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同存“議”:民族傳統圖案在城市景觀中的利用與再造

2024-04-23 23:48嘉日姆幾常永展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城鎮化

嘉日姆幾 常永展

摘 要:隨著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地方政府為了展示民族特色并拉動經濟,縣城建筑風貌被大量改造。在云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大量的民族傳統圖案被用來裝飾建筑物,以體現民族特色。在規劃設計與圖案再造過程中,由于缺乏主流說明與解釋,地方政府、設計公司和當地群眾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就圖案的再造與利用進行了差異化闡釋,生成了求同存“議”的新建筑文化。他們之間的互動在不經意間完成了傳統文化的共創,在展示特色的同時也在生產特色。這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從中看到的更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表達與理解。

關鍵詞:城鎮化;建筑風貌改造;圖案再造;求同存“議”

中圖分類號:C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21X(2024)02-0116-14

一、問題提出

人類學將圖案作為研究對象可追溯至經典人類學對圖騰的討論。自麥克倫南關注圖騰與信仰的關系開始,人類學深入探索了圖案與信仰、圖案與社會結構、圖案與文化等話題。其中,泰勒、弗雷澤、拉德克里夫-布朗、杜爾干、莫斯都通過圖騰制度來揭示圖案如何反映其背后的信仰與社會結構;而列維-斯特勞斯與格爾茨則關注圖騰作為制度的作用,前者屬于靜態反映論,后者強調圖案的生產性。作為信仰或制度的外化,哈登探索了圖案創作中的法則與規律受到多種因素的支配和影響。博厄斯將圖案紋飾中的層次與音樂、舞蹈和詩歌中的節奏類比,認為圖案是空間排列的藝術而具有穩定的組合規律。與上述學者關注圖案的本體意義不同,萊頓認為人們對圖案象征意義的解釋存在著不確定性,不能將對圖案的多樣化解釋單純地歸結為矛盾心理或不能把握某種事情的猶豫不決。他的說法轉向了圖案解釋的心理途徑,指出了結構主義方法在研究圖案中的優點和缺點:優點是結構主義能揭示某一藝術傳統的語義結構如何傳達作品的原初含義,其約定俗成的表現風格因此具有了獨特性;缺點是結構主義只能處理靜態的文化,面對動態的過程以及持續發展變化的文化現象時,略顯遜色。

目前,關于涼山彝族圖案的研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學者關注涼山彝族圖案的象征意義和文化背景,如呂釗分析了涼山彝族服飾圖案與色彩所蘊含的獨特文化意蘊;葉宏等分析了涼山彝族漆器中的圖案與色彩的象征意義和文化淵源;蘇小燕對大涼山喪葬儀式中枕頭上的圖案進行分析,結合當地的民俗與儀式,解釋了其中蘊含的涼山彝族生死觀。第二類研究則是以圖案元素利用為重心,分析總結彝族圖案的文化特點與再利用,如在家具、服飾等領域生成新的設計作品。第三類研究則是對圖案利用現狀的關注,如杜心怡等注意到漆器圖案在皮革制品中的利用;鄧剛注意到彝族建筑裝飾圖案在大涼山新農村建設當中的使用。除此之外,一些學者也意識到城市發展中應將城市景觀與各地文化傳統、民族歷史相結合,以彰顯城市的民族性??偟膩碇v,目前很少有學者關注城鎮化過程中正在發生的民族圖案利用與再造現象。本文作者在云南小涼山調研城鎮化過程中的民族圖案設計與運用時,見證了某種正在生成的民族圖案,與前述關注各種圖案的“完成時”不同,我們的視角是生成性的“進行時”:圖案的意義如何產生?其所代表的共時性立場對我們理解民族文化的傳承與革新有什么啟示?

二、“最美彝鄉”建設

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新聞發布會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的城鎮化成就輝煌,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已居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化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在精準扶貧全面完成之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化的規模和質量已今非昔比。我們近年在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俗稱小涼山)的調查中發現,少數民族地區的城鎮化不僅僅意味著人口集聚,還意味著觀念、符號和傳統文化的再造與再解釋。在城鎮化進程中,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政府都要求將民族“特色”融入新興城市景觀,許多少數民族傳統圖案因此得到深入挖掘和整理,民族圖案開始用來裝飾城市建筑外觀。彝族傳統圖案主要出現在漆器和服飾當中,這些圖案現今被廣泛用于縣城建筑物的外觀裝飾。

