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解釋到底有多少熱

2024-04-29 10:53歪歪兔童書館
小讀者·閱世界 2024年4期
關鍵詞:玻璃管水銀溫度計

歪歪兔童書館

當我們提到熱和冷,只是相對的感覺,下面這個小實驗可以證明,人的感覺有時有多么不靠譜。

實驗只需要準備三杯水,一杯熱水、一杯冰水和一杯溫水。你最好請一個大人幫忙確認熱水和冷水都是可以觸碰的,不會燙傷或凍傷你。

實驗開始,把左右兩根食指分別浸入熱水杯和冷水杯中,一個感到熱,一個感到冷,這很正常。

等一小會兒,再將兩根食指同時浸入溫水中。這時就不太對勁了,明明兩根手指觸碰的是同一杯水,卻一個感到冷,一個感到熱。

現在你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了吧。就像德謨克利特所認為的那樣,感官的確會蒙蔽我們的大腦。因此,嚴謹的科學家們就需要知道,熱,是有多熱;冷,又有多冷。

于是,他們發明了溫度計。

溫度計的構造很簡單,一般是一根細細長長的玻璃管,一端是一個小球,里面裝有液體。它的原理就是上一節提到的熱的轉移和熱脹冷縮。

使用時,將玻璃小球挨著被測物體,熱開始轉移。等一段時間,如果玻璃管中的液體受熱膨脹,液面的高度就會上升;受冷,液體又會縮回去,液面就會下降。直到玻璃管內的液面不再移動,說明熱轉移已經完成,被測物體和玻璃管中的液體達到了熱平衡狀態。

這時液體在玻璃管中的位置越高,說明被測量的物體就越熱,溫度就越高。

我們日常所見的溫度都是一個數字加一個單位,比如“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攝氏度”“將牛奶加熱到40攝氏度”,等等。所以還需要給玻璃管加上和直尺上一樣的刻度和數字。

米是長度的國際標準單位,1米的千分之一就對應直尺上一個小格子,無論你身處地球的哪個角落,1毫米都是這么長。溫度同樣有國際標準單位(后面會說到)。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是瑞典人攝爾修斯于1742年確定的。

攝爾修斯是這樣做的:

1.選擇放在玻璃管中的液體——他選了水銀,也就是金屬汞。我們能看到的汞通常是液體的,它擅長熱脹冷縮,變化很明顯,方便觀察。

2.將水銀溫度計放在冰水中,在此時的液面高度上畫一道線,這就是0攝氏度的線。

3.再將水銀溫度計轉移到沸水中,等液面不再上升后,也在這個位置畫一道線,這就是100攝氏度的線。

4.最后呢,將這兩道線中間的部分均勻地分成100份,1份就是1攝氏度,液面高度就能和數字一一對應。

這么一看,溫度單位的確定是不是還挺隨便的?水銀、冰水和沸水、0~100,任何一個步驟改一下,1個小格就不會是1攝氏度了。實際上也是,攝爾修斯能確定攝氏度,列繆爾就能整出列氏度,華倫海特還能搞出華氏度……這可不是瞎編的,這些溫度單位都存在。我國常用攝氏度,德國在用列氏度,英美則用華氏度。它們之間的關系,和你陪家人買菜時聽到的“斤”和“千克”一樣,是可以相互換算的,只是換算起來比較復雜。

發燒去醫院的話,醫生會在你的腋窩里塞一個涼涼的小棍子,那個就是用水銀制成的體溫計,銀色的一端里就裝有水銀。只是它的刻度不會標到100,只標到42,因為人的正常體溫在36攝氏度左右,37.2攝氏度就算低燒,42攝氏度就非常危險了,不可能飆到100攝氏度。所以,絕不能用體溫計測量熱水的溫度,如果水溫高于42攝氏度,膨脹的水銀就會把玻璃管撐爆。

需要說明的是,與天平所測量的是物體的重量不同,溫度計測量的并不是物體擁有的“熱量”,而只是熱的程度。

因為科學家發現,對重量相等的不同物體來說,其溫度上升/下降1攝氏度所需要吸收/放出的“熱量”也不同。這是物體之間不可改變的差異。就像飯量小的人吃一點兒就飽了,飯量大的人就要吃得更多,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既然物體的重量和溫度都可以測出來,物理學家就確定了熱的量,并給它分配了一個單位——卡路里。在特定條件下,1克水溫度上升1攝氏度,所需要的熱量就是1卡路里。1克水太少了,所以1卡路里也是非常少的熱量,更常用的是一千倍的它——大卡。

但是,就像溫度的國際標準單位不是攝氏度一樣,熱量的國際標準單位也不是卡路里。熱量真正的國際標準單位與一位物理學家同名,而這個單位正是為了表彰他在這一領域的杰出貢獻。

像科學家一樣動手

你在家就可以制作一個簡易的“溫度計”。找一個瓶口小的瓶子,插一根吸管進去,然后給瓶子里加水,水沒過吸管底端即可(可以混一些你喜歡的顏色,讓液面更明顯)。最后封住瓶口,確保除了吸管別的地方都不漏氣。好了,溫度計做好了?,F在,把瓶子泡入熱水中,可以觀察到,吸管中的液面上升了。很簡單吧!

猜你喜歡
玻璃管水銀溫度計
正確認識溫度計
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溫度計的『一二三』
三招搞定溫度計
由托里拆利實驗想到測量液體密度
毒物——水銀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玻璃管搬運機械手設計
寶寶誤吞水銀怎么辦
誤食水銀怎么辦?
陽光下的生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