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合作再起航

2024-04-22 06:33丁工
中國對外貿易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東歐中歐抗疫

丁工

2023年1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來華參加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次會晤恰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和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周年,為中歐關系發展規劃藍圖、確定重點、注入動力。同時,此次會晤的成功也意味著疫情之后中歐合作再度全面起航,將開啟和書寫中國與歐洲國家友好往來的新篇章。

促進中歐合作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有利因素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歐盟是最大發達國家聯合體,雙方人口總量約占世界四分之一,經濟總量約占全球三分之一。因此,中歐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推動中歐各國、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自雙方建交以來,中國同歐盟的關系盡管歷經國際風云變幻,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矛盾與分歧,但整體保持了友好合作的總基調和主路線,展現出愈加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疫情之后,中歐逐步恢復線下高層接觸和交流,對話氣氛有所好轉,雙邊關系出現“止跌回穩”的勢頭。

第一,我國市場的吸納和消化能力獨一無二,有條件為歐盟各國提供發展機遇。市場對經濟貿易的發展至關重要,是影響貿易和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近年,國際貿易投資萎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出現抬頭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更使得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產業鏈和國際分工體系受到嚴重沖擊,導致市場成為最稀缺的資源。當前,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持續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特別是,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對優質服務的多樣性需求更加旺盛,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中國在向世界輸出質量好、價格優的商品與服務的同時,由于國內消費市場快速增長,中國也在以更快的增速從全球各國購買商品和服務,2021年中國社會消費總額超過6.5萬億美元,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因此,隨著國內消費升級、經濟產業變革,促使服務業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中國開始更大規模地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而且,中國企業整體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尚未占據高端前沿位置,供給本土消費和國際市場的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仍然有限。歐盟在現代農業、工業發展、社區服務、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經驗豐富、理念先進,不僅為雙方在上述領域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和活力,實施錯位對接和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還能使兩國合作產生大于加法的乘積效應和倍數功能。

第二,共同抗疫推升中歐合作意識。(一)歐洲支援中國。意大利政府組織專機把2噸政府援助的醫用物資運抵北京,在希臘雅典市政府支持下,人們手持紅燈籠在雅典衛城山腳下參加聲援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祈?;顒?,德國法蘭克福舉行名為“我們與中國攜手”的街頭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傳遞為“中國祈?!钡牧己靡庠?。英國劍橋大學開展“劍橋與武漢在一起”募捐活動,并將募集資金用于向中方提供防護服和口罩,以及向犧牲的醫務人員家屬提供撫恤和補助。愛爾蘭科克市政府舉辦支持中國“抗疫”的主題活動,丹麥的藝術家和體育明星也通過發送暖心視頻等方式為中國“抗疫”鼓勁加油。(二)中國馳援歐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的多位專家同世界衛生組織和意大利衛生部同行進行了視頻會議,中國政府還派出了多支醫療專家團隊奔赴多個歐洲國家協助“抗疫”。與此同時,中國在滿足國內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礎上,想方設法為歐洲提供防疫物資和采購便利。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累計運送抗疫物資達3.9萬噸,共計479萬件,其中包括口罩、防護服、呼吸機、消毒類用品以及其他各種衛生醫療用品,為維持歐洲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保障“抗疫”物資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實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證明,中歐之間并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而是擁有廣泛共同利益的全面戰略伙伴。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

疫情之后中歐合作的具體思路和基本策略

后疫情時代,中歐應充分發揮領導人會晤的引領作用,積極充實和自覺踐行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挖掘合作潛力、激發合作活力,促進雙方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具體來說,將從以下方面用力。

第一,“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中國首創的國際多邊合作模式,最初正是和歐洲國家共同提出的。2015年1月,“第三方市場合作”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截至目前,中國已與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等多個歐盟國家建立了“第三方合作”機制,不僅成為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倡導世界各國之間展開合作的新方式。綜合對比可以發現,中國和歐盟經濟發展各具優勢特色和實現需求,雙方處在同一產業鏈條的不同位置,相互之間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潛力巨大。因此,鼓勵中歐共同探索合作開發“第三國”市場的路徑和模式,積極支持中歐企業共同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既能夠提高中歐雙邊合作的立體化、精細化水平,還可以減少或避免中歐在開展國際合作時出現重復投資、同質發展和惡性過度競爭的情況。

另外,歐盟國家具有多樣化、差異性的特征,中東歐、南歐與西歐、北歐國家之間存在發展程度、產業結構代差,這就給中國在歐盟國家內部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提供了機會和空間。譬如,德國是中東歐國家最大的外資來源方,也是德國貿易投資的重要增長點。同時,自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啟動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已經建立起日益緊密的經濟貿易關系??紤]到德國在了解和運用中東歐國家的法律法規、合作慣例、商業原則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中國聯合德國在中東歐地區共同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鼓勵雙方企業以組建聯合體投標、聯合生產以及聯合投資方式參與第三國具體項目,通過與德國進行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的溝通協調,率先推動兩國在海關、稅務、交通運輸、資金結算等領域的標準銜接,再以此為前出站點和高端平臺向中東歐國家延伸拓展,形成由點軸條帶式向扇面式轉變的合作格局,既能夠加強中德兩國的合作,還可以有效規避來自第三國的隱性壁壘和降低行政成本、磨合難度。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實現迭代升級,中德兩國都將中東歐國家視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對象國,形成合作市場重疊和貿易關系對沖的競爭之勢,一定程度上沖抵了德國對中東歐的重要性。因此,中國和德國共同推動針對中東歐國家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不但能夠共同為第三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還能夠使中德雙邊合作產生新的“化學反應”,從而達到變“競爭關系”為“合作動力”,化“利益分歧”為“倒逼機遇”的效果。

第二,把握歐盟國家由于實力、地位不同形成在對華政策上的差異性,在單元層面注重強化歐洲中等強國的合作。中等強國是一種特定的國家類型,雖然總體戰略條件和綜合實力有限,不具備比拼全能大國的客觀條件,卻也擁有遠超廣大中小國家的稟賦要素和相對雄厚的綜合國力,尤其在區域經濟合作上具有腹地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比較優勢,能夠為國際社會提供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公共安全和過程治理產品。大國對位性競爭的結構決定其他大國對待中國實力和身份變化更傾向于持有所保留的態度。這就能解釋為什么英、法、德等歐洲大國對“一帶一路”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懷疑、猶豫、遲疑。即使默克爾執政時期,中德進入兩國關系“蜜月期”,德國也沒有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相比之下,波蘭、西班牙等歐洲中等強國對共建“一帶一路”熱情高漲、愿望強烈,多國還出臺對接“一帶一路”的政策文件。事實上,中等強國和大國在等級體系中不是相同的位階等次,不會出現對位競爭與零和博弈的情況,此種本征屬性決定了中等強國同大國更容易實現包容性競爭和梯次性博弈,能夠建立強弱搭配、梯度相間的更為持久牢固的錯位合作關系?;诖朔N考慮,中國對歐合作時可以思考借助中等強國的優勢專長,以迂回方式間接運籌和經略與歐洲大國的互動,有助于中歐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和強化成本控制。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

猜你喜歡
中東歐中歐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畫”說抗疫
2020中歐數學奧林匹克
抗疫之歌
團結抗疫
第11屆中歐數學奧林匹克(2017)
贛州港開通兩趟中歐班列
建筑師行跡中歐
新民粹主義:中東歐政治現象的解讀
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后的政治新動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