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保理念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研究

2024-04-30 05:40辛成蓮
花卉 2024年6期
關鍵詞:騰沖保護地優化

辛成蓮

(騰沖市地熱火山風景自然公園管理中心,云南騰沖 679100)

1 生態環保理念

1.1 生態文明思想概述

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環保領域的重要思想,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核心理念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經濟發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生態文明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倡導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它呼吁保持生態平衡、防止生態破壞,通過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1.2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總體布局,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其中,生態文明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1]?!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每個方面,從小康社會到改革、法治、黨風廉政建設,都要堅持生態環保理念,促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1.3 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理念的重要性

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理念是生態環保的基本出發點。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應當珍視自然、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意味著不盲目開發和消耗資源,而是遵循自然規律,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是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只有保護自然,才能確保后代子孫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的過程中,必須堅定貫徹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2 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的原則與指導思想

2.1 科學評估、合理調整原則

在進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時,首先需要進行科學評估。通過全面、準確地收集和分析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數據,評估不同區域的生態價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诳茖W評估結果,合理調整自然保護地的邊界范圍和功能區劃,確保劃定的范圍能夠充分覆蓋重要的生態要素和生態系統??茖W評估和合理調整是保障整合優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也是保證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2.2 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原則

在整合優化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劃入所有符合自然保護條件的區域,即應劃盡劃。不應當因為某些利益或限制而放棄某些應保護的區域,以確保自然保護地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同時,應保盡保也意味著對自然保護地內已有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進行全面保護,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確保自然保護地的生態功能和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原則是整合優化工作的核心,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和保護的決心。

2.3 實事求是、簡便易行原則

整合優化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簡便易行的原則。在制定方案和執行措施時,必須考慮到實際情況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決策和復雜程序,注重實際效果,確保整合優化方案的實施能夠順利進行。簡便易行的原則還要求將整合優化與現有管理體制和規劃銜接,減少冗余工作,提高整合優化的效率。同時,要充分發揮科技手段在整合優化中的作用,提高科技支撐能力,確保優化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2]。

2.4 統籌協調、充分銜接原則

整合優化涉及多個自然保護地,涉及多個相關部門和利益相關方。在整合優化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和需求,確保統籌協調。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溝通和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整合優化工作。同時,還要注重整合優化方案與其他規劃、政策的銜接,確保整合優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規劃等的一致性。統籌協調、充分銜接原則是整合優化工作的保障,有利于形成整體效應,推動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高效運行和管理。

3 騰沖市自然保護地現狀與問題

3.1 騰沖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意義

騰沖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橫斷山脈高黎貢山西南麓,地處東經98°05′~98°46′,北緯24°38′~25°52′。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整合優化工作重要的意義和挑戰。首先,地理位置使得騰沖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高黎貢山是云南省最高的山脈之一,擁有多樣化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形成了豐富的植被類型和生物多樣性。這為騰沖市的自然保護地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和保護對象。其次,地理位置決定了騰沖市與鄰近地區有著緊密的聯系。與保山市、怒江州、德宏州以及緬甸接壤,使得騰沖市的自然保護地與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相互影響,需要在整合優化工作中進行跨區域的協調和合作。再次,地理位置使得騰沖市具備較大的旅游發展潛力。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騰沖市的整合優化工作需要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滿足旅游業的發展需求,實現旅游與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截至2019 年底,騰沖市共建立了6 個自然保護地,面積83600.68hm2,占國土面積的14.3%,包括3 個自然保護區、1 個風景名勝區、1 個地質公園、1 個森林公園等。這些自然保護地涵蓋了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和地貌景觀,包括火山地熱景觀、森林草原景觀、地質遺跡等,為保護珍稀物種和維護生態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

3.2 主要問題

然而,騰沖市自然保護地在建設和管理中也面臨一些主要問題。首先,邊界范圍底數不清是一個突出問題。由于保護地的邊界劃定不夠精確和明確,導致管理上的模糊和不順暢,有可能出現資源浪費和保護盲區。其次,自然保護地之間存在區域交叉空間重疊。不同保護地的范圍可能存在部分重疊,這給保護地的管理和資源配置帶來了沖突和困難。再次,保護地建設與人類活動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矛盾沖突。騰沖市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的地區,保護地的建設與農村發展、旅游業等利益之間可能發生沖突,需要平衡不同利益。最后,自然保護地的空間布局不盡合,可能導致保護地的功能發揮不充分。一些重要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區域未能被納入保護地,有些保護地內部資源利用和管理也存在問題,未能達到最大保護效果[3]。

4 騰沖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策略

4.1 優化邊界范圍底數不清問題的優化

具體技術措施:①遙感影像解譯。利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識別各保護地邊界,確保邊界線清晰明確。②地面測量。借助GPS 等技術,對實地地理特征進行測量,以準確勾畫保護地邊界。

