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技術研究

2024-04-27 08:18王巖閆吉輝王俊趙為民楚翔
食品安全導刊·中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進出口

王巖 閆吉輝 王俊 趙為民 楚翔

摘 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內進出口貿易規模逐年擴大,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進出口罰沒食品主要是指在進出口環節被海關等執法部門查獲的違法食品,這些罰沒食品通常會涉及質量、標簽以及假冒偽劣等問題,一旦這些產品流入或者流出,則會對消費者的飲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而在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下,執法部門有權利罰沒這些問題食品,并具備銷毀罰沒食品的權利。為此,本文將對進出口罰沒食品類型展開分析,并論述進出口罰沒食品的銷毀技術,以期不斷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技術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scale of domestic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s been expanding year by year, and food safety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onfiscated food mainly refers to illegal food seized by customs and other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dur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process. These confiscated food items usually involve problems of quality, labelling and counterfeiting, once these products flow in or out, it will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food safety of consumers. In our laws and regulations,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have the right to confiscate these problem food, and have the right to destroy confiscated foo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types of imported and exported forfeited food, and discuss the destruction technology of imported and exported forfeited fo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Keywords: import and export; confiscate food; destroy technology

進出口食品在經歷了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序后,若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或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相關部門會對這些罰沒食品進行銷毀處理。在這個過程中,采用先進銷毀技術對于確保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以及資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進出口罰沒食品的銷毀技術,以期提高國內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1 進出口罰沒的食品種類

我國海關總署于2021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時在《辦法》中對食品產品進出口各方主體的法律責任進行分析,這為我國進出口食品罰沒等執法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食品安全事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因此食品在進出口環節必須做好審查管理,通過對于《辦法》的解讀能夠發現,我國對罰沒進出口食品的類型要求非常嚴格,且涉及罰沒進出口食品的種類較多,按照類型可以將罰沒進出口食品分為以下幾類。

1.1 質量不合格的進出口食品

受到生產工藝、生產原材料、產品儲存以及運輸等因素的影響,食品在進出口階段可能會出現質量問題,如食品微生物污染、重金屬超標以及添加劑濫用等情況,而這些質量問題顯然是不被我國市場所允許的,因此需要沒收帶有質量問題的食品,同時后期對這些質量問題食品進行銷毀。例如,遼寧大窯灣檢驗檢疫局在對來自韓國的進口食品進行質量檢測時,檢疫檢測人員發現“韓國電烤脆魚餅”食品存在明顯質量問題,尤其是食品中所使用的焦磷酸鈉、磷酸三鈉兩類添加劑與我國要求添加劑量明顯不符,并確定該批次食品屬于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因此執法部門對該批次商品進行沒收處理,并依法將這些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進行銷毀[1]。

1.2 標簽不規范的食品

①標簽不規范的食品多為進口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標簽不規范的食品時可能無法判斷商品信息,進而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影響。②標簽不規范的食品還會影響到食品市場的正常秩序,并間接影響到食品經營者的合法利益。③不規范的食品可能帶有質量問題,并影響到消費者的飲食健康。進出口食品標簽問題的原因較多,這些商品可能符合原生產國標簽要求,但進入本國市場后可能會出現與我國法律法規相悖的情況。此外,很多進口食品企業尚未掌握我國食品安全法規,所以無法按照我國要求設置出口食品的標簽。但是,我國對進口商品標簽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中規定,市場監管部門有權利沒收違法經營食品,同時在第一百二十九條中還規定進口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海關等部門能夠做出沒收、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

1.3 假冒偽劣食品

無論是在進口還是出口過程中,執法部門均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假冒偽劣食品問題。假冒偽劣進出口食品的特征比較明顯。①食品的包裝比較粗糙,如存在包裝印刷模糊、圖案粗糙等情況。食品生產人員并不知道我國以及出口國食品管理要求,因此在食品標識以及文字符號等方面也會出現與我國、出口國要求不符的情況。②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比較低廉。假冒偽劣產品通常會以低于正品指導價的價格進入流通環節。雖然價格低并不意味著質量差,但價格太低通常意味著這些食品成本較低,通常帶有質量問題[2]。③出口我國的假冒偽劣產品通常會缺乏漢語標簽和說明。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出口我國的商品必須帶有中文標簽,且在標簽內必須做好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生產國家等關鍵信息的標注。若進口食品缺乏這些信息,那么這些食品很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

1.4 被檢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食品

由于生產包裝或其他原因,進口的生鮮食品和冷凍海產品可能會受到有害微生物或病原體污染。尤其是冷凍食品,在冷凍狀態下,產品內部的有害微生物或病原體不容易被檢測到,一經食用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進口食品被檢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有證據表明能夠成為檢疫傳染病傳播媒介,且無法實施有效衛生處理的,在進出口檢疫環節中一經發現,必須進行退運或銷毀。

2 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原則

2.1 依法處理原則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有質量問題的進出口食品的處理方式包括退運、罰款以及沒收銷毀等。因此,在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過程中,執法部門首先應當依照我國法律確定問題食品的處理方式,并按照國家法律要求開展罰沒食品的銷毀工作。

2.2 環保原則

在傳統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過程中,很多部門會通過焚燒等技術展開處理,但是在焚燒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因此在綠色生態發展戰略支持下,在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過程中還需要遵循綠色生態處理原則,降低食品銷毀對空氣、水源和土地等造成的不利影響[3]。

2.3 安全可控原則

安全可控原則同樣強調罰沒食品銷毀的科學性。在問題食品銷毀過程中需要避免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以此降低對我國環境以及銷毀人員健康造成的影響。

