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引領高職院校鄉村振興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2024-05-03 21:55王文明
南方農機 2024年6期
關鍵詞:院校人才高職

王文明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臺州 318020)

隨著我國城鄉發展巨大差異日益凸顯,加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已逐漸成為全社會共識,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在這場農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高職院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使命感。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傳承文化、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都具有獨特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高職院校應積極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高職院校教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更好地為農村地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 黨建工作在高職院校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首先,黨建工作在高職院校鄉村振興中起著關鍵作用,黨建工作可以提升高職院校的領導力和組織力。通過黨組織的領導,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優化決策,提高執行效率,從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其次,黨建工作可以培養一批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青年人才。通過黨的教育和引導,可以使高職學生深入理解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再次,黨建工作可以通過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力。通過參與鄉村振興項目,高職院??梢哉故酒渖鐣熑胃泻头漳芰?,提升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最后,黨建工作可以通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升高職院校的凝聚力。通過黨的組織生活,可以增強師生的集體意識,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

可借助黨建工作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生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師生深入到農村,在實踐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推廣有效經驗,為農村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智力支撐和科技服務[1],例如可組織黨員教師帶隊進行“三下鄉”活動,調研當地農村發展現狀,并現場解決一些農民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與此同時,黨建工作還可以將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同當地的鄉村特色資源結合起來,通過組織文化旅游節慶等辦法,推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村與城市的互通有無。在當前高職院校應用型教師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加強與鄉村、農業企業等就業單位的合作與溝通,可聘用一些在生產一線的技術過硬的農民專家和企業專家到職業院校上課,同時學校也可將課堂搬到農村和田間地頭,實現農村與學校共同培養農業類人才。

2 黨建工作促進高職院校文化建設

首先,黨建工作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引領。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黨的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黨建工作,可以引導高職院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黨建工作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黨的組織和黨員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中起著關鍵作用。黨的組織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黨員可以通過自身的模范行動,推動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實施。最后,黨建工作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黨的活動和工作方式可以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例如,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師生的思想覺悟和文化素質,推動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深入發展。

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是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加強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可以提高學校師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增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同時也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促進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并塑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準的高職院校形象。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認真履行黨員干部的職責,加強組織建設,不斷加強黨建工作的實效,為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所應傳播的精神文化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黨建工作應該準確找準新時期精神文化發展的方向,并吸收各領域的人才來推廣傳播文化,以確保擁有領先優勢和先導地位。同時,宣傳先進文化也可以激發教師和同學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學院文化建設中來,不斷提高自身責任心和學習熱情,在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上不斷提升。這樣就能更好地推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和溝通氛圍,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除此之外,宣傳先進文化還能夠促進教師和同學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這對于學生自身的成長和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2-4]。

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進行改革,并發揮相應的核心和創新作用,以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社會地位。需要保證黨員思想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使黨員成為全體師生的先鋒和榜樣,推動學校黨建思想融入教育教學中。高職院校應注重師資隊伍和教職員工培訓和引進,強化教學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要重視校園文化,營造特色,吸引優秀人才,促進人才流動和校園文化的持續發展。

3 涉農高職院校的“三農”教育與人才培養

農業類高職院校應主動肩負起服務“三農”的使命,為此,其需要致力于提升農村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農村人口素質,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更好地履行這一使命,農業類高職院校積極融合課程思政內容于專業知識學習之中,推進專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使學生縱深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并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針對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農業類高職院校將服務“三農”、鄉村振興、綠色生態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實踐教學,開設農業綜合實踐、農產品加工及營銷等項目。通過校內實訓基地、教學工場、實訓中心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以這些項目為載體,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發現學生的優勢,并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為服務“三農”的專業人才。

同時,要想促進鄉村振興,打造強大的人才隊伍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引進優秀的人才,同時注重培育當地本土高質量的人才。只有將足夠適合和優秀的人才聚集到一起,才能實現宏偉的事業愿景[5-7]。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為此,當地政府和職業院校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畢業生以及返鄉人才,如設立優厚的獎勵機制、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等。同時,應該著力培養擁有政治素養和實戰技能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引導他們投身于鄉村振興的工作中。確保人才培養和引進后的成果發揮最大價值,需要堅持唯才論、廣開賢路,善于識別、使用優秀人才。要提高對重點項目、特色項目人才的重視程度,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訓力度,并充分利用其在相關領域的專業優勢。制定配套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激勵機制和獎勵條例等措施,以避免人才流失,盡量為專業人才提供崗位和適宜的發展空間。為了保證鄉村振興的持續、長期發展,當地政府需要付出實際行動,以倡導人才留在本地工作、生活。除了推進鄉村振興和個人發展的共同進步外,還應肩負起將鄉村建設成“命運共同體”的責任,達到讓人才不流失、積極地服務農村發展的目的,同時也能保障雙方各自的利益[6,8-9]。針對農業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以“三全育人”理念作為指導思想,構建教育工作體系。