(一)傳統民居與圖案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區,不同區域的彝族人有著不同的建筑文化。川、滇接合部的大小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文化底蘊深厚,人們結合地理環境與生活習慣創造出了極具特色的民居。如果按材質來分的話,涼山彝族的傳統房屋主要有草(竹)房、土木架構民居和木構瓦板房3種類型,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房頂和墻面的用料。隨著當地人對木材使用的嫻熟和梁架技術的進步,組建房屋的木質結構上出現了拱架和榫卯結構,同時也在這些結構上出現了花紋與雕刻。云南小涼山地區彝族人的傳統住房多為雙斜面木板房,以木質結構為主,包括屋架、立柱、墻壁等。房屋分成3間,分別為臥室、火塘和儲藏室。屋脊上蓋以黃板,并用石頭壓蓋,這種固定方式成為當地民居的一大特色。房屋內部火塘、獻祭臺等神圣空間都是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一種比較普遍的民居是土墻房,除了墻壁是用土夯實而成外,架構與木板房差別不大。

絕大多數的寧蒗居民都認為彝族傳統住房是木楞式建筑。近年來,政府對森林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大,使得木材價格上漲,小涼山的彝族人很少建造過去的木楞房,而磚瓦結構的住房越來越多。寧蒗地區現有的木楞房,大多是沿襲下來的老房。一些住戶會把山上的整座木楞房分解成構件,搬到山下重新組裝。小涼山偶有地震發生,木質房結構天然減震的特性使得房屋更加安全,直到今天農村的大多數家庭院子里都有不少木質房屋得以保留。在建筑裝飾方面,少部分有條件的家庭會用染料和圖案裝飾房屋的檐部、門窗和山墻等,并在吊瓜、出挑等位置進行細致雕刻與花紋繪制。這些圖案可分為四類:植物類,如索瑪花紋,牡丹紋等;動物類,有虎、羊、牛等形象及其各種變形;天然景觀類,太陽、月亮等自然景觀的抽象變形;生活工具類,如火鐮、火焰等工具的抽象變形。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元素,有著很強的交互性,這些元素出現在建筑裝飾中,有些為了美觀,有些則為了吉利。近年來,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大量人家已遷居土木結構的新式瓦房,有的住進磚木結構的樓房,房屋結構和室內陳設也大為改觀,“瓦房村”隨處可見。隨著縣城的發展與建設,縣城里木質住房只剩寥寥幾所,民居漸漸被公寓式與庭院式的磚混房屋所主導。

(二)“最美彝鄉”建設與城市改造

自2006年起,為了響應國家“改善農村面貌”的建議,寧蒗縣開始進行大面積城鎮建筑改造。當地政府認為寧蒗縣集貧困、民族、山區于一身,同時也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資源。隨著國家扶貧力度的增強,寧蒗縣內瀘沽湖等景區迎來旅游大開發的重要機遇,縣城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建筑風貌有必要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對寧蒗縣各種資源的分析和研判,政府提出了建設最美彝鄉的整體設想與規劃。

以建設特色城鎮為抓手,吸引旅游,著力解決城鄉協調發展的問題。并提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生態產業重點縣、旅游文化特色縣建設,努力把寧蒗建設成為涼山片區最美彝鄉。

寧蒗縣文化和旅游資源局的相關負責人認為,寧蒗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旅游業,當地政府的策略是以文帶旅,即通過文化宣傳推動旅游經濟。利用彝族的火把節,普米族的轉山節等民族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打造“最美彝鄉”是宣傳和展示彝族文化的一部分。文旅局負責人認為該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9年寧蒗縣游客數量達到約280萬人次,隨之帶來了近72億元的綜合收入,旅游收入成為當地最主要的財政支柱。為了建設最美彝鄉,寧蒗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住建局)負責人對川滇黔三省的彝族地區進行了考察,認為彝族的建筑特色集中在建材上面,城市風貌應該在材料上做文章。當地就地取材的木楞房是最大的特色,木質房不僅健康環保,也能更好地應對地震等災害。由于寧蒗縣成為生態產業重點縣不得隨意砍伐樹木,新建房不能像建傳統民居一樣大量使用木材。權衡之下,負責人決定選用現代的建材盡量做出仿木效果,同時利用彝族文化元素來裝飾建筑,建筑上的彝族圖案便由此出現。寧蒗縣于2016年開始下發相關文件,要求大興鎮政府(縣城所在地)把縣城建設成為“具有彝族特色的花園型新縣城和大小涼山最美彝鄉”。要求城區內各個機關、單位對各自辦公樓實施彝族特色風貌改造及燈光亮化工程。

堅持建筑風貌與傳統風貌協調的原則,建筑外形盡量從傳統民居建筑中提取適宜的建筑元素,可以采用傳統民居特色的全坡瓦面建筑形態,也可以選擇兼具民族文化內涵和時代感的現代建筑形態,色彩以彝族傳統的建筑色調為主。另外建筑設計應該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積極營造可以延續傳統生活方式的“特色場所”。

