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研究*

2024-04-28 15:15陳建康
教書育人 2024年6期
關鍵詞:職業院校基地勞動

陳建康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工學院)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同年7 月,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著眼于落地落實,繪制了一份全學段勞動教育推進路線圖,各省市出臺了相應方案。貴州省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要求在課程教學、校內活動、家庭生活、社會實踐中,全面融入和開展勞動教育。學界有關勞動教育的研究很多,本文立足職業院校實際,對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背景、現狀及路徑展開研究。

一、勞動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靈魂

恩格斯認為,勞動是整個人類社會生活的第一基本條件。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職業院校來說具有極其特殊的價值,深刻認識勞動教育的意義,準確定位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目標,統籌規劃實習實訓基地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抓手。

(一)勞動教育是人的全面教育的組成部分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事業的目標任務,“五育并舉”、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關于勞動教育的概念很早就有學者給予過界定,如顧明遠、王煥勛等,盡管切入點有異,但都比較一致地認為勞動教育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全面成長所開展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及勞動技能的教育和訓練?!兑庖姟访鞔_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腦并用。筆者認為,勞動教育是以培養學生正確勞動觀念、端正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習慣、增長勞動技能、激發勞動創造精神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是教育的重要實踐形式。

(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特殊性

職業教育實踐性強,教育教學全過程離不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與勞動教育的關聯度高、相融性強,相比其他教育更有明顯的協同性、互通性和共享性優勢。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特殊性是由職業教育的特性決定的?!耙泽w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原則,“腦體并用”“實踐體驗”正是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基本手段。如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茶葉生產與加工的理論知識、工作任務,還要進入茶場、生產車間、休閑茶藝等場所(景),驗證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體驗生產勞動過程,感悟專業文化的魅力;汽車維修專業,主要課堂在車間;醫學生必須進入臨床實習。這種在田間地頭、廠房車間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就是手腦并用的勞動過程。由此可以歸結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具有與專業教育目標協同、與專業教育功能互通、與專業教育資源共享等特性,這也正是職業院校實施勞動教育的優勢所在。

(三)勞動實踐教育基地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

勞動教育的特性是實踐性,需要具有一定承載能力的實踐教育基地支持。這些基地對于職業院校來講,既可能是能夠滿足一定數量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所需的適量勞動任務的要求專門的勞動體驗基地,也可以是校內外專業實習實訓場地、大學生活動中心、校史館、圖書館、還可以是校內公益服務崗位或社區志愿服務場所,如養老院、福利院、社區村落等。這些能實施勞動體驗和勞動教育的場所,均能支持勞動教育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

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勞動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教育部出臺指導意見,各級各類學校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勞動教育得到重視。但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即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顯得滯后,滿足不了勞動教育多樣化需要。為了客觀的了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現狀,課題組對本校部分師生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答卷419 份,其中教師10 份,學生409 份(高職生407 人,中職生2 人),數據呈現如下。

對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認知上:認為很必要的154 人,占比36.75%;認為必要的218 人,占比52.03%;認為不必要的25 人,占比5.97;認為無所謂的22 人,占比5.25%。對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的評價上:認為很好的145 人,占比34.61%;認為好的188 人,占比44.87%;認為一般的82 人,占比19.57;認為差的4 人,占比0.95%。對學校組織或個人參加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上:認為通過教學課堂實施的71 人,占比16.95%;認為通過主題班會實施的164 人,占比39.14%;認為通過實踐活動開展的144人,占比34.37%;認為通過其他形式開展的40 人,占比9.55%。對學校勞動教育的載體的評判上:認為很多的126 人,占比30.07%;認為較多的167 人,占比39.86%;認為一般的119 人,占比28.04%;認為很少的7 人,占比1.67%。對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方式上:很滿意的110 人,占比26.25%;滿意的203人,占比48.45%;一般的99 人,占比23.63%;不滿意的7 人,占比1.67%。在對職業院校與其他學校勞動教育有無差別的認知上 :認為有差別的247 人,占比58.95%;無差別的172 人,占比41.05%。

