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建設實踐

2024-04-26 23:24闞心茹宋昱霏鄭海霞
安徽農學通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老化景觀社區

黃 瑞 闞心茹 宋昱霏 鄭海霞

(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隨著社會的發展,早期建設的部分小區日漸老化,其景觀設施比較老舊,空間規劃不足,無法滿足對居住區景觀空間的需求[1-2]?!疤飯@城市理論”通過比較分析展現自然生態的平衡能力,對居住區的規劃設計產生了較大影響。近年來,部分地區鼓勵老舊居住區適老化景觀建設,用較為適合的方法對老舊居住區進行升級改造。人們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老舊小區景觀改造政策不斷完善,不斷推動其嘗試、改造、研究和實踐。本文重點分析了老舊小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就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建設提出策略,為老舊小區改造實踐提供參考。

1 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建設現狀分析

隨著日益增長的宜居適老環境需求與城市、社區及住宅適老化不足之間的矛盾凸顯,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探索宜居城市、宜居社區建設。各地城區改造項目,以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建設改造作為補齊短板和提升宜居水平的有力抓手之一。實踐中,部分小區出現了居住區景觀風格與環境不夠協調等問題[3-4]。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的景觀設計有待進一步優化,亟須提供一個親切、舒適的戶外活動空間[5]。

2 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部分老舊小區改造中,可能存在重住宅新建,輕改造維修的觀念,居住空間的功能有待完善、質量有待提升。部分老舊小區在改造中被拆除,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同時,亦削弱了老舊小區原有的歷史根源及風土人情[6]。因此,對居住區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滿足老舊小區的改造需求。

2.1 歷史文化修復方面

部分老舊小區改造停留在對空間環境的修補上,對歷史文化的修復較少提及,面臨著與歷史文化融合程度不足的問題,導致老舊小區改造的歷史文化修復發展較慢。對此,應采取原位保護性修繕措施,保留其建筑格局、空間肌理,還原地貌、環境以及人文景觀,做到改舊如舊,提升整體歷史文化形象,以便合理進行景觀改造。

2.2 專業理念實踐方面

部分老舊小區更新景觀改造進程中,理論依據支撐不夠,依靠多年的實踐經驗進行改造。實踐中,園林景觀設計應當立足當地文化、自然、公共服務和健康的理論與實踐模式,以“文化式”的景觀園林設計進行更新改造[7]。

2.3 維護管理方面

老舊小區景觀改造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專業人才的參與度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適老化改造發展的步伐。部分老舊小區主要功能缺失、公共服務設施缺少,缺乏有效的維護,無法完全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3 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改造策略分析

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致力于緩解城市發展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之間的矛盾。有效改善城市中老舊社區空間環境狀況,塑造特色社區空間,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根據自然條件、人文特色、經濟狀況和社會文化等因素,制定適合的方案和策略[8]。

3.1 建立協同更新機制

3.1.1 制定相關政策針對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改造,建立相關機構協同聯動的模式,從制度設計、資金支持、空間支撐和服務供給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和持續更新的高效治理。

3.1.2 建立平臺支撐搭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建設運營平臺,引入相關企業和社區共同參與。借鑒成功改造經驗,基于居民意見,引入PPP 模式,以構建資源共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和全程協作的關系[9],建立政策扶持、企業投資共建和居民參與受益的共贏方式。

3.1.3 創新景觀改造機制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改造過程中,集體實施較難達成,因此,創新總體設計的制定尤為重要,以實現良性發展的政策協調機制[10]。首先,構建社區協同共治共享機制,以管理部門為核心,帶動社區居民,建立共建、共管、共治和共享的社區協同自治平臺。其次,建立多部門聯動的景觀改造機制,強化各機構間政策的協同,加快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改造更新項目盡快落地。最后,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從醫療、社會和行政等多方面進行整合,并實施經營服務,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3.1.4 構建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擴大老舊小區景觀適老化改造專項政策覆蓋,補貼老舊小區適老化更新建設,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依托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運營平臺,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各利益方的權利,以此形成多方共同督促、激勵和約束的機制。

3.2 優化住宅環境

3.2.1 空間景觀結構優化在尊重室內原有空間景觀結構的基礎上,豐富室內空間的景觀功能,增加臥室、客廳和衛生間等空間通行的便捷性,對于家庭中行動不便的老人,考慮輪椅的通行和回轉空間。為便于行走,盡量減少室內外地坪高差和各房間地面高差,通過鋪設防滑地磚、地板或地毯等方式,增加室內地面的景觀功能。

