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服裝定制平臺關于私人定制市場的發展研究

2024-04-22 00:09曾凡金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關鍵詞:設計師服裝個性化

曾凡金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0 引言

服裝業,作為四大基礎民生行業之一,長期以來在我國的經濟格局中占據重要位置。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繁榮和民眾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民眾對服裝的期待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穿著功能。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視服裝為個人氣質和品味的體現。因此,傳統的批量制造模式因無法滿足這一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而逐漸讓位于定制服裝這一新興業態。

事實上,服裝定制并非新生事物。在工業時代曙光初現之前,它曾是社會上主流的服裝生產方式。然而,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定制服裝周期長、成本高,很快便為快速、廉價的工業化大規模標準生產所取代。然而,時至今日,得益于通信和物流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智能制造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已成為可能。這些技術的革新為服裝定制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智研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定制服裝市場規模已達1 861.3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1.4%。在深入分析定制服裝的細分市場時,我們發現私人定制的整體需求雖然占比不到3%,但由于其單價較高,市場份額仍可達到15%[1]。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私人定制在服裝定制市場中仍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鑒于此,本研究對私人定制的用戶進行了深入調研,以期能為該行業的深入研究與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 服裝定制行業的發展與現狀

根據用戶參與度和企業的定制模式,服裝定制市場可被劃分為三類主要的企業類型:傳統定制、“互聯網+線上定制”以及“互聯網+智能制造”[2]。這三種企業類型分別代表著服裝定制產業的三個不同發展階段。

傳統定制企業主要通過線下門店提供服務,顧客與裁縫師傅直接溝通,確保定制的精確性。這種方式高度依賴雙方的溝通以及裁縫師傅的專業經驗。盡管其制作周期較長,成本較高,且難以實現規?;l展,但傳統定制模式仍為少數精英人士提供了優質的定制體驗。雖然個性化程度相對較低,但顧客通常能夠獲得滿意的成衣質量和整體定制體驗。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電子商務行業的蓬勃發展,眾多服裝定制企業為突破傳統定制的地域局限,紛紛轉型探索。因此,催生了“互聯網+線上定制”的新興模式。鑒于企業定制服裝過程中與客戶的深度互動,商務模式從傳統的商對客電子商務模式(Business-to-Consumer,B2C)逐步演進為“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的商務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定制流程的資源調度效率相較于傳統模式得到了顯著提升??蛻艨梢酝ㄟ^線上平臺便捷地提交定制需求,預約專業量體師上門量取身體數據,并在線下門店試穿,親身感受服裝品質,從而獲得更為優質的定制體驗[3]。同時,企業利用線上平臺有效收集和整合客戶數據與定制需求,便于線下生產中實現統一流水線的標準板塊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的人工縫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規?;a。對于消費者而言,“互聯網+線上定制”模式的顯著優勢在于其突破了時空限制,消費者可隨時下單,并在閑暇時段預約量體師上門服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模式下,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是量體師和線上平臺,而非服裝設計師,因此最終成衣的質量可能與消費者的預期存在一定差異。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開始將其融入服裝定制的產業鏈中,從而構建出高效的服裝智能生產系統,并將商業模式創新為“從消費者到生產者”(Customer to Manufacture,C2M)的模式。這標志著服裝定制行業正式進入了“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新時代。在這一創新的定制體系下,消費者可以通過在線平臺確認定制信息,定制系統隨即將這些信息迅速傳遞給生產系統。這種模式的出現,不僅省去了中間環節,減少了代理銷售的成本,還通過全程數字化與智能化生產,實現了真正的按需生產、一件起訂,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服裝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庫存積壓問題[4]。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這種“互聯網+智能制造”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并使他們能夠更快地獲得定制的服裝產品。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開發、維護和更新這樣的C2M智能生產系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技術任務。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定制需求,企業還需要采購更多種類的服裝原料,這無疑將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綜合考察三種服裝定制模式,傳統定制模式品質卓越但價格高昂、周期長;“互聯網+線上定制”便捷但結果預期性難保障;“互聯網+智能制造”則高效滿足個性化需求。理論上,三種模式應能滿足各種定制需求,但私人定制市場規模未達預期,仍有發展空間。因此,服裝行業需在提高品質和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以應對未來挑戰。

