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形式主義“傍上”學生作業

2024-05-04 23:28靜子
科教新報 2024年17期
關鍵詞:滿城養蠶桑葉

靜子

據報道,每年進入春季學期,昆明大批三年級小學生掀起“養蠶熱”,家長們則紛紛行動起來“滿城找桑葉”。在市區“一葉難求”的無奈下,他們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人選擇線上購買,有人驅車幾十公里去農村找,甚至有人提議在小區內種植桑樹。

(4 月18 日《南方日報》)

家長們上演“尋桑記”,為哪般?據悉,在小學三年級《科學》課程中,有“動物的一生”教學內容,需要學生通過飼養蠶、觀察蠶,了解蠶所經歷的各個時期及特點。教學有需求,家長去響應,這本來很正常。問題是,當“滿城找桑葉”明顯成為一種負擔時,還能以科學之名定義這一教育活動嗎?

從某小學老師布置作業“在家數一億粒米并帶回學?!?,到某實驗學校舉行小學生論文答辯會,再到多地要求孩子們完成大量的手抄報、幻燈片、視頻拍攝、思維導圖……花樣百出的作業形式不僅使學生們直呼“壓力很大”,亦使家長們不堪其擾。說到底,此類問題出在“手腳”上,根子還在“腦袋”里,即形式主義也會“傍上”學生作業。

具體到家長們“滿城找桑葉”這件事,有必要追問:其一,小學生養蠶是否只能“各干各的”?從減輕家長負擔的角度出發,學校以分組養蠶、班級養蠶、集中養蠶等方式開展教學或許更可取。其二,養蠶是了解“動物的一生”的唯一途徑嗎?從尊重孩子興趣的角度出發,允許他們飼養不同的動植物可能更有助于拓寬知識面、增長新本領。由此不難看到,布置《科學》作業的方式也可以是多元的、科學的。

家校本是一體,其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從近兩年的教育“減負”實踐看,有地方主動取消學生或家長在“安全教育平臺”打卡,有地方明確要求“嚴禁利用QQ、微信群等電子通訊平臺布置作業和曬作業完成情況”,更有地方明文規定“教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或糾正孩子作業錯誤,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代勞的作業”……在家校共育理念的引導下,多一些務實的舉措,就多一分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進而以更加坦誠體諒的姿態,思考教學如何設計、作業如何布置,避免出現“家長半夜公園找桑葉”“昆明桑樹被家長薅禿”這種咄咄怪事。

猜你喜歡
滿城養蠶桑葉
養蠶不易
桑葉茶成“致富茶”
陽城:桑葉茶『火』了 農民樂了
養蠶記
養蠶巢脾 一種新的養蠶用具
滿城盡是黃金果
桑葉迷宮
在養蠶中成長
Jeffery the Giant
一湖山水滿城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