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變革對我國女性服飾的影響

2024-04-22 00:09潘炫歷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關鍵詞:審美觀念服飾服裝

潘炫歷

(重慶交通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重慶 400074)

0 引言

服飾一詞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上,服飾主要指的是服裝與飾品。然而,在廣義上,服飾所蘊含的意義更為深遠,它不僅體現了穿戴者的生活狀態,更彰顯了其審美觀念與思想內涵。當社會秩序經歷劇變時,服飾亦會隨之發生顯著變革。因此,社會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對服飾的演變及人們的審美觀念產生深遠影響。反之,服飾的變遷亦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風貌與變遷。

1 中國民國時期:由保守到接受部分西方文化

1.1 民國前期

在古代中國,服飾的選擇與搭配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它們不僅體現了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影響力,還是區分不同身份和地位群體的顯著標志。為此,國家制定了詳盡的服飾規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中國的女性受到了“三綱五?!钡扔^念的束縛,處于男權社會的統治之下。在這種背景下,“裹腳”與“束胸”等習俗雖然與女性的生理需求相悖,卻在當時的男性審美觀念下得以盛行。這不僅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剝奪了她們表達自我的機會,還強迫她們改變自己的服飾風格以迎合男性的審美標準。

在那個時代,乃至整個社會中,以“裹腳”和“纏足”為美的觀念盛行,女性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逐漸接受了這種扭曲的審美觀念。作為當時社會女性足飾的典型代表,弓鞋和旗履成為了女性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圖1所示)。這些習俗和服飾不僅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審美觀念和社會結構,也揭示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地位和處境[1]。

1911年,辛亥革命席卷中華大地,給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女性服飾亦在這一時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辛亥革命不僅標志著中國歷史的嶄新篇章,更在思想層面賦予了民眾前所未有的解放。在這一時期,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動了經濟、政治、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飛速發展。這些變革對當時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女性的服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辛亥革命不僅推動了歷史的進程,也引領了服裝的革新。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逐漸擺脫了傳統的束縛,開始嘗試融合西方元素,展現出更為時尚的風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所頒布的剪辮、放足等法令,為女性擺脫封建束縛、自由穿著西式服飾創造了條件。這一時期,“簡單化”成為備受歡迎的時尚潮流。

當時流行的女裝款式為上襖下裙,相較于傳統的寬松款式,更為合身。襯衫腰部較窄,袖口呈喇叭狀,長度至肘部。這種袖口下寬上窄的設計,舊時被稱為“倒大袖”[2]。這一時期的女裝既摒棄了中式女裝的繁瑣,又融入了西方女裝的輕盈簡潔,呈現出一種中西合璧的風格。辛亥革命的社會變革使得西方文化風俗得以傳入,女性服飾因此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既有西方元素的融入,又保留了中式元素,呈現出獨特的融合態勢。

1.2 民國后期

辛亥革命后,中國迎來了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五四運動”。這場運動對中國服裝的演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五四運動”的浪潮中,中國女性服飾逐漸邁向新的高峰。她們不僅受到外國文化的熏陶,還致力于融合本土風格,創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的服裝。

“五四運動”中,學生群體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清純簡潔的女學生裝扮逐漸成為了當時青年女性服飾的主流。隨著“五四運動”的落幕,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社會進步。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科學精神,促進了人格獨立與個性的解放。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中國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并與西方思想和理念相結合,推動了傳統文明的革新與社會的發展。

這一歷史進程導致了人們審美觀念和價值觀的轉變,進而引發了裝束和服裝的巨大變革。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女校服逐漸興起,眾多年輕女性摒棄了傳統的旗袍,開始穿著學生裝。隨著“五四”和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青年女子的服飾逐漸摒棄了繁瑣的舊式款式,變得日益簡潔。當時流行的女學生裝束為修身衣衫搭配黑色長裙(如圖2所示),襖裙上刺繡簡約樸素,摒棄了復雜的花紋和紋樣,被譽為“文明新裝”。這種穿搭不僅代表著有知識、有素質,更象征著新思想的崛起。因此,穿著“文明新裝”的主要是女學生和先進社會的女青年們。

圖2 1921年金陵女子大學的畢業生②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亦遭受重創,物資匱乏成為當時的一大難題。為了應對這一嚴峻形勢,1938年8月,國民黨政府頒布了節約資源的指令。在此背景下,女性服飾也開始進行節約布料的改革,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旗袍的長度逐漸縮短。至1939年,短旗袍已成為抗戰時期女性服飾的標志性變革。這一變革的推動,既是為了響應政府號召,也是由于當時政治、經濟、社會的多重變革對女性服飾產生了深刻影響。