2 私人服裝定制用戶調研

2.1 個人情況對私人服裝訂制需求的影響

本研究運用“風鈴系統”作為問卷發放平臺,成功回收了200份問卷。經過嚴格篩選,我們獲得了164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高達82%。在有效樣本中,男性占73人,女性占91人,男女比例接近9:11,分布相對均衡。從年齡分布看,90后占42%,80后占30%,00后占23%,基本涵蓋了服裝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

個人對服裝的偏好和需求會隨著年齡和人生階段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針對樣本的職業背景調查顯示,43%的受訪者處于職業上升期,29%處于職業穩定期,學生和職場新人分別占比16%和12%。表1詳細展示了不同職業狀況下定制服裝的頻率統計結果。

表1 職業狀況與定制頻率的關系統計表Tab.1 Statisticaltab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status and customization frequency

根據表中數據,我們觀察到在所有職業狀況下,“一年偶爾定制一兩次”的頻率均占據主導地位。而在學生、職場新人和職場老手這三個群體中,“很久之前定制過”的頻率緊隨其后,位列第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正處于事業上升期的群體,他們的服裝定制頻率中,“每個季度都會定制一兩次”的占比位列第二。這一趨勢可能暗示著事業上升期的人群對服裝的需求與標準更高,因此,他們有可能成為私人定制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

在探討影響服裝定制的個人因素時,體型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根據統計樣本,標準身材的人群占據了60%的比例,偏胖人群占26%,而極端體型(很胖和很瘦)的人群僅占3%。結合不同體型的定制頻率數據,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體型對定制需求的影響,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體型情況與定制頻率的關系統計表Tab.2 Statisticaltable o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and customization frequency

經過對表2數據的細致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服裝定制頻率上,“一年偶爾定制一兩次”的選項占據了最高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偏瘦與標準體型的人群在服裝定制頻率上的分布呈現出相似性,他們中選擇頻率第二高的為“每個季度定制一兩次”。然而,在體型偏胖的人群中,定制頻率最高的兩個選項均為低頻,各自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至于很胖和很瘦這兩種體型,由于樣本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可能存在較大的誤差,無法準確判斷其內部的定制頻率規律。

綜上所述,偏瘦或標準體型的人群對服裝定制的需求似乎更為強烈,而偏胖體型的人群則整體傾向于低頻定制。此外,通過此次調查,我們還發現職業狀況的變化對人們的定制需求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相比之下,體型因素對定制需求的影響則較小。當然,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眾多,服裝定制亦不例外。鑒于篇幅和研究精力有限,本文僅對其中兩個因素進行了初步探討,后續研究可進一步深入探索其他因素對人們服裝定制需求的影響。

2.2 用戶線上定制的需求情況

在對服裝定制行業的深入研討中,可以明顯看出線上服裝定制平臺在推動整體行業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線上定制平臺的用戶體驗顯得尤為關鍵。本文在設計關于消費者對線上服裝定制需求的問卷時,參照了5W2H[5]的分析框架。問卷內容涵蓋:(1)“Why”——即消費者選擇定制服裝的動機;(2)“What”——消費者定制的服裝類型;(3)“Where”——消費者選擇定制的渠道;(4)“How”——定制過程的操作流程;(5)“How much”——定制服裝的詳細程度。鑒于服裝私人定制的個性化特點,其中“Who”和“When”兩個維度在本文中并不適用。此外,消費者的首次定制經歷往往能反映出其最核心的需求,且對后續定制決策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對消費者首次定制情況的調研顯得尤為重要。

