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牌美食大省,竟然早中晚都在吃豆腐?

2024-04-23 06:16何如卿
川菜 2024年4期
關鍵詞:佐料豆花

何如卿

川渝人心中的白月光,憑啥是一碗豆花飯?

世人皆知川渝美食多,紅油麻辣中翻滾著是張揚的誘惑,糯米紅糖藏著甜美的溫柔,五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擠滿了幾萬種美味,每一樣都十足的可愛鮮活。在這琳瑯滿目之中,有一碗“飯”,簡簡單單、清清爽爽,飽腹又家常,卻是每個川渝人心底的白月光,一輩子都不會厭倦,那就是——豆花飯!

顧名思義,豆花飯由一碗豆花和一碗飯組成。這里的豆花,不是北方朋友早晨吃的豆腐腦,也不是南方朋友當甜品喝的甜豆花。它不似一般豆花那樣嫩嫩滑滑的嬌弱質感,而是由鹽鹵點出來,質地介乎豆腐腦與豆腐之間,扎實、飽滿,又帶著蓬松的綿軟。豆花飯里的豆花,并不參與南北方的甜咸豆花大戰,它只以麻辣鮮香的面目登場。離開了川渝,還真不好找這樣的豆花!

一大碗白花花冒著熱氣的豆花,配一碗新出鍋的甑子飯,外加一碟香辣誘人的蘸水,就構成了一頓美餐。這樣一頓飯,花不了十塊錢,卻讓人吃得又飽又過癮,要是再搭配上燒白、粉蒸肉這樣的硬菜,那簡直是讓人幸福一整天的能量發動機了。

走在川渝街上,有飯館門口放著白花花冒著徐徐熱氣的大鐵鍋,都會讓人感到一陣心潮涌動,因為那是恬淡又管飽的象征。若是離了家,豆花飯更成了川渝人念念不忘的鄉愁,有些游子甚至離了家都要隨身帶著點豆花的膽巴(鹵水),就為了吃上一口豆花飯。

豆花飯到底有啥魔力,怎么就能讓川渝人永遠吃不膩?

豆花配上甑子飯,簡單純粹的美味

作為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食物,豆腐可謂形態變化萬千,豆腐腦是湯水流食,臭豆腐是小吃零嘴,而豆花飯與它們的地位都不同,是作為主食出現在餐桌之上的。

哪頓?哪頓都可以!川渝人吃豆花飯,能從早上吃到天黑。一碗豆花,二兩燒酒,再配上幾個蒸菜小炒,一大碗甑子飯,便是從古至今無數川渝人的美味便飯。在碗里夾上一坨乳白的豆花,聞著豆制品特有的香味,順勢就在蘸水碗里打上一個滾,豆花的鮮嫩配上蘸料的香辣,裹上一口飯往嘴里送去,根本停不下來!

豆花綿而不老、嫩而不溏(溏指太稀,成漿狀)、潔白如雪、清香悠長,窖水清熱祛毒、醒酒解膩、回甜止渴。一抹豆花下肚,猶如品茶時的自在。在川渝,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孩童,提到豆花飯都能娓娓道來。吃完了,再用豆花碗直接從大盆里舀一碗窖水(煮豆花的水)出來,喝完“哈”一聲,滿足而去。

豆花飯不是一道簡單的吃食,它與川渝的歷史深深關聯。追溯源頭有很多種說法,但無一例外都與下苦力的工人有關。在流傳比較廣的說法里,吃豆花的傳統是從四川鹽工開始的。四川產井鹽,制鹽就會產生鹽鹵,這是一種把鹽提純后留下來的副產品,當地人稱為“膽巴”。膽巴直接吃對人體有害,卻恰好可以用來點豆腐,膽巴里的鎂離子等與豆漿里的蛋白質反應,就制出綿而不散的潔白豆花。

豆花流傳開,又與川渝人的“活路”有關?!盎盥贰笔枪ぷ?,歷史上大多指力氣活。鹽幫人要下井采鹽或奔走運輸,后來航運發達,重慶等江畔城市聚集了許多碼頭工人,大家都需要高蛋白的食物補充力氣??膳f時物質條件并不豐厚,不能經常吃肉,豆花就成了滿足蛋白質、能量與口腹的最佳選擇。

