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忘盧溝橋畔的槍聲

2024-05-06 11:20錢敏
人民周刊 2024年7期
關鍵詞:七七事變盧溝橋老伯

圖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本刊記者 錢敏攝

七七事變一聲槍響,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8年時間,全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終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如今,在當年發生戰事的盧溝橋附近,宛平城城門修葺一新,盧溝橋也被特別保護僅供游客參觀,還建起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下簡稱“抗戰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趙登禹將軍墓等紀念場所。

清明前夕,為緬懷先烈,記者來到這片神圣的土地,探訪抗戰紀念館,感受生生不息的抗戰精神和民族忠魂。

盧溝橋的悲鳴

乘坐北京地鐵16號線,記者來到去年底新開通的宛平城站。從地鐵站往北步行幾分鐘,宛平城的城墻便浮現在眼前。盡管經過修繕,但城墻上的累累彈痕仍然觸目驚心——有直徑一米左右的炮彈坑,還有密密麻麻的槍眼。當年戰況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宛平城始建于明末,位于盧溝橋東側,和盧溝橋共同拱衛北京城。盧溝橋一帶作為北京的交通咽喉、軍事要塞,鏖戰不斷,歷史上多次經受烽火的“洗禮”。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謊稱一名士兵失蹤,妄圖進入宛平縣城搜查,悍然發動七七事變。中國駐軍奮起反抗,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一路向北,人行道左邊的綠化帶里依次矗立著當年抗戰英雄的介紹牌:佟麟閣、趙登禹、金振中、沈忠明、白乙化、劉啟才、何基灃、張克俠、魏國元、王冷齋……

七七事變后,國民革命軍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率部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28日,佟麟閣奉命轉移途中遭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腿部受傷,仍以“個人安危事小,抗敵事大”為由堅持率部激戰,不幸頭部重傷,壯烈殉國,成為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日寇向北平、天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犯時,擔任第29軍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守衛南苑。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7月28日,趙登禹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日軍伏擊,他身負重傷仍指揮作戰,壯烈殉國。

七七事變前,沈忠明任第29軍37師110旅219團3營10連1排排長。事變發生后,沈忠明奉命駐防盧溝橋畔永定河東岸的回龍廟。7月8日黎明,日軍進攻盧溝橋北500米左右的鐵路橋和回龍廟的中國守軍,沈忠明率駐守戰士奮勇殺敵,展開肉搏,身中兩刀壯烈殉國,成為七七事變中犧牲的第一位中共地下黨員。

…………

在宛平城南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一根根反映中國人民浴血抗戰歷史的雕塑群像方形立柱掩映在蒼松翠柏間。

壯烈的全民族自衛戰

抗戰紀念館位于宛平城內,去紀念館的路上,記者遇到一位90多歲的長者——他拄著拐杖,正蹣跚地穿過宛平城東頭的順治門。他叫王央生,1934年出生于江蘇南京。南京淪陷后,在南京中央醫院當通信員的父親被日軍殘忍殺害,母親帶著他和腹中的妹妹逃往句容。20世紀50年代,王央生就讀于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后定居北京,在盧溝橋附近一住就是半個多世紀,他已經習慣了到宛平城走一走,看一看。簡單交談后,老人慈愛地揮揮手:“年輕人走得快,別等我了。前面就是抗日戰爭紀念館,去看看吧!”

從周二到周日,紀念館免費向觀眾開放?,F場掃描預約二維碼,記者順利進入紀念館。值得一提的是,紀念館是莊重的場所,氣球等小朋友的玩具按要求不能帶入館內。

展覽共分為八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全民族抗戰”與盧溝橋高度相關。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捌浇蛭<?!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就在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吁,“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推動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正面戰場、敵后戰場協同配合,共同抗擊日本侵略。

圖為宛平城南側城墻上的炮彈坑。本刊記者 錢敏攝

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山西靈丘縣平型關伏擊日軍,首戰告捷;10月12日,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8年4月7日,中國軍隊取得山東峰縣臺兒莊大捷;6月—10月,中國軍隊進行武漢保衛戰;1939年12月31日,中國軍隊在廣西南寧取得昆侖關大捷;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

《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主題展覽的前言部分這樣寫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共同進行的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h3>偉大精神薪火相傳

一路上,記者發現參觀者中不乏中小學生、部隊官兵和黨員,親子游也十分常見。在抗戰紀念館一層左右兩側的大廳,記者見到了感人的兩幕。

在左側大廳的南墻上,鐫刻著四首紅色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73歲的劉老伯正在教5歲的孫女唱國歌,他激情澎湃;孫女站得筆直,小手保持敬禮姿勢;小女孩的母親則在一旁有節奏地打著拍子。

見此情此景,很難不被打動。一番交談得知,劉老伯一家是專門從通州坐地鐵來看展的,一東一西,橫跨整個北京城。老人的父親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對兒女的影響很大。劉老伯年輕時是公務員,后來因為體制改革成為工人,雖然退休金少了一半左右,但他仍非常知足,他說大國發展不易,改革中一些人的利益受損是正?,F象,應該予以理解。他對社會上某些歪風邪氣表示擔憂,認為那些腐敗分子的所作所為對不起犧牲的先烈,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倍加珍惜!

之所以帶孫女來這里,是因為劉老伯想讓她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做一個正直的人。由于長期吃某種激素,老人的視力不太好。他指著墻上的歌詞,讓兒媳念給他聽。劉老伯說,只要活著,以后每年都會帶孫女來這里參觀?!耙苍S再過兩年,您孫女就可以給您念了?!眲⒗喜刂攸c頭,會心一笑。

圖為宛平城外記錄日軍暴行的石鼓。本刊記者 錢敏攝

大廳右側的西南角是留言處,3本留言本上寫滿了參觀者的心里話。紀念館下午4點半閉館,4點左右,42歲的李斌領著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來到留言處,鼓勵孩子們寫點什么。此前學校曾組織孩子們來過這里,他們對軍事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趁著周末再次前往。聽說紀念館附近有個專門經營軍事書籍的書店,他們興趣盎然。李斌拿起筆恭恭敬敬地寫下:“勿忘國恥,牢記歷史;民族振興,吾輩自強!”

捧起沉甸甸的留言本,記者往前翻,一條條中學生的留言讓人振奮?!耙欢螝q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勿忘國恥,銘記歷史!”“銘記先烈,勿忘國恥,為中華民族偉大事業而奮斗!愿山河無恙,愿祖國繁榮昌盛!”“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留言處旁,鐫刻在紀念館墻壁上的偉大抗戰精神早已無聲熔鑄進參觀者的血脈。

猜你喜歡
七七事變盧溝橋老伯
老伯和桃園
七七事變祭
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淪陷前后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紀念七七事變85周年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盧溝橋建橋八百年
憶七七事變
盧溝橋醒獅越野跑活動書畫展
盧溝橋,跨越歷史之橋
“七七事變”
申仲明血灑盧溝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