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種植技術與施肥及病蟲害防治方法

2024-04-24 17:35古杰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

古杰

摘 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逐漸增加,對水稻種植期間的栽培技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達到高產增收的目的,應重視對水稻種植技術的深入研究。水稻種植涉及多個環節,種植技術人員應掌握每一項技術的應用要點,注重對技術質量的嚴格掌握,同時要明確水稻施肥的關鍵點,還要根據水稻種植過程中易發生的病蟲害類型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避免病蟲害發生,將對水稻品質產生的影響降至最低,從而提高水稻種植效益。主要對水稻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水稻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03

水稻種植技術應用效果會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與質量。根據種植區域的環境特點和水稻生長特性選擇科學的種植技術,并做好生長階段的施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為水稻植株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使其健康生長,保證水稻品質。各地區的土壤環境存在差異,在實際種植水稻過程中,應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地做好種植管理工作,合理應用栽培種植技術,同時要掌握相關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實現對水稻的高效種植,這對水稻栽培技術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 水稻種植技術

1.1 整地技術

貴州遵義水稻種植的現代化、機械化作業程度較高,實際種植期間以精細耕作為主,為保證水稻的種植質量與效果,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流程進行規范生產作業[1]。

為了給水稻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做好針對性的整地處理工作,使其適宜水稻生長發育。要讓土地保持疏松狀態,對種植區域進行全面翻耕,一般使用現代農機設備進行翻地處理,但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人工翻地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整地效果,為后續水稻種植、生長打好基礎。

1.2 種子選擇與處理技術

水稻品種的選擇是水稻種植的基礎環節,種子品質與作物產量密切相關,要想提高水稻種植效益,達到高產、豐產、穩產的目的,則應結合遵義地區的地質環境和氣候條件等,選擇抗逆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綠色大穗型優良品種,同時要保障品種的適宜性良好,可以在該地區健康生長。

確定水稻品種之后要進行種子精選,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去除干癟種子和病種。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充分晾曬,曬種2 d后對其浸泡處理,而后過濾水分,再使用藥劑拌種,以此減少種子發芽生長階段的病害。

1.3 育苗技術

1.3.1 苗床準備工作

為保證育苗質量,應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質松軟、土壤中營養物質充足、鄰近水源的地塊作為苗床。在設置苗床的過程中,應確定具體面積和尺寸參數,一般所用的苗床寬度為1.4 m、高0.15 m,過道寬

0.5 m。而后要對苗床進行施肥,使苗床中的肥料充足,促進水稻種子快速發芽。通常使用腐熟農家肥均勻撒在苗床上,也可以適當混入復合肥,將所用肥料與苗床表層土壤充分混合,確保各部位的肥料充足,有利于稻苗整齊生長。但要注意掌握好肥量和與土體混合攪拌的均勻性,以免施肥不合理產生肥害。

1.3.2 播種時間與方式

播種時間對水稻生長情況有著較大影響,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一般從4月上旬開始,但具體時間要結合當地情況確定,最晚不能超過5月初[2]。在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水稻播種以機械播種為主,但有些地塊位置較為特殊,或者面積較小,則會采用人工播種的方式。播種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與調整播種量,應保證稀疏適宜,不能過于密集或過于松散,保證稻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同時要提高種植區域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播種后要進行覆土蓋種,以免出現種子外露的現象,保障育苗效果。

1.3.3 認真落實育苗工作

在實際開展育苗工作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確定好育秧技術,設置專門的育苗方案,做好苗床除草工作,而后在苗床表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在實際育苗過程中,應監測與控制苗床的溫度,不能出現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及時進行散熱處理,確保為稻苗生長提供適宜條件。同時,要合理調整苗床中的水分含量,根據稻苗的生長發育情況適當增加和減少澆水量。一般在苗床準備階段設置專門的排水溝,便于水分快速排出,防止出現積水情況,整個過程應實現科學化育苗。

1.4 水稻插秧技術

水稻插秧是種植栽培階段的關鍵環節,在實際插秧過程中應在保證插秧質量的同時提高插秧效率。貴州遵義水稻種植中現代化農業生產水平持續提升,應用了多種插秧設備,與傳統人工插秧方式相比,效率和質量均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插秧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進行秧苗分離,經常會出現不能滿足水稻插秧要求的情況,而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能夠通過分秧設備分出秧苗,因此,在實際插秧過程中,可以采用人工和機械相互配合的作業方式。水稻插秧階段也要關注天氣變化情況,提前調查好氣象環境,盡量避免在大雨天氣插秧育苗,不但會影響育秧效果,而且容易使秧苗遭受破壞。