這種早中晚都吃豆花飯的習慣,也成為勞動力密集城市的飲食縮影,樸實,但不可或缺,尤其是四川產鹽的富順、自貢等城市,重慶主城區、涪陵、江津(以及靠近江津的四川瀘州)等碼頭口岸,這里的豆花食用歷史悠久,蔚然成風,豆花飯也各有特色。

一碗豆花飯,萬千不同

川渝豆花飯,講究“三元合一”:飯要松軟、佐料要香辣、豆花要綿柔。

豆花和米飯暫且不提,這“佐料”里大有學問。配豆花的,一般是一碟蘸料,西南人謂之“蘸水”。川渝調味,講究化繁為簡,小小一碟蘸水看著不起眼,可再小的豆花館子里也會預備上十余種佐料以供食客調配:油海椒、青海椒、糍粑海椒、蒜泥、花生碎、榨菜、折耳根、豆豉、花椒面,再加上各類油、蔥花、香菜組合,可謂香飄四溢。

各地的豆花蘸水,又各有不同,成為了不同豆花最靈魂也最獨特的標志。

四川富順,蘸水要用糍粑海椒,還有濃郁的豆瓣風味。此外,豆油在富順豆花的蘸水里也是個重要角色。這豆油不是大豆榨出來的油,而是超級豪華版的醬油:把若干醬油裝于大壚缸內,將適量丁香、廣藿香、肉桂等用紗布包著放入其中,泡四至五天,再把這豆油放到鍋里煎,一滴油里匯聚了萬千風采,香得層次豐富。

在重慶涪陵,當地吃豆花必用熱油澆淋干辣椒面,香味四溢,而點綴其中、當地赫赫有名的榨菜丁,則是制作一碗涪陵豆花靈魂佐料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豆花鮮嫩,榨菜香脆,兩者并行入口,這豐富口感難以拒絕。

到了重慶墊江,油辣子則是靈魂。油辣子,就是過了油的辣椒面,西南地區很是流行,但墊江人的油辣子尤其講究——不僅用干辣椒面,還要有白芝麻、八角、香葉、山奈、姜、蒜、花椒、小茴香,用菜籽油混合炒制,把這豐富的香味都榨進滴滴香滑的油里,由高溫一激發,滿屋子都是張揚四溢的香氣。

四川瀘州、重慶江津等地,蘸水里的木姜子油的香氣有人愛、有人恨。木姜子油是由香料木姜子提取而來,有著刺激但濃郁持久的香氣,只需一兩滴,就能激發出別樣的滋味。正因著不同佐料的搭配,簡單的蘸水才擁有了無窮的回味。

在多年食用歷史后,豆花也演化出了各類形態:

最普遍的便是“河水豆花”,得名于過去豆花用潔凈的江河之水制作,如今生活形態發生變化,很少有人使用河水,但一名字卻流傳至今,也演變為“活水豆花”;

稍微小眾一些的是黑豆花,用一定比例黑豆做成的豆花,豆味更為濃郁,顏色也顯得尤為特別。還有“水上漂”豆花,因為豆花蓬松、能夠漂浮在水面上而得名,其口感格外細膩清爽,入口即化。最獨特的要數渾漿豆花,豆花浸在乳白濃稠的花生漿里,更潔白、口感更細膩,且帶有濃濃的花生滋味……

除了最純正的豆花飯外,川渝人還衍生出了不少再加工的豆花菜品:葷豆花,在豆花點制好后,加入肉類(如瘦肉、火腿腸)、酸菜、番茄、平菇、豆芽同煮,看似一鍋亂燉加菜順序卻獨有講究;菜豆花,在豆漿煮熟點鹵之前,將蔬菜煮熟切細或者打成漿汁、粉末,再加入豆漿一起點鹵而成,點成菜與豆腐交織的混合物,別有一番滋味;雞哈豆花,將搗碎的豆花與豆瓣醬、辣椒油等調料用熱油炒制而成,豆香醬香競相綻放,實在是妙不可言……