4.2 解決區域交叉空間重疊問題的優化

具體技術措施:①空間分析。利用GIS 技術,對不同保護地的空間數據進行疊加分析,確定重疊區域。②空間調整。在重疊區域內,根據生態優先原則,調整各保護地的邊界,消除重疊。

4.3 矛盾沖突點多面廣問題的處理

具體技術措施:①綜合評估。通過生態環境評估和社會調查,確定保護地內各項利益的分布和需求。②規劃協調。結合規劃設計,將沖突點轉化為協同發展機會,科學規劃區域用途和功能。

4.4 空間布局不合理問題的調整

具體技術措施:①空間優化?;谏鷳B需求和功能規劃,調整各保護地的空間布局,實現優化配置。②模擬分析。利用GIS 等工具,進行模擬分析,驗證調整后的空間布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經過整合優化的實踐,騰沖市自然保護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騰沖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的過程中,原有的6 個自然保護地被整合優化為4 個自然保護地,以實現更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4.5 騰沖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總體情況

騰沖市在整合優化過程中將原有的6 個自然保護地整合為4 個,具體情況如下:①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級別屬于國家級,面積為42583.80hm2,占國土面積比例為7.29%。②騰沖北海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級別屬于省級,面積為1578.95hm2,占國土面積比例為0.27%。③騰沖來鳳山國家級森林自然公園,級別屬于國家級,面積為27301.40hm2,占國土面積比例為4.67%。④騰沖地熱火山國家級地質自然公園,級別屬于國家級,面積為6490.24hm2,占國土面積比例為1.11%。

通過整合優化,騰沖市成功將原有的6 個自然保護地合并為4 個,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益,同時確保了各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4.6 整合優化的具體技術措施和數據處理

4.6.1 調入原則

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確保整合后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和保護力度不減少。銜接3 條控制線的劃定:與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同步開展,確保調整后的范圍符合生態保護要求,同時與國家的生態保護政策保持一致。不增加新的矛盾沖突:在調整范圍時,避免引入新的矛盾和沖突,確保整合后的自然保護地內部穩定。

4.6.2 調出原則

遵從“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的總體要求:確保整合后的自然保護地仍然能夠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根據歷史沿革和保護價值、管理條件,解決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問題:通過綜合考慮歷史、價值和管理等因素,解決自然保護地之間的交叉問題,使保護地劃定更合理。分類有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沖突問題:根據具體情況,對歷史問題和現實沖突逐一解決,確保整合后的自然保護地管理更加順暢。

這些技術措施和原則有助于確保整合優化過程合理、科學,同時兼顧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數據處理方面,涉及面積、地理信息系統等數據,需要進行詳細的測量、分析和管理,以確保整合后的自然保護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 結果與討論

5.1 整合優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

騰沖市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整合優化明確了保護地的邊界范圍和功能定位,避免了資源的重復利用和管理混亂,確保了保護地功能的有效發揮。通過科學評估和綜合規劃,整合優化使得保護地的邊界更加明確和準確,保護對象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為維護珍稀物種和生態平衡提供了堅實的保障[4]。其次,整合優化解決了保護地之間的交叉重疊問題,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共享和互補。不同保護地之間形成了協調合作的態勢,避免了資源浪費和沖突,最大程度地保護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再次,整合優化平衡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解決了與人類活動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沖突。通過靈活的政策和綜合規劃,使得保護地的建設與農村發展、旅游業等經濟活動相互促進,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雙贏。最后,整合優化加強了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監測,確保保護地內部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康發展。通過科學監測和評估,及時調整和改進保護措施,保證了整合優化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5.2 存在的挑戰和可改進之處

在整合優化實踐中,騰沖市自然保護地還面臨一些挑戰和可改進之處。首先,整合優化需要解決不同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騰沖市是一個農業為主導的地區,保護地的建設與農村發展和旅游業等利益之間可能發生沖突,需要通過科學規劃和社會參與,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其次,整合優化需要加強與鄰近地區的合作和交流。騰沖市與保山市、怒江州、德宏州以及緬甸等地接壤,自然保護地與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相互影響,需要形成跨區域保護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整體優化。另外,整合優化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科學評估和技術支持。在邊界劃定、資源管理和保護措施等方面,需要充分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手段,確保整合優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最后,整合優化還需要注重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整合優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持續改進和優化方案,確保保護地體系的穩健發展[5]。

6 結語

整合優化是騰沖市自然保護地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科學評估、綜合規劃和協調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展望未來,騰沖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仍面臨一些挑戰,需要進一步加強與鄰近地區的合作,強化科學評估和技術支持,持續改進和優化方案,確保保護地體系的穩健發展。同時,騰沖市還應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地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生態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通過持續努力和創新,騰沖市的自然保護地將為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類福祉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騰沖保護地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煙排煙設計優化探討
關于優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諾的一些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云南騰沖:農旅融合促發展
騰沖大救駕 —云南十八怪之一
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6月啟動
保護地蔬菜白粉虱的發生與防治
美麗的騰沖我的家
赤峰市保護地黃瓜主要病害的無公害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