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綠色經濟下阜陽水路運輸經濟歷史發展與優勢探析

2024-05-06 16:23錢丙占
中國儲運 2024年3期
關鍵詞:阜陽水運航道

文/錢丙占

“水運具有運載量大、消耗少、成本低的優勢?!盵茆曉君.內河水運研究之歷史回顧與評析[J].世界海運,2012,35(10):52-55.]本質上水運因借助河流的自然力量,突破了長途運輸過程中人力、畜力的體能局限,具有運輸的優越性,能產出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工業化發展迅速,城市一體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社會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長此以往,會對生態構成極大的威脅??沙掷m發展是國家貫徹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發揮水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水運經濟,對促進當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阜陽水路運輸的歷史優越性

1.優越的地理位置。阜陽港作為省內八個地區性重要港口之一,具有先天的水運優勢條件。阜陽市位于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的西北部。北部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南部與江淮丘崗區隔淮河相望,全境屬平原地形,地勢平坦。境內河流均屬淮河水系,主要自然河道從西往東依次有谷河、潤河、泉河、潁河、西淝河、茨河、澥河、包河等,水域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這些河道大都源于黃河南岸平原,屬原雨坡型河道。阜陽市作為中部地區承擔水路運輸的重要地區之一,優勢條件在于一是河流資源豐富,四通八達,呈倒“不”型分布。阜陽市市內現有大小河流共10條,總里程691.06公里,其中通航里程560公里,約占全省航道里程的10%,淮河、沙潁河、泉河、茨淮新河、洪河、茨河等6條通航河流,形成了幾大河流之間互相聯通的水運體系,其中淮河和沙潁河航道被列為全省“兩干三支”航道網的“一干一支”。二是港口較多,運輸量大,按行政區域劃分共有阜陽、潁上、界首、太和、臨泉、阜南這6個港區,包括22個作業區,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57個,港區岸線長度4.557公里,年吞吐量達1020萬噸。綜上,阜陽地區河流資源眾多,有較好的通航條件,還有重要的港口支持,因此,內河水運發展呈較好的趨勢。2.人工運河的發展。歷史上,春秋時期楚靈王開挖人工運河——通商渠,自淮而北轉向西,后又折回北。宋史二四九王溥傳:“州境舊有通商渠,距淮三百里,歲久湮塞,(父)柞疏導之,逐通舟楫,郡無水患?!盵辭源(合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1155.]可見,運河的開鑿對于治理水患、水災有重要作用。五代時潁州刺史王祚將通商渠更名為“清河”,舟楫復通南境無水患。至元和十一年十二月,唐廷又置淮、潁水運,疏鑿壽州至郾城的運河水道,“揚子等諸院米,自淮陰溯流,至壽州西四十里入潁口,又溯流至潁州沈丘界,五百里至于陳州項城,又溯流五百里,入于溵河,又三百里輸于郾城?!盵劉昫等.《舊唐書》卷15《憲宗下》,458.]通過淮潁水道,揚州等地的稅米即可迅速運到戰爭前線的唐軍營帳,支援前線。然而靖康之變后,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清河也日漸湮塞。清朝康熙后始稱中清河,延續至今,如今縱貫阜陽城區南部,北起南城河,牽手中清河游園,經阜陽城南新區、潁州區王店鎮、阜南縣焦陂鎮、潁上縣南照鎮,一路向東南流入淮河,全長約有60公里,現今成為重要的景觀河。綜上,歷史上潁州地區人工運河的開鑿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水患問題,還對于當地以及周邊城鎮的繁榮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也給現代阜陽地區的水路運輸提供了很好的歷史基礎。

