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養雞場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綜合防控措施

2024-04-26 08:34李嬋
北方牧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病雞支氣管炎雞舍

李嬋

(自貢市大安區農業農村局,四川自貢 643000)

在雞規?;B殖過程中, 雞傳染性疾病越來越繁雜, 高發性傳染性疾病會導致雞群生產性能下降、 死淘率提高, 嚴重影響養雞業的發展。 本文通過介紹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流學病學、臨床癥狀和防控措施,讓人們更加清楚地了解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病況和診療手段, 以便采取有效防控策略,助力養雞場健康發展。

1 流行病學分析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只在雞群中傳播, 不同雞齡和不同品種的雞群都有患病現象, 但蛋雞和雛雞的患病比例相對高一些。 本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也可以通過飼料、飲水、墊料等傳播,病雞臨床癥狀主要是呼吸困難、發出啰音、咳嗽、張口呼吸、打噴嚏。 此病潛伏期較短,一般在3~5 天會呈現明顯癥狀, 養殖場一旦有雞感染出現病癥,很容易造成大規模傳染,最后導致雞場內嚴重經濟損失。 并且此類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復發性高,很難在短時間消除對養殖場的威脅,所以對該疾病的前期預防格外重要。

2 致病原因研究

導致雞群感染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支氣管炎與雞群生存條件有很大相關性。 比如,雞群的生存環境、日常管理細節、消毒殺菌等,都會有誘發疾病。 除此之外,雞群品種以及自身免疫性能,也會或多或少影響疾病的誘發率。

2.1 環境因素

呼吸類傳染病與雞群生存環境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養殖場選址不當。 比如,靠近生活區或者建立在城市交通干道附近的養殖場, 由于生存環境復雜容易誘發疾病, 同時在雞舍建設規劃中還要做好密度管理工作, 不能為了提高產能一味增加飼養密度, 過于密集的飼養模式也是導致病癥高發的原因之一。

2.2 管理因素

日常管理是一項需要耐性和注意細節的工作, 日常管理涵蓋的方面不僅局限于密度和濕度管理,還包括保溫防寒、環境消毒、衛生清潔等,尤其是當飼養環境發生驟變時,需要飼養員密切關注雞群健康狀況。 例如,在天氣忽然降溫時, 如果養殖人員未能及時落實保溫取暖工作或沒有調整好雞舍里的濕度, 出現死亡病雞或者圈舍污染后,未能及時徹底殺菌,都會進一步增大雞感染和病毒擴散風險。

2.3 免疫因素

如果雞引種的原產地發生過類似呼吸道疾病的, 引種雞群會大大增加后期患病概率;此外,雞群個體雖然未感染過支氣管炎疾病,但感染過其他疾病, 也會增加感染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風險,因為機體受到病毒侵犯,自身免疫系統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雞群免疫性能下降,更容易受到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侵犯。

3 臨床分析

3.1 呼吸型

呼吸型支氣管炎以1 月齡以下的雛雞為主,個體在感染病毒后,一般會有3~5 天的潛伏期,經常出現咳嗽和打噴嚏癥狀。 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雞出現呼吸異常、精神狀態低迷、體質明顯下滑等現象,還有部分病雞會出現特殊鳴叫。

3.2 腎型

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呼吸道疾病為主,一般也會伴有咳嗽和噴嚏的癥狀, 如果悉心飼養會有假康復的現象,但隨著病癥的繼續發展,第二階段的病情就會有排便異常,病雞出現脫水,排泄物呈白色米湯狀。

3.3 腺胃型

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影響免疫雞群,病雞起初有精神萎靡的現象,部分病雞會出現呼吸道輕微癥狀。 產蛋后,可見蛋重輕、體型小。 隨著病癥的發展,呼吸道疾病癥狀減輕,但飲食量和飲水量都明顯降低,機體消瘦,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造成器官衰竭死亡。

