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園區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淺析

2024-04-24 21:45賈利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水土保持

賈利

摘 要:產業園區的建設會擾動地表、傷害地表植被,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為加強對項目建設區的水土資源保護、防止水土流失,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方案,實現工程與植物措施協調配置,搭建布局合理、防治有力的水土流失治理體系。水土保持監測結果顯示,工程建設過程中實施了方案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達95%,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護率98%,表土保護率95%,林草植被恢復率達97%,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旅游;產業園區;水土保持;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3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作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產業園區起到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在創新資源聚集、新興產業培育、推動城市化建設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使命。但是,在產業園區不斷建設的過程中,大面積擾動地表,破壞了地表植被,產生土壤侵蝕,造成水土流失。國內針對產業園區水土保持措施布置的相關文獻不多[1-4]。

1.2 國外研究現狀

許多國家的研究關注如何預防產業園區水土流失。他們采取了多種措施,如合理規劃園區結構、建設防護設施(如保護林帶、滯洪池等)、采用抗蝕覆蓋層、重視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通過采用雨水收集系統、水循環利用技術,以及減少園區內污水排放等手段,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Jesús Rodrigo-Cominod等量化了1個種植橄欖園的西班牙南部小流域的滲透性、土壤流失和徑流量。為了評估哪個因素對加速土壤侵蝕的貢獻最大,進行了斯皮爾曼等級系數和主成分分析。結果證實:表層土層入滲值低,地下土層滲透率高,平均徑流系數為26.1%。與集水區等較大區域相比,盡管植被覆蓋作為控制因素的影響也被檢測到,但在降雨模擬條件下,土坡尺度產生的土壤損失和徑流系數較低或相似。

2 項目概況

2.1 工程概況

本項目產業園平面布置分“兩軸”“一帶”“六區”。其中,“兩軸”為周易文化體驗軸、忠義文化游憩軸;“一帶”為休閑觀光帶;“六區”為入口服務區、綜合商旅區、養生度假區、休閑體驗區、市井民俗區、景觀居住區。本項目占地面積88.68 hm2,全部為永久占地。建設文化體驗園、古樂坊、游客服務中心、燕風廣場、特色旅游街區、酒店、休閑區及其他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74 4871.2 m2,項目建成后可為游客提供觀光、餐飲、住宿、休閑度假以及民俗活動觀賞等,日可接待游客5 000人次。

2.2 自然概況

2.2.1 地形地貌

項目區位于平原區,地形平坦,構造較穩定,場區范圍內未發現不良地質現象,適宜建設。海拔在53.0~53.5 m之間,高程差0.5 m。

2.2.2 地質

工程區所處大地構造單元中朝準地臺(Ⅰ2)、山西斷?。á?2)、五臺臺拱(Ⅲ92)、蔚縣凹褶斷束(Ⅳ102)南部。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附錄A,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Ⅶ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 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35 s。

2.2.3 土壤植被

項目區土壤以褐土為主,適宜各種農作物和植物的生長,土層較厚,大于5 m,植被以人工植物為主,屬落葉闊葉林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柳樹、楊樹、槐樹、側柏等,灌木主要有荊條、酸棗等,草本主要有白羊草、虎尾草、馬唐草等。近年來,林果業、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大量種植綠化樹木、果樹和蔬菜。植被覆蓋度60%左右。

2.2.4 氣象水文

項目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5 ℃,多平均年降水量565.8 mm,降雨年內分配不均,多集中在汛期(6—8月)盛行西北偏西風,多年平均風速為1.1 m/s,最大風速15 m/s。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場區內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本項目的周邊地勢平坦、無匯水,大氣降水有組織地排出場外,大氣降水對場區影響不大。

3 水土保持分區

項目水土保持規劃分區劃分為2個一級分區,7個二級分區和21個三級分區。(表1)。

4 水土流失量預測

通過預測時段內原地貌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464.02 t,工程建設預測水土流失總量為2 533.48 t,新增水土流失量2 069.46 t,是原地貌水土流失量的5.46倍。通過預測可知,項目在建設施工和自然恢復期間均將加重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防治重點為建構筑物區、道路廣場及管線區。

5 水土流失危害

工程建設對原生地貌的破壞、松散裸露的臨時堆土、土方填筑,如果不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容易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本方案以主體工程設計資料為基礎,結合實地查勘結果,參考當地有關資料對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進行分析,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5.1 對工程主體的影響

項目建設過程中大面積平整地面、開挖形成松散臨時堆土等破壞了土壤結構,這些均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如果對這些區域不進行有效防護,遇到降雨,便會產生較大的徑流,造成施工場地內泥水橫流,影響施工進度和施工安全。

5.2 對市政排水設施的影響

項目建設過程中大面積的平整場地、基礎開挖、臨時堆土等會破壞原地貌產生大量裸露地表,如不加以有效防護,地表松散物遇到降雨,會隨地表徑流進入市政排水管網,造成管網淤塞排水不暢。

5.3 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項目土石方工程量引起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施工開挖的擾動、土砂石料運輸、堆放等,破壞了土壤結構、改變了土質,降低了土地生產力和土壤抗蝕能力,如遇大風季節,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揚塵,影響周邊的環境和附近居民生活。

5.4 對河流的影響

調查發現,本項目鄰近水源地,施工過程要嚴格按照水保方案提出的要求施工,預防水土流失的發生。本項目已完工程的建設未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也未造成較大水土流失危害。

5.5 對南水北調的影響

本項目區西側距離南水北調干渠60 m,不在南水北調一級保護區,但工程建設產生臨時棄土棄渣,若防護不當,極易對南水北調水質造成影響。因此,要嚴格控制施工擾動范圍,文明施工,施工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污水要集中排放。

