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監測管理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2024-05-04 20:52吳淼淼
關鍵詞:環境監測污染物管理工作

吳淼淼

(江蘇華譜聯測環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引言

目前,我國經濟建設不斷發展,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不容忽視。我國遵循可持續發展方針,旨在遏制環境的惡劣影響。借助環境監測管理措施,制約人們的不良行為,提高污染治理效果。環境監測是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監視和測定的過程,以掌握環境質量不同階段的變化趨勢,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使大氣污染治理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因此想要達到有效控制大氣污染的目的,就要動態化監控空氣質量,例如監測人為產生的有害氣體抑或環境生成的有害氣體含量,了解目前空氣中有害氣體實際占比,現場勘察采樣后,監控和分析大氣質量。在整體管理工作中,要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監測格局,推動環境監測管理工作有序進行,為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保駕護航。

1 大氣污染的類型和特點分析

1.1 污染類型分析

目前常見的農業污染、工業污染和居民污染等都有大氣污染源的身影,其中工業污染源占比最高,約為50%左右。在實際工業生產中,由于采集原材料和加工制造等環節會使用大量的自然資源和部分化工原料,因此會釋放出大量的污染氣體。部分生產企業出于增加經濟利益的目的,資源開采力度一年高過一年,不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因此環境污染只增不減。在推動社會經濟建設的同時,城市工業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工業生產催生的大氣污染問題源源不斷地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我國政府針對上述問題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治理措施,管理力度空前加強,但綜合分析我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寥寥無幾,部分人口相對密集的城市,污染氣體排放已經超過全國平均值水平。由此可見,我國大氣污染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1.2 特點分析

我國國土遼闊,人口密集,因此區域條件、資源水平和社會經濟水準存在顯著差異,大氣污染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我國大氣污染問題具有區域性、集中性、多樣性和周期性等特征。首先是區域性問題,北方區域污染物超標可總結為PM2.5和PM10,部分城市也會出現SO2超標問題。我國西北區域沙漠居多,經常出現沙塵,因此會出現粉塵污染問題。西南、華中等地面臨嚴重的酸雨問題;其次是集中性問題,通過分析污染氣體濃度衛星顯示圖可知,人口密集區的污染物濃度較偏遠地區高,最嚴重的是京津冀地區;最后是多樣性特征,大氣污染物類型較多,如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碳等,其中顆粒物是大氣污染中最為嚴重的污染物,同時其也是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周期性特征,我國四季變化比較明顯,冬季采暖過程中的污染物含量也會隨之上升,在供暖前后濃度變化相對較大。

2 環境監測管理職能和工作要點概述

2.1 職能概述

環境監測工作通過利用現代化技術綜合性分析生態污染問題,例如計算危害程度,對污染物和環境變化趨勢進行監測等,在獲得有用信息后,將其作為判斷污染的依據。除了利用技術手段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外,還要重視對污染源的監測,不同類型的工業生產或者是車輛尾氣排放均包含在內,以實現對環境的動態化掌控,并根據數據對未來環境變化趨勢進行一定的預測,以使環保工作的開展獲得重要支持[1]。對大氣環境進行不斷監測能夠獲得科學性的數據,為后續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未達到排放標準的企業需進行整改,在根本上控制污染源,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2.2 工作要點概述

大氣污染治理的實際工作范圍比較廣,凸顯出多元化和系統性的趨勢,重點內容如下:首先是對工業領域以及交通領域的污染物排放量進行控制;其次是對設定為重點控制區域和污染程度嚴重的城市進行監測,制定污染物防治目標,逐漸消除污染源,以達到增產的目標;針對重點控制區域,結合實際情況設置特殊限值,采用多樣性的措施發揮協同防控作用,深化減排措施,重視煙塵治理措施的選擇和作用,形成可長久使用的監測系統;最后是針對重金屬污染物和揮發性污染物的監測,開展重點研究和調查從而針對性解決污染問題。

