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資產結構優化

2024-04-29 13:39吳海珊
證券市場周刊 2024年14期
關鍵詞:息差凈收入利息

吳海珊

編者按

截至4月8日,已經有21家A股上市銀行發布了2023年年報,市值總和約占A股銀行市值的87%。A股42家銀行股中,6家國有大行財報已全數發布,9家全國性股份銀行中7家銀行發布了財報,27家城農商行中有8家發布了財報。

在披露年報的銀行股中,絕大多數銀行凈利潤維持正增長。其中六大國有行表現優異,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均值,都超過了同期7家股份制銀行的數據。

就影響銀行利潤的因素來看,受息差收窄等因素影響,2023年度銀行凈利息收入承壓。但在推動銀行利潤增長的諸多因素中,生息資產規模擴張、其他非息收入增長、計提減值損失減少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機構人士認為,當前銀行板塊正處于價值重估的過程中,高股息率的銀行股有望受到更多資金的青睞。

國有大行業績增速均值超過股份制銀行

[就2023年上市銀行已披露年報業績來看,以“穩”為主的國有六大行,無論營收還是利潤同比增速的均值,都超過了以往“高增長”股份制銀行。]

在經濟換擋、息差縮窄背景下,2023年各大上市銀行通過優化業務結構、穩住息差水平、控制資本消耗等措施,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截至4月8日已披露的21家上市銀行2023年度財報數據顯示,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雖然相較于2022年和2021年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同比正增長。

數據顯示,21家銀行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平均為0.025%,2021年和2022年同期分別為2.21%和8.1%。凈利潤同比增速平均為3.78%,2021年和2022年同期分別為9.66%和14.37%。

瑞銀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對本刊表示,A股銀行2023年的業績出現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變化,“以往規模相對較小股份制銀行的增長會相對更快,但是今年反而國有大行的增長好于股份制銀行?!?/p>

本刊根據wind數據統計,披露年報的7家股份行2022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值分別為1.42%和7.27%,高于國有六大行的1.05%和5.97%。2021年盡管7家股份行的營收同比增速低于國有六大行,但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4.83%,高于國有大行的12.46%。

2023年,以“穩”為主的國有六大行,無論營收還是利潤同比增速的均值,都超過了以往“高增長”的股份制銀行(見表1)。

表1 21家銀行營收、凈利潤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在已經發布業績的21家銀行中,工商銀行的營業收入持續穩坐國有大行第一名,之后依次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從增長率來看,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在國有大行中同比漲幅最大,達到了6.41%,緊接著是郵儲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25%,交通銀行和農業銀行營收也出現同比小幅增長,但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出現小幅下滑。平均來看,國有大行營業收入增長了0.59%。

7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僅有浙商銀行保持4.29%的正增長,其余六家營業收入增速均為負數,其中平安銀行的營收減少的最多,達到了8.40%。7家銀行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為-2.66%。

“受持續減費讓利、調整資產結構及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平安銀行的凈息差和營收同比下降?!逼桨层y行在業績說明會上對此回應說。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六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平均增幅為2.22%。其中,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4%。

股份行中,浙商銀行領跑,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0.75%,其次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增長了8.12%和6.25%。受光大銀行等部分銀行凈利潤增速出現下滑影響,7家股份行凈利潤的平均增速僅為0.43%,不及六大國有銀行。

國有大行的總資產增速也快于股份行。根據本刊統計,2023年除了交通銀行總資產增長了8.23%之外,其余五家國有大行的總資產同比均錄得2位數的增長,均值為12.24%。股份制銀行中,僅有浙商銀行的總資產實現了19.91%的增長,其余增幅均在中高個位數,均值8.93%(見表2)。

表2 21家銀行總資產情況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國有大行在當前環境下依然保持快速擴張以及凈利潤的正增長,與其國有大行的地位,以及對大股東的責任有關,股份制銀行在這方面的壓力會小一些,戰略布局都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鳖佷刂畬Υ朔治稣f。

城農商行的表現更為分化。在8家城農商行中,青島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瑞豐銀行5家銀行的營收同比保持正增長,渝農商行、鄭州銀行、重慶銀行3家銀行營收出現下滑;凈利潤方面,8家銀行中的7家銀行凈利潤都保持正增長,其中青島銀行、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瑞豐銀行都保持2位數以上的漲幅。

常熟銀行作為第一個發布財報的城農商行,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12.05%和19.8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不僅是城農商行中最大的,也是已經發布財報的21家銀行中增幅最快的銀行。而19.83%的凈利潤增長則為21家銀行中增長第二快銀行,僅次于江陰銀行的24.93%。