2 新中國成立時期

2.1 二十世紀50年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國家面貌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革。當時,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倡導人們積極工作、勤儉節約。由于國家剛從抗日戰爭的困境中走出,經濟狀況嚴重滯后。在這樣的背景下,奢侈的旗袍、馬褂和西裝漸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女性剪去長發,服飾風格日趨簡樸。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將我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戰略目標,工作重心轉向重工業。因此,女性也積極參與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樸素的列寧服、工裝褲和齊耳短發成為了主流(如圖3所示)。這一時期,服飾的設計更加務實,摒棄了華而不實的裝飾,注重實用性。

圖3 身著背心式工作服和軍用制服的少女③

進入20世紀50年代,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轉變,女性逐漸擺脫了作為男性附屬品的地位,開始參與工作并擁有自己的經濟來源。這使得女性能夠在工作中與男性平等競爭,展現自己的才能。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方便女性工作的兩用衫應運而生。兩用衫,又稱“迎賓服”,是一種經典的雙面襯衣,其設計兼具短袖和寬松的特點,既適合日常生活也適用于社交場合。同時,女性穿著中性工裝褲也成為時尚,這種工裝褲采用男式背帶設計,成為了女性獨立自強的象征。

在當時的時裝界,主流色彩以深沉的綠、黑、藍和灰色為主,同時,人們還追求在衣物上打補丁,以體現艱苦樸素的生活態度,這反映出社會變革對服飾選擇與審美觀念的重要影響。新中國時期,女性地位得到顯著提升,與男性一樣被視為社會的主人翁,并倡導“婦女頂半邊天”的理念。女性積極參與學習、工作和勞動,形成“男人可以做,女人也可以做”的思想觀念,使得服飾的性別特征逐漸淡化。與19世紀女性服飾復雜多變的樣式相比,此時的服裝更加樸素,色彩也更為單調。

2.2 60-70年代女性服飾

1966年,我國也發生了較大的社會變革,即“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陷入了低迷和沉悶。此時,受“左”傾思想的影響,我國人民的服裝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大一統”時期,服裝也像當時戲曲一樣“樣板化”了。這個期間的服裝,具有全民軍裝化、女子男裝化、孩童成人化和色彩狹隘化等特點,綠色軍服成為時尚[3]。無論男女都以穿軍裝,戴軍帽為美(如圖4所示),在服飾選擇上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出現了“年年一個樣,春夏秋冬一個樣,男女老少一個樣”的社會現象。因而對于服飾方面產生了負面作用,由于人們片面追求這種服飾,排斥一切個性化的東西且認為那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導致這一時期服裝單一,人人都穿軍服,女性服飾在這個階段更是停滯的局面。

圖4 文革時期紅衛兵裝扮④

2.3 改革開放時代

改革開放是我國偉大的社會變革。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社會思想觀念整體還處于比較保守和落后的狀態,人們的服裝和裝束大多數都遵循著改革開放前的風格,女性服飾也不例外,人們的服飾仍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的經濟開始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逐步解放。在1979年,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一次十二市座談會上,分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發展方針時指出:“服裝業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事關出口創匯,應給予更多關注和優先發展?!?983年的《服飾樣式宜解放》的文章指出,“服裝應當解放些,要提倡男同志穿西服,穿兩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裝裙子,服飾款式要大方,富有族民特色,符合中國的習慣?!蔽餮b在中國重新煥發出了生機,“連農民扛鋤下地都穿著西服”在如此大的風潮下,女性也穿上了西服套裝和西式套裙。隨著社會的開放和政府的支持,服裝行業在這一時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年輕女性也在追求時尚,喇叭褲、牛仔褲、休閑褲、西服西裝等現代服飾成為她們的首選。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大門逐漸打開,接受了許多外來文化,西服西褲等重新卷入中國。西裝在中國重新煥發活力,女性也開始穿上西裝和套裙。整體來說,女性服飾變得更加自由開放,在款式和色調上變得更加多樣化。

3 結語

綜上所述,服飾文化的發展是人們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的體現,能夠展現其傳統文化元素、文化內涵及文化基因,是整個民族生命力的象征[4]。在較大的歷史社會變革時期,會產生一些新的政治政策、新的思想、新的技術亦是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等,然而這一切都會影響到女性服飾的變化。辛亥革命后,打破了以男性審美價值觀為主流的社會環境下的女性服飾保守的風格,推動了女性服飾的發展,簡化、開放成為當時女性對于服飾的審美主流?!拔逅倪\動”后,清純簡潔的女學生裝束成為青年女性服飾主流。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女性的服飾逐漸學習西方風俗,變得大膽、自信。在這些社會變革下,我國女性服飾都在不斷發生變化。

注釋:

①圖片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35772089

②圖片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554200682

③圖片來源:https://b23.tv/maWj20z

④圖片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73916435

猜你喜歡
審美觀念服飾服裝
讓人心碎的服裝
動物“闖”入服飾界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技術重構:從《窈窕淑女》重識音樂劇演唱風格與審美觀念的“縫合”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論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雅”
論通過網絡文學培養青少年“仁善”的審美觀念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服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