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之路

2024-04-27 22:07
連云港文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莫高窟敦煌

殷 礽

1

路過祁連山背面,冬日連雪的夜幕仿佛在不經意間降臨的,一抬頭天就暗了;而到了敦煌,雖已晚上9 點多,這里依然天色明亮。放眼望去四周,卻滿目蒼涼,生命的氣息越加微弱,高大起伏的沙丘了無生機。我無法想象,兩次出使西域的張騫,有著多么強大的內心,在一路飛沙走石、一路白骨森森,步步維艱中,究竟靠多么堅定的信仰,還有滿懷鐵骨錚錚的愛國情、矢志不渝的赤子心,才走出了這條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河西走廊”。

如果說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那么河西走廊是一條東西長約1000 公里的地理大通道,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便從這里穿越。這里幾乎匯集了所有你能想象的風景和人文,遼闊的祁連山草原、碧藍的青海湖湖水、純凈的天空之境茶卡鹽湖、巍峨連綿的玉珠峰雪山、荒涼浩瀚的大漠戈壁、神奇怪異的雅丹地貌、熱情似火的七彩丹霞、夕陽西下的沙漠駝隊。無數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游弋,眼前的一切仿佛變得高冷與遙不可及。我驀然發現,剖析五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真正的曝光點從來都不在偏安一隅的細膩南方,而是在廣袤的北方,北方安定,則中原興盛。從張掖到敦煌,一路向西尋訪絲路古跡。敦煌之路之所以華彩奪目,是由敦煌古城出發,向東北方向延伸,穿越青藏高原,經塔克拉瑪干沙漠,一直延至蒙古高原和俄羅斯地區,它將中國、新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和俄羅斯連接在一起;它也是中國在亞歐大陸橋的西連接點。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驅車從平原草地,翻過高山峻嶺,穿過起伏沙漠,艱辛跋涉的路途上,見證歷代王朝構筑帝國西部重要的疆土屏障,古城、館驛、長城、烽燧……我不能評判戰爭的對錯,因為它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撞與沖突,最終形成了敦煌的文化共融。因為文化共融,這里成了和平共處一方樂土。我的眼前仿佛看見了肝膽過人的漢武大帝,力排眾議促進了中西文化的對接,從東方將絲綢販賣至西方,將西方的奇珍異寶帶回東方。從這里,一隊隊駱駝商隊通過這條漫長的河西走廊,將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傳至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入我國。

這條光芒萬丈的商貿之路,便是今天所說的絲綢之路。昔日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今日飛機、火車呼嘯而過,打一個盹就到了目的地。絲路之上,我仿佛看見了漢朝大將李廣浴血奮戰的壯烈場面,殘酷的搏殺,堅忍的意志,震撼人心的兄弟情誼,讓人淚目。我的耳旁仿佛響起了唐朝詩人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歌聲。

來到敦煌,看到了雪。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我完全被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沙雪交融的美景震撼到了。我熱淚盈眶地緊握手里的這張十幾萬分之一比例的地圖。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像一只報曉的雄雞,敦煌也似小得難以尋覓。敦煌是坐落于我國西北的一座小城,沒有傲人的經濟指標,不是令人矚目的現代經濟版圖中耀眼的明珠,但對于喜歡文化的人來說,敦煌一定是此生要來的地方。

2

敦煌的景點,一定要從莫高窟說起。我在莫高窟的時候,聽見了莫高窟的憂傷,甚至聽見了流淚的聲音。我從細膩的南方而來,卻對北方有很深的情結,想要用很長的時間將偌大的北方走遍。

公元366 年,高僧樂僔途徑鳴沙山,忽見前方金光萬丈,狀如千佛,他停了下來,于是東麓斷崖前響起第一次開鑿聲。后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西夏、元等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莫高窟集各時期建筑、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成了規模巨大氣勢宏偉的佛門圣地。導游說:“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在16 窟北壁發現砌封于隱室中的從三國魏晉到北宋時期的經卷、文書、織繡和畫像等約5 萬余件文物。文書除漢文寫本外,栗特文、佉盧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寫本約占六分之一。文書內容有佛、道等教的宗教文書,還有文學作品、契約、賬冊、公文書函……”這就是20世紀,被一個普通的道士在偶然間發現的塵封千年的第17 窟“藏經洞”。

歲月變遷,時光流轉,莫高窟里有虔誠的吐蕃王子,有繁忙的粟特商人,有美艷的回鶻公主,有卑微的侍女,有耕作的農夫,也有嬉鬧的兒童,轉瞬千年,一個個美麗依舊。洞窟里的佛像、菩薩、羅漢等都是佛陀的化身,藏著的經書更是珍寶。一千多年來,它們在這里,保持著與世無爭的澄澈與寧靜。