對勞動課與專業課的關系的認識上 :認為很密切的108 人,占比25.78%;認為密切的131 人,占比31.26%;認為有一定關系的155 人,占比36.99%;認為沒有關系的25 人,占比5.97%。認為自己最喜歡的勞動教育方式是:理論課57 人,占比13.06%;主題班會79 人,占比18.85%;勞動體驗235 人,占比56.09%;其他48 人,占比11.46%。認為自己最喜歡的勞動教育場景是:教室51 人,占比12.17%;實習實訓場所123 人,占比29.36%;校園活動111 人,占比26.49%;志愿服務102 人,占比24.34%;其他32 人,占比7.64%。對勞動成績的評定方式的看法是:很滿意109 人,占比26.01%;滿意217 人,占比51.79%;比較滿意82 人,占比19.57%;不滿意11 人,占比2.63%。個人組織或參加較多的勞動教育是:義務勞動279 人,占比66.59%;勤工儉學223人,占比53.22%;志愿服務278 人,占比66.35%;技能訓練202 人,占比48.21%;社團活動234 人,占比55.85%;其他99 人,占比23.63%。認為可以作為勞動教育載體的場景或活動是:實驗室196 人,占比46.78%;實訓基地264 人,占比63.01%;學生活動326 人,占比77.08%;技能比賽259 人,占比61.81%;社會實踐314 人,占比74.94%;勤工儉學崗226 人,占比53.94%。在勞動教育師資組成上認為可以包括的成分有:輔導員的287 人,占比68.05%;專業教師的300 人,占比71.6%;實習指導老師的288 人,占比68.74%;后勤管理人員239 人,占比57.04%;社團活動組織者283 人,占比67.54%;實踐活動組織者294 人,占比70.17%;其他101 人,占比24.11%。認為學生勞動成績的評價應該綜合的內容有:勞動態度351 人,占比83.77%;勞動表現367人,占比87.59%;勞動技能345 人,占比82.34%;勞動成效318 人,占比75.89%;其他101 人,占比24.11%。認為勞動成績評定可以納入的課程:專業課240 人,占比57.28%;思政課259 人,占比61.81%;技能成績289 人,占比68.97%;操行成績282 人,占比67.03%;認為不能納入任何其他成績的80 人,占比19.09%。認為職業院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與專業、課程、實習實訓基地、師資及其他建設的關聯度上 :認為與專業建設相關的300 人,占比71.06%;與課程建設相關的316 人,占比75.42%;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相關的322 人,占比76.85%;與師資隊伍建設相關的230 人,占比54.89%;與其他相關的113 人,占比26.97%。

從問卷統計結果分析來看,廣大師生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認知和期盼:

一是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必要性的贊同率很高,勞動教育是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義。二是廣大學生最喜歡的勞動教育形式是勞動體驗,但目前學校以主題班會開展勞動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勞動教育主要由輔導員、班主任組織實施。三是認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密切相關性,專業教育首先是勞動教育,職業院校聚集著各種教育載體,如實驗室、實訓基地、技能比賽、勤工儉學崗等,可實現勞動教育和專業教育高度融合。四是認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構成更為多元,專業教師、實習指導老師、后勤管理人員等校內外人員都可能成為組織實施勞動教育的師資力量,職業院?,F代學徒制、師帶徒是實施勞動教育的新路徑。五是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成績評定更為靈活,除了勞動態度、勞動表現外,技能訓練、技能成績也可納入綜合評定,并可與思政理論課成績、專業課、操行成績等掛鉤。這些認知對深化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在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基地建設上的感知上,也印證出一些突出的問題: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兩張皮,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評各的分,導致學生對勞動教育的參與度降低;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滯后,校內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很多現成或潛在的勞動教育載體、平臺沒有整合,難以滿足勞動教育的需要,教育載體受限、教育成效受影響;勞動成績評定方式單一、積極導向作用不明顯。

歸納起來,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總體現狀是:

第一,勞動實踐基地建設重視不夠?!兑庖姟钒l布以來,職業院校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了勞動課程,規定了必修課時,但尚未建立包含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勞動實踐基地、課程考核等方面的體系。調研發現,很多學校沒有勞動實踐教育基地,或只是在某個實訓場所掛個牌子,勞動教育的牽頭部門是學工部門,勞動課交由輔導員或班主任承擔,在教室里開展,在主題班會上灌輸,既沒動手,也沒流汗,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僅停留在概念上、認識上,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成為“一粗一細、一長一短”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第二,勞動實踐教育資源利用不足。職業院校教學實踐基地往往只為教學提供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和承擔部分教師和教師的技術競賽或技術評定工作,其功能僅服務師生的專業學習和技能提升,實習實訓基地定位與新時代職業教育目標任務不相宜。實習實訓基地對外開放程度不夠,大部分的實訓中心仍然是以本校的學生來進行實際的教育,除了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之外,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關閉的,場所和裝備的利用率很低,沒有發揮輻射周邊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作用,社會價值開發不足。

