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發展食用菌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

2024-04-28 04:18韓建東宮志遠高霞王慶華
農業知識 2024年4期
關鍵詞:循環農業食用菌山東省

韓建東 宮志遠 高霞 王慶華

作者簡介:韓建東,研究員,主要從事食用菌高效生產技術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20);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2022TSGC1180)。

摘 要:在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中農林廢棄物的資源化、高值化利用是關鍵核心問題。發展食用菌產業能夠使農林廢棄物得到整體、高效、循環、再生利用,在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山東省是食用菌生產大省,食用菌產業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綜述了山東省發展食用菌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

關鍵詞:山東??;食用菌;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食用菌是繼植物性、動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類食品“菌物食品”,被國際公認為是最理想的蛋白質和組合營養物來源之一,每噸食用菌干品含有19%~40%的蛋白質,推廣食用菌栽培可以增加優質蛋白供給[1]。而且食用菌菌渣可以用于生產有機肥改良土壤,加工成作物栽培基質,還可用于飼料發展畜牧業等[2]。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基質主要是秸稈、果樹枝條等農林廢棄物。因此,發展食用菌產業是實現農林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發展低碳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根據山東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3]和生產調研,總結形成以下三種主要生產模式。

1 “農—菌—林”生產模式

山東省是林業產業大省,全省森林面積持續增長,森林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各地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路子,全省林業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形成了多種林業特色優勢產業。林下生產食用菌模式可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和林業資源,利用農林廢棄物生產食用菌,生產結束后的菌渣又可以作為樹木的有機肥料,實現以林養菌、以菌促林,是非常具有推廣價值的立體復合經營模式。林下食用菌產業也是“兩山理念”的良好延續,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發展的優質產業。近年來,山東省各地陸續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實現了林下大球蓋菇、羊肚菌、灰樹花、靈芝、黑木耳、香菇等高效種植,形成了“農—菌—林”循環利用模式,在濟寧、臨沂、菏澤、青島、東營等地推廣實施,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走出了具有山東特點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徑。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創新團隊積極推廣發展“林下經濟”,用科技引領充分利用林下閑置空地種植大球蓋菇等食用菌,發展“農林廢棄物—林下菌菇生產—菌渣有機肥還林”的循環模式,走出了一條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林下種植大球蓋菇,每畝林地有效栽培面積在300m2左右,出菇期3個月,每平方米可產鮮菇5~8kg,新增產值60~100元,生產結束后的菌渣用作有機肥還田還林,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

2? “農—菌—糧/菜”生產模式

2.1 “農林廢棄物—食用菌—菌渣有機肥—糧/菜種植”模式

目前農業生產中化肥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危害著生態環境平衡和人類健康。利用農林廢棄物生產食用菌后產生的菌渣中有機質含量高,各種速效性養分齊全,可作為一種化學肥料代替品的有機肥料。食用菌菌渣還田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能降低農田化肥使用量,延伸食用菌產業鏈,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推動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利用食用菌菌渣生產優質有機肥用于農作物,發展“農林廢棄物—食用菌—有機肥—糧食/蔬菜”模式是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一條有效途徑。山東省發布的生態循環農業十種模式,其中秸稈基料化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是以秸稈、果木枝為基料,進行食用菌工廠化栽培,菌渣和廢料棒用于有機肥生產。

鄒城市是全國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之一,食用菌種植面積近2500萬平方米,該市把豐富的秸稈資源與發展食用菌產業結合起來,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秸稈經濟”已成為鄒城市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了農機經營主體與食用菌產業等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為鄒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農業新動能[4]。山東世紀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鄒城市一家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企業,該公司利用小麥秸稈等農作物秸稈生產雙孢菇,每年消耗的小麥秸稈達5萬噸,去除各種成本,1噸小麥秸稈經過轉化的附加值是5000元左右。生產后的雙孢菇菌渣用于生產肥料,每年產生有機肥5萬噸,創造了“農作物秸稈—食用菌栽培—菌渣生物有機肥—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循環經濟新模式。

2.2 菌菜或菌糧輪作模式

菌菜或菌糧輪作是根據食用菌和蔬菜、糧食作物季節性生產的特點,充分利用休閑的土地、時間進行周期性的輪作,達到周年增產增收,并通過菌渣還田,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的目的。

濟南市歷城區積極探索草莓與食用菌兩個產業高效輪作與高質量發展模式,探索出傳統草莓產業與新興食用菌產業輪作的生態、循環、高效現代農業模式,根據不同需求分兩種種植模式,一種是換茬輪作,當年栽培食用菌后翌年栽培草莓;另一種是“連作+輪作”,每年四月底草莓結束后食用菌投料,至八月底采菇結束,接著定植草莓,實現兩個產業相互促進、有益補充。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實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創新實施“兩菌一菜”種植模式,充分利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進行“長根菇+葉類菜+羊肚菌”的高效種植,通過菌菜輪作,大幅提高了棚室的生產效益,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了村級增收、村民致富,推動產業興旺,邁出了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

3? “農—菌—牧”生產模式

這種模式是將農林廢棄物用作培養食用菌的原料,栽培食用菌的菌渣可作為禽畜飼料或發酵床墊料,發展養殖業,禽畜糞便既可以作為作物有機肥料,也可以與農作物的秸稈復配作為食用菌的原料,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鄒城市培植了友和、友碩、友泓、福禾、世紀智慧、常生源、利馬、恒信等20多家工廠化、智能化食用菌企業,年產鮮菇近40萬噸,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現代高效、綠色、循環農業發展的典范。工廠化食用菌生產過后產生的菌渣質量好,無污染、養分含量高,有收購商與企業簽訂菌渣承包協議,以每噸80~120元的價格收購菌渣用于牲畜飼料的生產,形成了完整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成功創建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級農高區及省級現代產業園。

參考文獻

[1] 李玉.食用菌在構建糧食安全大格局中的作用—踐行“大食物觀”探討食用菌產業發展途徑主題報告[J].菌物研究,2022,20(3):157-159.

[2] 宮志遠,韓建東,楊鵬.食用菌菌渣循環再利用途徑[J].食藥用菌,2020,28(1):9-16.

[3] 王玉晶,張化楠.山東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5):93-96.

[4] 王軍,田婧,孔麗娟.鄒城市食用菌產業鏈的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果菜,2023,43(6):81-84.

猜你喜歡
循環農業食用菌山東省
山東省交通運輸研究會正式成立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眷 戀
——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之歌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下)
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山東省即墨市
黑龍江省農墾發展循環農業效率評價
食用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