從以上文件的引文中可以看出,建筑外觀的標準要盡可能地符合“傳統文化”的要求。裝飾后的建筑既要展示民族特色,也可以延續傳統的生活方式。這說明政府理解的特色建筑風貌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民族特色,同時也有著文化上的實際功用。住建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隨著建設的不斷推進,又要求在所有新建筑的外觀上出現“三色文化”即用黑、紅、黃三種顏色裝飾墻體,建設口號也逐漸簡化成為“建設最美彝鄉”。寧蒗縣把通往瀘沽湖景區的瀘沽湖大道作為城市最重要的地標性干道來建設,要求兩側所有的建筑都要展示民族特色,同時進行相應的燈光亮化改造工程。街道兩側的建筑物要用民族文化元素包裝起來,無論是廣告、燈牌還是通知、門牌,都要用圖案或彝族文字來裝飾。寧蒗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也選在主干道兩側,其建筑物也采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方案。瀘沽湖大道兩側相對統一的樣式,也成為寧蒗縣的主要建筑風貌樣板,即以紅、黃、黑為主體顏色,墻體空余處和廣告等外部展示區配上彝族圖案。有文字的地方使用彝文,并在一些建筑構件如房頂加裝羊角、牛角等造型來體現民族風格。對于縣城其他區域,政府雖然要求體現民族特色,但并沒有給出具體樣板,相關部門只要在設計圖中看到了圖案或是某些特色構件,就會通過審批。這給了設計公司和建房者很大的自由,也給予圖案再造足夠的想象空間。

住建局作為“最美彝鄉”政策的設計者和參與者,多數干部意識到再造的特色可能會是粗糙和魯莽的,但城鎮化的浪潮不能停滯,大家不可能先研究透了再去行動,于是多數設計者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他們認為寧蒗將來會有更多的人才將城市規劃與改造做得更好,但目前是開創時代,大家先要解決“有”的問題,將來再解決“好”的問題,因為目前的人才與財力不能支持他們一步到位。在住建局負責人看來,無論是從哪里來的彝族人,只要看到建筑物上的文化符號,就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相比之下,圖案的具體細節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其所帶來的認同感,這就是最美彝鄉帶來的社會文化效應。

三、圖案的再造

(一)設計公司與技術人員

寧蒗縣建筑外觀設計的業務由當地和外來兩類公司承包。大型規劃設計,如標志性建筑、新城區整體規劃、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等業務都由政府統一招標。寧蒗縣內的設計公司主要負責一些小的裝飾業務,上述大型規劃設計規模較大,中標的設計公司會把部分子項目分包給當地公司,比如某種花紋或圖案的繪制,某一部分的浮雕制作。中標公司經常參考當地設計公司的意見,使設計更加本土化。從《寧蒗彝族自治縣縣城總體城市設計》(2017年)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型公司的設計思路,他們認為應該選擇彝族傳統的條狀裝飾圖案用于屋檐或墻面的橫向裝飾,點狀圖案則用于各類公共建筑實墻面裝飾。該區域彝族的主要圖騰信仰是火,所以多數設計會選用大量火鐮紋飾作為裝飾圖案,對此集體設計偏好,寧蒗縣住建局的負責人是這樣解釋的:“用火鐮就是因為彝族是火的民族。這種符號運用得很多,你怎么用都對,雕梁畫棟也對,用在墻面上也對?!?/p>

由于火圖騰的認可度高,用在很多地方都不會“出錯”,所以被廣泛使用。不過,實際使用的圖案與效果圖相差較遠,給人一種粗糙的感覺,圖案的選用邏輯僅僅是幾何形狀的適配,并不是創意后的再利用。這種粗糙處理不僅僅出現在規劃書的解釋中,在個體圖案設計中亦是如此。近幾年部分務工人員返流,再加上易地扶貧搬遷的住戶進入縣城,縣城內人口大量增加。寧蒗縣的消費場所激增,不斷有新建筑出現。由于政府并未限制裝飾用的圖案類型,市場對圖案使用的需求量大增,一方面這些裝飾需求給設計公司帶來不少生意,另一方面寧蒗縣設計公司因缺乏技術人員也出現了不少新困難。一位設計公司老板告訴我們:“現有的技術人員不夠,水平也不夠。我現在帶的工人有20多個,他們全是一面學一面帶,自己養自己學,難度有點大?!?/p>

從設計公司老板的話中不難看出,技術人員的缺失和技術水平較差成為設計公司目前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滿足大量的設計需求寧蒗各個設計公司廣招人才,幾乎所有的公司門口都貼著招人告示。我們訪談了寧蒗縣23家從事圖案設計的公司,設計師沒有一個是專門學習平面設計的,專業比較相近的有網頁設計或美術繪畫專業,他們通過自己摸索與學習開始從事圖案設計工作。

