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學研協同”的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2024-04-22 10:41李曉旭李潔曾彤鶯程一諾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建筑學設計院產學研

李曉旭,李潔,曾彤鶯,程一諾

(石河子大學 水利建筑工程學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產學研”模式起源于18 世紀的歐洲,與西方國家早期的工業化進程緊密關聯。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國高等教育對“產學研協同”在科學、技術、經濟等方面的成效愈發重視,相較發達國家較成熟的“產學研協同”教學模式,我國高校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建筑學是一門實踐性、創新性很強的學科,開展“產學研協同”的教學改革有助于充分服務國家與地區的戰略發展需求,能較好地滿足建筑設計行業及相關企業需求,具有“外部導向”的鮮明特征[1]。

建筑設計課程是建筑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貫穿建筑學5 年的學習歷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法開展建筑設計的能力,是建筑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凇爱a學研協同”的地方高校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有助于推進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的全方位對接,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以石河子大學建筑設計課程為例,為解決當前建筑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制定基于“產學研協同”的教學改革方案,并通過具體的課程實踐,探討了教學改革方案的實現路徑,以期為地方高校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 建筑設計課程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建筑設計課程現狀概述

建筑設計課程包含建筑設計(1)—(10),貫穿建筑學本科二至四年級,其中:二年級的建筑設計課(1)—(4)定位為建筑設計入門,強調建筑與場地、功能與空間、建造與材料等設計基本問題;三年級的建筑設計課(5)—(8)定位為設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強調功能、流線的組織和建筑空間的塑造,培養學生由模仿而轉化的設計創新能力;四年級的建筑設計(9)—(10)定位為綜合訓練,通過復雜題目設置和長周期的設計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具體實踐問題的能力[2]。

1.2 建筑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1.2.1 缺少設計課程體系的整體串聯,與實際項目的關聯度低

目前,建筑設計課程彼此缺少串聯和銜接,導致部分設計課存在雷同或缺項的問題(例如社區中心和大學生活動中心存在雷同,缺少交通類建筑設計項目);此外,現有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的設計題目大多為虛擬題目,學生采用“假題假做”的方式,缺少針對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有效訓練。

1.2.2 學生設計成果創新不足,科研成果融入度不高,競賽參與度低

部分學生的設計成果創新性相對不足,特別在設計理念、空間形體推演和綠色建筑設計方面;學科相關的科研成果未與設計教學緊密關聯,學生創新性成果數量不足,設計成果在各類學科競賽方面表現不佳[3]。

1.2.3 教師設計實踐經驗不足,校企協同度低,平臺建設滯后

部分教師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且部分建筑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經驗和實踐水平方面明顯不足;建筑學專業的校企協作水平不高,教學環節與工程實踐存在脫節;雖然校企實踐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正在建設,但與建筑設計課程相關的校企合作平臺建設還未起步[4]。

2 “產學研協同”的教學改革方案

建筑設計課程是職業建筑師培養的核心,其中任意一門課程都涉及建筑設計的完整過程,學生需要分階段循序練習。課程依照不同階段學生特點,圍繞打牢基礎、提升能力、解決綜合問題的3 個階段性目標,每門課程設定一種建筑類型,由簡入繁地設置包括住宅建筑、單一功能公共建筑、復合功能公共建筑和規劃、城市設計的相關題目。課程改革對標課程現存問題,從以下3 個方面制定具體的改革方案。

2.1 以“產學”為驅動構建“全鏈條貫通式”設計課程群

2.1.1 構建“真題真做”的設計任務題庫

在課程選題方面,由依托虛擬項目的“假題假作”,逐步改變為由本地設計院真實題目修改而來的“真題真做”或“真題假做”,并構建與實際項目高度相關的“真題”題庫,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區域發展特征和場地周邊環境。選題方式由原全班學生完成1 個題目,逐步轉變為2 位專職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2 組,每組各選1 題,且每2~3 年依照實際項目更新一次題庫,以降低題目重復率,提升建筑設計課程題目與設計市場需求的關聯度。

