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紀念館熱”因時因勢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發展

2024-04-29 12:50張江林彥平
中國共青團 2024年6期
關鍵詞:紀念館教育資源愛國主義

張江 林彥平

2024年春節期間,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迎來了11.4萬人次游客到訪,其中38.9%為青少年,越來越多家庭選擇在假期帶著孩子走進紅色場館厚植家國情懷,更多青年朋友也熱衷在旅游清單中增添一抹獨有的“中國紅”。伴隨“紀念館熱”的興起,展廳內也掀起了“講解熱”的浪潮。觀眾不再僅僅滿足于觀看展品,而是希望有“懂行”的人講講文物背后的故事,有“接地氣”的人策劃一場體驗感強的展覽。年初,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確提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當加強內容建設,豐富展覽展示方式,打造精品陳列,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和平臺載體,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有效實施。這對于當前紅色場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人為本,推動愛國主義敘事由宏大向細微轉變。精品的陳列展覽、豐富的陳展方式是愛國主義教育優質開展的先決條件。如今,評價一個展覽的成功與否不再以文物多少、場館大小、設備高低來定奪,而要看它是否與觀眾建立關聯,是否以人為本,是否有創新闡釋,讓觀眾能夠“看得懂”“說得出”“傳得遠”。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推出精品展覽《灼灼初心——江西紅色貨幣歷史展》,它不同于以往宏大的展覽敘事方式,而是從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素材,聚焦于特定時期特定貨幣和證券進行細微闡釋,讓觀眾將數字時代的電子貨幣與蘇區時期的紙質貨幣進行對比,以小見大來感受艱苦卓絕的蘇區歲月和紅色金融的“工匠精神”,在潤物無聲中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入腦入心。同時通過搭設“國家銀行”場景,舉辦“赤幣鑒珍”公益鑒定、民間收藏家導覽等觀眾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將文物的三層關聯性——氛圍塑造、空間利用、多樣表達完美融合,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并非空洞的口號或抽象的理論,真實的生活實踐同樣能成為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

分眾傳播,推動愛國主義宣傳由普適向精準轉變?!凹o念館熱”折射的是人們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愛國主義教育要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必須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宣傳趨勢,瞄準不同群體的需求及特點,改變程式化講解,適應更多的不同層面的觀眾需求,不斷擴大內容供給,才能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在宣講分眾化方面作出了許多積極有益的嘗試,例如因人施講,編寫了11套不同人群的講解詞,讓話語表達兼具歷史厚度、思想高度和生活溫度;提升講解水平,適度增加固定時段公益講解次數,定期組織紀念館館長、專家學者、策展團隊開展講解活動,不斷增加優質講解服務供給;設計“行走的思政課堂”,通過現場教學、打卡“一館五址”Citywalk、觀看紅色故事展演《八一軍旗紅》等方式體驗沉浸式、多元化思政教育;數字化賦能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打造《小軍軍說武器》動漫視頻、《云游八一——跟著小軍軍學歷史》線上課堂、《誰持彩練當空舞——毛澤東在江西》VR虛擬展,讓紅色資源具象化,精神可“視”、信仰可“觸”。

高效監督,推動愛國主義宣講由管控向自覺轉變。在當前“人潮洶涌”的紀念館中,要實現完全滿足公眾講解訴求是非常困難的,資源不足成為難以突破的剛性約束。此時,招募社會志愿者,做好人員疏導和安撫顯得尤為必要。同時,積極引入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深入探索并建立健全申請備案、培訓考核以及持證上崗等機制,將信用記錄良好、具備專業講解能力的個人或團體列入“白名單”,實施統一且高效的管理。重點加強對社會講解內容的審核把關工作,通過提前報備、定期檢查、廣泛監督以及網絡監測等多種方式,及時發現并糾正那些歪曲史實、戲說歷史、擾亂秩序等不當“野生講解”行為,一旦出現就納入“黑名單”重點監測和管理,確保講解活動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從而在場館內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宣講氛圍,讓每一位慕名而來的觀眾都能秉持期許而來,滿載收獲而歸。

猜你喜歡
紀念館教育資源愛國主義
蕭軍紀念館
沈南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秋收起義紀念館
秋收起義紀念館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