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維度矩陣式科普創作模式

2024-04-27 15:22趙佳
新閱讀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普圖書階段

趙佳

摘要:為了更好地滿足公眾對于自然災害、應急事件等突發事件的知識需求,制訂更為有效的科普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圖書入手,提出讀者閱讀差異性和表達形式差異性兩個維度,并以地震這種常見災害為例,分析探討雙維度矩陣式科普創作模式。同時,提出地震類型科普圖書應該具備的條件,以加強科普圖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關鍵詞:科普創作? 地震? 科學素養? 應對突發事件

在當前社會,公眾對自然災害、應急事件等突發事件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制訂更為有效的科普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知沒有止境,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蓖ㄟ^應急科普的宣傳,大眾可以更準確地了解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及應對方法,從而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

為充分發揮應急科普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進行宣傳和教育。其中,圖書和雜志等傳統傳播方式仍是主要途徑。一方面,圖書和雜志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內容系統、邏輯性強,且具有很強的傳播力,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另一方面,盡管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但它們仍存在一些缺點,如信息量過大、真偽優劣難以辨別、幾乎沒有深度閱讀等。因此,科普圖書仍然是向外界宣傳科學的重要載體[1],在傳遞科學知識、擴大科學影響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國,地震是一種發生頻率較高、造成危害較大的自然災害,因此地震科普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對于自然災害的應對有幫助,更在于它能夠提高社會對地震的認知和防范意識。本文以地震科普圖書為例,探討此類科普圖書的雙維度矩陣式科普創作模式。

針對讀者差異性進行精準科普創作

認知差異是指人們在處理信息、解決問題和形成決策時,由于個人或群體的經驗、知識、文化背景、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看法和認知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可以將人們對于知識的認知程度分為四種:入門、定義、拓展和前沿。

入門階段。由于剛剛接觸到這個領域,對于相關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還不是很清楚,需要從基礎知識開始,逐步引導他們進入科學的世界。兒童和青少年多處在這個階段,一些基礎的科普知識,如生物分類、地球科學等,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插圖,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豐富經驗的科普作家較為了解這一階段讀者對象的閱讀習慣,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具有生活化、趣味性的內容,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定義階段。在定義階段,人們對于某個知識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通過閱讀掌握了該領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對于該領域的核心知識點也有了清晰的認識。因此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難度,深入探討一些更為復雜的科學概念和現象。例如,青少年和成年人會傾向于選擇一些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科普文章或書籍,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對于這一階段的讀者對象,需要有相關背景經驗的科普作家或領域專家完成創作,為讀者提供高質量、權威性的信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

拓展階段。在拓展階段,人們開始嘗試去深入了解該領域的一些高級知識點,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他們已經開始嘗試去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因此需要提供更為詳細和專業的信息。例如,學生或專業人士,會選擇一些涉及工程、醫學、環境等領域的科普文章或書籍,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這些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最新技術。這一階段,領域專家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針對特定主題或領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確保圖書內容準確、完整、符合規范。

前沿階段。在前沿階段,人們對于知識領域的認知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對該領域的未來方向有所掌握。因此,需要由權威的專家團隊提供更為深入和專業的內容,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些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前沿動態,引導和促進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知識表達方式的差異與效果

知識的表達方式是多樣化的,根據其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描述型、穿插型和直觀型三種。

描述型表達。描述型表達是較為傳統的表達方式,通過文字敘述及表示說明性數據的表格、公式等形式展現。它具有清晰、準確、系統化的特點,能夠將知識內容以更加結構化、規范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習者。

穿插型表達。隨著圖書市場的不斷發展,大眾對于科普圖書的要求逐漸提高,不再只滿足于單一的描述型,而是出現了“圖配文”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稱它為“穿插型表達”。這種表達形式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讀者需求的多樣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出版業的發展和創新。穿插型表達方式既能夠滿足讀者對于快速獲取信息的需求,又能夠滿足讀者對于深入探討問題的需求??傊?,隨著圖書市場的不斷發展,穿插型表達的圖書已經成為一種受到讀者喜愛的發展趨勢。

直觀型表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大眾科普的低齡化發展趨勢,在穿插型表達的基礎上出現了直觀型表達。顧名思義,直觀型表達就是通過少量的文字、大量的圖片,甚至是視頻和增強現實(AR)動畫等形式,將知識內容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習者。它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雙維度矩陣式地震科普圖書創作模式

通過內容差異性和表達方式差異性兩個維度,對2018—2023年現有圖書市場中地震類圖書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矩陣式模型(如圖1)。

