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密度秤

2024-04-28 01:17張軍
科學大眾(中學) 2024年5期
關鍵詞:密集中子質子

張軍

密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密度的測量也是初中物理學習中的難點。今天給大家剖析一下到底什么是密度,順便用身邊器材做兩個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

什么是密度

在談物理上的密度概念之前,我們先來分析生活中的幾個案例。

在兩條等長的堤壩上分別等距離地栽樹,怎么判斷哪條堤壩上樹的密集程度比較大呢?好辦!方法一,堤壩等長,當然是棵數多的,樹木密集程度大。方法二,都連續數10棵樹,所占堤壩長度短的,樹木密集程度大。方法三,不看整個堤壩,只選取一段等長的堤壩,棵數多的,樹木密集程度大。方法一和方法三的思路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相同長度比棵數;方法二,則是相同棵數比長度。

兩塊大小不一的田地,均勻地種著玉米,哪塊田的玉米密集程度大呢?方法一,取相同的土地面積,株數多的,玉米密集程度大。方法二,取相同的玉米株數,占地面積少的,玉米密集程度大。方法一是相同面積比株數,方法二是相同株數比面積。

在平時與春運時,哪個時間段的火車站的人員密集程度大?當然是春運時。你是怎么得出結論的?春運時人員擁擠啊,擁擠就是密集程度大。如果沿用上面兩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同樣是相同人數比占地面積,或者是相同占地面積比人數。

“密度”反映的也是“密集程度”。物理課本上說“某種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之比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拔镔|”指的是構成物體的材料種類,比如同樣是鐵這種物質,可以做成小球、輪船、貨架等不同的物體。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某個具體物體的密度,比如小球的密度、輪胎的密度。根據定義可以知道,“密度”比較的是“質量分布的密集程度”——“密度大”的意思是“相等的空間體積內質量大”或“相同質量所占的空間體積小”(圖1)。

還能怎么理解呢?

我們知道,物體都是由大量分子構成的,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所以,一個物體的質量就是其內部所有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而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質量大約相等,約為一個電子質量的1 840 倍。因此,物體的質量主要是其內部質子與中子的質量。那么,“密度”就可以有另一種理解了,即物體內部質子與中子分布的平均密集程度,“密度大”的意思就是說物體或物質內部質子與中子比較“擁擠”。質子與中子肉眼不可見,通過“同樣大的空間數個數”的方法來判斷“擁擠程度”顯然不現實。但是,相同體積的空間內,質子與中子的個數多,則它們的質量也一定大。

以銅和鋁為例,銅原子比鋁原子略大。銅的原子核里,質子與中子總數大約為64個。而鋁的原子核里,質子與中子總數大約為27 個。相同體積的銅塊與鋁塊內,銅原子比鋁原子的個數多,這就相當于同樣的“房間”里,銅不但“人多”,而且都是“胖子”,當然更“擁擠”。

因為密度比的是“擁擠程度”,所以與單獨的質量或單獨的體積無關。密度由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決定,比如銅與鋁種類不同,密度也不同;比如水、水蒸氣、冰是同種物質,但是狀態不同,密度也不同(圖2)。當固體升華為氣體,或者液體汽化為氣體時,分子間距離在長、寬、高方向大約都變成原來的10 倍,故體積變成原來的1 000 倍,而質量不變,密度變成原來的約1/1 000,由原來的“人口密集”變成“地廣人稀”了。

密度還與溫度和壓強有關。溫度變化了,質量不變,但是體積會變化,因為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變化了,分子間距離變化了。壓入氧氣罐的氧氣越多(壓強變大),罐內的氧氣密度顯然就越大。通常,我們認為物體在水下不同深度處所受的浮力相等,因為水的密度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但是,實際上,隨著深度增加,水的密度是增大的,因為所受的壓強變大了。

液體密度的測量

密度測量通常采用間接測量的方法,即分別測出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然后計算出密度值。

對液體而言,用密度計可以直接讀出密度值。密度計可以自制:取一根白色粗吸管,將底端封閉,在吸管內灌入適量的鐵珠或玻璃珠等,保證吸管可以直立漂浮在液面上。漂浮在水面時,吸管在水下部分的長度為h(圖3)。漂浮在另一液面時,吸管在液面下部分的長度為h′(圖4)。因為漂浮,兩次的浮力都與吸管的重力平衡,因此相等,由ρ水V排水g=ρ液V排液g,得到ρ水h=ρ液h′。吸管在水面的位置可以標記為1.0g/cm3,則0.75h位置可以標為1.33 g/cm3,在1.25h處應標為0.8 g/cm3(圖5)。大家就明白了,這個密度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而且越往上,數值越小。思考一下,如果想讓刻度均勻,密度計應該設計成什么樣子?

制作密度秤

利用水的密度,我們還可以做個密度秤。

找個塑料燒杯或者量米的量杯,在杯口邊緣均勻地鉆3個孔,系上尼龍線。找根細竹竿,在適當位置鉆兩個孔??拷它c的孔用來懸掛量杯,靠近中部的孔用來穿過提紐。如果孔比較小,尼龍線難以穿過,可以用對折的細鐵絲把線拉過去(圖6)。找小塑料瓶或者其他容器,在里面裝入沙子、米粒等,調節內容物的量,用來制作質量適中的秤砣。

密度秤的本質是一個杠桿。當量杯是空的時,秤砣懸掛在B點,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圖7),此時有m杯l1=m砣l2。當量杯里盛上一定體積的水時,秤砣懸掛在C點,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圖8),此時有(m杯+m水)l1=m砣(l2+l)。經過計算,得到m水l1=m砣l。

當量杯里盛上等體積的另一種液體時,秤砣懸掛在D點,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圖9),此時有(m杯+m液)l1=m砣(l2+l′)。經過計算,得到m液l1=m砣l′。與m水l1=m砣l相比,得到(m液/m水)=( l′/l),因為液體和水的體積相等,故(ρ液/ρ水)=( l′/l),或者ρ液=( l′/l) ρ水,l與ρ水定值,ρ液與l′成正比。也就是說,秤桿上的刻度是均勻的。C 點刻度為1.0g/cm3,將B、C之間的長度等分為10 格, 每一格都是0.1g/cm3,這種劃分刻度方法同樣適用于C 點外側。這樣,一個密度秤就做好了。若將B、C 之間的長度等分為20 格,每一格就是0.05g/cm3,這樣分度值更小,精確度就提高了。

為了讓刻度分布合理,量杯里液體的體積、懸點O 的位置、秤砣的質量必須安排合理,需要多次測試,最終保證C 點兩側都有足夠的空間來標記刻度。由于常見液體的密度在0.7 g/cm3與1.4 g/cm3之間,故B、C 之間的秤桿長度要大于C 點外側的長度。

現在,配置一杯鹽水,先用量杯與天平配合,分別測出鹽水的質量和體積,計算出密度;再用密度秤直接稱量,讀出密度值,看兩者相差多大。這樣,你就可以簡單評估一下密度秤的準確性了(圖10)。

(責任編輯:白玉磊)

猜你喜歡
密集中子質子
耕地保護政策密集出臺
密集恐懼癥
質子束放療在腫瘤中的研究新進展
3D打印抗中子輻照鋼研究取得新進展
基于5G超密集組網的規劃與設計
淺談質子守恒
基于PLC控制的中子束窗更換維護系統開發與研究
DORT 程序進行RPV 中子注量率計算的可靠性驗證
歐盟等一大波家電新標準密集來襲
“質子”號一箭發雙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