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堿麥旱作輕簡化栽培技術研究

2024-04-25 19:38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勝利街道辦事處康生梅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抗逆性東營市作物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勝利街道辦事處 康生梅

東營市降水偏少,是典型的鹽堿地,旱堿麥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面臨著土地資源匱乏、水資源緊張等嚴峻挑戰。為了提高旱堿麥的產量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輕簡化栽培技術成為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東營市旱堿麥種植概況

東營市位于中國山東省東部沿海地區,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為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干旱少雨的特點明顯。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旱堿麥作為一種適應干旱環境的主要農作物,在東營市具有廣泛的種植面積和重要的經濟價值[1]。東營市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旱堿麥的種植優勢。東營市地處黃河三角洲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田資源和良好的土壤條件,適宜旱堿麥等農作物的生長。該地區土地平坦,便于機械化種植,提高了種植效率,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較高,為旱堿麥的種植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地農民經驗豐富,熟悉旱堿麥的生長習性和栽培技術,能夠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特點靈活調整種植措施,提高旱堿麥產量和品質。

此外,東營市政府對旱堿麥種植業的支持政策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政府通過出臺扶持政策,提供農業補貼、技術指導和市場營銷等支持措施,鼓勵農民擴大旱堿麥種植面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提升。然而,東營市旱堿麥種植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干旱、高溫等極端天氣頻發,對旱堿麥的生長和產量造成一定影響。其次是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具有不確定,需要農民和政府加強市場信息的監測和分析,做出及時調整和實施應對措施。

2 東營市旱堿麥旱作輕簡化栽培技術

2.1 施用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施用有機肥料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的重要措施,對于東營市旱堿麥的旱作輕簡化栽培技術至關重要[2]。有機肥料是指來源于動植物殘體、糞便等有機物質的肥料,如農家肥、畜禽糞便、腐熟堆肥等。與化學肥料相比,有機肥料具有分解慢、養分釋放緩慢、富含有機質等優點。這些特點使得有機肥料能夠改善土壤質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從而為旱堿麥的生長提供更為有利的土壤環境。

根據土壤測試結果,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播前每畝底施腐熟的有機肥1~3m3,化肥方面,純氮的施用量為10kg 左右、氧化鉀為5~7kg。底肥施用深度應考慮土壤性質和作物需求,以促進根系充分吸收養分。

施用有機肥料有多種方法,如基肥、追肥、覆蓋等?;适窃谡厍盎蛘貢r將有機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以使其充分與土壤混合;追肥是在作物生長期間,根據作物需求和土壤養分狀況,適時追加有機肥料;覆蓋是將有機物質覆蓋在土壤表面,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逐漸分解有機物質,釋放養分。這些施用方法的選擇與實施,直接影響著有機肥料的利用效率和作用效果。

有機肥料的施用能夠對土壤結構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有機物質中的有機質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團粒穩定性,減少土壤結皮的形成,有利于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的提高。其次,有機物質中的有機酸能夠與土壤膠體顆粒發生化學反應,促進土壤膠體結構的穩定,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另一方面,有機肥料的施用還能夠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改善土壤生物活性,促進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分解和養分的釋放。這些土壤微生物對植物生長有益,可以抑制土壤病原菌的生長,提高土壤抗逆性,有助于提高旱堿麥對干旱等逆境的適應能力。通過選擇合適的有機肥料種類和施用方法,能夠有效地改善土壤質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為東營市旱堿麥的旱作輕簡化栽培技術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在實踐中應注重科學施肥,合理利用有機肥料,保持土壤健康的生態,提高旱堿麥的產量和質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2.2 選育抗逆性品種,提高其在干旱地區的適應能力

在東營市等干旱地區,選育抗逆性旱堿麥品種是提高產量、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對于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干旱地區的氣候特點使得植物生長受到干旱、高溫等逆境的影響,傳統品種難以適應這些環境。而選育抗逆性品種則能夠在逆境條件下保持較高的生長速率和產量水平,從而提高農作物的抗逆性和生長適應能力,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選育抗逆性旱堿麥品種的方法與標準需遵循一定的科學原則。首先是材料的選擇,需要選擇具有較強逆境適應性的基因資源;其次是評價指標的確定,應以干旱、高溫等逆境條件下的產量、生長期、生理特性等指標為評價標準。

最后是育種方法的選擇,可采用傳統育種和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雜交、選擇、重組等手段加速品種的選育進程??鼓嫘院祲A麥品種具有以下特點與優勢:一是生長周期短,適應性強??鼓嫘云贩N能夠在干旱、高溫等惡劣環境下迅速生長,快速進入抽穗期和成熟期,減少了生長期間逆境對其產量的影響;二是產量穩定,品質優良。在逆境條件下能夠保持較高的產量水平,同時保持較好的品質,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三是抗病蟲害能力強。在逆境條件下能夠保持較高的免疫力,減輕了病蟲害對其產量的影響,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有利于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選育抗逆性旱堿麥品種,能夠顯著提高其在干旱地區的適應能力??鼓嫘云贩N能夠快速適應干旱、高溫等逆境條件,保持較高的生長速率和產量水平,提高抗旱能力,能夠保持較高的品質和免疫力,減輕了病蟲害對其產量的影響,提高了農作物的綜合抗逆性[3]。