入門階段采用直觀型表達形式。在已經出版的地震類別圖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面向入門階段的圖書類型多為直觀型描述,其代表有《鼴鼠博士的地震探險》(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揭秘火山地震》(接力出版社)、《地震了,怎么辦?》(科學普及出版社)和《有脾氣的地球》(科學普及出版社)等?!洱B鼠博士的地震探險》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將地球內部特征表現,引人入勝;《揭秘火山地震》秉承了《看里面》系列的傳統風格,將知識點融入了翻頁設計;《地震了,怎么辦?》將增強現實(AR)技術運用于傳統紙質媒介,通過手機掃描畫面(非二維碼),即可展示生動的3D視頻;《有脾氣的地球》運用了繪畫、貼紙、翻頁、迷宮(如圖2)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地震知識,這些形式有助于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增加了讀者與圖書的互動性。這些書籍都是出版創新的杰出代表。

定義階段采用穿插型表達方式。針對處于定義階段的讀者,通常采用穿插型的描述方式。如《防震減災縱橫談》(科學普及出版社)、《地球探秘記》(科學普及出版社)等,它們雖然都是采用穿插型描述的表達形式,但考慮到處于定義階段的讀者存在不同年齡段的閱讀喜好,因此在寫作、圖片風格上進行了區分?!斗勒饻p災縱橫談》(科學普及出版社)面向成人大眾,采用了照片、示意圖等表現手法;《地球探秘記》面向青少年,則加入了大量風趣詼諧的漫畫,使閱讀過程更加輕松愉快。

拓展和前沿階段采用描述型表達方式。在拓展和前沿階段,由于讀者對象的閱讀穩定性與內容趨向性,多采用描述型描述,利用更加深入、細致的論述和分析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主題,配以能夠說明情況的示意圖及表格,以配合展示。如《地震成因與機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一書,由院士撰寫,知識內容的專業性更高,通過文字配合一些照片和建模圖來呈現知識,以視覺化的方式使讀者更加直觀地理解地震的成因和機制。

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的是,地震歷史數據記錄和分析工作也是常見的圖書內容。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國家之一,有文字記載的地震,可追溯到《竹書紀年》中記錄的4000年前發生的“泰山震”[2]。自那時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數據不斷積累,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以了解地震活動的歷史和模式。另外,對地震數據進行分析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發生的機制和規律,為未來的地震預測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有助于評估和改進現有的地震預警系統,提高其在預測和應對地震災害方面的準確性和效率。

地震類圖書應具備的條件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普圖書的出版與傳播肩負著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引導公眾理解科學的重要使命。因此,科普圖書的編寫與出版需要嚴格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合格的科普圖書需要具備的六個條件:政治性、科學性、客觀性、普適性、實時性、通俗性。

政治性。在編寫科普圖書的過程中,作者應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出版管理規定,確保圖書的內容不違反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同時,科普圖書還應該積極宣傳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以促進科學素質的提升。

科學性??破請D書的主要目的是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因此其內容必須符合科學原則,具有科學依據。在編寫科普圖書時,作者應該對所涉及的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引用權威的科學資料,避免出現偽科學和迷信的內容。

客觀性??破請D書的編寫應該以事實為依據,客觀地描述科學現象和事實,避免主觀臆斷和偏見。同時,科普圖書還應該盡可能地避免使用過于絕對或極端的詞匯,以免誤導讀者。

普適性??破請D書的受眾是廣大公眾,因此其內容應該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廣泛的興趣度。在編寫科普圖書時,作者應該考慮到不同年齡、文化背景和知識層次的讀者群體,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例子進行講解。

實時性。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科普圖書的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作者應該關注最新的科學發現和科技進展,及時更新圖書內容,以保證科普圖書的時效性和新鮮感。

通俗性??破請D書的主要目的是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因此其語言應該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于專業化和晦澀難懂的術語。作者應該盡可能地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科學概念和原理,以便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和接受。

方法性和示范性。作為地震類圖書,除了上述條件,還需要特別關注方法性和示范性[3]。這類圖書應該向讀者介紹最基本的應急科普知識、自救互救的方法,通過具體的實例和實踐操作來引導讀者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此外,地震類圖書還可以通過形象的圖表和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來增強讀者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出版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出版業需要不斷創新,開發出更加符合讀者需求的圖書類型,不斷提高圖書的質量和水平,以滿足讀者的期望。本文提出雙維度矩陣型創作模式,真正做到以讀者為中心,針對不同讀者的認知差異性,制定精準的創作內容,并采用適當的表達方式,創作出符合條件的優秀且具有吸引力的科普作品,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為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朝輝. 科學融合傳統文化 雙輪驅動科普出版:科普圖書是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J]. 采寫編, 2023(1).

[2]何如琴. 地震科學的發展及其圖書資料的分類[J]. 國際地震動態, 1999(5).

[3]本刊編輯部. 融媒體時代應急科普作品如何創作與傳播[J]. 湖北應急管理, 2023(11).

猜你喜歡
科普圖書階段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圖書推薦
科普達人養成記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歡迎來到圖書借閱角
班里有個圖書角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大熱的O2O三個階段,你在哪?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