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對本刊表示:“從21家上市銀行合計歸母凈利潤增長驅動因素來看,凈息差回落使得以往的收入‘大頭凈利息收入減少,是拖累業績的最大因素。但生息資產規模擴張、其他非息收入增長、減值損失計提減輕等正成為推動銀行業績向好的重要因素?!?/p>

穩息差成為多數銀行重要抓手

[2024年全年凈息差仍有下行壓力,但同比降幅將逐漸收窄,下半年可能逐步企穩。]

利息凈收入歷來是中國銀行營收的“大頭”。從已發布2023年年報的21家銀行數據可以看出,利息凈收入在營收中的占比平均超過76%(見表3)。

表3 21家銀行利息收入情況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利息凈收入是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額。利息收入主要由生息資產產生,包括發放貸款和墊款、金融投資、拆放同業、存放央行及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是最大組成部分。利息支出項目主要包括吸收存款、應付債券、同業存放、向中央銀行借款、拆入資金及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等。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對本刊表示,對于銀行的利息凈收入來說,凈息差、生息資產規模以及存貸款的比例都是影響因素。

就這三個因素來講,凈息差對于銀行利息凈收入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21家銀行中,利息凈收入維持增長的銀行,僅有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青島銀行、常熟銀行6家,同比增幅分別為1.58%、3%、0.85%、0.99%、11.99%和11.69%。從表4中可見,利息凈收入下滑的銀行達到15家,占比超過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21家銀行中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速最高的為青島銀行,也是惟一一家凈息差實現正增長的銀行。青島銀行之外,其他20家銀行的凈息差均出現回落,部分銀行凈息差回落幅度在0.3%以上。

而青島銀行之外其余五家利息凈收入為正的銀行2023年的凈息差相較于2022年變化均小于或等于0.2%,分別為0.17%、0.19%、0.17%、0.20%和0.16%。2023年凈息差分別為1.59%、2.01%、1.93%、2.01%和2.86%。

分類來看,21家銀行中,國有大行2023年的凈息差均值為1.63%,股份行和城農商行同期的凈息差均值分別為1.92%和1.93%(見表4)。

表4 21家銀行凈息差變化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凈息差整體呈現下滑趨勢,與行業大背景變化不無關系。2023年,為了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在6月和8月,央行兩次下調了LPR。隨后的9月25日商業銀行正式下調存量按揭利率。根據官方數據,存量按揭利率調整首周,平均降幅為0.73個百分點。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商業銀行凈息差從一季度的1.74%走低至四季度的1.69%。其中四季度降幅最大,從三季度的1.73%直接走低至1.69%。2023年6月、9月和12月,銀行三次調低存款利率,部分對沖了這一影響。

倪軍對本刊表示,“2024年全年凈息差仍有下行壓力,同比降幅將逐漸收窄,下半年可能逐步企穩?!?/p>

顏湄之對于2024年的銀行凈息差也抱有同樣的觀點,認為2024年凈息差大概率會回落。

在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多家銀行負責人表示了對于凈息差的關注。如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就在業績發布上表示將把穩息差作為第一經營主題。

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林舒也表示,凈息差問題是2024年興業銀行最關注的指標。2023年興業銀行凈息差下行了17BP,跑贏了股份行平均的25個BP。林舒預計,2024年LPR的下調以及按揭的重新定價等因素將影響凈息差13個BP,2024年該行的凈息差將維持在1.8%以上。他透露,今年1~2月份興業銀行息差收入下降的幅度在縮小,凈息差下調了1BP,“下一步我們會整個調整我們資產負債表的重構,從而穩定息差?!?/p>

生息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

[21家上市銀行合計生息資產同比增速11.82%,大幅度高于過去幾年增速水平。]

但正如上所述,生息資產規模和存貸款結構也同時對利息凈收入產生重要影響。整體來看,生息資產規??偭繉τ诶羰杖肫嬗绊?。如中國銀行2023年客戶貸款利息收入7506.01億元,同比增加979.46億元,增長15.01%,該行表示主要是客戶貸款規模增加帶動。郵儲銀行在年報中也表示,規模增長帶動利息凈收入增加302.61億元。

2023年國有大行的生息資產增長高于以往。廣發證券統計顯示,國有大行2023年的信貸增量同比多增1.6萬億元;股份行信貸增量同比少增0.13萬億元;農商行貸款增量同比小幅收縮。

倪軍表示,截至2023年末,21家上市銀行合計生息資產同比增速11.82%,大幅度高于過去幾年增速水平,而“2023年生息資產增速上升主要是由國有大行規模擴張強勁帶動,國有大行、股份行、農商行生息資產同比增速分別為12.98%、8.05%、9.72%?!?/p>

