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2024-04-24 17:51王霞趙玉艷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

王霞?趙玉艷

摘 要: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提高小麥產量、改善小麥質量至關重要。就我國目前的小麥種植情況來看,病蟲害仍然是制約小麥產量和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和水平。同時,要不斷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探索,從根本上提高小麥種植質量和產量,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探討了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為小麥種植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S435.12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03

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小麥種植技術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作為一種高產作物,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受到了廣大農民的高度重視。近幾年,隨著小麥種植面積的增加和種植技術的提升,小麥產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高。同時,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也成了制約小麥產量和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不斷提升小麥種植技術水平,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1 播種前準備工作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播種前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其對后期的小麥生長和發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采取多種措施做好小麥種植前的準備工作,確保小麥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質量。

1.1 合理選種

小麥品種的選擇是小麥種植技術中非常關鍵的一項,是提高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等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小麥品種,同時還要加強對小麥品種的了解和分析。由于不同地區土壤中各種養分含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據當地土壤特點進行合理選種,保證播種后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質量。同時,還要加強對小麥種子發芽溫度和濕度的控制,保證小麥種子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環境中發芽生長。

1.2 科學整地

科學整地是提高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播種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首先,需要對土地進行平整處理。通過對土地進行平整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為后期種植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其次,可以通過適當翻耕土地來增加土壤養分含量和肥力水平。施肥能夠為小麥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有利于后期小麥生長發育。最后,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翻耕處理,可以有效消除土壤中的病蟲和雜草等有害物質,保證小麥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發芽生長。

1.3 合理施肥

在對土地進行翻耕處理后還需要重視施肥工作。施肥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要重視對肥料的使用。首先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肥料類型和品種,保證肥料類型和品種適于當地種植環境。其次要加強對肥料用量和比例的控制工作,科學施肥能夠有效提高土地肥力水平和土壤質量水平,保證小麥產量和質量。最后要注意結合不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促進小麥生長發育。

1.4 防治病蟲危害

病蟲害是制約小麥產量和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做好對病蟲害問題的分析和判斷工作。同時要加強對小麥病蟲害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不斷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探索力度。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選擇合適農作物種子進行種植,為小麥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物質和營養物質支持。

2 選擇適宜的播種方式

在進行小麥種植過程中,要根據小麥品種選擇適宜的播種方式,通常情況下,小麥播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機械播種,另一種則是人工播種。就目前情況來看,機械播種方式的使用較為廣泛,且具有效率高、省時省力等優點,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播種密度。對于一些種子質量較差、抗倒伏能力較弱的小麥品種而言,要盡量采用機械播種的方式進行種植,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種植產量,改善小麥質量。

在進行小麥播種時,要根據土壤墑情合理安排小麥的種植密度和播種深度,確保其能夠均勻地將種子播在土壤中。如果土壤墑情較差的話,要適當增加播種深度。同時還要注意控制好播種量,在保證小麥正常生長的基礎上盡量減少浪費。此外還要注意做好播種后的管理工作。例如,在小麥出苗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和施肥工作等,為小麥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2.1 科學選種

在進行小麥種植過程中,要科學選擇小麥品種,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的小麥品種,確保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通常情況下。在選擇小麥品種時,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利等因素后再進行選擇。通常情況下,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主要有山農28、山農30、山農32等。這些品種都具有一定的抗寒性,適合在北方地區進行種植。

同時,要對種子進行浸泡和藥劑拌種處理。在小麥種子浸泡過程中要注意對其進行充分的清洗工作,同時還要注意控制好水溫,避免水溫過高或過低。這樣是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在選擇藥劑拌種時要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藥劑種類和劑量,避免過量或不足對小麥生長造成影響。在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時,要將所需藥劑充分攪拌均勻后才可進行播種工作。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品種的篩選工作。通常情況下,在選擇小麥品種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氣候條件進行,同時還要合理選擇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等品種。例如,在對南方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進行選擇時要盡量選擇耐寒性較強、抗倒伏能力較強等品種。另外還要注意選擇品質好、純度高和發芽率高的種子進行種植工作。

此外,在進行小麥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處理,從而提高種子質量和減少病蟲害發生率等。通常情況下,在對小麥種子進行處理時要注意做好曬種工作和種子消毒工作等。其中,曬種工作主要是將種子攤開晾曬2~3 d后,再放入水中浸泡3~4 h即可。

2.2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的選擇也會對小麥的產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小麥播種時間過早的話,則會導致小麥幼苗生長緩慢,發育不良,且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死亡;如果小麥播種時間過晚的話,則會導致小麥幼苗出現倒伏的情況。

因此,在選擇小麥種植時間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確定,同時要考慮到土壤墑情和播種方式等。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篩選、處理和包衣等工作,以提高種子質量。另外還要注意控制好播種深度和播種密度。在保證土壤墑情良好的情況下,小麥的最佳播種期為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之間。如果在此期間氣溫較低或者天氣較好的話,也可以適當提前或者推遲小麥的播種期。

3 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

3.1 深耕與淺耕

深耕是保證小麥高產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小麥生長過程中要做好深耕工作。深耕的深度應控制在25~30 cm之間,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淺耕,確保耕作層的透氣性,避免土壤板結。如果土壤過于疏松,則可以通過使用旋耕機等工具進行耕翻,對土壤進行疏松,提升土壤透氣性。

3.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也是提升小麥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措施。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吸收營養物質,因此要及時施肥,為小麥生長提供足夠的養分。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來確定肥料類型,一般在返青期、拔節期和孕穗期需要的肥料不同,要做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施肥。在返青期和拔節期對小麥進行施肥能夠促進小麥快速生長,但是要注意控制好肥料濃度和施肥量。在孕穗期進行施肥能夠增加產量、提升品質。

