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生態農場建設的現狀及發展建議

2024-05-07 20:54崔向冬
園藝與種苗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遼寧省農場

崔向冬

(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沈陽 110031)

2021 年起,國務院、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相繼發布《“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均提出“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打造一批生態農場樣板”,將生態農場建設列為生態農業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之一。推進生態農場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一是向綠色生態農業轉型,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突出本地化特征,順應農業適度規?;洜I;三是有利于綠色農業技術創新與集成,發展完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因此,該文基于遼寧省生態農場發展現狀,分析了影響因素,并給出了相應建議,為遼寧省生態農場建設建言獻策。

1 遼寧省生態農場建設的發展現狀

生態農場是圍繞“資源匹配、環境友好、食品安全”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以先進的現代生態農業技術和模式為支撐,從源頭上把控食品安全,改善和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生產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拓展生態農業的多功能性,探索現代農業系統工程。把發展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生產相結合,發展種植業與林業、牧業、漁業生產相結合,發展農業第一產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相結合,形成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體系。遼寧省在我國東北地區地理條件優越,是北方地區難得的近海省份之一,地形涵蓋“山水林田湖草沙”,農業技術應用和基礎設施較好,適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理應推動生態農場建設。故遼寧省在北方地區率先開展生態農場建設,積極主動與部級對接,組織市縣開展評價工作,初步建立生態農場建設工作體系,遴選培育一批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市場主體和生態技術模式。2 年來,基本形成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種養結合等多種類、多模式生產經營,優質農產品涵蓋水稻、海參、河蟹、肉牛、肉雞、櫻桃、藍莓、南果梨、草莓、榛子、菌草等十幾個品類。

同期,遼寧省有17 家農場主體被授予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在北方地區省份排名第1 位,在全國位居前列,另有60 余家農場儲備。其中種植12 家、養殖3 家、種養結合2家農場,注冊資金總計約3.4 億元,農場總面積約0.98 萬hm2,種養植面積約0.84 萬hm2,總收益年約7.5 億元。從農場規模上看,總面積超過666.67 hm2有6 家,少于66.67 hm2有3 家。從經營主體上看,龍頭企業14 家、合作社3 家,企業負責人“年輕化”。從農產品認證上看,綠色食品認證累計大米約4 萬t,南果梨3.75 萬t,軟棗獼猴桃、櫻桃、藍莓等果蔬約2.27 萬t,雞蛋1 500 t,即食海參200 t,榛子750 t,脫水蔬菜679 t;有機產品認證累計大米4 000 t,稻谷約3 000 t,海參985 t,藍莓120 t,果蔬68 t。從生態技術上看,種植類應用肥料高效利用、機械化植保節水,果蔬農業開展現代設施種植技術,大田作物開展“稻蟹”綜合種養、秸稈綜合利用、生物質腐熟堆肥等技術;養殖類應用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海產品玻璃鋼裱糊池壁抑菌、海洋牧場數字化養殖等技術。從生產管理上看,通過生態農場建設工作的開展,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僅改善了農場周邊生態環境,規范了農場的日常管理,還提高了農場從業人員素質,使產量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從全國橫向對比上看,遼寧符合北方地區生態農業及農產特征,生態農場規模中游、投入產出效率一般、種養結合類較少,與國內“長三角”地區農場建設還有差距。

2 影響生態農場建設的主要因素

2.1 思想認識因素

開展生態農場建設是“十四五”以來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新興一項,農場主具備生態思想、主動施行綠色循環農業的較少,盡管遼寧省生態農場數量逐年增加,但參與主體數量在全省農場中的占比還很小,存在很大提升空間。此外,受制于地方政府對生態農場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基層一線農業推廣力量薄弱,促進工作的有效措施還不多,缺乏長遠目光和品牌效應帶動的后續效果。

2.2 產業引導因素

目前看,遼寧省生態農場種植類較多,產業模式單一,“三產”融合度低,導致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但因為在種養殖中采取生態技術,造成成本較高。生態農場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初期需要政府在政策、資金上出臺相應的幫扶措施,對接生態農場主體發展需求,引領其發揮在產地環境生態循環、生產過程控制、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營銷服務等方面的主體作用。

2.3 建設管理因素

《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在全國建設1 000 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各省建設10 000 家地方生態農場”。隨著后續生態農場建設工作推進,遼寧省也面臨著規?;ü軉栴},需要對前期授予國家級和省級生態農場進行“進出制”,開展周期復評,有效實施監管作用。另外,從農場自身出發,則缺少經營管理人才儲備,缺乏專業技術與管理方法的運用。

3 遼寧省生態農場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構建生態農場評價體系

目前,生態農場建設處于發展期,需要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管理,行業主管部門應主動作為,引領遼寧省生態循環農業健康發展。構建生態農場評價體系,是從組織上進行科學評價、跟蹤監測和指導服務,開展生態農場建設標準、評估及認定工作。所以,生態農場評價是生態農場建設的重要組織途徑和實施載體,不僅銜接國家大政方針,縱向上作為遴選推薦的重要依據;還可深挖遼寧省綠色生態農業潛力,橫向上突出本地化特征,宣傳優質產業產品;且有利于適合遼寧省的綠色農業技術創新與集成,發展完善遼寧省生態循環農業產業規?;?,帶動遼寧省生態農場建設。

3.2 拓展產業結構,強化經營管理

應以生態農場為重點,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探索構建化肥農藥減量、畜禽糞污降污、田間減排固碳等低碳環保扶持發展政策,加快技術優先推廣、金融優先支持、服務優先保障等措施。農場則要優化產業結構,結合地區實際特點,合理規劃建設愿景,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實現功能分區,加大“三產”融合力度,做到統籌實行。發掘基層農場管理和農事從業人才,對農場進行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減少人力成本。強化生態循環農業理念,完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從而增加收益渠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3.3 注重監管指導,加大宣傳力度

應完善省級農場數據庫,強化生態技術指導,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投入品減量、田園生態系統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清潔加工及節能低碳收儲運等生態農業技術,形成一批技術模式。同時,構建生態農業監測體系,督促生態農場建立臺賬;加強跟蹤評價,對生態農場化肥農藥減量、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膜回收利用等情況進行定期核查;對農場水土環境、農產品質量開展定期抽測;對主體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責任履行等進行綜合分析,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同時,要在宣傳合作上下功夫,利用好“國家級生態農場”榮譽,充分利用各媒體平臺,擴大生態農場影響力,加大生態低碳理念宣傳,樹立生態農場品牌形象,引導農場主及大眾了解生態農業,積極參與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實踐,建設更多優質生態農場。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遼寧省農場
農場假期
農場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與遼寧省氣象局進一步深化合作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遼寧省自然環境分類探索
遼寧省建環保舉報獎勵制度
一號農場
一位90后的生態農業夢
豐收的農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