2.2.1 定制目的

經過對問卷數據的細致整理與深入分析,我們發現,在定制服裝的目的方面,5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是為了特殊場合而定制服裝,顯示出特殊場合需求在定制動機中的重要地位。緊隨其后的是個性化需求,占比達到29%,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個性化表達的追求。另外,有2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因為現有款式不合身而選擇定制,表明服裝的合身性也是影響定制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首次定制的目的分布中,特殊場合需求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占比41%。團體服定制和個性化需求分別以23%和16%的比例位列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僅僅為了體驗定制服務而選擇了定制,而因為現有款式不合身而選擇定制的僅占9%。

進一步的數據分析顯示,特殊場合需求和個性化需求是推動大多數人選擇定制服裝的主要驅動力。對于“因為現有款式不合身”這一因素在占比情況上的差異,通過與樣本的年齡和職業狀況進行交叉分析,我們發現這一差異主要體現在90后和處于事業上升期的人群中。這部分人群在首次定制時較少考慮款式不合身的問題,但在后續的定制經歷中,他們因款式不合身而選擇定制的比例有所上升。這可能是由于他們在未體驗過服裝定制之前對款式合身性的要求相對較低,而在體驗過定制服務后,由于對服裝的要求提高,款式不合身的問題在他們眼中變得更為突出。

2.2.2 定制渠道

在渠道選擇方面,針對服裝定制,統計數據顯示,63%的受訪者傾向于選擇線下定制服務。同時,有5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選擇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定制。另外,23%的受訪者會選擇通過品牌官網進行定制。值得注意的是,僅有13%的受訪者曾使用過服裝定制的微信小程序和手機App。

對于首次嘗試服裝定制的消費者而言,他們的選擇偏好并未發生顯著變化。大多數消費者依然首選線下門店定制,其次是選擇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定制。線上定制平臺,如品牌官網、微信小程序和手機App等,其使用比例僅占12%。這表明,盡管服裝定制技術在不斷進步,但公眾似乎更偏愛傳統的線下定制方式。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線上定制方式不受歡迎。事實上,淘寶等電商平臺已成為公眾最常用的線上定制渠道,而非企業自有的線上定制平臺。這可能是由于企業自身的線上定制平臺尚未得到廣泛認知,而淘寶等電商平臺作為消費者易于接觸的線上平臺,更具吸引力。

2.2.3 定制類型

在定制服裝類別中,西裝以49%的比例成為最受歡迎的選擇。其中,有40%的消費者首次定制便選擇了西裝。緊隨其后的是衛衣、T恤、POLO衫等上衣,占據了44%的市場份額。這些服裝對合身度的要求相對較低,通過數碼直噴等印花技術,可以在成衣上直接印制個性化圖案,因此它們非常適合作為團隊文化衫的定制載體,同時也讓個人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體驗到定制的魅力。褲子和裙子的定制市場占率為30%,而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的漢服、旗袍、COS服等服裝占據了24%的市場份額。在外套類別中,風衣、夾克等占據了21%的比例。至于圍巾、帽子、鞋子等配飾,其市場占比為10%。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次定制服裝的類別中,漢服、旗袍、COS服等特色服裝的定制占比達到了13%,雖然略低于衛衣、T恤、POLO衫等類別的31%,但這些具有鮮明風格的服裝仍然具備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

2.2.4 定制方式

經過詳細分析,我們發現在定制領域中,僅有29%的消費者體驗過全方位定制服務。相對而言,更大比例的人群,即55%,傾向于選擇對現有款式進行局部尺寸與圖案的調整。同時,有41%的消費者選擇了“來圖定制”,即僅對圖案進行變動。整體來看,定制市場更傾向于“輕定制”[6]這一概念。

