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研究

2024-04-24 17:51劉海平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推廣農作物

劉海平

摘 要:農作物種植是地區經濟發展之根本,農作物產量是決定農村地區經濟效益的基礎因素。當前,科學技術已經被引入農業當中,種植戶應更新栽培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探討了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分析了栽培技術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面對的困境,結合工作經驗提出了幾點農業技術推廣建議,為農作物的高產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3-33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3

農村地區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農作物產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經濟發展,因而如何提高其產量成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十分關鍵的問題。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多,其中栽培技術是眾多因素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诖苏归_剖析,以玉米為例,深入分析了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為提升農業經濟有一定的啟發。

1 作物產量的影響因素

1.1 播種時間

農作物的種子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光線下才能發芽,但不同的農作物品種對上述指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同時,農作物產量與播種時間也密切相關,不同的播種時間會帶來溫度、濕度和光線的不同。

農作物的最佳播種期一般在5~15 d之間,合適的播種時間不僅可以讓種子按時發芽,同時還可以加速作物的生長,甚至還可以避開病蟲害的侵襲,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其生長所需要的多元養分。此外,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盡相同,甚至同一區域溫度也會有所差異,因而播種時間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某區域在正常播種時節溫度驟降,那么就可以延遲播種時間,避免土壤由于低溫而喪失滋生農作物功能。

1.2 農作物密度

農作物不同,其植株形態、施肥要求、施肥量等均具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具體種植過程中,對種植密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種植戶應合理設置種植密度,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

1.3 農田管理措施

農作物種植之后產量如何,其影響因素多元化,其中田間管理是關鍵所在。田間管理包括肥料的使用、雜草的治理、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灌溉等。不論哪種管理都需要科學、合理,讓農作物處于較好的生長環境中,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因而,在農作物高產研究過程中科學農田管理手段是重要的工作之一[1]。

1.4 土壤條件

農作物根植于不同的土壤中,其產量也是不同的。土壤的肥沃程度、酸堿度、透氣性等均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如果土壤較為貧瘠,那么其中所蘊含的利于農作物生長的養分也是匱乏的,相反,肥沃的土壤可以為農作物提供大量、有價值的養分,提升其產量。

1.5 病蟲害防治手段

從種植經驗來看,病蟲害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因此,種植戶應重視病蟲害的預防與實際治理工作,通過不同的技術將病蟲害對于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如生物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等。

2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以玉米為例

從糧食種類來看,玉米必然是代表性品種之一。那么如何讓農作物可以實現高產呢?這與采取何種栽培技術密切相關,以玉米為例,介紹高產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和預處理

農作物的高產量雖然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最初的品種選擇和恰當的預處理也十分關鍵。

高產量的農作物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肥料和養分,但是如果土地質量較差,無法助力其實現高產,那么最終產量依然會下降。同時,選種的時候要考慮病蟲害的問題,尤其是本地經常發生的病蟲害,必須使用適當的方法合理規避,從而降低病蟲害對于農作物的影響。

玉米主要是雜交品種,但是第二代單株產量往往下降幅度很大,因此在選種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二代種子。更重要的是,在種子真正下地之前還需要進行一定的預處理,排除發霉的、干癟的種植,然后融入一定的藥物,從而降低病蟲害對于玉米幼苗的傷害,大幅度地提高出苗率。

2.2 把握好播種期

我國的玉米種植分為春玉米和夏玉米2種,近幾年的農業災害發生次數較多,環境變化也較大,按照傳統經驗進行播種的失敗率較高。種植戶在播種的時候必須參考當地農業部門的建議和指導,選擇合適的播種期。對于春玉米來說,如果土壤環境較為好,那么就可以提前播種,從而使春玉米的實際生長周期相對較長,助力產量提升。同時,播種盡量選擇機器,從而確保種子的種植深度、行距和間距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從而讓營養物質可以更均勻、合理地分配給每粒種子,從而提高玉米產量。

