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的記憶

2024-04-22 08:23林哲宇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陽關情愫詩詞

林哲宇

我曾漫步在家鄉那座“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的南方小城,眺望“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湘水?!皳]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闭沁@濃郁的書香氣,讓我對詩詞有著特別的情愫。我把這種情愫稱之為“詩的記憶”。

“水有波而明其流,車有轍而后可循?!边@種詩的記憶來自孩提時代便開始的詩歌學習所留下的痕跡,它隨成長而延長,終成為不可磨滅的文化血脈。于我而言,詩,是從牙牙學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啟蒙,到求學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的頓挫;從年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輕狂,到年長“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悲懷,詩歌的傳承自有約定俗成的邏輯,構造出從先秦田園,到長安五陵,又進入成都草堂的文化記憶。

事實上,這種使得記憶,并非獨存于個體的記憶當中,而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痹姷挠洃浽诼頍煵ǖ某袣G乃槳聲里越發深刻。我們常常會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自豪,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自寬。我們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作情思,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作哀愁。正如余秋雨先生在《陽關雪》中所言:“我的周圍,人頭濟濟,差不多絕大多數人的心頭,都回蕩著那幾首不必引述的詩?!?/p>

也正是這份記憶,驅動我們懷著迷戀之心進行尋詩的行為,并由此將尋常景物賦予獨特的價值,寒山寺的鐘聲,揚州的煙花,易水的白雪,塑造出一個個詩的故鄉,引領我們在每段旅程中都與詩不期而遇。佇立尋常巷陌,脫口而出記憶里的詩篇,讓初見的異地也如久別重逢的故土般親切。

木心先生在《芹香子》中曾言:“你是從詩三百篇中褰裳涉水而來,髡彼兩髦,一身古遠的芹香。越陌度阡到我身邊躺下,到我身邊躺下已是楚辭蒼茫了?!碑斘覀償y詩而行,聽詩歌囈語著蒹葭白露,渭城陽關,竟仿佛那成為我們記憶的一部分,屬于我們的詩的記憶。

自垂髫之年受詩詞的熏陶,到朱顏翠發時對詩詞的陶醉,至將來須眉皓然對詩詞的沉浸,我們一生都與詩詞不離不棄。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詩韻,在今日,化作了《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熱播,大唐不夜城“對詩”場面的人聲鼎沸。詩歌之美,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消逝;詩的記憶,只會在中華民族子孫的傳承中越發熠熠生輝。

詩詞永遠記憶猶新,永遠回味無窮。感謝詩歌,為記憶遍染文化亮色。

猜你喜歡
陽關情愫詩詞
遙望陽關
寫意情愫繾綣心頭熾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我的硬筆書法”情愫“
盧氏縣朱陽關鎮杜店村
西出陽關
黃沙當中尋陽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