水土流失預測結果是在基本不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強度最大的時段是工程建設期。該時段地表大面積裸露,弱化了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容易造成較大的水土流失;自然恢復期內,擾動區域被建筑物、硬化地面、綠化措施保護,水土流失量降低,隨著植被的逐漸恢復,水土流失量會進一步減少。因此,水土流失防治的重點時段是施工建設期。

6 水土保持規劃分區實施體系

根據調查實際結果和水土保持規劃分區,確定措施配置,未建工程區根據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區的特點和水土流失狀況,確定各區的防治重點和措施配置。

6.1 已(在)建工程區

6.1.1 建構筑物區

經調查,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為縮小基坑作業面裸露面積,主體采用防塵網對基坑底部進行苫蓋,防止水土流失。

6.1.2 道路廣場和管線區

經調查,沿道路一側主體已建雨水排水管線,部分廣場區域鋪設了透水磚,部分停車場鋪設了植草磚、植草磚種草。

6.1.3 景觀綠化區

經調查,項目綠化區進行了全面整地且進行了園林綠化[5]。

6.1.4 施工生產生活區

施工生產生活區主要為臨建和硬化地表,方案新增施工結束后拆除臨建并進行覆土平整,主體設計園林綠化恢復植被。

6.1.5 臨時堆土場

臨時堆土場主要用于臨時堆放綜合商旅區、入口服務區表土、部分基礎挖方,主體設計臨時堆土表面采用防塵網苫蓋,方案新增施工結束后本區進行覆土平整,主體設計園林綠化恢復植被。

6.2 未建工程區

6.2.1 建構筑物區

方案新增項目施工前符合剝表條件的區域先進行表土剝離,在基礎開挖過程中,基坑周邊開挖臨時排水溝[6]、臨時沉砂池。為縮小基坑作業面裸露面積,采用防塵網對基坑底部進行苫蓋,防止水土流失。在項目建設期間,應避免在雨天施工,建設過程中注重文明施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道路和易揚塵的地方灑水,防止空氣污染。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嚴格按施工方案施工,不得隨意開挖、堆放土方。盡量減少對地表的破壞,保護水土資源。

6.2.2 道路廣場和管線區

方案新增項目施工前符合剝表條件的區域先進行表土剝離,主體設計沿道路布設雨水排水管線,雨水管線下游增設沉砂池和雨水蓄水池,部分廣場區域鋪設透水磚,部分停車場鋪設植草磚、植草磚種草,管線工程開挖過程中產生的臨時堆土,表面苫蓋防塵網進行臨時覆蓋,以減少揚塵;施工期間,本工程區部分地表臨時堆放有部分建筑材料,因質地松散,在大雨天易造成流失,為防止降雨條件下的砂料流失,在降雨大風天氣采用防雨土工布覆蓋;排水不暢的區域新增臨時排水溝和臨時沉砂池,防止水土流失。

6.2.3 景觀綠化區

主體設計對綠化區進行園林綠化,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防治水土流失。方案新增施工前符合剝表條件的區域先進行表土剝離,后期利用整個項目區剝離的表土進行覆土平整,以利于植被恢復。在施工過程中,針對排水不暢的區域,新增臨時排水溝和沉砂池。

6.2.4 臨時堆土場

方案新增臨時堆土表面采用防塵網苫蓋、坡腳采用編織袋裝土攔擋、周邊開挖臨時排水溝、臨時沉砂池以利于排水,方案新增施工結束后占地范圍進行覆土平整,主體設計園林綠化恢復植被。

7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效益分析主要指生態效益分析,包括實施水土保持方案后水土流失影響的控制程度,水土資源保護、恢復與合理利用的情況,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與改善情況。依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的要求,根據方案設計,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土地整治、攔擋、排水和綠化等水保措施數量進行定量計算,確定方案實施后的保土量、土壤控制率,并通過分析林草覆蓋度和植被恢復系數,定性描述水土保持措施對生態環境的作用。針對社會、經濟損益,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予以說明。在產業園建設中,實施工程措施[7]、植被措施和臨時措施等一系列有效治理措施,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得生態系統趨于平衡,使得項目區自然環境向可持續利用的方向發展。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達95%,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護率98%,表土保護率95%,林草植被恢復率達97%,產生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8 結束語

通過水土保持規劃和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建設引起的水土流失,減弱地表徑流的侵蝕,有效控制區域水土流失,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劇,保護水土資源。通過植被恢復措施,增加了土地覆被,減少了土地裸露面,減弱了土壤侵蝕,改善了該地區的水資源和水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奕建,劉祥超,崔丹,等.浙江省園區類項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淺析:以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近期)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7,45(1):38-40.

[2] 聞帝.區域土壤侵蝕強度評價分析方法研究:以江西省蓮花縣產業園區為例[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2.

[3] 王超.產業園區表土資源保護利用方案實踐與探討[J].綠色科技,2022,24(14):222-225.

[4] 楊小垂.漳平市新材料產業園區水土保持問題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20,48(12):77-79.

[5] 楊林,朱潔,朱莉,等.產業融合視角下田園綜合體項目景觀作物資源及應用探討:以京津冀地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3):125-128.

[6] 韓冰.太陽能光伏發電排水溝水文分析與計算[J].農業災害研究,2017,7(2):47-49.

[7] 祝璟.固始縣引鲇入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46(11):15-16.

猜你喜歡
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寫春秋
規劃設計作品
《水土保持通報》征稿簡則
水土保持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發展趨勢探討
基于城市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規劃設計初探
規劃設計
水土保持
園區產業的投融資規劃測算
浙江特色小鎮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