許多設計人員甚至根本沒有與設計有關的經歷,寧蒗縣漆器的非遺傳承人沙老板向我們介紹了他是如何開始圖案設計的。沙老板的父親是寧蒗地區小有名氣的木工,主要做漆器,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從事漆器加工。漆器制作過程較為繁瑣,材料來自當地的漆樹,采漆方法也較為原始,漆器制作成本很高。2012年前后,寧蒗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當地人很少購買價格高昂的彝族器具。由于生意不景氣,沙老板轉行干起建筑設計,由于裝修房子同樣也是一件奢侈消費,沙老板生意不好后又轉行了。幾經輾轉的沙老板去村委會做了村主任。由于身份的半公務性,他聽說“上面”要“打造最美彝鄉”,覺得自己的一身本領正好適用,開始提前做好了參與“最美彝鄉”建設的準備。2016年底,沙老板趕上政策開始落實便收獲了第一桶金:為寧蒗縣民政局做彝族特色的裝飾,從此加入了寧蒗縣的設計行業。奮斗幾年后,他不僅是寧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一,也成為寧蒗小有名氣的設計公司老板。沙老板的經歷并不是特例,寧蒗縣設計公司老板大多是轉行過來的,有的是當地的美術老師,有的是“給人寫字”的文員,也有“搞電腦”的技術人員。大家都看中了寧蒗縣城市風貌改造所帶來的市場,于是紛紛加入。較大的市場需求加上魚龍混雜的設計行業,使得傳統圖案的利用也出現了“粗制濫造”局面。

(二)排版抑或設計?

當我們向沙老板討教圖案創作的原則和思路時,沙老板含糊地說:“我們彝族建筑設計含義相當深,不是一兩句話能解釋清楚的?!钡?,沙老板的作品顯然比他的言說要直白,他設計出來的圖案大量借鑒了彝族漆器中的元素,有些和餐桌上的圖案難以區分。我們在其他地方找到了關于此問題的另一種解答,一些設計人員說他們只是在網上搜一搜,然后把這些元素拼貼起來。當我們向大多數設計公司員工詢問圖案含義與設計思路時,絕大多數設計師了解并不太深。他們直言說,網上找著什么就用什么,這些東西也不是設計師能決定的;上面要求弄民族圖案就在網上找,公司就是為甲方服務的,圖都在網絡里隨便挑。

寧蒗縣的設計師多為轉行或老帶新帶出來的新手,設計專業性并不高,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矢量圖與非矢量圖的差別。他們稱使用的軟件為“排版軟件”,而并非“設計軟件”。從這些描述可以看出,當地設計師將圖案再造理解為“排版”,即把不同的元素排列組合生成新的圖案,而不是根據圖案的含義進行二次創作。設計過程的重點也和大眾印象當中創意頻出的設計師有些不同,寧蒗縣的設計師首先考慮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來客戶了,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先觀察這個人,有些人自己就有想法,直接說了,我就知道他喜歡什么樣。有些來了就坐在我旁邊,我把某個文字或圖形找出來,放大一點看一下他們的表情,沒反應意味著這個人沒什么要求,我可以用平常給大多數人介紹過的那個通用的模板。他說不行,再慢慢搞。一下子能完成的東西,我非要繞來繞去就沒意思了。弄得那么復雜干嘛?

客戶導向的工作方法使得裝飾圖案種類繁多,卻并未有太多新圖案,也沒有對圖案解構之后的再設計,圖案相似度因此較高。在我們的調查中并未發現有脫離服飾、漆器之外的新元素產生。由于沒有具體的設計要求,實際圖案由設計方或施工方與甲方商議而成。在政府規劃書中只有對圖案所指的簡單解釋,并沒有解釋設計思路與圖案構成的操作邏輯。根據對田野中收集到的效果圖和實物的統計,我們將縣城建筑風貌上的圖案分成以下四類(見表1)。

第一類為植物,包括日常生活中人們喜愛的花朵和其他植物紋樣。第二類為動物,主要為彝族信仰的動物圖騰和牲畜。第三類為自然景觀,主要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和幾何形狀。第四類為各種常見的生產生活工具,如火鐮、錢幣、矛和漁網等。植物類花紋和自然景觀類花紋由于結構簡單,含義表達直接、清晰,在設計中多作為點綴出現在圖案的邊緣,而圖案中心位置多選用動物類的鷹、虎、蝙蝠、羊角和公雞,部分生活工具如火鐮、錢幣也經常出現在圖案的中心位置。當地的設計師們認為相對復雜的圖案能夠直接展示“民族”特色,因而經常出現在圖案中心,這些圖案也可以不加修飾地被直接使用。此外,相對簡單的動物類圖案如牛眼、魚刺等或生活工具中的窗格等圖案往往作為點綴出現在相對復雜的圖案之中。