4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方法

高職院校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方面的主要做法之一是實行“四雙”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旨在培養具備原創和拓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同時讓他們了解當地文化和風俗習慣,掌握本土技能和本行業特色技術,推動產業創新,提高鄉村的生產能力。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依據當地政策和資源優勢,開設專業和課程,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以培養更多的鄉村人才,并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4.1 發揮涉農高職院校技術支撐作用

高職院??梢酝ㄟ^引進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帶動當地農業科技創新與發展。同時,這種帶動作用也能夠有效地增加當地農民的收益,并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進而推動當地農業的現代化進程。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科技研發優勢,為實踐提供技術支持并推廣實際生產中的新技術與新方法。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領域,開展有針對性的科研項目。通過深入開展農業科技研究,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這將不斷提高新型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適應性和普及性。在創新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需深入了解實際生產需要、挖掘農村潛力并更好地服務當地發展,同時關注農村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讓更多青年學子獲得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會,從而提高當地人才素質水平。這將使高職院校與當地社會相互融合,共同在農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取得成果,在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4.2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高職院??梢酝ㄟ^與當地的創新企業和社會機構緊密合作,共同研究和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推進各單位之間相互了解和協作的深度。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例如產業論壇、研討會、洽談會等,不斷加強自身與當地社會各階層的聯系和融合,共同探索新型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提高產業技術的研發能力,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實踐中,高職院??梢灾鲃訉赢數禺a業鏈,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積極參與當地公共項目建設和環保工作。通過這些措施,高職院校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目標,并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緊密結合,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

4.3 發揮人才培養優勢與文化引領作用

首先,高職院??煞e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開展鄉村文化研究、鄉村文化產業規劃等活動,挖掘鄉村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文化創新發展。其次,還可以利用自身學科優勢,開展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研究,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支持。同時可發揮人才培養的優勢,加強鄉村振興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通過開展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等活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鄉村振興輸送更多優秀人才。最后,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鄉村振興相關的培訓和研修活動,提高鄉村干部和農民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5 高職院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例分析

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該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在鄉村振興與黨建工作實踐中做出了積極探索與嘗試。

1)在鄉村振興方面,學校專門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推進本地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其中,學校打造新型農業產業園和開展農民創業拓店等,能夠有效引導農民增收致富,提高農業生產與經營效益。除此之外,學校還加強了文化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修復,搭建黨群服務平臺,不斷優化學校與農村社區間的聯系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合作。

2)在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方面,如精準農業、物聯網、無人機等,學校積極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技能提升,并依托科研優勢和技術優勢,為當地農業產業提供創新和支撐作用。學校與地方海事局聯合成立海上無人機救援隊,為當地海事及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同時,學校與華為公司合作,打造現代數字農業,引入新型的“互聯網+農業”模式,打通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等要素,全面提升當地農業現代化水平,帶動鄉村經濟騰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這些措施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且能夠使高職院校與地方緊密融合,在農村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10]。

3)在黨建工作實踐方面,學校一直認真履行著政治責任,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和黨組織建設。學校注重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和全員全程黨建的推進,為師生員工提供扎實的黨性教育和培養機會。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密結合實際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嚴格堵塞疫情傳播渠道,確保校園內外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廣大師生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黨性觀,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校通過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廣大師生員工愛國愛校的熱情,提高黨性觀念和思想素質水平,并將這些正能量傳遞給了當地群眾,促進了全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在共建共治共享方面,學校親自投入到當地的社會事務中,并引領師生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推進環境整治、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工作。由此,不僅可以促進學校和當地農村之間的融合發展,還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價值觀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貢獻青春和力量。

6 結語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涉農高職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發展過程中,涉農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當前的教育資源和優勢,合理設置專業、明確目標、選擇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創新人才培養范式,應注重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育人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業人才,通過知識和技能武裝農民的頭腦,有力促進鄉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的黨建工作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黨組織是聯系和帶領師生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橋梁和紐帶,通過開展一系列支持鄉村振興的活動,培養和支持青年人才到農村實踐,有助于共同推進鄉村振興事業與學校的全面建設。高等職業院校黨委可以引導教師積極服務本地農村,擴展當地專業課程和技術指導培訓,并鼓勵學生前往農村實習,宣傳農村信息化技術和社區建設等方面的知識,與地方政府和居民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整合各方面的有用資源,協助推動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院校人才高職
人才云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