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見黃河口

2024-04-20 06:46高方
青年文學家 2024年5期
關鍵詞:黃河口姨父油田

高方

若干年前,黃河多次注入黃海,混濁的泥沙將近岸的海水由藍色染成黃色。這便是“黃?!泵值挠蓙?。

我的姨父從小生活在黃海之濱的青島,他喜歡一個猛子扎進海水里,像一條矯健活脫的魚,游向太陽升起的地方,眨眼便不見了蹤影。

1965年的一天,身穿白T恤的姨父像一葉帆船,風兒一吹,他便遠航了,從黃海駛向渤海。傳說中,船經過那遙遠的兩海交界的地方,都會輕輕顛簸一下。

帶他跨過黃渤海的那股風兒是一張紅榜。那張熨帖地鋪在墻面上的紅榜,在一個清晨映紅了他的臉。

發榜那日,他和三五個同學弓著腰鉆過人群的縫隙,好容易湊身到紅榜跟前,身體像沒停穩的船,被似海浪的人群擠得左右搖擺。排列整齊的黑色字體像跳躍的音符,一旦與眼睛相遇,便能點燃眸子里的熠熠之光。

那一年,姨父剛初中畢業,是一名十七歲的翩翩少年,他考上的是一所半工半讀中專技校,隸屬于一個名叫“九二三廠”的保密單位,畢業后可以定向進入該單位工作。那個年代,考上技校就可以領到工資,是無比光榮的事,如同當今學子考上清華、北大一般。這所技校在青島招生五百人,姨父就是其中之一。

姨父只知道“九二三廠”與石油有關。那時,一首鏗鏘有力的《我為祖國獻石油》傳遍大江南北,召喚著有志青年投身這條新征程。

其實,“九二三廠”的命名與一個日期有關。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五百五十五噸的高產油流,“九二三廠”由此而來。1965年1月25日,位于勝利村構造的坨11井試油放噴,日產原油一千一百三十四噸,這是全國第一口千噸井,勝利油田由此得名。幾萬名來自五湖四海的石油大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齊聚渤海平原,他們浩浩蕩蕩地在荒原上安營扎寨,準備在這萬馬奔騰的黃河口上拉開一場驚天動地的石油大會戰。

奔赴勝利油田的姨父是學生大軍中的一員。他們先是坐著綠皮火車來到油田附近的車站。一輛輛解放牌卡車早已在車站等候他們。姨父他們坐在露天的車斗里顛簸著,只覺得腦殼被晃得像散了黃兒的雞蛋。

頭頂的天空一片墨藍,輕綴其中的幾簇星星熠熠閃亮。懸在中天的弦月潛進了辨不出形狀的一抹暗云。橘黃的車燈直直探向前方,被撕開的夜色在身后又四下圍合起來。

秋風乍起,車輪揚起的塵土從細小的沙粒變成粗大的礫石。姨父的臉頰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從略有知覺地擦過,到像鞭子一樣抽在臉上,陣陣生疼。

初到這片荒原,姨父眼里只看見兩種顏色,一種是黑色,那是石油和暗夜;一種是白色,那是鹽堿地和蘆葦花。

黃河像一條擺尾的巨獸,從這里注入渤海,留下一片狼藉的灘涂。姨父的內心先是生起了陣陣恐懼,努力恢復平靜后,又被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助和感傷湮沒。

由于學校還沒有竣工,教室才剛剛搭好框架,姨父他們也紛紛參與到校舍的建設中。蘆葦、泥巴和成的土坯磚,這種壘房子的方式叫“干打壘”,建造的房屋墻壁厚,冬暖夏涼。幾個人一組抬土鋪到地基里,一點兒一點兒把地面填平。

一間學生宿舍住十幾個人,鐵質的上下鋪隨著一個翻身的動作就嘎吱作響。水管里流出來的水混濁且苦澀,難以下咽,這些都讓同學們想家的思緒一點點累積。一到晚上,經常有幾個同學結伴跑到大野地,抱頭一頓痛哭。

荒野的夜,是最難挨的。黑夜像一張無邊的織網,宿舍窗戶里的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渺小,仿佛被風一吹,它便飄搖著沒了蹤影。

那時的油田剛開始勘探,走上幾公里也見不到一個人影。姨父常常一個人坐在荒野上,黃昏時分,目睹紅彤彤的太陽孤單而又輝煌地向下落。那一刻,他感覺到一股巨大的能量充盈在天地間,像漫天的水汽一樣正在升騰。在荒野中,人與黃沙、旋風是一體的,與日月、星辰也是一體的。