設計師的設計語言十分簡潔,他們采用不同方式來改造傳統元素,再利用其創造出“新”的圖案。如用不同方向的火焰來烘托太陽紋飾,選取不同角度花朵的抽象形態圍成圓圈。從元素組成上來看這些圖案不是新元素,圖案構成方式也并不復雜,甚至有設計師直接把漆器造型或酒壺等繪制在墻上來表達民族特色。這些圖案的構成并沒有非常強的創新性,更多的是把彝族服飾、漆器上面的元素、圖案重新編輯,再繪制到裝飾對象上。

如圖1所示,代表著“中心”含義的圓形內四角星被立體化之后,組合以各種動物和自然紋飾及其變形圖案就成為一個新的彝族圖案,這與十幾年前有些漆器圖案或服飾圖案的構成方式并無差別。所以就圖案構成而言,無論是元素運用還是創造方式,正如前文設計師所說,這些圖案更多是“排版”組合而成,不是解構后的“設計”。

從圖案的生成過程來看,設計師們并未深究圖案及其象征的文化內涵,本地設計師并不“專業”,只是從網上搜索資料復制粘貼。而受邀進行城市規劃的外來專業設計師又缺乏對當地文化的深刻認識,他們需要請教當地的設計人員,如此一來“不夠專業”就成為這些設計師的共同特征。寧蒗縣住建局負責人認為導致“不夠專業”的原因是缺少資金和人才,以此規避人們對圖案含義的誤讀與爭議。實際上,圖案再造的“不專業”使得新創造出來的“特色”涵義多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解讀。再加上當地沒有在建筑上使用大量圖案與顏色裝飾的傳統,“爭議”成為寧蒗縣城城市風貌改造中一個有趣的特色部分。

四、爭議與接受

(一)解釋中的爭議

“這里是彝族自治縣,這些圖案應該就是彝族的標志,但是具體什么含義我也不太懂”。當我們向路人詢問建筑物上圖案的含義時,大多會聽到上述回答。大部分人都會直說不理解圖案的含義,少數人會委婉表達這些圖案來自傳統的漆器與服飾,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清楚地告訴我們“這是彝族圖案”。有意思的是,人們對同一圖案的解釋并不一致,就算是使用最多的羊角紋其來源和解釋也有很多種說法。

1.羊角還是火鐮?

一位姓胡的畢摩告訴我們,在彝族家門口掛著的羊角相當于漢族的八卦鏡,具有驅邪作用。喜歡“往前沖”的公羊可以把“不好的”東西給頂出去,同時羊角也相當于一個“盾牌”,把“不好的”都擋在外面。我們在其他人的表述中也聽到了類似的解釋,寧蒗縣非遺中心的盧副主任告訴我們:“我們彝族蓋新房會殺一頭公綿羊,因為公羊有力量。把它的角取下來,洗干凈掛在門上,這樣就可以達到驅邪的效果。本來蓋個新房就得殺只豬或者殺只羊招待來幫忙的兄弟伙,牛太貴了殺不起,所以一般都是殺羊,這樣羊角也可以用?!?/p>

除了儀式功能外,在盧副主任看來,犒勞朋友的習慣和經濟因素也是羊角出現在建筑物中的原因。寧蒗民族中學的一位老師也對入住新房儀式進行了介紹:“我們住進新房之前,要拉一只綿羊進來,到屋里面走一圈,希望它能把屋里不吉祥的東西吸走。之后把它殺掉吃肉,角掛起來,好像是可以驅邪。和漢族掛的鏡子應該是一樣。但是沒見過有人在墻上畫羊角的,之前的墻上也沒有畫這些的?!?/p>

該老師的解釋除了類比彝漢兩個民族入住新房儀式的相似性以外,也指出圖案在建筑中的出現也是新近的“新鮮”事物。另一位楊先生則告訴我們:“大家都會選擇殺一頭羊,最好是綿羊,而且年齡越大越好,他的角越卷越好。這樣就認為它更有力量,更能把不好的東西頂出去?!?/p>

楊先生的話說明了羊角的文化用途,人們愿意去尋找更“卷”的羊角來達到更強的辟邪效果。以上說法不僅說明羊角在彝族建筑文化中的含義,也揭示了當地人如何賦予其傳統含義的再解釋過程,即從儀式和習俗當中來尋求解釋。有意思的是,我們細致比較后發現大家所講述的“羊角”圖案實際上是前文住建局負責人所說的火鐮。我們將此情況反饋給住建局負責人后,他認為將相關圖案解釋為“羊角”的說法是瞎說。這位漢族干部認為民族文化符號是抽象出來的,不是直接描繪出來的,要理解其含義也需要審美素養?!鞍鸦痃牸y當作羊角紋是因為當地人對于彝族傳統文化了解少,政府的相關宣傳跟不上才導致了此類誤讀”。他還認為羊角是因為做了法事之后,主家為了辟邪才掛上去的,不能像火一樣表達彝族人的文化精神,所以火鐮紋不應該解釋為羊角。