在定制過程中,我們發現41%的消費者依賴于設計師來實現其定制目標。36%的消費者則全權委托設計師完成定制任務,并從設計師提供的方案中選擇其一。僅有23%的消費者選擇完全自主設計和定制服裝。由此可見,設計師在整個定制流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業在規劃線上定制流程時,應充分考慮到服裝設計師的重要性,并將其角色有機地融入整個流程中。這將有助于提升定制服務的品質與效率,從而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3 線上私人定制的發展方向

在私人定制領域,當前存在的三種定制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其獨特的優勢。理論上,線上定制平臺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理應能夠更好地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然而,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線上定制平臺在私人定制方面的實際表現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總結出幾個線上定制平臺未來的發展方向。

3.1 完善多種場景服裝定制的交互邏輯

在確定衣物定制目標時,用戶的使用場景應作為核心考量因素。優化各場景下服裝定制的交互邏輯,不僅有助于降低用戶操作難度,還能加快用戶找到心儀的衣物款式,進而減少定制過程中的用戶流失,提升整體定制體驗。為此,企業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首先,在按衣物類型進行分類的基礎上,應增設按使用場景的分類方式,以便用戶更直觀地選擇適合的場景化服裝。

其次,對各場景下的衣物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去除與該場景不相符的定制選項,從而確保用戶只能選擇到真正符合其需求的定制服裝。

最后,在用戶開始定制前,系統應主動詢問其定制目標,并根據用戶的反饋智能跳轉至相應的定制界面,進一步提升用戶定制過程的便捷性與準確性。

3.2 細分用戶市場以增加競爭力

根據調研結果,用戶對于在線私人定制表現出一定的興趣。然而,在定制習慣方面,不同類型的用戶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那些處于事業上升期的用戶,他們通常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愿意在個人形象上進行投資,并且對定制服裝的質量要求較高。若在線服裝定制平臺能夠精準定位這一人群,細分市場,并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將極大提升在該細分市場的競爭力,進而吸引更多目標用戶。雖然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他類型消費者的數量[7],但通過凸顯特色并提升對特定人群的吸引力,這種策略無疑是具有長遠價值的。

3.3 將設計師角色有機融入定制流程中

在用戶明確自身的定制目標后,對于預期的定制成衣,他們通常會形成一個初步而抽象的概念。在這一階段,設計師的作用至關重要。他們需要運用專業知識和創意,將用戶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定制方案。若企業資源充足,建議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以輔助用戶進行個性化定制,并提供一個平臺,使用戶能夠便捷地與設計師進行溝通。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在用戶遇到問題時提供及時的支持,還能顯著優化用戶的定制體驗。

若企業內部的設計師資源有限,我們推薦與優秀的個人設計師進行合作,通過平臺簽約并提供合理的報酬,使他們能夠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制服務。此舉不僅有助于提升平臺在行業中的聲譽,還能為平臺自身的宣傳和推廣創造有利條件。然而,在與個人設計師合作時,我們必須嚴格審核其申請資料,確保他們的專業能力能夠滿足用戶的期望,避免因設計師能力不足而損害用戶的定制體驗。

4 結語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深入探討了用戶的私人定制需求,并對私人定制的相關特征進行了詳細分析。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針對私人定制市場的三大發展方向:一是完善多種服裝使用場景下的定制交互邏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二是細分用戶市場,通過精準定位提升市場競爭力;三是將設計師有機融入定制流程,以提升定制服務的專業性和創意性。

然而,本研究在個人能力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存在一定不足。具體來說,我們的分析主要局限于定性層面,所提建議也主要基于理論推導,尚未經過實踐驗證。未來研究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定量研究,構建具體的定制流程模型,并進行實證測試,以更好地指導實踐。

展望未來,服裝定制市場的可預見性將持續增長,而在線服裝定制平臺的發展將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為此,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線上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顯得尤為重要。在優化用戶平臺體驗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平臺自身的運作模式變革,以充分發揮線上平臺在開拓市場、推動整個服裝定制市場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設計師服裝個性化
小小設計師
讓人心碎的服裝
我是小小設計師
設計師訪談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推薦一個設計師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