第三,勞動實踐基地建設缺乏統籌。隨著職業教育改革深化和“1+X”證書制度的推行,國家和省市通過各種項目撬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如國家“雙高計劃建設”“技能貴州”,職業院校也加大了實訓中心的建設投入,但在項目建設中對專業教育和勞動教育的統籌不夠,功能定位單一。與此同時,學校其他基礎設施、學生服務中心、活動中心等建設也只從單方面功能去設計和建設。缺乏統籌的建設既造成浪費,又導致資源不足。

三、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考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職業院?!爸攸c結合專業特點,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眲趧咏逃龑嵺`基地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職業院校要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結合人才培養需要,推進實習實訓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一體化建設,積極拓展校內外教學基地教育功能,構建勞動教育工作體系,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

(一)全員育人,推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與實習實訓基地一體化建設

職業教育是一種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為市場提供高水平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類型。既要遵循教育的規律,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又要體現類型的特點,貼近職業,服務就業?!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調,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不少于6 個月,鼓勵職業院校建設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內實訓基地,提升重點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這既為職業院校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指明了方向,也使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擁有廣泛的平臺,更具實施的可能,更貼近專業、貼近職業、貼近崗位要求。

賦予實習實訓基地勞動教育功能是職業院校落實勞動教育的獨特優勢。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企業內實訓基地建設和公共實訓平臺建設,形成從專業建設、校內實訓、頂崗實習到勞動鍛煉的高水平多級實習實訓網絡構建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之一。借助專業技能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勞動的同時實現勞動教育和技能實踐操作的結合。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要全面統籌、科學規劃,依托行業、企業、相關部門,整合各個方面的資源為我所用。這不僅可以實現基地功能發掘應用多元化,也能節省經費投入、實現利益最大化。提升實習實訓基地利用率、加強教師實踐指導,全員參與學生教育,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得到保障,勞動觀念得到強化,勞動習慣得以養成,勞動品質受到塑造。

(二)全過程育人,推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一體化建設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前提下,要把勞動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培養擺到重要的位置,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技高為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使每個大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使每個家庭經濟狀況得以持續改善。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是衡量學校人才培養水平高低的一個標準,就學校而言,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還需要進行創業的指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組織創業技能大賽、舉辦創業就業專題講座,這些都是職業院校常用的創業教育輔導。盡管形式多樣,但基本停留在觀念上的引導。更高層面是要在校園里開設大學生創業孵化空間,大到支持學生建工作室、作坊室,承包單項業務,小到設立校園“跳蚤市場”,拿出真金白銀幫助學生去大膽嘗試、適應社會、自力更生、手腦并用,這樣的創新創業過程性指導服務才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

職業院校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統籌規劃,場地共建,項目共立,師資共用。很多高職院校在校內開辟的“創業一條街”,鼓勵學生嘗試創業,體驗勞動艱辛,積累實踐經驗。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落地,既能為大學生提供多品種、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成長服務,也能使勞動教育更具體、更生動。在勞動實踐中實現對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創業精神的培養,同時參與勞動活動中所獲取的創業成果還會對學生產生激勵,構建一種良性循環的教育模式。

(三)全方位育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與大學生活動中心一體化建設

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僅需要高質量的“第一課堂”,還需要高品質的“第二課堂”和多維度的“第三課堂”。以大學生活動中心為總平臺、校園文化活動為主線條的“第二課堂”是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大課堂。推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與大學生活動中心一體化建設,促進勞動實踐教育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校園文化活動或者校內社團組織來開展勞動教育,讓勞動實踐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深化學生對職業活動的正確認識,強化他們良好勞動品質和觀念的養成。職業院校大學生活動中心是大學生校園活動的“集散地”,是覆蓋面最廣的平臺,幾乎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了不同社團。很多社團與勞動十分緊密,如銅仁職院的綠藝協會、同心養殖協會、青年勵志創業社、愛心助老協會、圖書管理協會等,這些社團組織就是典型勞動教育平臺。學校要大力支持學生社團的建設,把大學生活動中心建設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一體化推進,建好“第二課堂”,全方位服務學生全面發展。

職業院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的高度重視,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要通過統籌規劃一體化建設,要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要積極打造平臺載體,要增強社會服務職能,才能真正發揮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職業院校基地勞動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我的基地我的連
熱愛勞動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