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維護與管理策略

2024-04-25 19:38民勤縣水務局彭家榮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灌溉渠道農田水利節水

民勤縣水務局 彭家榮

作為基礎性民生工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業生產活動能否科學高效地開展,其具有灌溉、蓄水、防洪等重要功能,能夠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需求,促進作物產量不斷提升[1]?;趯嵺`調查研究發現,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在維護管理工作中依舊表現出一些問題,對此,各地區應立足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等實際情況,制定與實施科學合理的維護與管理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能夠真正落到實處,使得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發揮最大化的作用。

1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維護與管理意義

1.1 保障糧食安全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是農業灌溉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維護與管理,確保渠道正常運行,有利于提高灌溉效率,增加農作物產量,從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1.2 推動農業現代化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通過提升渠道維護與管理水平,可以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3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加強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可以減少渠道滲漏、淤積等現象,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節約利用。

1.4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不僅關系農業生產,還涉及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活水平。通過加強渠道維護與管理,可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1.5 預防水災和旱災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對于防范水災和旱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定期檢查、維修渠道,確保渠道暢通,可降低水災和旱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減少農業生產損失。

總之,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及預防水災和旱災等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是保障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必要措施。

2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維護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對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投入相對不足,導致部分渠道老化、破損,影響正常運行。特別是部分地區財政緊張,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和維護經費不足,使得渠道維護管理工作難以落實。

2.2 管理體制不健全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如水利、農業、財政等,容易出現職責不清、協調不力等問題。此外,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產權不明確,導致維護管理責任主體缺失。

2.3 維護技術水平不高

當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部分地區仍采用傳統的人工巡查、維修方式,效率低下。缺乏先進的檢測、維修設備和技術,使得渠道維護管理工作難以做到精細化、科學化。

2.4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老化、淤積嚴重

由于投入不足、維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部分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存在老化、淤積等問題,影響了渠道的正常運行和灌溉效率。

2.5 節水灌溉技術普及率低

雖然節水灌溉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效率,減少渠道淤積,但目前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率相對較低,部分地區仍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加劇了水資源浪費和渠道淤積問題。

2.6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部分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周邊環境存在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如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渠道的正常運行,還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

3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維護與管理優化措施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于保障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現實中,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運行維護與管理仍存在一定問題,如管理體制不健全、維護資金不足等。因此,對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進行優化已成為當務之急。

3.1 強化維護和管理意識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而言,制定科學的策略開展好維護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出農田水利工程的實際價值,延長運行壽命,可以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更多助力[2]。但是目前部分地區僅僅將工作重心放在了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上,對于后期的維護與管理卻缺失相關制度,導致水利工程在運行期間出現了大量的質量問題,久而久之便難以正常使用,從而直接荒廢。針對上述問題,應當確保地方主管部門能夠從思想觀念上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詳細來說:第一,農民群眾是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使用者,但是很多農戶并未樹立較強的維護管理意識,也不具備專業的維護保養技能。所以要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好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農民群眾能夠認識到灌溉渠道維護管理的重要意義,向農民介紹一些基本的維護管理方式,有效調動群眾力量,長期下去便能夠形成群體效應,增強農戶的維護管理意識。第二,不定期開展各種培訓學習活動,對農田水利灌溉維護管理的技術方法進行大力宣傳,為農民群眾發放各種宣傳手冊,提高其維護能力。

3.2 健全維護和管理機制

為保證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維護管理工作得以貫徹執行,要盡快建立更加系統全面的工作機制,制定科學高效的維護管理工作方案,對目前已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優化更新,真正發揮制度的約束與督促作用,防止出現大范圍的無人管護現象。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后,工作人員也必須履行好自身職能。其一,要熟悉掌握管轄地區農業灌溉渠道的長度、運行狀態等基本信息,根據實際需求采取針對性的維護管理措施[3]。其二,要清楚規定日常維護時間、維護管理工作內容、具體責任人,確保責任制度貫徹落實,持續規范做好相關工作。其三,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維護管理人員在開展常態化巡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灌溉渠道出現安全隱患要第一時間上報,將問題地點、具體情況等詳細信息及時反饋到上級主管,隨后由技術人員制定應對措施。其四,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讓其能夠支持并配合維護管理工作,共同做好灌溉渠道的日常維護,及時清理其中可能存在的淤泥,讓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夠處于持續穩定的運行狀態。