如工商銀行2023年的生息資產增長了12.7%,達到406760.19億元,農業銀行的生息資產增長額15.58%達到358409.08億元。

同時,縱觀去年國有六大行的信貸投放,主要還是聚焦于科技創新、民營小微、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普惠養老等。如農業銀行這些領域的信貸增幅總體要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2.95萬億元,增速28%;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規模突破2萬億元;綠色信貸余額4.05萬億元,新增1.35萬億元;人行口徑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3.5萬億元,增速37%。

建設銀行也加大了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等領域的信貸投放,發放貸款和墊款較上年增加2.59萬億元,增幅12.64%。

無獨有偶,國有大行在2023年度的業績說明會上均透露,今后,“五篇大文章”、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依舊是信貸資源投放的重點領域。

相對于資產端生息資產規模增大增加了利息收入,負債端存款的定期化趨勢則增加了利息支出,給利息凈收入帶來了一定壓力。

從負債端來看,盡管從2023年6月至年底,銀行存款利率已經出現3次下調,但是部分銀行的存款平均成本率仍然出現了上升。如工商銀行2023年的平均付息率上升14個基點,從2022年的1.75%上浮至2023年的1.89%。農業銀行的平均付息率也從2022年的1.7%提高至2023年的1.78%。這與銀行存款的定期化趨勢密切相關。

如工商銀行的公司定期存款2023年的增幅達到29.3%,個人定期存款增長了23.26%。定期存款增長幅度大幅高于工商銀行客戶存款平均余額13.8%的增長。

工商銀行的這一變化并不是個例,農業銀行財報也顯示,其公司和個人定期存款分別增長了37.5%和23.3%。同期公司活期存款和個人活期存款均小幅上漲1.2%和2.4%。而交通銀行的2023年末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63.90%,較上年末上升1.52個百分點;活期存款占比34.33%,較上年末下降1.83個百分點。

這一趨勢在股份制銀行和城農商行中表現也十分明顯,不一樣的是股份制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增長更快。根據招商銀行年報數據,2023年,其公司定期存款同比增加20.79%,零售定期存款總額則同比增長48.58%。與之相反,公司活期同比減少4.27%,零售活期存款同比減少7.75%。光大銀行零售客戶定期存款也從8070.37億元增長至9452.13億元,占比從20.6%提高至23.08%。

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幅高于活期存款,其比例的增加無疑會增加銀行的利息支出,進而影響到銀行的利息凈收入。

如工商銀行的利息收入14050.39億元,增長9.9%;同期利息支出7500.26億元,增加1633.37億元,增長27.8%。工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利息凈收入的變化主要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存款期限結構變動等因素影響。

其他非息收入實現增長

[其他非利息收入支撐了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理財產品在2023年四季度相較于2022年的低基數,獲得了不錯的增長。]

在銀行的兩大業務板塊中,一個是利息凈收入,另一個是非利息凈收入。

在已經發布財報的21家銀行中,有4家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占比超過30%,其中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占比超過36%(見表5)。

表5 21家銀行非息收入情況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單從非息凈收入同比變化來看,非息凈收入對銀行業績的貢獻是正面的。在21家銀行中,只有6家銀行的非息凈收入出現了下滑。

非利息凈收入包括手續及傭金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整體來看,2023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對銀行非利息凈收入的影響相對消極,而其他非利息收入則提振了銀行非利息凈收入水平。

手續及傭金收入也被稱為中間收入,包括結算與清算手續費、顧問和咨詢費、業務代理手續費、銀行卡手續費、電子銀行卡業務收入、托管及其他業務收入等。由于不占用銀行資本,這一業務是利潤率更高的業務,也是過去幾年增長較快的板塊。對于部分零售龍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在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以平安銀行為例,中間業務收入在非利息收入中的占比為63%。

其他非息收入則包括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匯兌及匯率產品凈收益、資產處置收益等。

其中,2023年21家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多數出現下滑,僅中國銀行、浙商銀行、青島銀行和瑞豐銀行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出現了上漲,其余17家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均為下滑。其中,重慶銀行、常熟銀行和無錫銀行下滑幅度均在40%以上,分別下滑了45.96%、82.84%和41.82%。

不過,2023年手續費大面積下滑或者同比增幅不高具有特殊性,例如,郵儲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23年同比增長了2.73%。但郵儲銀行在財報中表示,剔除上年理財凈值型產品轉型一次性因素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2.05%。