后來,為了不讓想家的情緒蔓延,同學們約定:不準掉眼淚。于是晚上大家便湊在一起唱歌,唱《我為祖國獻石油》,大聲朗讀詩人艾青寫給石油人的詩,“最荒涼的地方/卻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層/噴涌最寶貴的溶液/最沉默的戰士/有最堅強的心……”

年輕的人們想不出比這更好的主意了??諘绲幕囊袄?,不管白晝還是黑夜,他們都用歌聲來驅散恐懼和孤獨。

一個夜晚,姨父仰起臉望向天際,他看到了斑斕的夜空,月亮正向一片云彩緩緩地飄去。轉頭時,他看了一下倚靠在墻邊的幾個同學,他們也在抱臂仰頭看著天空,黑夜影響了看向彼此的側目余光,沒想到他們的動作竟出奇的一致。

他們安靜地看著月亮在幽深的空中飄浮,接近云彩時,那塊黑暗的邊緣閃閃發亮了,月亮便一下子滑進了云彩。

當月亮鉆出云彩時,他們的臉一下子明亮起來,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隨著嘴巴一張一合地歌唱,頭也微微搖動,眼睛在黑暗里閃著灼灼的光。

這歌聲像一把利劍,飛向遙遠的天空,劈開漆黑無邊的暗夜。在孤寂空曠的荒野里,在那個月光時隱時現的夜晚,歌聲給予彼此長久的溫暖和陪伴。

當姨父每日和荒原萬物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他的身體如一根被描摹的線條,變得越來越長,變得強壯。那些傷感的情緒逐漸黯淡下去,他舍不得拔掉任何一株枯草,舍不得清除任何一粒雪霰,他和萬物一起生長。

其實,油田的待遇還是不錯的。食堂一頓飯四五個菜,饅頭敞開吃,在那個年代已經很不錯了。

冬天發的工裝也很有特點。為了固定填充棉花,常在棉衣外面壓一道道絎縫,一件棉衣壓了四十八條縫,這樣的工作服被稱作“四十八道杠”,是石油工人身份的標志。每年回青島休假時,技校的同學們穿著“四十八道杠”一起軋馬路,就是一條風景線,過往行人都要投來羨慕的目光。

姨父最開心的事當數去基地的郵局寄錢。他上技校時每月發十五元工資,成為正式員工后每月漲到三十七元。姨父總是攢夠七八十元時,再一同將其寄回家。他家里有七個兄弟姐妹,全靠在醫藥公司工作的父親一人支撐。能幫襯著補貼家用,這讓姨父覺得遠離家鄉的生活,也有了奔頭兒。

技校離油田基地有五六公里遠,那時候沒有交通工具,也沒有自行車,甚至沒有道路,工程車、油罐車常走過的地方便是路。只要站在路邊,一招手,路過的車便停了。司機師傅一般都是年長之人,見到路邊站著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總是很熱情,不待對方招手也會主動停下來,問道:“要去哪里?用不用搭車?”

基地離海更近一些。姨父聽同事講起:黃河入海時,河水與海水的交匯處,黃色和湛藍色的水相融,一些水沉入底層,另一些水浮起,它們起初有不同的皮膚和不同的溫度,保持著自己的完整和獨立性,最后相遇,浩浩蕩蕩相攜而去。

那一年冬天,姨父也遇到了他攜手一生的伴侶—我的二姨。

作為支疆青年,二姨與姨父相隔半年也來到了油田技校。更巧的是,他們兩人還是小學同學,后來都被分配到了采油一隊。

那一天,陽光明媚,姨父從人群里一眼便看到了我的二姨。她身材高挑,兩條麻花辮兒飄蕩在纖纖腰間,像玲瓏翹卷的凌霄花藤蔓,一雙明眸秋波流轉。二姨天生一副好嗓子,站在人群里唱《南泥灣》時整個人更是像在發光,“再不是舊模樣,是陜北的好江南—”她將尾音詠嘆唱得極為婉轉,像一只百靈鳥直沖云霄。

兩人在戀愛結婚后,成了油田雙職工。作為荒灘上唯一活動著的人群,油田人在生產石油之外,還要承擔防汛、糧食生產等工作。那時黃河經常泛濫,汛期時油田工人便爬上堤壩去值班,看到水漲到一定水位,就趕緊去叫人,扛沙袋壘土,阻擋險情。

有一年夏天,姨父參與防汛,在黃泥水里浸泡了一夜,回家后便發起了高燒,三天不吃不喝,意識都有些模糊了。這可急壞了二姨,她日夜守在床前,喂藥、擦身、量體溫。姨父病好后,二姨卻因為急火攻心,落下了耳鳴病。

油田還成立了農副業處、家屬工作處,專門組織職工家屬改造鹽堿地,種植水稻。農忙季節,職工們都會輪流到農業點幫家屬們插秧。鹽堿地比較硬,秧苗總插不好,全漂浮在水面上。后來,大伙兒想了一個辦法,每次插秧時,都會事先準備好一根小木棍,先將木棍在田里插一個眼兒,然后再把秧苗插進去按緊。這個法子當時還被當成經驗傳播開來,臨出發前同事們都會互相問一句:“帶好小木棍了嗎?”

