而 ?嘔吐的婦女,戴著解放大西北紀念章的戰 ?士,又立即拿出仁丹,并從行軍壺里倒了一 ?杯水遞過去?。從山南海北來的互不相識的 ?人,在旅途上結成了親密友好的大家庭?!边@ ?是閻瑤蓮筆下多民族共處的和諧、團結場 ?景?。她敏銳地捕捉到了青藏高原的地域特 ?征——多民族聚居地的獨特民俗風情與共 ?生的多元文化?。?于是,她的筆下出現了青 ?稞、蓋碗茶、明長城、威遠鼓樓、柳灣彩陶、西 ?海神駒、英雄格薩爾、湟源老陳醋、青海大月 ?餅、瞿曇寺壁畫……這些帶著鮮明高原特色 ?的種種,既是青海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青藏高原的特色文化符號。

閻瑤蓮還有一些旅途見聞的小短文,文??字洗練,獨具韻味,又不乏高原特色?。如《仙??米尋幽》一文,系其在仙米林場飽覽山光水??色而作?。作者并不只停留在眼見的景物描??寫上,當見到一位高齡老僧,感懷其清修苦??度的歲月,她說:“如果沒有一種虔誠、一種??信仰,他如何能在無情無欲,六根皆凈,孤燈??黃卷中苦度七十多個春秋!?吾輩凡夫俗子,欲成就一番事業,干幾樁站得住腳的事兒,?難道不需要點兒老僧的癡迷和鍥而不舍精??神?”這段文字,看似觸景生情之語,實是其??一生誠摯于人生、執著于事業、忠誠于理想??的自然流露?。?高原景色與其所思所感自然??融合,尤其是文末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令人回味無窮。

閱讀閻瑤蓮的作品,筆者深切感受到了?一顆赤誠之心的熾熱與強烈?。這種如火赤?誠,體現在她多年為他人做嫁衣的一絲不茍?與兢兢業業中;這種如火赤誠,體現在她對?文朋詩友的坦誠相待與惺惺相惜中;這種如?火赤誠,體現在她對年輕一代的關心鼓勵與扶掖而行中。

讀書和寫作是閻瑤蓮一生最大的愛好,?她悉心捧讀文友的作品,為許多頗負盛名的???文學藝術家如李振、高慶琪、白漁、左良、鄂???圭俊、梅卓等人撰寫了《翰墨文章“耕耘廬?”》?《遙寄浦江畔》《玉樹的全景畫卷》等情深意???切的文字,字里行間盡顯厚誼深情?。?這些???人,大部分是她多年的同事加好友,他們的???命運因為一本刊物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曾???在青海高原上共同品嘗過人生的苦樂悲??喜?。?當時間飛逝,華發遍生,他們當中,有的???人早已離開青海多年,疏于聯絡,但她仍心???懷天涯故友,以其固有的執著與熱情發出由???衷之言?。在《執著地堅守——畫家左良印象???片斷》一文中,有一部分她關于幸福的自問???自答,其率真赤誠的性情足見一斑。

《生命之履——風雪高原?50?年》,這篇?寫于?2003?年?5?月的來青海五十多年后的文?字,表達了閻瑤蓮對那段歲月的懷念和銘?記?。?當時光流逝,芳華不再,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是一位老一輩文藝工作者深情不渝地?崇尚真誠、堅守真誠的勇氣與情懷。透過此?文,筆者仿佛看到在日夜流淌的湟水河畔,?在村頭古老的水磨坊邊,在鳥兒棲息的小樹?林里,在炊煙繚繞的莊廓院里,當年留著兩?條大辮子的她,臉上帶著被紫外線打上的高?原烙印,第一次頭戴布涼帽,第一次背上沉?甸甸的背篼,第一次握起笨重的木榔頭,第一次聽鄉野村民唱“花兒”……

當她深刻體會到“用無盡無休的勞動完?成自己的生命過程”的莊戶人家平實而簡約?的生活時,她用一輩子感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黃土鄉親。她說那里“是我的精神家園,?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篇章”。我省著名詩人?白漁曾這樣評價閻瑤蓮:“她本是‘多面手?,?很有寫作才華,卻甘當蠟燭和文梯,嘔心瀝?血,把人生的朝霞和晚霞,連同智慧,都獻給?了《青海湖》期刊和它的作者群。1985年離?休后,又為青海方志的編審工作付出了十年?光陰,七十歲后仍在自己的小屋里伏案筆耕?不輟,為青海文壇釋盡余熱。幾十年任勞任?怨地為平凡的偉業搬磚、添瓦、砌墻、飾面,?今天,像模像樣的青海文學層樓里,膠凝著她的汗血和赤誠的情思?!?/p>