1.5 田間雜草清理

雜草過多會與稻苗爭奪養分,為保障水稻生長階段的養分含量和生長空間充足,要在苗期管理階段做好雜草清除工作。種植人員應根據雜草的類型、數量等,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手段開展雜草清除工作,確保為水稻苗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在人工除草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對水稻植株產生破壞,所使用的除草藥劑應選擇對周圍環境污染小、不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的類型,同時要合理控制藥劑的用量,保證除草效果。此外,在除草階段應根據稻苗的實際情況做好間苗補苗工作,使水稻密度適宜、群體結構合理。

1.6 精細化灌溉

灌溉工作開展得是否合理對水稻品質有著直接影響,水稻不同時期的需水量不同,因此,應根據各個生長階段水稻的實際需求做好精細化灌溉工作。返青期,水稻移栽之后則要進行深水返青,保證稻苗水分充足,但也要控制好灌水深度,一般為3~4 cm;分蘗期,水稻田地不能灌入較多水,深度通常維持在1.5 cm左右,有利于稻苗分蘗;稻穗發育期,水稻的生理需求量較大,需要灌溉較多水資源,該階段的需求量一般在水稻整個生長周期灌溉水量的35%左右,在實際灌水過程中,應將水層深度控制在3~10 cm以內;出穗開花期,稻田對水分的敏感度較高,若出現缺水的情況,則會影響水稻抽穗開花,因此,應根據水稻生長的實際需要進行灌溉;灌漿結實期,要想促進水稻植株、葉片中的有機物順利運輸至稻粒,則要采用間歇式灌溉的方式,保證水稻的生長狀態良好[3]。

1.7 收獲技術

水稻成熟后應做到適時收獲,這是保障稻粒品質和產量的關鍵。種植人員應注意觀察水稻情況,確定稻穗的狀態,一般在稻穗金黃、顆粒飽滿且處于垂直狀態時可以收割水稻。目前,主要采用收割機作業的方式,整個收割過程較為簡單,也無需花費較長時間,但有時會出現倒伏的水稻,不方便用收割機作業,則可以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針對遺落在土地上的稻穗,要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保障水稻收成,提高其總體產量。

2 水稻施肥技術

2.1 早施分蘗肥

水稻分蘗期是水稻根部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在前期生長發育過程中,外部環境氣溫較低,不利于水稻養分吸收。要想促進水稻健康生長,可以早施分蘗肥,根據水稻生長需要提供足夠的鋅元素,以促進水稻分蘗,增加分蘗數量,有利于水稻后期健康生長。在水稻種植期間,應把握好水稻分蘗期施肥的時間,確定施肥的類型和標準,一般選擇尿素、氯化鉀和復合肥,根據種植面積確定每種肥料的用量,不能出現過量或少施的情況。

2.2 巧妙施穗肥

水稻生長階段應注重稻穗分化,一般會在抽穗前對水稻施穗肥,合理開展該階段的施肥工作能夠獲得良好效果。要求種植技術人員觀察水稻葉片的生長情況,在出現劍下葉露尖的現象時可以施穗肥,充分發揮肥效,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水稻生長期間若出現倒伏現象,應及時對劍葉葉枕施穗肥,可以增強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一般使用尿素、配方肥和復合肥,要掌握每種肥料的施用量與方法,保證穗肥的施用效果。具體施用穗肥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水稻生長特征和具體情況,做到巧妙施肥。

2.3 及時追加粒肥

在適當時間及時追加粒肥可以增加粒重,提高水稻的品質。因此,在水稻種植階段,應重視施粒肥,有利于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種植人員應及時追加粒肥,根據水稻葉片的顏色、水稻植株狀態、葉片大小等,合理追加粒肥,一般在孕穗期施粒肥,但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所用肥料種類和用量,保證次數和用量合理。要合理掌握追肥時間,應持續至水稻成熟的前10 d,有效增加水稻粒重,保證水稻的產量品質。

2.4 適當根外追肥

水稻根部的生長發育情況對水稻品質有著直接影響,要想培育健康植株、提高水稻的生長質量,應隨時掌握水稻根部的營養含量,尤其后期階段,水稻根部養分流失較快,更應注重追肥管理。應選擇適宜肥料,根據水稻根部狀態施肥,使水稻根部營養得到及時補充,從而促進水稻的生長發育。水稻施肥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為了保證肥料的施用效果,還應根據水稻的生長需要,合理搭配肥料,同時要控制肥料用量,做到科學、合理,進一步提高施肥技術水平。

2.5 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該技術在農業規?;a中較為常用,以往在施肥過程中存在肥料施用過量的情況,對土壤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使得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從而無法保障農產品的生長質量。要想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在實際種植階段要考慮化肥的消極效應,適當減少肥料用量,搭配其他措施方法促進農作物生長[4]。在貴州遵義水稻種植過程中可以使用該技術方法,采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測土配方精準施肥、調整施肥結構、提升土地性能和技術集成等方法實現減量增效,確保在減少肥料用量的同時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