對于同一元素的不同解釋揭示了人們為何愿意接受這類圖案的文化過程。無論羊角是犒勞兄弟們殺羊吃肉后順便去辟邪,還是羊能吸走污穢,或是為了辟邪而特意殺羊取角,人們的解釋各異又都有跡可循。當地人認同羊角在建筑文化中的用途,也承認羊角所構成圖案的合理性,所以羊角紋成了人們接受和認可度最高的圖案。住建局的負責人認為火才是彝族的代表性文化,所以認為“羊角紋”是火鐮的變形。因為彝族的火崇拜非常明顯,所以才會覺得用在哪里都對,圖案即便做得很粗糙也能達到展示民族特色的目的。個體對于習俗、建筑文化與宗教文化的理解差異,使得人們產生了對同一圖案的不同解釋。這位負責人的解釋反映了當地政府在設計建筑風貌時的功能性視角,圖案應該是抽象的表達而不一定是具象的存在,圖案的象征作用要大于其原本的文化含義。

2.鷹頭還是馬頭?

在寧蒗的建筑風貌當中另一個被廣泛談論的是建筑物頂端的馬頭造型和圖案,當我們問及馬頭的來源與含義時,聽到的都是質疑與不解。一位當地的設計公司老板告訴我們:“民族元素、建筑設計、街頭廣告我都做過。你說到馬頭,羞死人了,彝族從來就沒有馬頭跑到房頂上去的。馬頭本來應該是鷹頭,牛頭虎頭還有點聯系,改來改去改成馬頭了,根本就沒有文化,看著像長頸鹿頭。我們北部地區崇拜的是鷹,牛角羊角也還可以,但現在都弄成馬。他們為什么弄成馬頭?我們彝族有一句諺語,‘人值一匹馬,馬值一杯酒。這本來是勸酒的話,結果就把馬頭弄上去了?!?/p>

但住建局的相關負責人向我們這樣解釋:“馬頭是因為彝族認為他們一輩子最重要的伙伴就是他的那匹駿馬。有一句諺語叫,‘人值一匹馬,馬值一杯酒。比如說在舊社會,我家人把別家人殺了,我們要給他們道歉。他們要是認為我們很真誠,就接受道歉,我就把駿馬就送給他了。一匹駿馬就抵了一條人命。關系如果再好一點,就以一杯酒相抵,同時馬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他們有的人說鷹好一點,我們覺得鷹不好抽象,就做成了馬頭。漢族有龍,我們彝族就用馬頭嘛?!?/p>

當地人對于出現在建筑物頂端馬頭的爭議是因為人們無法從建筑文化中找到馬,飛翔在天空的雄鷹似乎更適合出現在房頂上,況且鷹本來就是涼山彝族的圖騰。因此,這種對比加劇了人們對于馬頭元素的質疑。另一方面,馬元素有著明確的出處,也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彝族的射日英雄支格阿龍就騎著一匹飛馬,在寧蒗縣城也有他的雕像。爭議雙方的解釋依據都出自那句彝族諺語“人值一匹馬,馬值一杯酒?!痹谝妥迳鐣?,贈人一匹駿馬是很貴重的禮物,所以馬元素在彝族文化中也有著一定分量。但寧蒗地區的建筑物頂并沒有立馬頭的習俗,且在彝族文化中有著“以首為尊”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涼山彝族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服飾都會出現在頭部。住建局負責人認為馬頭可以放在房頂,但當地人認為騎在胯下的馬,怎么又能放在房頂上呢?對于“馬”和對于“頂”的理解造成了大家的爭議,反映出非建筑文化中的抽象元素能否大量用于建筑物的裝飾?不難看出,彝族傳統文化在當下缺少一種主流解釋,如羊角圖案和火鐮圖案的細微差別,“人值一匹馬,馬值一杯酒”的具體涵義都有著多樣化解釋。有趣的是,官方和傳統的解釋差異卻給予人們發揮主觀解釋的空間,此差異帶來某些“錯誤”和爭議的同時,也讓人們重新審視傳統文化,通過再解釋參與到文化的傳承當中。

(二)爭議中的接受

人們對于圖案解釋的爭議僅僅是整個建筑風貌“異議”的一部分,當地人對于建筑風貌的改造并不是全部接受或是全盤否定,而是在爭議中逐步接受。對于彝族傳統,當地的其他少數民族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彝族是寧蒗的主體民族,境內還居住有漢族、回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2個民族。這些長期相處的兄弟民族,對彼此的文化有著各自的理解和解釋。普米族熊大爺的老家在寧蒗北部,20世紀80年代在寧蒗縣林業局工作,退休后就在縣城建起了自家房子。熊大爺之前生活的村子里,彝族與普米族都住在一起,他說以前彝族民居都是用竹子圍起來的木板房,屋頂蓋上木板壓上石頭,就可以住人了。掛羊角的習俗是彝族建新房之后會殺一頭公綿羊,然后把角取下來掛在門上。他認為這是彝族才有的習俗,別的民族都沒有,掛羊角因此就是區分彝族和其他民族民居的標志。