3.4 生殖型

雛雞早期感染后,臨床上發病不明顯,死亡率也很低。 成年時,外觀看似健康雞,雞冠發紅,有的腹部腫脹下垂。 會對產蛋雞造成產蛋障礙,即所謂的“假母雞”。

4 綜合防控措施

4.1 科學選址

首先,需要注意飼養環境的選擇,雞場選址應遠離生活區且養殖場內的布局合理, 減少人流量與養殖場之間的相互影響。 其次,養殖場內設施配備要視情況而定, 但基礎分區管理是必須的,一般功能區分為管理區、生產區以及隔離區,場區內的防蚊蟲和糞污排放需要配置到位,既能減少病毒的傳播, 也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危害。

4.2 科學喂養

在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中, 養殖人員需要結合所養品種采取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法, 供水供料時間以及用量要加強控制, 保證飼料的質量合規高效;同時,對于雞舍內的環境清掃和消毒要制定嚴格規章制度。 比如,飼養員要及時清理料槽周圍的余料以及舍內雜物, 嚴格按照清掃消毒流程對生存環境進行打掃和除菌。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多配備幾款消毒試劑,循環使用,減少病菌耐藥性,保證殺菌消毒效果,降低雞群患病的風險。

4.3 補充營養

在雞養殖過程中, 除了供給生長發育所需飼料外,還需要及時給雞群補充其他維生素、蛋白質、電解質等營養物質。 一方面能促進雞的生長發育、產蛋性能等;另一方面,還能增強群體的免疫性能,降低雞群感染疾病的風險。 比如,在日常飼養過程中,發現雞群免疫性能下降,可以結合雞群生長發育情況適當添加微生態制劑,例如乳酸菌制劑、芽孢桿菌類制劑等,都能有效降低患病概率。 因此,在雞養殖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遵循“喂飽”原則,要追求“喂好”。

4.4 加強管護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 管理人員要時刻關注雞舍環境變化,確保環境適宜雞群的生長發育,尤其是圈舍內的溫度、濕度以及通風狀況,這些因素既可能影響雞群患病風險, 也是飼養管控的重點。 同時要結合不同品種選擇不同的科學飼養環境條件, 比如, 蛋雞適宜的生產溫度在15℃~25℃,20℃時產蛋率最佳;肉雞生長各個階段,目標溫度都不同。 及時通風排氣,也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的重要工作, 有效通風能保證圈舍有良好空氣質量和充足的氧氣, 空氣流通也能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4.5 診斷治療

如果雞群已經出現了患病個體, 需要及時對病雞以及生存環境做出處理。 對病雞隔離診斷治療時,涉及到的環境要徹底消毒,將傳播風險降至最低。 對于已經感染的雞群需要采取有效藥物進行干預治療,比如,呼吸系統病癥可以使用泰樂菌素或者雙黃連進行治療, 降低個體死亡率。 對于品質要求較高的養殖場,還可以考慮中藥預防和治療, 同時可以在飲水中添加消腫利尿、促進排除尿酸鹽、調節體內酸堿平衡的藥物,加強通風,增加多種維生素的供應量。

4.6 免疫接種

做好疫苗接種是預防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有效的方式。 規模養雞場還需結合疾病的流行特點、雞群飼養環境等,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定期規范進行接種。 合理選擇疫苗, 在合適的日齡,進行點眼、滴鼻或是肌肉注射。 例如,可在雞群10~20 日齡時, 為其注射雞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油乳劑滅活苗或是組織滅活苗, 注射劑量為0.3~0.5 毫升。 蛋雞可在其產蛋前2~3 周再次注射,劑量為0.5 毫升,能夠較好地防控疫病。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養殖過程中,要減少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主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 養殖人員在對雞舍選址、雞群喂養、管護、 添加營養等方面, 都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這樣既可以減少雞病發生,又能規避自身養殖的風險,推動養雞業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病雞支氣管炎雞舍
雞維生素缺乏癥的臨床癥狀與治療
雞維生素B1缺乏癥的診治分析
慢性支氣管炎中醫辨證治療體會
雞舍消毒程序小結
雞舍消毒程序小結
茶、飲、汁治療冬季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的中醫調護
遠離支氣管炎,輕松過冬
雞舍
病雞治療期飼料調整與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