后來,姨父被調入油田電影隊工作,每周都要到油田各小隊駐地去放露天電影。那時候看電影是唯一的娛樂項目,一聽說有電影隊要來,同事們早早就用馬扎在廣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每個石油小隊都有自己的家什,豎桿子,把幕布扯上,電影隊只管帶來機器和影片。放映的片子有國產電影《地道戰》《地雷戰》等,還有一些樣板戲,國外電影有《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等。各石油小隊為了犒勞電影隊,還會在電影結束后,為他們精心準備夜班飯,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

一晃人到中年,姨父調入勝利油田工會做宣傳工作,這讓他有機會深入一線,記錄下更多油田人的生活。他拍攝的照片也經常發表在油田內刊《勝利報》上。

他曾經把鏡頭對準一群孩子,拍下了最溫馨的一張照片。畫面里兩個看起來八九歲模樣的小姑娘在空地上練武術,她倆穿著紅色對襟上衣,黃色百褶裙,馬尾用紅綢子高高扎起。一個小姑娘從背后高高翹起一條腿,另一個小姑娘扶著她的胳膊和腳,幫她保持平衡。后面站著一排男孩、女孩,有舞劍的,還有舞棍的,他們各自操練著。他們身后的背景是被稱為“磕頭蟲”的抽油機井場。勝利油田采油指揮部曾成立一支小武術隊,孩子們放學后一邊練武,一邊等父母下班。油田大多是雙職工,在井場邊長大的孩子們為冷冰冰的機器增添了無限活力和生機的氛圍。

1982年,又一口高產油井被開發,姨父扛著相機和三腳架早早等在井口旁,他將噴涌而出的石油氣置于畫面前端,遠處的高坡上則站滿了圍觀的人群。這種透視的角度特別壯觀,拍這張照片時,井口那個最佳拍攝點,圍了七八個記者,相機也擠在一起。

姨父還拍過一組戰井噴的照片,這組照片只有一個色調:泥漿色。搶修的人群也被噴成泥漿色,光看照片都覺得驚心動魄。

所謂井噴,就是井底壓力太高,把地層的油自動噴到地面上來。高者一二十米,猶如碗粗??諝饫飶浡鴿饬业奶烊粴?,哪怕一丁點兒火星都會釀成一片火海。每次碰到這樣的情況,施工中的工人們都格外小心,生怕冒出火星。

小時候,我最喜歡聽姨父絮叨著講很多井噴搶險的故事,他把眉毛、眼睛擰在一起,口中描繪的場景像一幕幕斑駁的電影:“半天時間,百余個大氣壓的油氣流裹著泥沙,咆哮著從地下直躥空中。井筒內連接在一起的抽油桿像離弦的箭一樣直刺天空,隨后又盤旋著落在地面?!?/p>

他邊講邊揮舞著手臂,模擬那沖天的油柱。時隔幾十年,他仍然可以清晰地還原很多細節,比如:“現場氣浪滾滾,聲響很大,趴在耳邊說話也很難聽清楚,現場講方案、下指令大多是通過一塊小黑板?!?/p>

姨父的相機里定格的畫面還有1986年的孤東會戰,一萬余名職工和民工投入戰斗,大干一百天,沒有休息日。電氣大隊員工足蹬腳扣子,背靠安全帶,一天在桿上作業近十個小時,為節約時間,就用安全帽把飯提上來,在電線桿頂上“吃空中餐”。那是激情燃燒的年代,工人們輕傷不下火線,只要能走得動,一定要去上班。

再后來,花甲之年的二姨和姨父退休,兩人回到了黃海之濱的故鄉青島。那段奮斗于渤海之濱,承載著歲月芳華的記憶暫時封存。

去年初秋,我隨作協采風團來到了黃河入??诘纳綎|東營市,見到了姨父故事里的熱土。

這里已經沒有一點兒荒灘的影子,我的眼眸被綠色充盈。這里的候鳥和草木圍攏的抽油機,它們依然在重復著“磕頭蟲”的動作。

行車時,我們路過一片鹽堿地作物種植基地,大片的向日葵揚起黃澄澄的臉龐。一位作家拍下一張照片發在朋友圈里,起名叫“奔跑的向日葵”,因為行車的視覺差,那些被拍得模糊的向日葵像是奔跑一般。后來,陸續見一些作家在朋友圈里發出自己的即興詩作,多少都有提到這“奔跑向日葵”的場景。原來,我們都愛這向陽而生的花,它生長得如此熱烈。