在眾多的紛亂中,敦煌文化又何其幸運。雖然經歷了王莽之亂、三國紛爭、衣冠南渡、南北并立,但是遠離中原的敦煌,從未受到大范圍的破壞,反而由于遠離中原而成為世外桃源,避難而來的人們聚居在這里,獨享清平,創造出登峰造極的燦爛文化。

3

敦煌雖然只是一個彈丸之地,荒涼、粗狂、滄桑,與世隔絕,如果沒有現代交通工具,從莫高窟去一趟敦煌市區要走大半天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條件之艱苦,不言而喻。我望向遠方,心里默念著不知道從哪本書里看來的話,這里是千佛共度的地方,是藏著幾萬本經書的石洞,是沒有外來人涉足的地方,但凡愿意來這里的人們,都是喜歡文化,愿意靜下心來傾聽的。只有安靜的欣賞,才能壓制住內心的多種情緒,欣賞著巖壁上雕刻,跟著黃沙一起回到歷史中,尋找著教科書里的滿分配圖。來這里的人,會遇見佛陀,佛陀無相,幻化成了一棵草,一朵花,又或許就是壁畫上的樣子。也許,我們不在這里相見,而是在離開后的夢里。

敦煌的面積確實不大,卻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鍵點,不僅承載著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和特殊表達形態,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標本意義。我無法想象古人在這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吃住石窟,無悔無怨地雕刻出一幅幅驚天地泣鬼神的杰作,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夠完成。在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放棄大城市的優厚生活,來到戈壁灘,來到石窟洞里描摹褪色的畫像,研究這些稀世珍寶更深層次的精華之處。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蔽蚁?,那些研究人員寧愿住土房、喝咸水,還要在洞窟里臨摹壁畫、保護修復、研究文獻等,條件那么艱苦,也無悔無怨。

史葦湘和歐陽琳就是這樣專注臨摹四十余年,不知疲憊,只覺得敦煌有畫不完的美。李其瓊面對壁畫臨摹了一輩子,在她的丈夫——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孫儒僴眼里,“是光照千秋的敦煌藝術的偉大火炬點燃了她這盞心燈?!弊屗龔氖嶂p尾麻花辮的少女變成霜絲侵鬢的老人。北大畢業的樊錦詩24 歲時和同學到敦煌實習,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敦煌,和丈夫彭金章就像牛郎織女。直到孩子長大,彭金章舍棄一切來到了高處不勝寒的莫高窟,與她白首不相離。

直到今天,仍然有全國各地的青年來到敦煌工作。導游感慨地說:“在這中間,有的是情侶一同前來,有的則是來后結為夫妻,目前在職的一千多名員工當中,夫妻搭檔就有100 多對。就像彭金章說過:‘如果不是喜歡這里,我也不會來;如果不是喜歡這里,我來了也會走?!?/p>

我忽然想到了莫高窟第85 窟《報恩經變》的故事。印度波羅奈國太子善友為救濟眾生,入海赴龍宮求取如意寶珠,卻被弟弟惡友刺瞎雙眼,搶走寶珠。善友太子流落利師跋國,為王宮看守果園。撫琴彈奏,成了他唯一的排遣方式。一次偶然,利師跋國公主聽聞琴音,心生愛慕,不顧父王反對,與善友結為夫妻?;楹?,善友雙眼復明,攜公主返回波羅奈國,索回寶珠,救濟眾生。

這無意中投射出敦煌人的愛情信念:“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

我恍然開悟,一代代敦煌人堅守在莫高窟,正因為他們心無雜念勇往直前,才有了今天“千年敦煌重煥光”的模樣。

風凜凜,雪霏霏。我張開雙臂,看蒼茫大地,身心瞬間熱化,來這里走上一趟,才感覺到了心生敬畏人生無悔,身體的每個細胞,所有的血液,都變得熱烈又深沉起來。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人有信仰才有價值。

雪霽初晴,眺望天光云影,我往景點更深處走去。此時的下午,太陽的光芒照耀著神秘的地方,像極了天竺的佛光,照耀著善男信女的前路。此時的我,頭頂仿佛亮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路,忘記了塵世的憂愁。迢迢千里路,悠悠異鄉情。一千多年的時間,創造出來的莫高窟。我們不能忘了鑿空西域的張騫、璀璨敦煌開拓者樂尊。而我們更不能忘的,是這些為敦煌奉獻了一生的現代人,是他們,讓我們的荒涼大漠“活”了起來,開始流動,開始繁華,讓故事永遠流傳下去。

猜你喜歡
莫高窟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之行
亮麗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絕世敦煌
莫高窟西魏第288窟男窟主裝束及身份再探
莫高窟,走過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組合與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