“文革?”期間,正值盛年的她飽受磨難,?經過了整整八年她才摘掉“特嫌分子”的帽?子。他們一家人被趕出居住的簡陋小屋、無?家可歸的場景讀來令人心酸。關于這些經?歷,她并沒有太多鋪陳,但是當束縛了她整?整八年的精神枷鎖終于得以拆卸,那涌動在?字里行間的喜悅之情深深地感染了筆者。?流離失所時,她也曾感嘆過命運的不公,但她從沒有放棄過努力,她心懷寬容,心懷對每一位曾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的感恩,頑?強地面對生活的凄風苦雨?,不退縮?,不放?棄。當瀕臨死寂的心再次燃起熾熱的火焰,?照亮的何止是作者一人?

當時間的巨手一下子翻過六十多年,當?年那個質樸而堅韌的身影,“猶如明麗的花?朵映襯于黯淡的背景”,歷經歲月的更迭,在?浮華而喧囂的塵世,引人注目之余更令人肅?然起敬。歷經幾十載歲月風雨的滄桑,經歷?過無數曲折和磨難的閻瑤蓮,依然那樣熱情?而質樸,以殘年余力散發著光和熱,筆酣墨?飽。筆者至今不能忘卻,在她?72?歲高齡之?時,不顧身體病痛,為筆者寫下評論文章《珍?惜自己的聲音——寫給一位年輕的作者》,?文中這樣寫道:?(雪歸)善于從生活的大海?中捕捉閃光的浪花,善于挖掘普通人的心靈?美、精神美?;蚬蠢丈钪械囊粋€人物,描?繪一幅自然風景,或抒發一點兒情思,開掘?一點兒哲理……她熱愛家鄉,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路邊無名的小花野草,都?牽動著她的縷縷情思,成為她筆端流淌的動?人的花朵?!弊肿志渚?,皆是慰勉。筆者一直?精心保存著她這份素凈、漂亮的手稿,在那?一點一畫、一撇一捺里,傾盡了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對年輕寫作者的關注、鼓勵與呵護,?給了基層文學青年最大的勇氣和信心。有?一個片斷筆者至今記憶猶新,那是她拉著我?的手,說“我們是忘年交”。那涌動在眼底的?赤誠與親和令我們從此沒有距離,盡管我們的年齡,整整相差44歲。

1993年3月,閻瑤蓮寫下的《落日輝煌》?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我曾結識過在這片土地上白了少年頭的許多尊師長者?。是的,他們衰老了,歲月?無情,青絲、紅顏、皓齒明眸、矯健的腳步、偉?岸的身影,都留給了往昔?。但是他們沒有在?生命的秋天,感嘆人生幾何,沒有喪失自我?尊嚴和對人生的追求、渴望?。他們的暮年在?與衰老抗爭中發著余光,在人生最后的征程?上依然不息跋涉。

這何嘗不是閻瑤蓮本人的真實寫照??時代烙印、高原特色與如火赤誠,是閻瑤蓮??其人其文的三種維度?。一生走過陽光坦途,?也跨越過激流險灘的她,說自己志大才疏,?不善審時度勢,不會追風趕潮?。她勤奮地為??人、勤奮地寫作、勤奮地工作,并且永遠懷著對生活的感恩——即使是最困難的時候。

筆者每回去看她,總會見到她家過廳窗前飯?桌上厚厚的書本和正在執筆的稿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仍不忘學習、讀書和寫作?。春?華秋實,她堅韌、克己、內斂、謙和的品格永遠值得我們敬重和學習。

區區管筆,在她看來重至千斤;篇篇文?字,她皆視為心血精心善待;星夜燈下,她為?他人躬耕數十年;案牘勞形,近七十載高原?歲月她風雨兼程?。她為青海文藝事業的發?展創榛辟莽之功不可沒,誠如《滄桑集》序言?作者白漁在《情緣無老》中所言:她“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朋友,無愧于人生,無愧于高原天地?”。

猜你喜歡
赤誠青海高原
雨中的赤誠
劉澤遠:赤誠丹心寫青春
遇見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錄二)
承諾是對你的一見傾心到相守的赤誠之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