3.3 加大資金投入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內農田面積數量較多,農業用地范圍較廣,但很多地區處于相對復雜的地形環境下,對農業生產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憑借當地主管部門的力量是無法有效做好此項工作的。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基礎性、民生性工程,同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相吻合,所以農業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并加大資金投入,為渠道維護與管理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各地部門可以通過公開招標的途徑來吸納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其中,依靠農業發展成效反哺工業,真正做到共贏[4]。同時,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做好長遠規劃,尤其是對西部地區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給予更多支持,堅持做到分批次推進,以此來解決特需地區農業灌溉的重大問題。

3.4 引入信息化技術

對于渠道維護與管理而言,應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提高管理信息化程度,這不僅可實現高效工作,還能夠實時監測灌溉渠道[5]。其一,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渠道的實時監測、數據采集、分析處理。通過該系統,可以及時了解渠道的運行狀況,為維護和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例如,管理部門可構建渠道雨水情況自動測量報告系統,對渠道水量、水流、水位、沿途地區降雨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測,從而精準控制輸水通道的運行狀態。又例如,構建圖像和電力環境綜合監控系統,這是監控維護與管理工作中的關鍵性操作,建立完善的工作體系,提高整體管理質量,可以確保農業穩產、高產。其二,引入智能化設備。在農田水利灌溉渠道中引入智能化設備,如傳感器、攝像頭等,實現對渠道的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這些設備可及時發現渠道存在的問題,為維護和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的信息支持。其三,開發智能化分析軟件。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智能化分析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實現對渠道運行狀態的評估和預測。通過該軟件,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為維護和管理提供預警和決策支持。其四,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建立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為農民、管理人員等提供在線服務。該平臺提供渠道運行狀態的查詢、維護記錄的查詢、問題反饋等功能,方便農民和管理人員溝通和協作。

3.5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在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可提高灌溉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對此,可采取如下集中推廣方式:①政策支持。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如提供補貼、優惠貸款、稅收減免等激勵措施,降低農民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的成本[6]。②宣傳培訓。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和技能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發放技術手冊等方式,讓農民了解節水灌溉技術的優點和應用方法。③技術服務。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包括節水灌溉技術的選型、設計、安裝、調試和維護等。設立專門的技術服務熱線,解答農民在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示范推廣。在一些典型地區建立節水灌溉技術示范園區,展示節水灌溉技術的實際效果,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引導農民逐步接受并采用節水灌溉技術。④加強監管。對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的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進行嚴格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運行效果。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節水灌溉技術順利推廣[7]。⑤創新合作模式。鼓勵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參與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形成多元化的市場推廣主體。通過政府與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合作,共同推進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

3.6 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

鼓勵農民參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建立農民參與機制,提高農民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8]。通過農民參與,實現渠道維護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首先,成立農民參與組織。讓農民能夠以組織的形式參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這些組織代表農民的利益,與政府、企業等各方進行溝通和協商,確保農民的權益得到保障。其次,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讓農民能夠及時了解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情況,同時也可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和建議。通過信息反饋機制,促進農民與政府、企業等各方的溝通和交流,提高維護與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另外,鼓勵農民參與決策。讓農民能夠參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規劃、設計、建設等各個環節。通過參與決策,讓農民更加了解渠道的情況,同時也可提高農民對渠道維護與管理的責任感和積極性[9]。這里,可建立獎懲機制,對積極參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維護與管理的農民給予獎勵,以此來激發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對渠道維護與管理的重視和投入。

3.7 加強維護和管理隊伍的建設

對于灌溉渠道維護與管理工作而言,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若工作人員的素質較低,便會影響渠道維護質量[10]。所以必須要充分重視并開展好維護管理工作隊伍建設。一方面,組織開展專業、系統的培訓與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促使其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從而沉著冷靜地處理好渠道問題。同時,聘請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性人才,工程正式開始施工之前需要全方位調研了解當地水文地質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計劃,為渠道養護提出有價值的建議,保證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4 結語

灌溉渠道屬于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常態化維護管理工作,需制定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機制,調動群眾的力量,并穩定、持續地投入資金,高效落實各項維護與管理措施,及時處理問題,保障其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助力當地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灌溉渠道農田水利節水
堅持節水
節水公益廣告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設計分析
節水公益廣告
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
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思考
小型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維護與管理的措施分析
上海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探討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節水妙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