3 環境監測管理作用概述

3.1 治理作用分析

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開展,其目的之一是為治理工作提供理論層面上的依據,多數大氣污染在追責上難度較大,首先是不容易察覺,其次是定責界限不清晰。借助環境監測管理,可以對環境變化進行實時監控管理,在產生污染的第一時間便能察覺,分析原因,及時確定責任人,通過制度法規完成定責處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引導社會更好地參與到污染治理工作中。此舉能夠在根本上對人類行為進行規范,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除此之外,數據的采集能夠表達出環境變化趨勢,數據會隨著污染的產生而波動,通過分析數據變化,可判斷污染的類型,從而使難以察覺的污染問題能夠得到切實解決。有效開展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可防止大氣污染造成不利影響,減少對人們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此舉可為政府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導方向。通過實時監測,政府可發現環境治理中的弊端,針對性解決問題,提高環境治理質量。大氣污染治理是較為復雜的工作,方案制定環節和執行環節要有相關數據作為支撐,以保證治理工作科學、有序、合理地開展。

3.2 依據作用分析

環境監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獲得動態化數據,在大氣污染的治理過程中,通過這一管理措施能夠實現對大氣污染的持續性分析,例如污染物含量和種類等,此舉能夠確定大氣污染源,并加以有效控制。管理過程中需對比分析當前數據和以往獲取的數據,通過這種方式對管理效果進行判斷,因此,環境監測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相關工作人員需借助有效措施,判斷污染程度,為后續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支持。除此之外,大氣污染治理體系的構建也需要更加科學的數據作為支持。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需借助數據制定合理的標準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行為。

3.3 預防作用分析

由于我國生產活動發展迅速,經濟水平也在與日俱增,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不足,造成環境污染加重。近些年,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提升,逐步認識到環境監測是污染治理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其可在污染治理中發揮預防作用。環境監測能積累大氣環境數據,為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支持,此舉也是開展污染源治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借助這一措施構建和完善污染治理體系。除此之外,可監督重度污染情況,通過數據掌握污染態勢,避免污染情況的加重,最大程度地解決污染問題。

4 當前環境監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4.1 監測數據準確性差

目前,我國大氣污染嚴重,在此背景下人們更加重視環境監測工作,人們更希望居住在優質的大氣環境中,這使得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壓力隨之增大。傳統的環境監測措施不能提供準確的大氣數據,究其原因是對環境監測投入不足,缺乏穩定后援,不能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增加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難度,數據準確性也難以保證[2]。

4.2 環境監測技術水平低

監測技術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獲取起到決定性作用??v觀目前環境監測整體情況,環境監測技術依然需要大幅提高。受到資金的限制,多數區域的環境監測部門不具備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一些區域依然使用比較傳統的技術,缺乏對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引進。當前大氣污染問題愈發嚴重,監測因子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傳統的監測技術不能有效收集和處理監測數據,監測結果經常出現誤差或者是準確度低的問題,不利于大氣污染治理質量的提高。

4.3 監測網點密度低

在設置城市氣象監測網點時,相關部門會按照鄉鎮模式設置,并且會選擇氣溶膠系統,監測密度比較松散,不能提高監測準確性。針對高空大氣污染,通常會選擇氣球空飄監測方式,但此種方式成本較高,并且密度設置依然不夠充分,設備也不能實現重復使用,數據準確性降低。

4.4 人員數量少

環境監測工作具備專業性和技術性,相關工作人員需在熟知技術流程、監測方法和標準等的基礎上,分析當前現狀,了解質量管理的具體方向。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技術標準,環境監控裝備人才體系逐步構建,但也不難發現,目前環境監測人員數量依然嚴重不足,部分人員處于不在編狀態。受到人員數量和其專業素養的影響,多數設備的使用率較低,未能充分發揮其工作價值。我國已經提高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環境監測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基于此種情形,工作人員的數量已經不能和環境監測市場需求相適應。