2.1.2 對標“注冊建筑師”執業要求的課程環節優化

以“注冊建筑師”考試及執業要求為驅動,在原有課程環節中增設“真題解析”和“建筑策劃”專題,解決調研分析與方案構思之間缺乏連貫性的問題;并將“專題規范”“設備專項”和“構造專項”以集中授課方式植入深化設計環節,增強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法規意識和職業道德[5],提升學生在建筑設計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最終環節增添“技術圖紙深度”專題課,保障成果的設計質量[6](見圖1)。

圖1 課程環節優化改革圖

2.1.3 構建“全鏈條貫通式”的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群

將建筑設計(1)—(10)課程集成為“設計入門—拓展提升—綜合訓練”的系列課程群。通過入門訓練夯實基礎,掌握功能分區、空間限定和環境營造的設計方法;以拓展提升強化訓練,建立功能組織、空間疊合、場所營造的設計框架;通過綜合訓練拓展實踐,構建概念統籌、空間組群、技術綜合的設計課體系(見圖2);三部分有機串聯,形成設計系列課程群,漸進有序地提升學生設計的核心素質[7]。

圖2 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圖

2.2 以“研學”為引導建設“主線 + 輔線”融合的第二課堂

2.2.1 開展“線上線下”專題講座,開拓學生設計思路

在傳統的設計課訓練中,學生往往更關注設計的“功能合理”和“造型新穎”,缺乏對建筑與地域文化、空間場所、節能低碳等前沿概念的思考,導致設計思路局限。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團隊亟須聯合校企合作單位和對口支援高校開展“線上線下”的設計專題講座,通過優秀實踐案例解析和前沿科研成果展示,開闊學生的設計視野[8]。

2.2.2 組建“學生工作室”,融入教師科研團隊,提升學生設計素養

建筑學教師科研項目以橫向課題為主,與設計實踐密切相關,教師團隊可以選擇橫向課題中某一子課題作為設計課前期研究的任務,培養學生在設計初期以研究的視角和科學的方法發現待解決的設計問題,基于設計問題提出設計策略,通過設計策略形成設計理念,并圍繞理念完成建筑設計全過程,最終形成高品質的設計成果。

2.3 以“產學研協同”打造“雙師型”團隊,建設“雙贏型”資源平臺

2.3.1 對標工程實踐建設“雙師型”團隊

由于部分教師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面對高年級復雜的建筑類型設計要求,亟須建設一支由專業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組成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共同參與教學完整過程,逐步形成專業群資源共享機制和關鍵環節信息溝通機制,確保教學環節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9]。

2.3.2 構建校企深度合作的“雙贏型”資源平臺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學校層面,可以獲得更多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培養高品質應用型本科生人才;設計院層面,有助于幫助設計院打造本地精品項目,彌補本地設計院在策劃研究方面的短板,共建理論與實踐融合發展的“雙贏型”資源平臺。

3 “產學研協同”的教學改革實踐

基于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方案,選取建筑學四年級的建筑設計(9)——適老化居住區規劃設計作為實踐對象,通過邀請對口支援高校教師和本地設計院團隊參與教學全過程,從教學環節優化、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和“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開展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10]。

3.1 建筑設計(9)的各教學環節優化

3.1.1 真題選擇與任務書擬定

聯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計院、石河子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石河子博力建筑設計公司等校企合作單位,獲得近5 年新疆地區不同規模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城市片區的設計任務書。圍繞設計課程培養目標,按照建筑規模由小到大、建筑功能由簡單到復雜、建筑空間由單一到復合的順序,進行任務篩選和分類,構建建筑設計(1)—(10)的真題任務題庫。在已建真題庫中選取建筑設計(9)——適老化居住區規劃設計任務,任務書充分考慮區域城市規劃控制條件和城市設計導則,強調地域文化融合、適老化居住空間需求和綠色建筑設計。