2.3 合理密植

在我國農作物種植領域,合理密度一直是栽培技術之一,合理的種子密度可以大幅提升農作物生長潛力,助力農作物種植高效高產。合理的種植密度應以作物品種、環境溫度、土壤水肥狀況、機械化設備等方面為參考而決定。農作物品種不同,其種植密度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在確定密度之時應當考慮農作物品種的特點和生長規律,在我國,玉米的栽植密度一般是4 500~5 500株/hm2,行距為25~30 cm。這種密度可以保障玉米的產量,同時還可以減少由于密度過大或過小而產生的資源浪費。

2.4 科學施肥

研究發現,由于玉米是C4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氮元素的需求量很大,施用合適的肥料可使玉米增產80%以上[5]。每100 kg的玉米,要消耗氮肥2.5~4.0 kg,磷肥0.5~1.5 kg,鉀肥1.5~3.5 kg。因此,種植戶必須科學施肥,掌握施肥的量、時間。既然科學施肥直接關系到玉米產量和品質,因此,種植者應當不斷地加強科學施肥技巧和方法的學習。相關部門也應當加強宣傳與培訓,讓種植者在施肥過程中可以更有的放矢[2]。

2.5 科學除草

對于農作物來說,科學除草也是提高產量的關鍵。雜草會爭奪農作物的養分,減慢農作物的生長速度。玉米是禾本科作物,種植密度越大越容易造成雜草的生長。種植戶要科學設置種植密度,并及時除草。

玉米的整個生長周期一般需要3次左右的除草,尤播種前、返青期是除草的關鍵時期。播種前,雜草長在土壤表面,因此可以利用翻動土壤的方式進行清除。返青期則可以采用土質疏松的方式,使植物的根系發育良好,同時還可以有效避免雜草和玉米爭奪生長養分。

2.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指病害和蟲害,病蟲害的防治對于農作物的生長十分關鍵。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病害防治。根據實際經驗,玉米的病害高達80多種,我國常見的數量大約有30種,如大小斑病、銹病、紋枯病等。種植人員要對癥下藥,科學防治,讓其對于產量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玉米生長的蟲害也不能忽視,常見的害蟲有黏蟲、玉米螟和紅蜘蛛等。蟲害常會在玉米幼苗期出現,并侵蝕它們的葉片和莖干,造成其干物質積累不達標,造成農作物過早凋亡,從而影響幼苗的存活率乃至最后的產量。

3 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的難點和現狀分析

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效果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因此推廣手段非常重要。當前,很多種植戶對于高產栽培技術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推廣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3.1 推廣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

農作物高產需要借助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因此必須積極推廣栽培技術,并建立可行、高效的推廣體系。然而,當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尚未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政府乃至相關部門對于農業技術尤其是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因而制約了推廣體系的建立、執行,當前的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也不夠專業、高效;第二,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在嘗試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但缺乏高效的宣傳手段、先進的宣傳技術和優質的宣傳平臺,使得農業技術推廣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產栽培技術尤甚;第三,推廣工作流程缺乏規范,經常出現權責不明的情況,推廣計劃混亂,影響了推廣效果,有時過量的推廣行為甚至還會引發種植戶的反感。

3.2 推廣經費與實際需求不符

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必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這就意味著經費支持不能少。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在全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占據重要地位。但是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缺乏農業方面的資金支持,主要表現為支持政策不足、支持金額不足,且存在支持區域偏頗等情況。例如,我國近幾年培育了一批優質的農作物品種,同時也研發了一些高產栽培技術,但是這種技術卻沒有更好地推廣下去,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經費不達標,制約了推廣效果[3]。

4 農業技術推廣路徑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農業技術研發決定了農業經濟發展的廣度,而農業技術推廣則決定了農業經濟發展的深度。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是農業發展所需,因此如何讓其有效地推廣開來是當前農業工作的重點。下面將從以下5個方面予以探討。

4.1 引入網絡信息手段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如何讓網絡優勢服務于農業發展值得思考。在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手段,讓宣傳推廣在更為便捷、高效的方式之下服務于農作物高產。

第一,提高推廣部門工作人員的網絡信息意識。相關部門應通過培訓的方式讓工作人員了解到網絡信息時代宣傳手段需要更新的必要性,同時也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不斷加強他們對于相關推廣技能的運用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效推廣。