5 環境監測管理有關策略應用

5.1 提供資金和技術人員支持

針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各個生產領域均十分重視,目前已經能夠做到自主參與到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對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具有重要作用。這一過程需要政府組織引導,增加資金投入,其一是注重引進先進設備,提高信息數據監測的精準性;其二是引進專業人才,保證專業技術人才儲備充足,為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資源基礎[3]。資金費用充足才能夠保證設備和人才源源不斷地引進。不同區域的大氣污染程度不同,因此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水平也要滿足更高的要求。在招聘階段要高標準嚴要求,通過招聘后進行統一培訓。在工作中要結合不同區域的情況開展全面分析,全面了解區域大氣污染實際情況,設定準確合理的工作目標。

5.2 重視企業監管效果

由于經濟建設大刀闊斧地進行,工業企業產生的污染占比是最高的,因此產生的污染物也比較多,對比之前和后續的工作內容,企業可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規妥善完成對污染物的處理,由此提高污染防治質量。企業如若是以氣體作為主要排放方式,企業監管可幫助其更好地掌握污染物類型和含量,綜合分析處理設備的運行情況,掌握設備的實際處理效果。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設備在不能達到排放要求的情況下,企業要立即整改。如果是輕工業企業,在監管過程中需注重定期巡檢,首先對周邊空氣進行檢測,另外要對系統運行質量進行分析,企業不能正常處理時要及時整改。

5.3 確定污染源

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為因素,除工業污染外,交通污染也比較嚴重。政府部門需提高汽車行業監管力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提倡綠色出行,利用限號政策控制私家車數量。在環境監測過程中,需提高顆粒物監測技術水平,多數研究目前并不具備更有力的依據,要借助監測技術,建立自動監測站,可融合遙感技術獲取監測數據后傳輸到計算機處理中心,例如溫度、濕度等數據,在污染十分嚴重、已經遠遠超過標準時,系統會發出預警,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接收信號,并進行針對性處理[4]。

5.4 完善相關制度

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制度的支持。通過制定相關制度,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具備針對性,法律效應顯著,人們對環境治理的重視程度也會有所提升。在政府引導下,環境監測管理制度能夠發揮警示作用,便于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推進,同時制度的貫徹實施也會為人員操作提供標準規范。目前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還不夠細化,因此要優化環境監測管理制度,將這一工作與其他工作同步進行,工作人員要能夠抓住側重點,掌握并解決其中的重點問題,降低污染程度[5]。對于施工過程要在制度上加以明確,確保環境健康才能進行后續工作??傊?,我國政府部門需十分重視環境治理工作,完善制度,加強管控,以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5.5 融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

在大氣污染問題治理過程中,環境監測管理部門需要對目前實施的環境監測技術進行持續性優化,保證選擇的技術措施與環保要求更加契合,有效獲取準確數據,為環境治理提供支持?;诨ヂ摼W背景,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引入具有必要性,多數產業通過這一技術完成了升級,所以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也要有效利用上述技術,獲取數據信息,借助大數據技術完成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效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和速度,降低人為失誤率。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信息數據也在不斷積累,部分地區即使使用的監測設備比較先進,但獲得數據后發現傳統技術不能滿足數據處理要求,潛在的問題難以發現。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連接區域數據,可實現部門資源優化配置,擴大大氣污染治理范圍,并且實現環境監測管理的全方位開展[6]。

5.6 評價區域大氣環境質量

在治理過程中,通過環境監測能夠評價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污染情況,針對性地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借助環境監測技術,能夠掌握實際環境質量和污染程度,了解污染物的類型和來源,制定可行性計劃,采用針對性治理手段有效解決污染問題,降低工業生產的負面影響,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還能有效評價大氣環境質量,反饋問題和不足,提高治理效果。

6 結語

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環境監測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環境監測可有效獲取環境數據,確定來源和類型,制定科學的治理措施,從而改善生態環境。

猜你喜歡
環境監測污染物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紅李周年管理工作歷
菌株出馬讓畜禽污染物變廢為寶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討
環境科學研究(2021年6期)2021-06-23
環境科學研究(2021年4期)2021-04-25
你能找出污染物嗎?
做好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環境監測系統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監測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