“昔日鹽堿灘,今日米糧川?!比缃竦靡嬗邳S河上游的治理,黃河已不再隨意擺尾,它帶來了甘霖和豐厚的養料,廣袤的黃河三角洲孕育出黃河口大米、黃河口大閘蟹等眾多獨一無二的黃河口農產品。其中,黃河口大米還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是一張凝聚著地域特色的城市綠色名片。

隨著水稻種植業的發展,以田為畫板、稻為筆的稻田畫架起了連接創意農業與休閑旅游的新橋梁。每年八月份開始,占地約二百六十畝的巨幅稻田畫進入最佳觀賞期。稻田畫題材每年不同,我們看到的是“鄉村振興,農業強國”“耕農田,耕心田”兩幅富有寓意的主題圖案,頗有一番田園詩歌的意蘊。

早在五六月份,農人們便用蘆葦稈定點,將黃、白、紫、綠、黑、紅,六種顏色的水稻秧苗插入田中,勾繪成平面圖。到了八九月份,各種顏色的稻子長成,便呈現出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

觀賞稻田畫的最佳角度是登上三十多米高的觀景臺俯瞰。我們一層層拾級而上,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相機,記錄眼前的大美風景??諘绲奶镆袄锴逑銤M溢,稻田阡陌交錯,彩色水稻相映成趣。風吹稻浪,宛若畫卷微動。目之所及,一派波瀾壯闊的田園風光,令人驚嘆。

如今的稻田畫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是旅游富民重要項目之一,全年接待游客幾十萬余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稻香時節,我們還狠狠過了一把大閘蟹癮。李白有詩曾形容其味之鮮美—“蟹螯即金液”。喝著微咸的黃河水,吃著鮮美水草、小魚蝦長大的大閘蟹,顏值自是不凡—青背、白肚、黃毛、金爪。輕輕掰開蟹殼,只聽一聲脆響,隨后膏滿黃肥的蟹肉便展現在眼前,入口更是唇齒留香。

與稻田毗鄰,東營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面積已達八萬多畝。天還不亮,養殖基地的漁民們便乘船來到黃河口養殖基地,拉出預先放置好的地籠,一個個揮舞著螯鉗、鮮活生猛的大閘蟹,便被捕撈了上來。

早在四五月份投放蟹苗之時,外地客商便紛紛趕來,預訂下這肥美大閘蟹的收購買賣。如今,大閘蟹南有“陽澄湖”,北有“黃河口”,“黃河口大閘蟹”的金字招牌在口口相傳中越來越響亮。

秋天,是一首動人的歌曲。孕育了無限“豐景”的黃河入???,儼然成為候鳥樂園。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幾百萬鳥類組成“飛行編隊”,在稻田上空穿梭,聲聲脆鳴劃破云彩,在棲息濕地安家,形成“飛時遮盡云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景象。東營因此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重要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并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美譽。

我憑欄遠眺,黃河入海時,顏色涇渭分明,猶如凡·高筆下的星空色調。黃河落日,紅霞漫天,天與地之間,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回到青島后,我把手機里拍下的照片一一拿給姨父看。他戴著老花鏡,連連點頭,說道:“拍得不錯,后生可畏!”要知道他曾經可是東營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能得到他的認可,我自是內心欣喜萬分,嘴角都咧到了耳根。

而后他起身,走向一個櫥柜,拿出蒙灰的膠卷相機,說:“我還是喜歡膠片,那種感覺好?!蔽抑浪f這話時,心底按捺不住一股倔強。他一邊擦著相機,一邊講起了開頭的那些故事,像翻動一本發黃又清晰的日歷。

那天他坐在窗前,逆光之下,我看到了一張剪影。無數奔波于黃海、渤海之間的人們,他們留下了時代奮斗的詩篇,藏在時光盒子里,等待某個瞬間被開啟。

窗外濤聲依舊,嘩嘩,嘩嘩嘩,嘩嘩嘩嘩—先是一個浪頭,后有更多的浪頭加入這節拍,那是黃海與渤海之間澎湃的對歌。

猜你喜歡
黃河口姨父油田
跟您走向黃河口
黃河口的小康圖景
悠悠黃河口,濃濃黃河情
碳中和油田的未來之路
我國海上油田新發現
姨夫貪閑
姨父貪閑
掘金油田環保
我的“作家”姨父
在低滲、低壓油田實施油田整體壓裂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