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可持續發展, 澳門海域發展的重要課題和責任

2024-04-26 07:43馬耀鋒
澳門月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規劃科學特區

馬耀鋒

澳門這片85平方公里的管理海域,如同一顆璀璨的珍珠,既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潛力,也承載著生態保護的重任。特區政府作為政策的制訂者,肩負著將這片海域引向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責任。

保護與發展並重,共築澳門海域的綠色未來

特區政府作為政策的制訂者,應優先考慮海域開放利用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和影響,並透過科學規劃和施政,實現兩者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正如在諮詢文本當中,對《海洋功能區劃》提出的六大原則:統籌兼顧、集約節約、注重保護、保障安全、區域協調和科學前瞻,未來如何高效落實相關原則,堅定做好保護、開放、綠色、安全、節約和科學海域發展,同時加強科學研究、政策檢討、規劃優化及宣傳教育工作,將會是特區政府在海域發展方面的重要課題和責任。

另一方面,管理海域作為澳門社會的共有財產和資源,其開發利用應以科學謹慎和循序漸進的態度開展。未來在規劃制訂及執行管理的過程中,除了要提出科學研究和數據支撐外,有必要透過恆常的意見交流和合作機制,廣納多方意見及建議,充分且反覆地研判各界考量和觀點,以尋求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作為政策實施和協調發展的依據;此外,如何善用有限資源也是未來海域發展的關鍵,政府在檢視未來發展的需要後,應設立合理的機制去調整管理規劃,並做好監督工作,讓規劃目標得以高效達成。

加強教育普及與保育,促進對海洋發展的關注和參與

85平方公里的海域,雖早於2015年已交由澳門管理,但對公眾而言仍屬相對新鮮的事物,未來有必要加強海洋發展及保育概念的教育普及工作,推動社會對工作的認知和了解,讓各界參與和監督政策的發展進程。以非高等教育工作為例,藉著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進行調整的契機,研究對地理、經濟及歷史等科目,分階級增加本澳海洋知識及保育概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同時,在課餘活動方面,除現有的講座及展板活動外,可參考外地教學經驗,例如與校方合辦多元化的校外研習課堂,新增更多以海洋保護為主題的海岸考察和生態導遊,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興趣,從青年新一代抓起對海洋發展的關注和參與。

完善基礎建設和配套,助力發展海洋旅遊文體產業

針對澳門海域的水深、水質等條件限制,海洋旅遊及文體產業是較為適合的發展方向,尤其是澳門擁有堅實的旅遊產業基礎,優美的濱海景色,以及“體育之城”的建設方向,相信能有助澳門進一步拓展旅遊元素和產品選擇,並發揮澳門海域在建設“宜居城市”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作用。

要實現相關發展方向,完善的基礎建設和軟件配套是基本條件。特區政府在2021年曾表示,有計劃在澳門各區物色更多地點建造類似的公共碼頭,當中包括筷子基、科學館及輕軌海洋站等位置,以形成海上遊的交通網絡;當局對本人的書面質詢回覆中亦指出將優化路環碼頭的靠泊設施及增設靠泊點,惟其後又透露因海上遊的需求和營運情況,短期內未有增建計劃。

然而,要推動海上旅遊文體產業,基礎建設和產品服務不應變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關係,而是應該透過沿岸碼頭或靠泊點的前瞻規劃和完善,推動海上遊產品具條件提供更多選擇和組合,並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期望政府能及早開展相關研究和規劃工作,助力本澳海上遊產品的多元發展。

深化濱海旅遊產品發展,拓展澳門海洋旅遊多元化

在推動濱海旅遊產品發展方面,政府近年持續推出“濱海旅遊”專項資助計劃,以鼓勵團體利用海域及沿岸範圍籌辦多元化的旅遊活動或休閒體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相關旅遊產品多以短期或單次性的模式進行,且路線選擇上較為單一;隨著本澳海洋規劃及法律法規的完善,有關部門可就相關工作開展調研工作,檢討現行管理制度的優化空間,了解產品開發的需求,為業界提供更大的操作彈性。

未來亦可邀請境外團隊來澳接洽或研發更多不同形式的海濱旅遊的項目,提高發展的目標成效,提升本地海洋旅遊發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保護和傳承海洋歷史遺產,為未來發展注入文化動力

澳門曾經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造船業亦是澳門四大傳統工業之一,在過去的社會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見證著澳門社會及經濟發展過程,亦承載著澳門城市及一代人的歷史故事,特區政府和社會應共同推動和支持相關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以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為例,在社會共同意見及爭取下,有關片區在2018年列入被評定的不動產,成為受法律保護的文物建築,其後在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荔枝碗船廠片區的活化工作得以有序開展。值得關注的是,文化的保護除了建築物的保存外,其工藝和相關歷史亦應得到保護。特區政府未來可參考《鄭家夜宴》及大三巴牌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等經驗,為荔枝碗片區融入更豐富、不限時段的文化活動,以更好地講述和宣講澳門海洋歷史。與此同時,積極研究該區的交通安全和周邊設施配套的完善情況,加大對海洋歷史文化遺產的項目發展的支持力度。

另外,未來亦可嘗試與相關行業人士開展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支持繼續開展造船的特定工作或計劃,例如香港政府過去推廣香港旅遊的“鴨靈號”,便是由“澳門製造”;而澳門正發展海上旅遊,相關船隻的航海體驗,是否有條件發展為本澳特色產品呢?值得本澳社會共同探索。

除此之外,片區更可打造成本地研學遊的新試點,與造船工藝匠人合作開辦體驗工作坊,有助學生親身體驗造船業的昔日點滴;結合該區資源發展成戶外自然學習場地,作為片區的發展目標,給予他們學習本地沿岸自然生態保育的情況,利用科普教育及旅遊宣傳,更真實地講好澳門碩果僅存的海洋環境和歷史文化故事。

推進澳門海域管理工作,實現對海域管理及利用的規範化

正如上述所言,從特區政府依法管理85平方公里的水域,至今不足十年時間。隨著相關規劃及法律法規的訂定和完善,在海域管理和發展方面正逐漸走上軌道,特區政府有必要妥善推進法定海域的管理工作,清晰劃分不同部門的權責定位、範圍及任務,並構建完善高效的跨部門協作機制,實現對海域管理及利用的規範化。

澳門海域的管理、保護及規劃具不同專業及技術要求,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育工作值得重視。參考相關資料,本澳自2022年起已設立首個海洋相關專業的高等教育課程,特區政府宜統計現時人才需求及未來供應,從而制定相關行業及專業的需求清單和報告,必要時推出獎、助學金等鼓勵措施,推動海洋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育工作,再結合各項智慧化方式,實行科學化管理,助力本澳海域管理及發展工作的專業化發展。

同時,本澳海域的開發和利用應堅持《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規劃》的六大原則,以謹慎和科學的態度進行施政,開展完整全面的水文調查,設置意見收集和交流機制,廣泛吸納社會團體及企業意見;最後,加強面向社會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海洋發展及保護的概念和知識,提高社會對本澳海洋相關政策的認知和理解,推動公眾參與到政策的制訂和監督當中。

猜你喜歡
規劃科學特區
科學日歷
科學日歷
賀一誠晤鄭新聰冀共謀解決 澳門近憂與遠慮的有效辦法
做好後疫情時代復甦準備和發展規劃安排
全球新增綠化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DC炫特區
張維迎 城市應為人而建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香港辱華涉獨議員強闖立法會場外逾萬人抗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