3.3 適當灌溉

灌溉也是小麥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不進行灌溉將會影響小麥生長和產量。在小麥生長過程中要做到適時灌溉,要根據小麥生長需求、土地干旱程度來確定灌溉時間和水量。如果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遇到暴雨天氣需要及時排水,避免因積水過多使小麥根部出現腐爛的現象。

3.4 及時除草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要多次進行除草工作,在3、4月份分別中耕除草1次。中耕能夠清除雜草、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育和光合作用,還能為麥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使麥苗更好地吸收養分和水分,從而提高產量,改善質量。

3.5 化學藥劑防治

化學藥劑防治也是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應適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預防和治療,使病蟲害對小麥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對于一些已經發生的病蟲害,可以采取使用藥劑進行預防和治療,同時還可以采取土壤處理和葉面處理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防治工作。

3.6 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也是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具體種植過程中要注重耕作方式的選擇。對于一些種植比較密集、土壤肥力比較低以及土壤較差的地區可以采取深耕方式進行耕作;而對于一些地勢較高、土壤肥力較好以及土壤質量較高、地勢平坦的地區可以采用淺耕方式進行耕作;對于一些地勢比較低洼或者干旱地區可以采取淺耕和鎮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耕作;對于一些鹽堿地和沙荒地等地可以采用旋耕方式進行耕作;對于一些土壤較為貧瘠或者有水源缺乏等問題出現的地方可以采用深翻方式進行耕作。同時,在耕作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能對小麥造成損傷,避免發生機械損傷等問題。

4 做好病害、蟲害防治工作

4.1 地下害蟲防治

地下害蟲是影響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工作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地下害蟲主要包括蠐螬、金針蟲、螻蛄等。這類病蟲害一旦發生將會嚴重影響小麥的生長,導致其產量和質量降低。因此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這類病蟲害問題的重視,合理選擇防治技術進行防治。

首先,可以通過種子拌種的方式來預防地下害蟲問題的發生。在播種前可以將適量的辛硫磷或者甲基異硫磷等藥物與適量的細土進行拌種,從而有效預防蠐螬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問題的發生。其次,可以在田間地頭設置毒餌來進行預防,從而有效地降低蠐螬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問題的發生率。再次,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藥劑來對地下害蟲問題進行防治,如辛硫磷、毒死蜱、辛硫磷等,能夠有效地減少地下害蟲問題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最后,利用天敵治理病蟲害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對天敵進行合理保護和利用,進而減少病蟲害。

4.2 小麥紋枯病防治

小麥紋枯病是我國小麥種植中的常見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影響小麥的生長發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小麥出現大量減產現象。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治工作,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紋枯病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提高我國小麥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在防治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3種措施。

第一,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減少紋枯病問題對小麥生長的影響??梢赃x用多菌靈、井岡霉素等農藥進行防治,從而確保在實際防治過程中能夠達到良好效果。同時,在選擇藥劑時要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環境等因素合理選擇藥劑種類和用量,避免出現過大的用藥量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等問題。

第二,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化學藥劑使用方法的研究,確保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能夠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工作。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合適化學藥劑種類和用量,并做好對化學藥劑使用前后的清理工作。

第三,在實際使用化學農藥時要注意農藥噴灑的時間和天氣狀況等因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盡量選擇天氣狀況較好的時期進行噴灑,防止天氣狀況不好時造成噴藥工作不順利的問題。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噴灑時根據小麥生長階段合理選擇藥液類型和用量,保證藥物發揮出最佳的作用。

4.3 小麥銹病防治

小麥銹病是一種危害嚴重的小麥病害,在我國多地均有發生,其不僅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同時還會危害小麥生長發育。小麥銹病在發生過程中主要以夏孢子進行傳播和侵染,在條件適宜情況下夏孢子會在空氣中擴散,進而造成小麥葉片上出現大量夏孢子。小麥銹病主要的癥狀表現為葉片上出現大量黃色小斑點,之后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這些黃色小斑點會逐漸變成褐色,當病斑變為褐色時就會形成典型的銹狀病斑。小麥銹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和流行性,其發生后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將會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可能造成絕收。

在實際防治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3種方法進行防治。第一,在發病初期可以采用波爾多液、多菌靈等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降低其土壤中病菌數量。第二,在小麥生長中后期可以選擇一些具有較強抗性的品種進行種植,降低小麥銹病出現的概率。第三,在種子中加入適當比例的三唑酮等殺菌劑對其進行處理,也可以使用草木灰等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5 結束語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具體種植過程中,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對小麥種植技術的使用,合理選擇種植方法和防治措施,有效促進小麥產量和質量的提升,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小麥。同時還需要注意加強對小麥病蟲害問題的防治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進行防治,降低病蟲害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成峰.小麥種植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2):71-72.

[2] 劉香華.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淺析[J].種子科技,2020,38(20):42-43.

[3] 陳冬煥.小麥種植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預防措施[J].鄉村科技,2022,13(9):69-72.

[4] 梁鳳榮.試論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20(22):83-84.

[5] 郭建黨,吳德豪,何東風.淺談小麥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南方農機,2020,51(13):72-116.

[6] 薛光山.現代農業種植中冬小麥種植技術的優化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8):215-216.

猜你喜歡
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
盆栽紅掌的溫室栽培管理技術
淺談四川地區果樹病蟲害防治誤區及對策
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策
如何做好林業產業管理分析
柑桔管理的關鍵技術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