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資產負債兩端承壓漸緩解

2024-04-29 14:29方斐
證券市場周刊 2024年14期
關鍵詞:息差銀行業存款

方斐

從已經披露2023年完整年度業績報告的21家銀行數據看,行業整體經營繼續承壓,營收增速放緩至-0.89%,環比三季度下滑0.04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增速為1.6%,環比三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

從收入端來看,2023年,對銀行業收入端正向貢獻的主要因素是較高的規模擴張,凈息差和中間業務收入仍在走弱。數據顯示,21家上市銀行2023年生息資產增速為11.9%,環比三季度回升0.7個百分點;平均凈息差降至1.62%,環比三季度下降0.04個百分點,較2022年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

息差下行壓力減負

以業績穩健性最強的國有大行為例,2023年,國有大行營收、凈利潤增速環比下降,息差收窄是最大負向影響因素;規模擴張、其他非息增長和撥備計提減少是盈利正增長的主要支撐。息差繼續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拖累,導致盈利進一步承壓。

在凈利息收入方面,整體降幅有所擴大,主要是受2023年第四季度存量按揭貸款重定價影響,息差環比收窄、量難補價。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實現凈利息收入同比正增長,主要得益于息差收窄幅度相對較小。

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由于2023年資本市場震蕩,且行業面臨降費壓力,國有大行手續費收入繼續承壓。僅中國銀行實現中間業務收入正增長,主要是托管、顧問和咨詢業務有所發力。

在其他非息收入方面,在2022年債市波動導致低基數的基礎上,其他非息收入普遍實現高增長,從而對營收形成正向貢獻。

此外,資產質量的變化對業績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從賬面指標來看,截至2023年年末,國有六大行不良貸款率為1.3%,環比三季度末持平,同比下降3BP;關注及逾期貸款率較年中略有上升,但整體維持低位。2023年,國有六大行加回核銷不良貸款凈生成率為0.87%,同比下降7BP,不良生成總體平穩。

從細分貸款資產質量來看,零售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主要是居民收入承壓、還款能力受影響。撥備覆蓋率同比整體提升,撥備安全墊較為厚實,盈利釋放仍有空間。整體來看,銀行不良邊際有所抬升但整體表現平穩,這是銀行業績保持平穩的基礎條件。

展望未來,從規模來看,最新數據顯示,銀行業信貸新增結構凸顯“對公強、零售弱”的部門融資特點。在房地產銷售持續低迷的背景下,2024年各類銀行規模增長延續分化趨勢的概率較高,預計國有大行規模增速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從息差角度看,在規模增速領先的情況下,資產端存量和增量定價繼續下行,負債端存款到期重定價紅利亦會逐步釋放,銀行整體息差收窄壓力或好于2023年,且2024年下半年收窄壓力好于上半年。

從國有六大行存款到期結構來看,一年內到期存款平均占比為36.5%(這部分存款在年內到期重定價,將有助于存款付息率下降,對沖一部分息差收窄壓力)。假設存款利率平均下調30BP,靜態測算下,2024年存款重定價有望支撐國有大行息差8BP左右。郵儲銀行一年內到期存款占比高達60.9%,相對更加受益,可支撐息差約17BP。

從資產質量角度看,房地產領域不良風險暴露或行至中期,且上市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計提已較為充分,整體風險可控;地方政府平臺風險或逐步體現為相關資產利率下調,以時間換空間緩釋壓力。不過,年報顯示個人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不良生成壓力有所上行,喜中有憂需持續觀察。

業績壓力最大時期已過

從基本面角度分析,預計2024年一季度是銀行業績壓力的最大時期。由于一季度銀行業貸款重定價壓力較大,1年期LPR下降20BP,5年期LPR下降10BP,銀行業凈息差同比降幅壓力大,預計營收會出現行業性負增長。

同時,由于經濟復蘇緩慢,新發放貸款利率也大幅下降,2023年12月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3%,同比下降31BP,預計2024年一季度新發放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下行。

在負債端,2023年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從部分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上市銀行來看,絕大部分上市全國性銀行存款成本均有所上行。2024年“開門紅”考核任務重,尤其是在一季度新增存款同比少增的情況下,各家銀行不斷加大攬儲力度,預計實際存款成本繼續面臨一定的壓力。

總體來看,在資產負債兩端承壓的情況下,預計一季度銀行業凈息差同比收窄幅度較大,營收大概率會是負增長。

根據國信證券的判斷,2024年一季度之后,凈息差同比降幅收窄,銀行業績壓力將有所緩解。2023年四季度銀行業凈息差降至1.69%,其中,大型商業銀行降至1.62%,而保持一定的凈息差是銀行業持續穩健經營的基礎。

由此可見,未來呵護凈息差是政策考量的重要因素,預計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空間有限,同時會繼續引導降低負債端成本。目前,居民個人定期存款比重已超過70%,處在高位,繼續上行的空間不大。同時,在資產荒的背景下,銀行高息攬儲的意愿持續下降,會不斷強化存款負債管理。因此,一季度之后,隨著銀行業資產負債兩端壓力均有所緩解,預計凈息差降幅會有所收窄。

從宏觀政策面來看,雖然宏觀經濟不會是強復蘇的環境,但隨著市場對政策和經濟的預期朝著有利方向變化,低風險偏好格局難以完全扭轉。3月制造業PMI錄得50.8,表現較為強勁;PPI降幅有所收窄,2月CPI實現正增長;一季度財政力度較弱,預計二季度財政積極發力——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可能好于此前預期。

另外,美國通脹有回落跡象,市場對于6月份降息預期較高,海外流動性改善有利于中國宏觀經濟的邊際回暖,雖然市場對于內需難以形成一致樂觀預期且會呈現階段性反復,宏觀經濟也難以形成強復蘇的環境,但銀行基本面逐步向好的大勢已定。

2023年以來市場風險偏好持續下降,加上銀行業凈息差和資產質量都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業績不斷下探,前期高成長性銀行估值都迎來了比較大的調整,甚至降至歷史低位。在銀行業基本面尋底后,伴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出現,銀行業基本面和盈利修復將從國有大行逐漸向中小銀行蔓延。

2024年年初以來,利好政策頻出,央行降準、再貼現利率下調、降息,監管強調金融滿足房地產融資、支持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3月PMI明顯改善。

在銀行業營收和盈利下行預期已較充分、估值隱含不良率處于高位的前提下,未來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出臺,帶動經濟預期不斷改善,銀行基本面和估值均有望得到修復,尤其是穩健國有大行的高股息配置價值和優質區域小行高成長邏輯下的估值溢價提升可期。

圖 國有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

猜你喜歡
息差銀行業存款
河北省銀行業協會
追回挪走的存款
辦理銀行業務須謹慎
銀行業對外開放再定位
負利率存款作用幾何
生命的存款
給銀行業打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