3.1.2 教學實施環節的優化

課程改革在原有的4 個教學環節(調研分析、方案構思、設計深化和成果整理)中,分別植入“前期策劃”“住宅精細化設計”和“技術圖紙深度要求解析”專題。首先,在調研分析階段加入“前期策劃”專題,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研究本地居民的適老化居住需求和養老模式,并結合國內外具體案例分析適老化社區規劃設計要點[11];其次,在設計深化階段加入“住宅精細化設計”專題,針對住宅戶型不同功能空間(臥室、客廳、衛生間、廚房)的適老化使用需要,結合智能家居和智能報警系統配置,使住宅戶型設計更加智慧化;最后,在成果整理階段加入“技術圖紙深度要求解析”,對標設計院建筑設計深度要求,提出總平面圖、各層平面圖、剖面圖等技術圖紙的繪圖深度,提升學生最終成果圖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3.2 建筑設計(9)的第二課堂建設

3.2.1 邀請對口支援高校和本地設計院團隊開展專題講座,拓展學生設計思路

由于師資條件有限,石河子大學建筑學專業的線下講座和學術交流較少,學生的學習主要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后自學展開,設計思路相對閉塞。為拓展學生設計思路,教師團隊邀請對口支援高校(重慶大學)的建筑設計教師,以“居住建筑經典案例解析”為主題,開展專題線上講座。講座以優秀居住建筑單體、集合住宅及居住區規劃為例,重點強調了住宅設計中自然環境與建筑空間的有機交互,引導學生關注人的需求和人與自然的協調[12]。

為彌補教師團隊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邀請石河子博力設計院注冊規劃師,以“如何開展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為題目,從上位規劃解讀、任務書要求、住宅強排方法、規范條例解讀4 個方面,針對本次設計課任務開展線上講座,并結合本地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實踐項目,為學生展示了設計院團隊在居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中思考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關注規范條例,做到依法依規設計。

3.2.2 基于教師科研項目組建“學生工作室”,提升學生科研素養

依托教師團隊橫向課題“兵團小城鎮裝配式住宅戶型標準化設計”,選取授課班級4~5 名學生組建“學生工作室”,以項目子課題“兵團小城鎮居住需求調研”為題目開展前期研究,通過基礎戶型資料整理和調查問卷設計、發放、回收,統計了石河子地區不同家庭構成在戶型購買和使用方面的偏好,為戶型設計提供了系統、科學的設計依據,該組學生的設計課成果成功申請到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學生對科研和設計的興趣也有了明顯的提升[13]。

3.2.3 建筑設計(9)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

基于“產學研協同”的建筑設計(9)教學改革已實踐2 個學年,在“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方面初見成效。一方面,打造了一支由高校教師和設計院注冊建筑師構成的專業師資隊伍,鼓勵教師參與實踐項目并考取注冊建筑師資格(目前已有2 名教師具有注冊建筑師資格);另一方面,建立了一支以新疆兵團設計院和石河子博力建筑設計公司等企業為核心的融合型設計訓練基地,定期組織學生赴設計院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輸送本校教師開展實踐鍛煉,全面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教師由單一的教學向集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于一體的“一專多能” 型人才轉化。

4 結束語

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師團隊需要定期更新“真題庫”,以滿足學生多元化設計的訓練需求;需要開展豐富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設計熱情;更需要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培養出更多服務國家與地區戰略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建筑設計課程作為建筑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開展“產學研協同”的教學改革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建筑設計行業需求和構建“雙師型”設計教師團隊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產學研三者互為需求、互為支撐,未來將會在資源和目標關注點的相互轉化間實現地方高校建筑學專業辦學的知行合一[14]。

猜你喜歡
建筑學設計院產學研
精益求精產學研 繼往開來朝陽人
高層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學的應用分析
建筑學中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
建筑學與建筑設計現狀淺析
見山樓的建筑學意味
國貿工程設計院
國貿工程設計院
國貿工程設計院
完善轉化機制 推動產學研融合
紡織摘獎項目產學研居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