2018年發布的“資管新規”,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推動銀行理財的凈值化。按照5年過渡期設置,2023年是銀行過渡期結束后的第一年,銀行理財市場出現較大的變化。

但除了這一一次性因素,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確實也存著一定的挑戰。某銀行內部人士對本刊表示,整體而言對手續費及傭金影響因素主要與“減費讓利”政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銀行競爭更加激烈、銀行理財規模變化等相關。

近年來,從監管到市場一直呼吁銀行“減費讓利”。如2021年,原銀保監會會同人民銀行推動降低ATM跨行取現的手續費。據初步測算,預計降費讓利規模約為每年40億元。

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也與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有著密切的聯系。在2022年底,由債券市場波動引發的“破凈潮”之后,銀行理財陷入贖回潮,銀行理財規模一度下跌至25萬億元,在2023年中被公募基金超越,之后逐步回暖。截至2月,理財產品存量規模為27.2萬億元。包括中信證券等多家金融機構預測2024年銀行理財將重回30萬億元規模。

除了監管和市場方面的因素,行業競爭格局也影響到了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盎ヂ摼W的發展,拉平了不同銀行之間在服務方面的差距,與銀行相關的大部分操作在手機實現之后,銀行的服務差距開始縮小。之后在不同銀行之間的競爭中,盡管價格不是惟一的競爭方向,但是最直接的競爭方式?!鼻笆瞿炽y行內部人士對本刊表示。

中間收入的競爭不只存在于銀行之間,銀行還要面對網絡平臺的競爭,如支付寶、天天基金等。事實上,為了應對這一競爭,早在2021年,幾家零售頭部銀行就開始降低基金費率,今年又有多家銀行宣布降低手續費。

以下滑最多的常熟銀行為例,其財報顯示,2023年理財業務收入下滑了62.83%,銀行卡業務下滑了88.1%。

顏湄之認為,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部分短期內可能繼續承壓,“中國居民家庭仍處于去杠桿中,會更加保守,這部分收入近幾年可能會增長緩慢,但是經濟轉型之后,中國居民的收入增長空間仍然是有余地的?!?/p>

與中間收入的疲弱不同,非息凈收入的另一個部分——其他非息收入2023年表現搶眼。如招商銀行其他非息凈收入占比在2023出現上升,從2022年的9.36%提高至11.9%。

值得注意的是,這21家銀行中,有17家銀行其他非息收入錄得增長,其中部分銀行的增長幅度極高,如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增幅分別為83%和51.29%。

顏湄之對本刊表示,其他非利息收入支撐了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主要與理財產品回暖有關?!?022年四季度理財產品大范圍破凈。而2023年四季度在低基數的基礎上,獲得了不錯的增長,從而支持了銀行非利息收入增長?!?/p>

計提減值損失減少

[減少計提信貸減值損失的持續性,源自上市銀行整體存量撥備相對充裕,同時新增不良生成相對穩定,甚至有所下行。]

對銀行來說,除了增長之外,風險控制是另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其中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顯示著銀行風險控制能力。

從21家銀行的財報來看,大部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逐步走低。資產質量、風險彌補能力和穿越經濟周期的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銀行也有空間可以通過降低撥備來調節凈利潤。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一直被看作是銀行利潤的蓄水池,在經營形勢較好的情況下,計提更多的撥備,經營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撥備來補充凈利潤。

本刊在2023年底就曾撰文指出,減少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可能是2023年銀行業績的一大提振因素。已經發布的銀行業績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在六大國有行中,僅中國銀行一家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增長了2.5%,其余均為減少。2023年,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減少幾乎給所有國有大行的凈利潤都起到了提振的作用。

如工商銀行2023年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損失比上年減少318.61億元,疊加所得稅減額,二者減少的總量為376.21億元,約為工商銀行2023年凈利潤的10.3%。工商銀行2023年凈利潤增長了0.8%,如果不考慮計提信用減值和所得稅的減少的影響,工商銀行的凈利潤或進一步減少。

交通銀行則在財報中明確表示,該行利潤增長主要來源于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加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同比減少。2023年,該行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同比減少43.38億元,占交通銀行2023年的凈利潤的4.68%,2023年交通銀行的凈利潤為927.28億元,同比增長0.68%。

郵儲銀行2023年計提信用減值同比減少91.61億元,所得稅同比減少8.34億元,合計99.95億元,約為郵儲銀行2023年凈利潤864.42億元的11.56%。2023年郵儲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25%。

倪軍表示,“在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整體營收增速降低的環境下,大部分銀行堅持著利潤的正增長,核心貢獻源自信用成本(撥備計提)的下降,這一趨勢已經延續兩年”。