2.3 調整旱堿麥的種植密度,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調整旱堿麥的種植密度對于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種植密度直接影響著作物的生長發育、養分利用和空間競爭等多個方面,合理的種植密度可以有效地調節作物之間的競爭關系,保證每株作物都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和生長空間,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

調整種植密度的方法與原則需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氣候特點、水資源狀況以及旱堿麥的生長習性等因素科學確定??紤]到播種形式及深度,種植密度的調整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對于采用等行距寬幅條播的情況,可以根據實際行距和苗帶寬度,計算出單位面積內的植株數量。在確定播種量時,需要考慮到播種深度和每畝播種量的要求。例如,在播種深度為4~5cm,每畝播種量為15kg 的情況下,可以計算出單位面積內的播種量,然后根據播種量和每粒種子的重量來確定植株的密度。

因此,在調整種植密度時,需要綜合考慮作物的生長期、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水資源供給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種植密度方案。調整旱堿麥的種植密度對產量與質量的影響。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促進光合作用的充分利用,增加穗粒數和產量;但是過高的密度則會導致植株之間競爭激烈,造成產量下降和品質降低。相反,適當降低種植密度可以削弱植株之間的競爭,有利于養分的充分利用和穗粒的充實發育,從而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因此,在實踐中需要根據具體的土地條件和作物特性,科學調整種植密度,以達到最佳的產量和品質。

通過科學調整種植密度,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不僅能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還能夠保護土壤生態環境,減少農業生產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東營市旱堿麥的生產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實踐中應加強對種植密度調整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4 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水資源在旱地農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東營市地處干旱少雨的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地干旱缺水是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而旱堿麥作為一種相對耐旱的作物,在干旱地區的種植具有重要意義。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不僅可以保證旱堿麥的正常生長,還能夠提高產量、改善品質,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方法與技術有很多種。首先是改進灌溉技術,如應用滴灌、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這些灌溉技術能夠將水分精準地送到作物根系附近,減少了水分的流失和蒸發,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其次是合理制定灌溉方案,根據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狀況和氣候特點等因素,科學確定灌溉時間、灌溉量和灌溉頻率,避免過量灌溉和浪費水資源。再者是采用土壤水分傳感器等現代化設備,實時監測土壤水分狀況,精確控制灌溉量,可實現精準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此外,還可以通過土地平整、防滲漏、覆蓋等土地管理措施,減少水分流失和土壤蒸發,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進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采取水資源管理與節約措施也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重要途徑。東營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與監控,建立健全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水資源利用政策,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保護好旱地農業所需要的水資源。同時,還應加強對農民的水資源節約意識教育,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浪費。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是在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基礎上,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因此,東營市可進一步發展水資源利用效率高、抗旱性強的優質旱作農業產業,加大科研力度,培育適應干旱地區氣候的新品種,推廣水資源節約技術和設備,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茖W的灌溉技術和管理措施,可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東營市旱堿麥的生產提供有力保障,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東營市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5 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蟲害發生

綜合防治病蟲害的意義在于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提高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旱堿麥作為主要農作物之一,常常遭受多種病蟲害的威脅,如紋枯病、條銹病、葉斑病、麥蚜等。這些病蟲害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導致產量下降、品質下降,嚴重影響農民的經濟收益和糧食供應的穩定性[5]。

綜合防治病蟲害的策略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預警,及時了解病蟲害發生的趨勢和危害程度,為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其次是加強田間管理,通過合理施肥、適時灌溉、輪作休耕等措施,調節農田生態環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蟲能力。再者是采用農業防治技術,如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手段,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此外,還可以采用選擇性農藥、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手段,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對非目標生物的影響。最后是加強科學研究,不斷研發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新型防治藥劑,提高防治效果和持久性。例如后期的病蟲害防治方案通常采取“一噴三防”的策略,即同時防治多種病蟲害并增強作物抗逆性,配方通常為22%聯苯·噻蟲嗪懸浮劑30ml/畝、40%已唑醇懸浮劑10ml/畝、氨基酸水溶肥30ml/畝。

此外,針對東營市旱堿麥主要病蟲害,需要采取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對于紋枯病、條銹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采用輪作休耕、及時清除病株、噴灑抗菌劑等措施進行防治;對于葉斑病、麥蚜等蟲害,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農藝措施等綜合防治。此外,還可以通過合理密植、間作套種、多品種混播等種植方式,增加作物的多樣性,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發生。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手段,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保障旱堿麥的健康生長。綜合防治病蟲害不僅可以提高產量,保障糧食安全,還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農藥的過度使用,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此外,綜合防治還可以促進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增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加強綜合防治,合理利用有機肥料改善土壤、選育抗逆性品種、調整種植密度、科學利用水資源以及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旱堿麥的適應能力和產量,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推動旱堿麥產業向著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東營市乃至干旱地區的農業生產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抗逆性東營市作物
東營市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
東營市禾成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東營市禾成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東營市禾成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作物遭受霜凍該如何補救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內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潛在應用
2018年貴州省玉米區域試驗L組六枝點總結
無人機遙感在作物監測中的應用與展望
桂花新品種抗逆性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