2.4 公開透明原則

執法部門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開展進出口罰沒食品的銷毀工作,同時在銷毀過程中應當自覺接受其他部門或者社會公眾的監督,在食品銷毀環節主動公開問題產品的品種、銷毀數量、來源以及銷毀地點等信息。

3 罰沒食品銷毀程序

在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前,執法部門還應當詳細制定問題食品的銷毀程序。①執法部門要結合罰沒食品特性確定銷毀方案,并按照進出口罰沒食品的類型、總量以及性質等因素確定銷毀技術,明確罰沒食品銷毀負責人、銷毀時間以及銷毀地點等。②在銷毀前,負責人還應當做好銷毀食品的驗收工作,詳細比對銷毀產品數量以及類型,并按照銷毀方案規定應用合適的銷毀技術,同時執法部門還應當做好銷毀環節的監督管理工作,確保所有銷毀食品都能夠得到有效處理。③在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過程中還應當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很多地區在問題商品處理過程中會邀請消費者進行現場監督,因此負責人還需要確保銷毀現場的安全與秩序,避免在銷毀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此外,負責銷毀的人員應當穿戴專業設備,具備基本技術操作要領,并按照操作規程展開罰沒食品處理工作。④在銷毀完成后應當做好數據記錄工作。在歸檔記錄中應當包括銷毀罰沒食品種類、產地、銷毀地點、銷毀時間、銷毀技術以及銷毀數量等,同時監銷人員還需要在記錄中簽字,以此為后期查詢審計提供便利[4]。⑤在罰沒食品銷毀后還需要做好銷毀地點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在食品銷毀后應當清理現場環境,將廢棄物帶走,若采用焚燒、深埋等銷毀技術,在銷毀完成后還需要做好銷毀地污染情況評估工作,當出現污染情況后還需要采取相關措施治理。⑥在銷毀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時公開銷毀信息。除了要做好銷毀食品信息的公開以外,執法部門還應當將銷毀地點的生態環境信息進行公開,以此確保我國食品安全與社會公共利益。

4 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技術

4.1 高溫焚燒技術

高溫焚燒是進出口罰沒食品處理中最為常見的銷毀技術之一。傳統的問題食品的高溫焚燒多在室外露天環境下展開,但由于露天焚燒會產生大量煙塵、有害氣體,近些年室外露天焚燒逐漸被垃圾焚燒爐所取代。通過焚燒爐銷毀罰沒食品,能夠將食品內的有機質轉化成為二氧化碳、水以及其他有機質,同時通過高溫焚燒還能夠起到破壞食品病原體等微生物的效果。高溫焚燒技術的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處理技術比較環保,降低露天焚燒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②銷毀處理效率較高,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食品的銷毀工作。③高溫銷毀技術能夠實現資源的二次利用,如回收銷毀階段的熱量,并將其轉化為蒸汽或者電能等。

4.2 微生物降解技術

微生物降解技術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性完成罰沒食品的處理。罰沒食品經過微生物降解后,能夠將食品內的有機質轉化成為無毒或者低毒的小分子物質。微生物降解技術主要包括綠色生態、處理效果顯著且銷毀資源可以再利用等優勢。在微生物降解技術應用過程中,負責人應做到以下幾點。①負責人應先對將要銷毀的罰沒食品進行預處理。常見的預處理方式包括浸泡以及打碎等。通過預處理,能夠為微生物降解提供有利條件。②銷毀人員需要選擇合適的微生物菌劑,以此達到降解處理效果。③在銷毀過程中還需要控制好銷毀環境的溫度、濕度以及pH值等,提升銷毀效率[5]。

4.3 填埋處理技術

填埋處理技術就是直接將罰沒食品埋入地下的處理方式。填埋處理技術與微生物降解技術的原理相同,均是通過分解達到處理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均適合應用填埋處理技術。填埋處理食品應當確保不會對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危害。例如,被有害微生物污染或含有病原體的食品不適合進行填埋處理。此外,相關人員可以將填埋處理技術與覆蓋層技術聯合使用,以此避免出現發酵氣體泄漏以及污染擴散等問題。

4.4 資源化利用技術

資源化利用技術是將罰沒食品中的可回收資源進行提取和再利用。罰沒食品中的有機物質還可以被制作成生物降解塑料、生物燃料等,進而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5 結語

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技術的研究是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通過對現有技術進行總結,有助于指導實踐,提高罰沒食品的處理效果,確保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未來,進出口罰沒食品銷毀技術將繼續朝著綠色、高效、智能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并為我國食品安全事業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寧市軒,崔愛霞.南京開展罰沒食品藥品集中銷毀行動[J].中國食品工業,2022(5):47.

[2]陳曉瑩,李青山,李洪濤,等.維護食品安全建設美好鄉村[N].中國消費者報,2021-11-23(3).

[3]周宇揚,徐剛.罰沒食品依據和處理方法的探討[J].職業與健康,2004(2):53-54.

[4]王幼珠,楊華.露天焚燒銷毀罰沒假冒偽劣食品方式的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3(1):63-64.

[5]楊信廷,李瑞,李金輝,等.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業食品溯源研究進展[J/OL].食品科學:1-17[2024-0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40119.1643.022.html.

猜你喜歡
進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國化肥進出口雙雙下降
前兩個月我國化肥進出口量均減少
進出口經理人
《進出口經理人》征訂
三元復合肥進出口量為何均大幅增長
2018年3月化肥進出口統計
2018年2月化肥進出口統計
2018年3月化肥進出口統計
2017年9月化肥進出口統計
2017年1月化肥進出口統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