最美彝鄉建設強制要求街面上的新房子全部采用統一的圖案后,熊大爺有些異議,因為他也接到按要求裝飾房子的通知。他認為寧蒗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比如彝族信畢摩,普米信喇嘛,這影響到彼此家里的裝飾不一樣,所以強行要求統一樣式是對文化多樣性的傷害。他還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應該是更包容的,而不是越來越單一。熊大爺覺得原本彝族家里的羊角裝飾和黃板等特色反而更好看,現在這些單一化的“彝族”特色沒有了彝族的味道。政府要求主干道兩側統一裝飾情有可原,但是像他這樣居住在城區邊緣社區里的住戶不應該強制要求。在面對城市風貌的建設時,不只是普米族的熊大爺表示了不贊同,縣城內有很多人受到了風貌改造項目的困擾。一位從新營盤鄉易地搬遷進入縣城的楊先生,因為資金問題暫停了自家房屋的建設?!拔乙呀洓]錢了,房子都停掉了,搞這個風格裝修還要花錢,那些圖案兩三百一個,要請專門的人來做,這還不包括請油漆工,整套下來要一兩萬?!碑斘覀儐柤八绻ǔ闪艘妥逄厣姆课輹r是否會覺得自豪時,他說:“建起來之后還是很漂亮的嘛,自治縣多少都要帶點特色?!?/p>

成本問題確實成為當地人質疑建筑風貌改造的一大原因。一位在主干道旁開農家樂的老板告訴我們:“這真是花了不少錢,我家因為靠在路邊政府要求比較嚴,查了好多次,我這一套下來花了兩萬多?!彼€告訴了筆者其對建筑風貌的看法:“我是跟我父親一起來寧蒗生活的,我記得小時候彝族的住房也不是這樣的,大家都住得破破爛爛的,現在確實是好看多了?!辈煌谶@些建房者,一些長期在公園里圍成一圈“吹?!?、下棋的彝族老人幾乎一致地覺得這種風貌建設很好,覺得這是城建的一種進步,也很好地把“彝族”特色展示了出來。這些老人多半為退休的公務人員,他們對在退休之后依然能見到城市的快速發展十分開心??偟膩碇v,大家對縣城風貌的改造比較滿意,“那個墻反正也是空著,你畫點什么讓它好看一點,肯定要比什么都不畫好嘛”。

強制要求同樣出現在縣城內的普米族社區里,但他們巧妙地化解了此問題。該區域的建筑外觀符合寧蒗縣整體的建筑風貌要求,建筑物表面被裝飾成黃色,也用了塑料材質的牛角、黃板、石頭等裝飾元素,路邊的建筑物也畫上了彝族圖案。但是當走上樓房的頂樓時,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普米族文化,屋頂四周掛著藏傳佛教的經幡,還建有專門燒香的佛龕。這說明彝族風貌的要求并未限制個體的表達空間,反而激發了不同民族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需求與表達意愿。在人們的爭議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對建筑風貌的評價并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年齡或是民族性差異。盡管不少人認為經濟問題似乎要比展示民族特色更重要,但當人們脫離個體的身份如職業、族別上升到城鎮居民的層面后,質疑就變成了肯定。他們肯定了縣城風貌改造的美化作用,尤其贊賞該改造項目促進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繼承,因為這也是對各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的認同。無論所有建筑裝飾的風格如何,大家也明顯地認可彝族文化,因為當地人都知道縣城建筑的主打風格是彝族特色,比如一些縣城里的漢族居民就向我們表達了稍帶自豪的贊同,“我們大家都住在這里,城鎮變好看了,我們肯定都開心。當你去其他的縣市上看一圈回來,你會覺得寧蒗還是很有民族特色、很漂亮的”。

五、符號中的現代化

從以上訪談中可以看出,人們爭議的焦點是現有的建筑風貌能否代表彝族的特色文化,而不質疑利用彝族文化這一政府行為。表面上看似完全不同的解釋,背后反映的是不同個體所接受到的不同文化知識,而對于圖案的爭議似乎也融合了這些差異,生成了更加豐富的圖案意義。寧蒗縣的建筑風貌的變化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發生的,先后受到“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等政策的持續影響。寧蒗縣城的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居住安全提升,居住環境美化,房屋質量也越來越好,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不過,這些明顯的變化對民族文化的展示與傳承又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