還有不是豆花的雞豆花,由雞脯肉茸、熟火腿和雞清湯制成,湯清肉白,異常鮮美,因其形似豆花,被稱作雞豆花。只有豆花飯不夠吃?還有超多美味

燒白和粉蒸肉,是搭配豆花的兩大金剛。

在川渝,扣肉叫做“燒白”,肥潤鮮香。粉蒸肉,一般放在小蒸籠里上桌,無論是排骨、羊肉還是五花,往往要撒上一點胡椒,肥厚相間的豐腴點綴一些刺激,讓人口水直流。

還可以配燒菜和涼菜。燒菜最好是紅燒牛肉、紅燒肥腸,肥而不膩,糯口化渣;涼菜則推薦涼拌豬頭肉、豬耳朵等,紅潤潤的辣油往鹵好的肉上一澆,光是看著那誘人的色澤都忍不住讓人流口水。沒有腥葷的豆花飯,簡直與這些“硬菜”通通百搭。

想吃豆花飯,自己在家怎么做?

以前的川渝鄉村,幾乎每戶農家都有石磨,用來推豆花。

鄉村人家接客待友,豆花飯是必備品,配上臘肉、鮮蔬、泡菜等等。農家大娘還會常常和你客氣一下:“鄉間壩壩頭,沒得啥子好東西,你們將就吃哈!”只有你知道,這些“鄉村簡餐”,是多少金錢也換不來的淳樸至味。

無論城市飯館還是鄉間農家,在川渝吃豆花不僅講究佐料的鮮香,更講究豆花雪白細膩嫩而不散,恰到好處,這就要看點豆花的手藝了。

制作豆花的流程,與豆腐腦、豆腐是很相似的,或者說,這三者就是同一樣東西的不同階段,區別在于凝固與壓榨的時機與力道。做豆花前,先把黃豆泡上幾個小時,然后用石磨碾壓:最先出來的是豆漿,然后再下鹽鹵(當地人叫“膽巴”),過程中,需要一手持鹽鹵水瓶,均勻灑下鹵汁,另一手用漏勺不斷輕撥豆漿,讓鹵汁能上下散開,使豆花均勻凝固。

在點鹵凝花后,豆漿中漸漸產生了豆腐腦狀的半流質,此時用筲箕之類的弧形器皿,不斷輕壓豆花,使其凝固成形,又不過分緊致——壓得太緊致、水分太少就成了豆腐了。熟透后的豆花盛在瓷碗中像是落了極厚的一層雪,豆香純粹,其質地比豆腐更細嫩,略為綿扎,能拿筷子挑著吃。

除了嫩得恰到好處的豆花,甑子飯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來自于鹽幫菜俚語,與電飯鍋煮出來的飯不同,它先煮后蒸,要用木或竹甑蒸制,這樣蒸出的米飯,飯粒疏松粒散,有一種說不出的復合香氣,與豆花是絕配。

吃豆花飯的時候,可以先喝一口豆花窖水來提升味覺,而后筷子從豆花碗邊緣往中間逐漸游走,夾起一塊放入蘸水。咀嚼時,豆花醇厚的豆香和甑子飯清爽的竹、米香混合,再加上濃重的蘸水香,一口下去,只能讓你忘卻一切煩惱。豆花吃完了,蘸水也舍不得倒掉,拿來拌飯也好,非得兩個碗一個碟干干凈凈見了光,一頓豆花飯才算心滿意足地吃完。

在川渝,不論城市還是鄉村,都分布著許多豆花館子。店名通俗,直接在主人姓氏或開店位置后接上豆花二字,像劉二娃豆花、過道豆花、小袁豆花等。館子不大,簡單的名稱則是一種誠懇的表現——他們希望,自己的豆花就如自己一樣貨真價實。

豆花飯,這道最尋常不過的家常味道,大概只有熱愛人間煙火的人才能料理出熱辣動人的滋味,也正是這一點熱愛,才讓川渝的美味百花齊放。再來一次川渝吧,不為別的,就為這一碗豆花飯,也值得!

猜你喜歡
佐料豆花
給腦洞加點有趣的佐料
蠶豆花
重慶豆花:舉家朝夕食為常
免責聲明
印在瓶底的“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佐料瓶失竊事件
用各類花色瓷器盛佐料不妥
媳婦跳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