股份行中如平安銀行計提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同比減少122.12億元,貢獻了超過25%的凈利潤。2023年,平安銀行實現凈利潤464.55億元,同比增長2.1%。招商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也同比減少154.73億元。

多數銀行給予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減少的理由是經濟形勢和資產質量的好轉,所得稅的減少主要是由于持有的中國國債、地方政府債利息收入等免稅資產的增加。

但倪軍表示,減少計提信貸減值損失的持續性,源自上市銀行整體存量撥備相對充裕,同時新增不良生成相對穩定,甚至有所下行。

如工商銀行的不良率從2021年到2023年分別為1.42%、1.38%和1.36%,逐步下行。撥備覆蓋率同期為205.84%、209.47%和213.97%。

與此同時,備受市場關注的房地產不良率和地方債不良率也有所下降。工商銀行財報顯示,2023年末,其境內分行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5.37%,較年初下降 0.77個百分點。興業銀行的財報顯示其全年對公房地產新增的不良同比下降了53.98%;全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新發生的不良同比下降55.22%。

根據本刊統計,21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平均數為282%,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城農商行的平均數分別為248.69%、240.24%和346.97%。

顏湄之表示,按照這一數據,中國銀行的撥備仍然有釋放的空間。

但是也有分析指出,關注類貸款的增加可能意味著銀行的資產質量前景較弱,需要更多的撥備。

銀行貸款質量可分為五級,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后三類通常被認定了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的增多被認為是風險前瞻指標。2023年部分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增加。如興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從2022年的740.15億元,提高至844.49億元,同比增加14.1%,占比從1.49%提高至1.55%;中國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2902.3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45.84億元,占貸款余額的1.46%,比上年末上升0.11個百分點。

“從不良前瞻指標和不良認定指標來看,銀行利潤增速將逐步向營收增速收斂?!蹦哕姺治稣f。

表6 21家銀行風險質量指標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高股息行情強勢?銀行估值被重估

[高股息行情的持續,是投資者對長期被投資者忽視的資產(如銀行等板塊)的一次資產價值的重估。]

跟業績情況基本一致,2023年國有大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更好。從2023年全年漲跌幅來看,中農交建工按照股價漲幅分別位列21家銀行的漲跌幅的一、二、三、五、六名。而包括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全國性股份行的股價表現則相對落后。

倪軍表示,理解本輪行情,不僅需要從經濟周期和基本面的角度觀察,更要理解本輪行情是對長期被投資者忽視的資產(如中特估、高股息、銀行等板塊)的一次資產價值的重估。

不過今年以來股份制銀行的表現開始反轉,截至4月9日,21家已發布業績銀行中已經有10家銀行股價漲幅達到兩位數。其中中信銀行、浙商銀行和招商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中領漲,分別上漲了20.42%、18.25%和16.14%。城農商行中,常熟銀行、渝農商行漲幅在15%左右(見表7)。

表7 21家銀行資本市場表現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原因在于,過去三年部分股份制銀行的估值出現了較大的下行,從市盈率來看,過去三年寧波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常熟銀行的市盈率從2位數下滑至當前的5.46倍、4.34倍、5.56倍、6.16倍,已經跟國有大行的市盈率相當,甚至低于部分國有大行,價格存在回歸的空間。

此外,為了提升股東回報率,提高分紅似乎成為股份制銀行的一個共同選擇,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全國性股份行紛紛提高自己的派息率(見表8)。

表8 21家銀行風險質量指標一覽表

數據來源:Wind

招商銀行宣布將2023年的派息比例提高至35%。過去幾年,招商銀行的派息比例一直為33%。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表示,“我們分紅派息率既然提高了,就沒打算再降下來?!笨娊裼嬎?,按照35%的派息比例計算,招商銀行A股的派息率是6%,H股的派息率是7%,跟國有大行相當。而目前國有銀行的平均股息率為5.63%。

平安銀行則大幅提高現金股息,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7.19元(含稅),派息率達到7.2%。

自去年以來,監管也曾多次發布文件,鼓勵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目前已經有銀行表示正在研究中期分紅方案。如建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就在最近業績會上表示,建行正研究結合多方面因素,爭取依法合規,積極有序推進中期分紅。

倪軍表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大部分資產都處在收益率下行的過程中,回報率下行相對較慢、有比較優勢的資產規模大概率出現大幅增長?!?/p>

(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猜你喜歡
息差凈收入利息
學中文
浙江居民收入增長情況
利息
幽你一默
道康寧公布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