出現在墻上的圖案自由地被當地人所重塑,人們主動地去爭議與討論,平淡地對文化再造的差異性進行解讀并賦予其新涵義。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屋上的馬頭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當地的彝族特色。雖然政府在設計圖案時并未注意到圖案意義的重要性而只是想要通過圖案去傳達特色,當地群眾卻通過自己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從儀式、習俗和歷史中對圖案的意義、功能進行新的解釋。因此馬頭既是彝族的文化記憶,也是當代的彝族特色,更是將來的彝族傳統。于是,政府與老百姓不經意間完成了互動與合作,政府選擇圖案而群眾解釋圖案,此過程生動地展現出了文化傳承與圖案再造的求同存“議”。寧蒗城市風貌的再造使得當地人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極大增強,此舉也達到了展示民族特色的目的。不過,我們應該注意的是盡管人們的解釋為圖案增添了生命力,但強制性的政策如果不能理解求同存“異”的審美和文化價值,隨著政策的變化這些特色也有可能成為文化“誤讀”。因此,如何讓當地群眾主動利用圖案和地方性知識來參與圖案生產的“進行時”,似乎也是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加強的著力點之一。如此一來,傳統圖案的利用與再造同樣也是一個正在進行的現代化過程。

現代化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延伸開來,也可以說是從傳統工業社會向高科技、電子化、數字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F代化既是生產方式的變革,也是生活方式的變革。近年來,寧蒗縣城鎮化的速度很快,截至2022年全縣25萬人中將近有一半的人長期生活在寧蒗縣城。有趣的是,寧蒗境內的少數民族開始在縣城聚“族”而居,同一個民族傾向于在固定區域自建或者購買民居,房屋的裝修也因此呈現出一定的族群性。由于寧蒗的彝族人口居多,加上政府所倡導的民族特色,寧蒗縣城風貌呈現出以彝族特色為表現、各民族文化為內涵的包容性風格,如前文的普米族同胞就在頂樓上修建帶有神龕的伙房,供奉圖像化的火神。少數民族傳統圖案在縣城建筑物裝飾中的運用是與該區域的城鎮化同步的,傳統圖案從生產、生活和儀式中的剝離和組裝對應著不同民族從村落走向社區和城鎮,其生活方式的轉變反映在由圖案組裝所表達的符號的現代化中。

如果沒有現代的圖文信息處理技術,傳統圖案的剝離與組裝將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沒有以城鎮化為推動力的現代化進程,傳統圖案的意義再生產將會是沒有根基的抽象藝術。寧蒗縣人民政府,各種設計公司的老板和技術人員以及普通居民對于建筑物上的傳統圖案有著自己的認識與解釋,盡管這些不同解釋可能與他們的知識水平有關,也與他們的文化背景有關,甚至還有可能與他們各自的利益有關,但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大家都在面對一個既新又舊的事物,它們既源于傳統的文化和習俗,也表達當下的感受與愿景。無論是羊角還是火鐮,都象征著彝族人民對于生活的期望與態度;無論是馬頭上屋還是鷹頭上屋,都寓意著平安與健康。從此角度而言,本文所描述的求同存“議”實際上是一種生活狀態,由符號現代化所呈現出來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樣態。在本文的田野調查中,我們發現圖案既是聯結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可視化途徑,也是二者協調發展的符號呈現,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正好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城市風貌改造中有關圖案的爭議還是一種文化共創,縣域層面的中國式現代化由此就具有了實踐維度,它既源于傳統也創造傳統。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圖案及其所營造的精神文化空間將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和”在一系列的符號中,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辯證關系由此得到印證和理解。

六、結語

城鎮化不僅改變了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引起了文化領域的深刻變化。寧蒗縣城建筑風貌的改造在延續傳統的同時也在“發明傳統”,我們看到了關于圖案利用和再造的“進行時”。傳統圖案的再造與利用因為不同人的解釋而引發爭議,不過,此爭議似乎也是一個接受的過程,人們對圖案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重新生成了圖案的當下意義。地方政府對于圖案的設計與當地群眾對圖案的解釋在不經意間完成了傳統文化的共創,在展示特色的同時也在發明特色。這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從中看到的更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表達與理解。寧蒗縣的最美彝鄉建設從圖案開始營造了居住環境的親近感,文化展示的決定權盡管被少數專業人士掌握,但身處圖案氛圍中的群眾也通過異議的方式參與了該氛圍的意義生產,城市景觀由此內化為美好生活的符號家園。在本文中,人們對圖案意義的“議”形塑著文化認同的“同”,傳統文化在求同存異的實踐中得到創造性的繼承與延續,使其更有內涵和生命力。在這里,民族文化以城市風貌的審美樣態趨近費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美美與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層土壤似乎也因此得到更好的翻耕和養育。

[責任編輯 王健]

猜你喜歡
城鎮化
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
家鄉的城鎮化
且看,堆溝港的城鎮化之路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不能搞讓農民拔根的城鎮化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須走出三個誤區
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