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老區精神 守護革命之“根”

2024-05-06 11:14武鳳珠
人民周刊 2024年7期
關鍵詞:譜系根據地老區

武鳳珠

“不完全統計,有38次之多,而且走一路、看一路、講一路?!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幾乎遍布每一個有革命老區的省份,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原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循著總書記的腳步,對總書記到訪革命老區的次數作了統計。

圖為革命老區山東省東阿縣。 (資料圖)

習近平總書記曾將革命老區比作“根”,強調“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支樹平看來,不忘革命老區這個“根”,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也是共產黨人的良心。

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支樹平說,黨在革命老區播撒了火種、保留了火苗、壯大了力量,這一片片紅色熱土也就成為革命的“搖籃”、新中國的“搖籃”,我們必須把這些“圣地”、這個“根”關愛好、守護好!

老區精神是黨的精神譜系“主干流”

記者:傳承弘揚老區精神,是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自1990年7月黨中央批準成立以來,數十年持續堅守的一項核心工作。您認為,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老區精神居于怎樣的重要地位?相比蘇區精神、延安精神等其他發源于革命根據地的精神,老區精神又具有怎樣的獨特價值?

支樹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老區精神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一段華章。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偉大建黨精神是“源”,老區精神是“流”,而且是一段“主干流”。

在老區精神的形成過程中,有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等各個革命根據地精神的凝結;在對老區精神的繼承發展中,又有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百余年黨史上各個歷史時期時代精神的典型體現。這些偉大精神勾勒出百年大黨枝繁葉茂的勃勃雄姿。

老區要加快發展,必須有精神動力,這個精神動力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當今時代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就是老區精神等一系列寶貴的時代精神,包括一些地區和行業具有代表性的特有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懷著深厚的感情關心老區建設、關愛老區人民,他關于老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包括對老區精神的豐富生動闡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體現了對革命老區歷史地位、突出貢獻的充分肯定,對老區工作、老區精神的深謀遠慮,對弘揚老區精神、促進老區發展的重要要求。

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在上一屆會長王健將軍的帶領下,加大對老區精神的研究力度,將老區精神概括為:愛黨信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不屈不撓、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頑強斗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魚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榮傳統。這一概括全面準確,為我們持續深入做好老區精神的宣傳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未來應如何進一步守護好、研究好、弘揚好老區精神,是廣大黨員干部、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老區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和應盡的職責。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

記者: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遍布全國28個省份的1599個縣(市、區)。習近平總書記將這些地區生動譬喻為黨和人民軍隊的“根”。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革命老區“根”的內涵與意義?

支樹平:習近平總書記把革命老區比喻成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有著十分深刻的意蘊。我們認為,革命老區之所以能夠成為黨和人民軍隊的“根”,就因為她是組織生存之地、事業發展之地、精神培育之地。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有了根據地,黨和軍隊就有了組織生存之地。

1927年八七會議召開后,黨在全國12個省份的130多個縣(市、區)組織了近百次武裝起義,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當時,由于沒有可以憑依的大本營,起義部隊只能不停地轉移、撤退,乃至潰散。比如,南昌起義的部分骨干就在周恩來同志的帶領下退至海陸豐地區,后來又轉移至香港。

面對這一被動局面,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痛定思痛,率先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此后,革命根據地像星星之火,在很多地區得以蓬勃發展。在白區戰斗的部分黨員和革命群眾,包括在上海的臨時黨中央都紛紛遷入根據地。

實踐證明,有了革命根據地,黨和軍隊的各級組織就有了立足之地,進行人民戰爭就有了戰略基地,中國革命就能夠以此為堅固依托,不斷發展壯大,直至取得最終勝利??梢哉f,建立革命根據地成為關乎黨的事業和中國革命興衰成敗的關鍵一著。

第二,有了根據地,黨和軍隊就有了事業發展之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的革命隊伍每打下一個地方,就把當地群眾動員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恢復黨組織,成立蘇維埃政府,組建工農武裝,成立農會、婦女會、兒童團等。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和維護根據地內的社會秩序,發展根據地的民主政治、經濟財政、司法政法、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開展外交、軍事、勞動、內務等各項事務。這些都有力促進了黨和軍隊各項事業的建立發展,也為黨掌握政權后的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鑒。

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實行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早在各個革命根據地,就進行了探索實踐,取得了成功經驗。

第三,有了根據地,黨和軍隊就有了精神培育之地。

偉大實踐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要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是需要一些精神偉力作支撐的。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老區軍民在血與火的戰場上錘煉意志品質,在險與惡的困境中堅定信念決心,孕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其中以革命老區地名命名的,就有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大別山精神、沂蒙精神等。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豐滿而厚重,莊嚴而博大,生動而鮮活,對于鼓舞和激勵根據地軍民戰勝一個個強敵、取得一次次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說,革命老區是淬煉革命精神的大“熔爐”、培育革命精神的大“學?!?,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猜你喜歡
譜系根據地老區
神族譜系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老區在努力奔跑
堅決打贏打好老區脫貧攻堅戰
再論東周時期銅簠的譜系和源流
老區也需要一個節日
采取超常規舉措 打贏老區脫貧攻堅戰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