二、對低碳經濟下阜陽水運經濟發展的建議

當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提倡低碳經濟,采用水路運輸較其他運輸方式更具優勢。在水路運輸發展過程中,應以低碳經濟為基礎,優化現代交通運輸體系,進而為現代社會低碳經濟發展構建良好環境。1.創新水運管理模式。在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中,水路運輸發展更為迅速,水路運輸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具體工作中應不斷創新,借助全新管理方式,管理好水路運輸各項工作。因此,作為水運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應創新以往財務管理方式,并綜合水路運輸各項工作數據,對水路運輸工作加以優化,改變以往的水路運輸方式。其次,作為水運管理工作者,應結合財務部門提供的精準數據,制定適合水運企業的發展之策。與此同時,水運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做好水路運輸的優化工作,結合水路運輸具體環境,聯合鐵路、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進一步提升水運效率和水運經濟。2.優化水運船隊結構。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對內河和海上運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水路運輸企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之利,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結合貨物運輸需求,對水運企業內部船只結構進行調整。根據水路運輸實際情況,結合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未來水路運輸發展趨勢加以分析。但這一工作也需要得到財務管理人員的積極支持,作為財務人員應結合時代發展,結合水運企業發展需求,主動學習,參與企業培訓,進而掌握水運企業的發展變化。在水運結構優化工作完成中、完成后應有效檢查水運工作成效,對財務工作進行評價,明確水運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并對水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經濟風險加以分析,提出具體的優化之策、科學之策。3.推進水運結構調整。首先,提高水路運輸組織建設,水運綠色發展應提高對船閘調度統籌協調管理,促進支流水庫和樞紐水庫聯合調度機制完善,提高船舶通航效率,有效推動綠色發展新通道。建立鐵水中轉、公水聯運等多種聯運機制,推進江海聯運、干支直達等發展新模式。其次,提高大宗貨物轉運能力。港口建設應側重于鐵路運輸的銜接,提高鐵路技術運量,促進煤炭、礦石等貨物轉運能力,加強與物流園、城市的銜接,使貨物通過管道、封閉管廊等實現水路運輸,緩解公路貨運量,推動沿江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對沿海和內河港口聯運型樞紐建設,加強與鐵路運輸對接,推動集裝箱類貨物實現鐵路與水路聯合運輸,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4.全面建設綠色港口。加快打造綠色航道,積極推廣綠色船舶,持續提升水運交通綠色治理能力。在建設綠色港口方面,從根源上推進港口污染的深度治理,改造航道沿岸碼頭,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污水遲滯能力,借助生態凈化等措施,加快對控制粉塵污染技術的研發和利用,不斷提高對港口大氣污染治理能力。提高港口對船舶污染物的銜接,不斷開發建設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實現分類接收,對于化學品污染物建立洗艙站。加強港口岸電設施建設與應用,加快對各港口設施改造,用好近五年的政府對港口岸電的中央預算,提高對港口泊位岸電覆蓋率,促進日常運營、維護、檢查等相關制度的完善,對現有船舶實施改造,實現互聯網、5G技術的覆蓋,提高航道沿線岸電應用效率和質量。綠色航道方面,應在航道建設中融入綠色發展理念。航道規劃、設計、施工環節應側重對水生物保護,注重綠色生態航道建設。打造高水平綠色水上服務區和錨地,加大對水上服務區的建設,加強岸電設施建設,待閘錨地新能源改造等。加大對新能源研發和應用,促進船舶過閘效率,為了加強對岸電設施使用效率,應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對岸電價頒布優惠政策,打造對船舶應急、污染物接收、岸電等一體化綜合服務體系,促進水路運輸綠色航道治理水平。加強數字航道、智能航道運用,提高船舶配載的科學性,利用自然水深和選擇最佳航線,以有效減少船舶能耗與污染排放。航道治理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利用生態護坡、人工魚礁等施工工藝,有效避免對航道影響過大而破壞生態環境。應積極向港口企業宣傳污染防范舉措,嚴厲打擊非法占用岸線,向河道傾倒垃圾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增強生態保護意識,保護航運、航道資源,營造濃厚的綠色環保氛圍,推進水路運輸經濟發展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綠色船舶方面,船檢、環保等相關部門應對船舶尾氣排放建立相關標準,通過研發先進檢測技術,有效控制船舶污染物排放對大氣的影響,確保船舶污染物排放符合標準,推動綠色船舶治理水平。應側重對清潔燃料的應用,避免船舶污染物排放超標。提高船舶標準化進程,借助IBM 技術,建立關于通航環境、船舶模型,加快推進船舶綠色發展理念。推廣江海直達、節能環保型船型應用,提高船舶受電設施改造進程,加快推進船型標準化發展效率。提高對新能源及清潔能源的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綠色治理能力,加大港口、航道、船舶等水運建設的智能化、數字化、清潔化建設,提升水運綠色發展質量。

三、結語

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取決于不同區域的經濟與文化等多種因素。新形勢下,水路運輸經濟發展適應當前政府提出的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水路運輸作為五大交通運輸方式之一,具有更環保,更經濟,運量大、運距長,占地少、成本低等優勢。合理應用水路運輸方式,不僅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更能帶動社會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應結合水運需求,制定科學之策,創新水運發展模式,優化水運結構。積極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全面建設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船舶,持續提升綠色治理能力,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交通強國建設,提高水運綠色發展水平不斷完善基礎。最終提升水路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阜陽水運航道
第二屆淮河文化論壇在阜陽舉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陽高速公路今年開建
安徽阜陽潁上:“產業花”結出“脫貧果”
新航道
圖說水運
圖說水運
圖說水運
關于把阜陽建成區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圖說水運
我國首條40萬噸級航道正式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