3 水稻病蟲害防治原則與技術

3.1 防治原則

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種植階段需要加強重視的內容,由于病蟲害對水稻的健康生長有著較大影響,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注重合理選擇防治技術方法。

一方面,需要考慮所用技術對水稻和周圍環境的影響,盡量選擇不會對兩者產生影響的技術方法,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為主?;瘜W防治技術的效率高,但不可避免地會對水稻生長產生影響,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輔助防治措施。

另一方面,應重視綠色防治,采用綠色無污染的技術方法,實現高效防治。同時,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的病蟲害類型針對性地選擇技術。這是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期間應遵循的原則。

3.2 防治技術

3.2.1 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在水稻種植的全過程進行科學栽培與管理,破壞病蟲的適宜生存條件,改善水稻的生長環境,避免發生病蟲害問題,或減輕水稻病蟲害的程度,以促進水稻健康生長。目前,運用的農業防治技術有很多,比如:針對所選擇的種植地塊,應做到輪作換茬,不能出現連作的情況,否則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率;還應在水稻生長階段注重灌溉施肥,確保相關操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提高植株的生長質量,強化整體抗病能力。此外,針對病葉、病株,要及時予以妥善處理,以免影響其他植株生長。

3.2.2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是水稻種植期間較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手段,而且能夠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不會對水稻的正常生長和健康發育產生影響,同時不會污染周圍環境,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5]。該技術方法主要包括誘蟲燈、防蟲網、誘蟲板等,一般會根據害蟲的類型選擇適宜的方法。比如:針對棉鈴蟲、銀希蛾等害蟲,可以使用黑光燈進行誘殺處理;針對稻飛虱、稻葉螟、水稻螟蟲等害蟲,則可以通過設置防蟲網進行隔絕處理。物理防治是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首選措施,整體應用效果較為顯著。

3.2.3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在了解生物之間的關系后,根據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利用天敵抑制病蟲的生存。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實際開展之前,要了解遵義地區主要的病蟲害類型,而后要保護病蟲的天敵生物,禁止捕殺益鳥、益蟲,但要有效掌握這類生物的數量,不能出現數量過多的情況。除了利用天敵捕殺害蟲,還可以使用生物藥劑,主要利用微生物進行病蟲害防治,或從一些具有殺蟲作用的植物中提取相關物質制作生物藥劑,也可以在稻田地周圍種植一些天然誘集植物吸引害蟲,從而減輕對水稻的影響。此外,生物防治措施和方法有很多,應從農業整體綠色發展和提高生產效益的角度出發,合理選擇環保的防治技術,切實提高防治水平。

3.2.4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中普遍應用的一項技術,這類技術可以對各類病蟲害進行精準防治,并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顯著效果,在病蟲害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可使用該方法。但化學防治會存在化學物質殘留的情況,對水稻植株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還會污染周圍環境。而且長期使用某一種農藥還容易讓病蟲害產生耐藥性,不能保障化學藥劑的應用效果。

在化學防治過程中,要注重合理選擇化學藥劑,盡量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同時要合理調整農藥的用量和施肥次數,并定期更換所用藥劑,保證防治效果??梢栽谒疽圃灾皩ζ涓坑盟巹┙?,這也是一種防止各類病蟲害發生的有效方法,減少病蟲基數。

4 結束語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下,農業生產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貴州遵義水稻的種植產量也較為平穩,質量逐漸提高。要想增加水稻產量,提高水稻品質,應注重對水稻的科學培育與種植,根據水稻種植流程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確??梢詫⒚恳豁椃N植技術落到實處,從而提高稻米品質。針對施肥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重視深入研究,根據本地區水稻種植環境條件和農業生產發展要求,持續改進與優化各類技術方法,完善水稻種植栽培措施,這對水稻的高效栽培、穩產增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潘明.水稻種植與施肥技術要點[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2 (4):28-30.

[2] 張永紅.優化水稻種植技術? 提高水稻種植效益[J].黑龍江糧食,2022(8):42-44.

[3] 周永麗.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益策略分析[J].新農業,2022(11):13-14.

[4] 方玉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187-188.

[5] 陳百翠,李仕礁,李承欣.水稻種植與施肥技術要點[J].新農業,2021(4):90.

猜你喜歡
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
節水灌溉施肥技術在商丘市的應用研究
淺析煙草栽培的技術要點
淺談四川地區果樹病蟲害防治誤區及對策
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策
吐魯番設施早春番茄綠色生產施肥技術要點
分析我國咸陽地區蘋果施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