第二,責令基層工作人員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善用信息技術和相關平臺,增加宣傳渠道、整合宣傳內容,從而明顯提升農業技術的推廣效果。例如,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向種植戶宣傳先進的種植理念、高產手段,實現高產栽培技術從研究層面走入田間地頭的跨越;山東某地區的農業部門為了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擴大普及面,專門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微信公眾號,鼓勵當地農民關注、學習最新的種植技術、科學技術。種植戶可以通過手機來隨時隨地學習,并更好地將所學應用于農作物生長過程中。

4.2 搭建溝通——貿易橋梁

農作物種植需要各部門的支持和介入,從而實現種植—銷售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因而,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也需要引入各種部門、群體。具體而言,可以搭建技術交流和推廣的高效信息平臺,讓農民在平臺上發布幫助內容,例如選種問題、技術問題、安全問題、設備問題等,使得相關部門和企業可以更好地予以了解,并幫扶農民。

此外,為了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相關優質農產品技術與研發制造企業應定期派遣專門的農技人員前往各村鎮設立生產幫扶工作點。農技人員應針對當地農業合作社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技術指導,以便及時解決實際問題。如此一來,既加強了農民和當地農產品研發商之間的溝通,又促進了農戶直接采購產品原材料的物流運輸,有利于減少物流運輸中間商的流轉過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從而降低農戶的交易成本。

4.3 構建互動平臺,加強人才引進

通過農業信息互動平臺,農業技術可以得到更好的宣傳與推廣。農業信息互動平臺可以讓農作物種植者了解不同的種植技術優勢和使用環境,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需求通過平臺發布出來,讓研發人員了解到一線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需要的最新的技術支持,實現基層反饋—高層研發的良性循環。同時,農業技術推廣效果的提升也需要借助專業性的人才,因此加大人才引進也是必然途徑之一。尤其是要側重于引進一些技術、智能農業水平較高的人才,讓農產品推廣、生產經營在人才的輔助下實現技術支持。相關部門應對此予以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讓擁有科學栽培技術的人才自愿走進農村地區,指導和幫助種植者更新栽培技術,助力農作物產量有效提升[4]。

4.4 加強良種技術大規模推廣

不同地區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不同,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無法較快地推廣應用,很多地區仍沿用傳統種植模式、種植技術,導致當地農村經濟效益低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基層農村工作站相關崗位的技術人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定期在農業服務網站上共享信息,發布農業機械化種植操作技術、病蟲害防治等農業技術的最新發展等相關信息,并積極開通在線咨詢服務,幫助相關專業人員及時解決農業種植問題。

4.5 優化農機裝備技術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應用于農業發展必然要借助機械設備,因而在安全理念之下優化農機裝備技術也是必然的。優化農機裝備技術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引入遠程檢查、監控設備,進而實現高效、隨時、定點、定期檢查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這樣不僅節約了一定的人力成本,同時也減少了事故發生的概率。

第二,配備事故處理設備。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使用落后的設備可能導致發生一些農機事故,造成人員財產損失。引入先進的設備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或相關損失。因而,需要有計劃地采購和使用一些先進的設備。隨著時代的發展,智能化農業設備被廣泛使用,不僅可以自動化地完成耕種、施肥、農藥噴灑等多種生產任務,同時還可以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精準調控,提高農作物產量[5]。

第三,優化監管技術,避免農機閑置問題的出現,最大化利用設備、資源,提高農民經濟收益,從而使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更好地推廣下去、使用下去,推動農作物高產。

5 結束語

農作物的高產栽培技術具有多元性、多變性,因而應當結合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因素來進行選擇。同時,要積極推廣高產栽培技術,實現農作物的高質量、高產量,從而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金次仁,米瑪次仁,扎西,等.西藏農作物復種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西藏農業科技,2023,45 (4):81-82.

[2] 吳艷.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1):211-213.

[3] 蘇南南.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農業技術推廣實踐[J].種子科技,2023,41(17):48-50.

[4] 王巍.農作物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8):53-54.

[5] 王瀟敏.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研究[J].河北農機,2023(16):75-77.

猜你喜歡
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推廣農作物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服務與實踐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淺析冬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施肥管理
雜交中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