3.2.2 燈光及設施改造暖光源有利于穩定居住者的心理狀況,安裝可調燈光有益于人體身心健康。使用防觸電按鈕、電源插頭等保障用電安全;室內空間安裝夜間地燈,以提高夜間活動的安全性。同時,部分家庭可設計符合老年人的設施,如行走扶手、不同規格的座椅和助浴助廁裝置等,在衛生間和廚房等私人空間設置固定報警裝置,提供安全警報功能。

3.2.3 節能景觀改造節能改造的范圍主要涉及建筑外墻、屋面、門窗、陽臺和樓底層等部分,通過墻體保溫、外窗更換以及節能陽臺打造等措施,減少室內溫度的波動,使其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下。

3.2.4 公共交通空間景觀改造住宅單元入戶空間和公共交通空間的改造是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的重點之一。單元入戶空間處應安裝無障礙坡道,方便輪椅通行。在有條件加裝電梯的小區,可采用外掛電梯或座椅電梯的形式進行改造,同時,電梯內部可以設置扶手、防夾和地面防滑等裝置,電梯和轎廂要有足夠的空間,確保輪椅和急救擔架能順利進出。在不具備增設電梯的住宅,其樓梯踏步應盡量平緩,每級踏步不高于0.15 m,同時,在樓梯回轉處融入暫歇理念,將入戶平臺處的轉折扶手設計成可供休息的座椅;在靠墻的一側安裝扶手,便于抓握,保障安全;在樓梯踏步前緣設置防滑凹槽,增加梯段防滑性;增加樓梯間窗戶,增加自然采光量和通風量;設置聲控照明燈具或靠墻一側嵌入感應式踢腳燈等,便于夜間出行。

3.3 更新景觀空間

3.3.1 建設共享空間老舊小區戶外公共空間應以滿足不同年齡人群行為需求特征進行設計,實踐中,老舊小區戶外活動空間建設應圍繞各年齡人群開展。通過營造老幼咸宜的代際共享空間,豐富老舊小區的兒童游戲功能,同時,要考慮老年人無障礙通行和活動的便宜性[2]。利用下沉、抬高等地形處理形式,營造良好的空間層次感;劃分多層級的空間領域,既提供休息空間,又兼顧兒童活動,形成共用、共享的復合空間,強化不同年齡段居民的歸屬感。

3.3.2 設置微空間在道路兩側和建筑周邊增設微空間,依據不同活動的特征,在道路交通量不大的區域開辟小尺寸休息空間,放置休息設施,并與綠化結合,滿足居民休息需求。在道路微空間設置時,可根據居民活動需求提供小體量的緩坡行走空間,地面做防護處理,邊緣設有休息平臺。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沿建筑周邊增設微空間能夠為其提供適宜的休息和活動空間,提高適老化設施的利用率。

3.3.3 建設景觀空間根據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完善綠地空間結構,優化休閑空間的功能復合性。對小區內的綠地進行植物景觀優化,增加空間生態效益。引入園藝療法和五感設計,開辟植物種植空間,設置高低不同的無障礙植物種植體驗區,以促進居民身心健康;利用五感設計,營造康體步道,景觀交互娛樂區,建立芳香植物園,增加植物景觀的療愈功能。充分挖掘閑置空間,采用多維鏈接的方式,開辟敞開、半敞開和私密等多種類型空間。在各類活動空間建設適老且無障礙的設施,增設帶有安全防護設施的健身器材,增鋪塑膠等安全柔軟的鋪裝,保障活動的安全性。利用顏色、聲音和燈光等強化景觀環境及標識系統的易識別性,設置照明燈帶,滿足居民活動和通行的需求。

3.3.4 構建智慧平臺構建智慧型適老化社區,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人工智能和遠程醫療等技術提高建筑設備和基礎設施的適老化,打造智慧型養老社區,全面提升社區適老化環境品質?;谥腔坩t療服務理念,在老舊小區公共服務區建立自助式健康采樣終端,形成檔案并上傳到健康大數據平臺?;诨ヂ摼W、北斗和GPS 系統等為老年人活動提供定位服務,在發生意外時可供家屬、物業和醫療中心快速定位,提供快速救治服務。

4 結語

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改造的基礎是保證居民生活安全感,深入居住空間的細節,打造具有生態性、趣味性的空間,為居民提供宜人、舒適的居住區環境。同時,塑造城市美妙的形象,達到改善居住環境、提供健康生態系統的目的;部分與整體相互協調,創建完整的景觀序列,最大限度地保護其獨有的文化底蘊。

綜上,本文重點分析了老舊小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方面提出了相關策略,包括建立協同更新機制,優化住宅環境,更新景觀空間等,為老舊小區改造實踐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老化景觀社區
延緩大腦老化,要怎樣吃
景觀別墅
社區大作戰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節能技術在開關電源老化測試中的應用
杜絕初春老化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